一、可經輸血傳播的病原體 ·病毒 ·細菌 ·原蟲:瘧原蟲 ·螺旋體:梅毒螺旋體 二、可經輸血傳播的病毒: ·HIV:世界范圍內經輸血和血制品感染HIV的占感染者總數的5%~10%。我國近年來每年感染者檢出數以20%~30%的速度增加,估計實際感染者已超過60萬,并已發生經輸血感染HIV的案例 ·肝炎病毒:主要經血傳播的肝炎病毒為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輸血傳播的肝炎病例多數為丙肝 ·成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 ·巨細胞病毒 ·細小病毒B19 &nb......閱讀全文
輸血是搶救患者和治療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本身又可以導致病原體的輸血傳播,成為傳染病擴散的高危因素。目前的醫學檢測技術水平還不能完全避免輸血后傳染病的發生,一旦發生輸血醫療糾紛,醫院就有可能成為被告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實際上這方面的糾紛也有醫院
導讀:談到輸血相關感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肝炎、艾滋病等傳染病。實際上,輸血相關感染包括了輸血傳播的感染和輸血的感染風險兩部分。輸血傳播的感染自從19世紀40年代首例輸血相關肝炎報道開始,人們便認識到輸血會導致其攜帶病原體的傳播。19世紀80年代,艾滋病的蔓延給全球帶來恐慌,輸血不再僅僅被認為是一種救
輸血是救治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輸血不當,可產生嚴重的輸血不良反應、輸血傳染病和同種免疫反應,重者危及患者生命。臨床輸血安全是每個醫務工作者必須考慮,并嚴肅對待的問題,應切實做好防范工作。根據部分醫院資料分析表明,輸血引發的問題,80%以上發生在血站外,而護士責任性差錯占全部差錯的50%以上。周慧
筆者四五歲的時候,因“免疫力低下需提高免疫力”的原因,被所在縣人民醫院醫生勸說著父親抽取他的全血給筆者完成人生第一次“輸血治療”。以目前公認的輸血適應癥指南來看,這完全是一個錯誤的治療方案,所幸并沒有發生可見的不良后果。回顧過往的社會新聞,也不難發現八九十年代還有輸“人情血”和“安慰血”的傳聞,似乎
輸血的安全性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據WHO統計,全國HIV感染者中約5%~10%為經血液傳播而感染。專家認為90%以上輸血后病毒感染是由“窗口期”漏檢造成的。隨著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逐漸增強,近年來因輸血而引發的官司不斷見諸于各個媒體,如何杜絕以上問題?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基本的輸血安全事項。1、什么
3. 輸血不良反應隨著無菌無熱原技術的提高和一次性輸血器材的應用,過去常見的由熱原引起的發熱反應及細菌引起的污染反應等非免疫性輸血反應已較少見,而免疫性輸血反應如由白細胞抗體引起的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相對增加.除了最常提到的輸血反應,病毒傳播及電解質紊亂以外,輸血亦與手術預后不良,感染風險增加,腫瘤再發
以下 9 個關于輸血的問題,常常在后臺被讀者問到,在這里,丁香醫生一一做出回答。什么情況下需要輸血?簡單來說,身體缺血時就需要輸血。如外傷、血管破裂造成的急性大量失血,或者貧血,需要輸血改善血紅蛋白、紅細胞缺乏的狀況。另外,身體里原有的血液「質量」不好,也需要輸血支持治療。如新生兒溶血,需要換血,去
輸血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用于臨床是從Land2steiner發現紅細胞ABO血型開始的,迄今為止已有百年歷史。近20多年來,由于各種高新技術不斷向輸血領域滲透,使之有了飛躍的發展。輸血醫學已涉及到了血液學、傳染病學、免疫學、移植生物學、臨床醫學、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病毒學及生物工程學等相關學
②.采集血樣A)采血護士資質:采集血型和交叉配血血樣,護士要求必須有初級以上護士職稱,實習/進修護士不得進行。B)明確患者用血申請,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科別、床號等信息。C)準備采血材料,并明確以下內容:正確的標本量;正確的容量;正確的標識:姓名、性別、住院號、床號、采血日期、采血者簽
輸血這一治療方法已經存在一個世紀之久,每年全球患者將輸注約1億單位的紅細胞(RBC)。輸血的治療作用除了用以補給血量、維持血容量、提高血壓以抗休克和防止出血性休克等,還可糾正因紅細胞減少或其帶氧能力降低所導致的急性缺氧癥,糾正血液凝固障礙。如:急性大失血引起血壓下降時,則應輸全血;嚴重貧
輸血這一診療過程,可以看作是一項小的“移植手術”,雖然僅僅是靠一條輸血器完成的操作,看似“草率”的輸血過程,其實包含了非常復雜的醫學理論。因此,在臨床中,會經常遇到一些患者提出各種問題,以下是我在臨床中遇到的情況,分享給大家,與君共勉。(一)患者:要輸全血,全血啥都有,效果更好!回答:這是個誤區,全
輸血這一診療過程,可以看作是一項小的“移植手術”,雖然僅僅是靠一條輸血器完成的操作,看似“草率”的輸血過程,其實包含了非常復雜的醫學理論。因此,在臨床中,會經常遇到一些患者提出各種問題,以下是我在臨床中遇到的情況,分享給大家,與君共勉。(一)患者:要輸全血,全血啥都有,效果更好!回答:這是個誤區,全
【摘要】 目的:對擬患者3 678例在輸血前進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反應素等輸血傳染病因子進行檢測。方法:采用酶聯法。結果:輸血前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為9.7%;丙肝病毒抗體陽性率為0.5%;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率為0.1%;梅毒反應素陽性率為1.6
在很多對醫學不甚了解的百姓心中,輸血這種通過將獻出的血液輸送給患者來挽救生命的療法,無疑是新時代的“靈丹妙藥”,以至于醫生們經常能夠遇到一些明明患者病情不需要進行輸血(或血制品治療),但家屬仍然強烈要求輸血的情況。不過實際上,輸血既非大多數疾病的“神藥”,也無法保證不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正是因為這
自身輸血就是把自己的血液貯存或收集起來,留在手術或需要時再輸入體內。由于人體的血液是在不斷新陳代謝的,抽取少量的血后,體內會很快生長出來,況且平時就有一部分血液貯備在組織器官內,所以不會影響健康。自身輸血最為安全,可發防止輸血相關的傳染病和免疫性輸血不良反應;避免發生輸異體血的差錯事故;稀有血型或特
近日,美國有報道稱有幾個州的部分診所在為患者輸注年輕人血漿,以治療衰老相關疾病。對此,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19日發表聲明,警告人們不要將輸注年輕人血漿作為對抗衰老相關疾病的治療手段,稱其并未證實有臨床益處,且存在諸多風險。 血漿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含有幫助血液凝固的蛋白,可用于治療出
輸血作為一種特殊的治療手段,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臨床醫學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仍是其他治療手段不可替代的搶救和治療措施。但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已是目前輸血事業發展的重大的挑戰,它不僅包括輸血過程中的血型必須配對相容外,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的危害性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并且某些性病已由高危人群
隨著社會進步,普法工作的廣泛開展,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步增強,臨床輸血引起的醫療用血糾紛尤其是輸血傳播性疾病醫療糾紛越來越多。1999年1月實施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設立輸血科(血庫)”。輸血科在防范臨床輸血糾紛、維護醫院的合法權益中,應做好
臨床輸血是現代醫學中十分重要的醫療手段,特別是成分輸血為急診搶救、臨床治療等提供了有力保證。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輸血醫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涉及多個專業的新興學科。人們在運用輸血療法的同時,也開始關注輸血的副作用、并發癥和不必要的浪費。輸血實際上是血細胞與可溶性成分的移植,除帶來同種免疫反應和免疫負向調
自體輸血就是把自己的血液貯存起來,留在手術或需要時再輸入體內。一般來說,自體輸血的人,要求采血前不存在貧血、造血機能正常等。自體輸血的好處有:降低發生輸血不良反應和輸血相關的傳染病的概率;避免發生輸入配型錯誤的異體血的事故;適量多次的自體采血,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血液再生,使術后患者造血加快;緩解血源
血液檢測是預防輸血傳染病的重要環節。對獻血者血液的篩查項目是圍繞輸血傳染病的篩選而展開的。我國《輸血技術操作規程》規定,采供血系統對ALT、HBsAg、抗-HCV、梅毒及抗-HIV5個項目進行檢測,筆者就目前國內規定的血液篩查項目現狀做一簡單評議。 1 篩查項目
即時檢驗(POCT)是利用便攜式設備或試劑在數分鐘內得出檢驗結果的1種快速檢驗方式?國內POCT在緊急輸血方面應用尚未起步,有關這方面應用報道相當少?本文結合POCT現狀及緊急輸血的特點,探討了POCT在急診輸血方面應用的可行性及質量控制管理對策?以提高急診輸血效率,為患者提供及時?安全的服務,減少
輸血是臨床治療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輸血有風險已不是一個簡單的醫療事故問題,隨著艾滋病的蔓延,輸血風險現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合理用血、控制輸血風險是臨床醫生不可忽視的問題,下面就臨床醫生經常遇到的問題和個人的看法歸屬如
輸血是把雙刃劍,要遵循哪些原則?在2015年年初,福州女童毛毛懷疑在2010年在醫院輸血時感染艾滋病毒。經福建省衛計委調查發現——毛毛當年輸入了8名獻血員的血液,當時8名獻血員血液檢測全為陰性,目前其中一名HIV陽性。而且,這位獻血員還輸給了另外兩個人。結果當時的醫院和血站出于人道主義,聯合賠付70
不少人覺得,輸血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靈丹妙藥”。以至于醫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患者明明不需要進行輸血(或血制品)治療,但家屬仍然強烈要求輸血。實際上,輸血既非大多數疾病的“神藥”,也無法保證不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親屬之間獻血的噩夢
成分輸血成分輸血就是把采集的全血或血漿用不同的方法制成純度和濃度較高的血液制品,根據病人的臨床需要,缺什么成分就補充什么成分。 成分輸血有哪些好處?1針對病情合理選擇,缺什么輸什么,提高治療效果。如:貧血輸紅細胞,血小板減少輸濃縮血小板、燒傷患者輸血漿等。2減少輸血不良反應,提高輸血安全性
最近的一次門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教授段鐘平遇到了三個丙肝患者。經診斷顯示,其中兩人為肝硬化,一人則為肝癌。 雖然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情,段鐘平依然很痛心。 在我國,丙型肝炎的標準療法是利巴韋林加干擾素,這兩種都是抗病毒藥物。“丙肝其實很容易治好,只要發現及時,好好用藥,50%以上人
與以往嚴肅謹慎的風格不同,近日,Allison 等學者在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雜志上發表文章,講述了關于輸血你不知道的的 20 個故事。 1. 赫赫有名的古羅馬醫生蓋倫認為人體血液由四種體液構成,
輸血治療發展至今,已經是眾多急慢性疾病的救治手段之一,對挽救患者生命和促進機體康復有著不可 替代的作用。雖然輸血是一項有效治療方法,但也需要有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生活中人們對輸血認識不足,有些在觀念上還存在著種種“誤區”,需要糾正。誤區一 輸血能帶來“營養”,可以提高蛋白、增強
近年,輸血安全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預防輸血感染風險,血液檢測是至關重要環節。江門市中心血站嚴格按照《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辦法》、《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和《血站技術操作規程》等相關法規要求開展獻血前后檢測工作,以保障獻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