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地媒體紛紛報道,武漢血液中心血庫告急,頻頻向市民發出“淡季”獻血呼吁。據該市血液中心相關人員介紹,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受高溫天氣以及大學生放假等因素的影響,都會形成一個“獻血淡季”,臨床用血較為緊張。作為患者,我們如何面對血液供應緊張;在接受輸血前,我們應了解哪些知識。本期,我們特邀協和醫院輸血科主任、中國輸血協會臨床輸血委員會主任委員胡麗華教授,為您說說相關問題—— 自身輸血,應對血液緊張 為應對血源緊張的狀態,專家們呼吁應加大推廣自身輸血。自身輸血不僅可以節約血源,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輸血傳播性疾病和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 胡麗華教授介紹,自身輸血主要有......閱讀全文
安全輸血的幾點體會:輸血治療是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輸血存在著一定風險,最大程度保證輸血安全是輸血管理的重要內容。下面就我院輸血工作的特點,談一談在臨床輸血中的幾點體會。1.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安全輸血的前提首先,圍繞《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有關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
大家都知道,輸血作為一項醫療救治的重要手段,大量臨床實踐已經表明,它具有任何藥物及技術都難以替代的療效。然而,輸血使患者轉危為安的同時,也難以避免的發生很多并發癥,其中輸用異體血所導致的一系列免疫反應,特別是引起艾滋病、輸血相關肝炎等危險,已經越來越引起社會和醫學界的關注。再加上血源緊張
常說輸血無小事,到底復雜在哪里?為什么輸血需要查如此多的項目,明明患者缺血,還要抽那么多管血查這查那,作為家屬或者患者的你,是不是非常不理解? 那么聽小編給你講講輸血有哪些你不了解的事情。 輸血前的準備工作 &nbs
說到成分輸血,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輸注紅細胞和血小板。你知道成分輸血是怎么來的嗎?告訴你吧,成分輸血始于二戰期間的血漿應用——為英國采集血漿計劃;成分輸血的第一推手也正是白蛋白提取工藝的發明者、血漿工業的奠基人——愛德華·科恩(Edward J. Cohn)教授。上世紀70年代興起的成分輸血(Co
輸血治療是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輸血存在著一定風險,最大程度保證輸血安全是輸血管理的重要內容。下面就我院輸血工作的特點,談一談在臨床輸血中的幾點體會。 1.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安全輸血的前提 &nb
輸血及血制品在骨科臨床中應用廣泛,隨著ABO血型和Rh血型的發現以及輸血技術的不斷成熟,輸血已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但輸血治療并不是絕對的安全,它也可以帶來一些不良反應及嚴重的并發癥,同時血液及其制品的來源的不可隨意性決定了其稀缺“能源”地位。因此輸血工作必須由粗放型轉化為安全節約型,這也是當
輸血的安全性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據WHO統計,全國HIV感染者中約5%~10%為經血液傳播而感染。專家認為90%以上輸血后病毒感染是由“窗口期”漏檢造成的。隨著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逐漸增強,近年來因輸血而引發的官司不斷見諸于各個媒體,如何杜絕以上問題?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基本的輸血安全事項。1、什么
摘要盡管自體有風險,但與異體輸血相比傳播疾病的風險要小的多。當然,自體輸血也需要有嚴格的。在日本,目前規定輸血前要填寫輸血同意書,同意書上臨床醫生要提供輸血風險的詳細說明。為了我們更好地理解,首先要研究對自體輸血能被污染的安全性作綜合評價的方法。在1996年4月至1998年3月這24個月中,通過輸血
1.輸血的目的是什么? 輸血的主要功能是補充紅細胞以保持患兒的血紅蛋白在正常的范圍內。正常情況下,6個月--6歲兒童血紅蛋白應大于110G/L,6-14歲應大于120G/L. 2.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應什么時候開始輸血? 大部分重型B-地中海貧血得患者需要終生輸血。一般
熊貓血是Rh陰性血型的俗稱。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人類紅細胞血型由多達二十多種的血型系統組成,ABO和Rh血型是與人類輸血關系最為密切的兩個血型系統。當一個人的紅細胞上存在一種D血型物質(抗原)時,則稱為Rh陽性,用Rh(+)表示;當缺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國古代就有飲血祛病和針刺經絡穴位治療疾病的方法及有“滴血驗親”之說。公元1247年,《大宋提刑官》主人公原型宋慈撰成并刊刻于我國的《洗冤集錄》,是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專著,西方醫學專家尊稱宋慈為“法醫學之父”。此書共五卷,在第三卷中陳述的滴血法已涉及到了血清學鑒定的一些理論和實踐,雖
輸血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用于臨床是從Landsteiner于1900年發現紅細胞ABO血型開始的,迄今已有百余年歷史。在ABO血型發現后的半個世紀,輸血雖有發展,但并不引人注目。近30多年來,由于各種高新技術不斷向輸血領域滲透使之飛躍發展,現已成為醫學科學中一個分支,人們稱之為輸血醫學(trans
血液,曾被醫學家們譽為生命的源泉,生命活力的象征。但時至今日,輸血技術就像一把雙面利劍,既搶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也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威脅。譬如輸血可傳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使受血者不明不白染上如今最可怕的絕癥--艾滋病,還會增加罹患免疫性疾病的危險等。盡管我們對供血者進行了嚴格的檢測,對血液制品進行
輸血在今天是救治傷病員大出血、重癥貧血患者、手術保障的重要醫療手段,無疑是近代醫學的巨大成就之一。然而,人類為此付出了400年漫漫求索之路。 人類輸血的開端,是從飲血和放血開始的。古代人把血液看得十分神秘,認為飲血或用血液洗澡可以恢復體力,甚至幻
【摘要】 我院科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并經過2 a的應用證明在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輸血相關差錯、準確快捷的信息反饋、改進工作質量以及優化操作程序和加強等關鍵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信息系統;;應用 安全和安全用血日益受到社
昨天上午9時到下午1時,因骨折入院的郁女士(化名)在市中心醫院進行了手術。動這樣的大手術得輸血,這是她早就知道的;讓她驚訝的是,在擬定手術方案時,醫生征求她的意見:是否愿意自己給自己輸血? 經過同意,在手術中醫師收集了郁女士流出的血液,經過
血液象征著生命,這對生活在今天的人們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血液的重要性無論怎么形容都不過分,而任何一個合格的情報人員都知道,大規模的血液調度是戰爭馬上爆發的準確信號。今天,輸血是外科手術中的一個基本程序,多少人因為輸血技術而獲救。然而,對人類健康影響巨大的輸血療法的開端,卻是肇因于徹頭徹尾的錯誤
對于不相合的紅細胞輸注,人們肯定不能容忍;而對于不相合的血小板輸注,人們確認為是常規。之所以人們認為血小板可以輸注異型的,是因為很多人甚至是醫生都認為,血型主要是指紅細胞血型,而血小板是沒有血型區分的。那么,血小板可以輸注異型的嗎?一個真實的臨床場景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臨床場景:A醫生:患兒血小板低
第一次嘗試輸血羅馬教皇,英諾森八世在死前,曾找來了 3 位十歲左右的男孩兒,把他們的鮮血輸入體內,妄圖獲得少年們的青春力量。但正如你所預料的那樣,教皇和男孩兒們在這么一折騰后,很快死去了。顯然這并不是講科學的「第一次」。十五世紀的人,還不懂得什么輸血的概念。就姑且讓這位腐敗無為的教皇當上一回「第一人
檢查結果互認目前已成為社會上關注焦點問題之一。這是為了減輕患者負擔,解決“看病貴、看病難”中“看病貴”這一大家關注的問題而提出,也是為了合理有效利用衛生資源、減少就醫環節這一目的。衛生部于2006年24日發展了關于《醫療機構間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檢查互認有關問題的通知》,這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
一、何時需要輸血? 如果一次失血起過全血量的15%時,機體的代償機能將不足以維持血壓的正常水平,可引起機體活動障礙,此時就需要輸血。 簡單的說,當人體失血400ml以下,可以依靠人體的自身供血功能補充,沒有什么危險,稱為“安全失血量”。當失血量在6
血漿是從新鮮的全血中分離出來的,里面含有血漿蛋白和凝血因子等成分,在臨床上,新鮮的冰凍血漿可用于治療凝血功能低下的肝病患者等。 我們知道,輸血需要血型相同或相容。那么輸注血漿也有這個要求嗎?回答是肯定的。即使少量不同型的血漿,或與受血者不
2.血型的遺傳學特征血型是先天遺傳的。出現在某一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的不同基因,稱為等們基因(allele)。ABOA(H)系統中控制A、B、H抗原生成的基因即為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二倍體上只可能出現上述三個等們基因中的兩個,其中一個來自父體,另一個來自母體,這兩個等位基因就決定了子代血型的基因型(
第一次嘗試輸血羅馬教皇,英諾森八世在死前,曾找來了 3 位十歲左右的男孩兒,把他們的鮮血輸入體內,妄圖獲得少年們的青春力量。但正如你所預料的那樣,教皇和男孩兒們在這么一折騰后,很快死去了。顯然這并不是講科學的「第一次」。十五世紀的人,還不懂得什么輸血的概念。就姑且讓這位腐敗無為的教皇當上一回「第一人
我們知道,無償獻血者捐獻的血液需要經歷層層關卡才能用于臨床。比如,患者在輸入血液成分前,就需要將白細胞去除或滅活;反之,如果將沒有進行濾白的血液成分直接輸注給患者,則可能會引起患者發熱反應,甚至輸血無效。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先來了解何為“濾白”,即
“血液庫存比較緊張,建議動員家屬親友互助獻血。”前天,杭州市一醫院輸血科主任潘小良在一張臨床醫生開的輸血申請單上寫上反饋意見時,眉頭緊鎖,愁云密布。 他在心里一盤算,才半天的工夫,無法很快執行的輸血申請單又積壓了不下5張。人命關天,不少等著做手術的患者因備血不足,而不得
昨天是世界獻血日。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獻血大軍中,但是大家對獻血的好處、如何正確獻血、怎樣才是安全的獻血,卻往往一知半解。對此,中國輸血協會北京輸血分會副監事長、火箭軍總醫院輸血科主任李軍為大家指點迷津。圖片來源于網絡 大家都知道,經常獻血,可以提高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心腦血
隨著更多的人從COVID-19中恢復過來,這意味著更多的人應該有針對這種病毒的抗體。一些傳染病專家表示,這些幸存者的獻血可能有助于保護或治療其他人。 這個普遍的概念并不新鮮。在20世紀上半葉,醫生使用"恢復期血清"來治療麻疹、腮腺炎和流感等病毒感染暴發期間的病人,包括191
輸血治療發展至今,已經是眾多急慢性疾病的常規治療手段之一,其在補充血液或成分丟失,維持有效循環血量和恢復血液攜氧能力,提高膠體滲透壓和血漿蛋白,改善凝血功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雖然輸血是一項有效治療方法,但也需要有正確的理解和運用,而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卻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夠正確的認識和解讀,
血漿病毒滅活的必要性:1、窗口期血液漏檢2、試劑靈敏度的限制3、人為差錯4、有些已知的可經輸血傳播的病毒尚未進行常規篩選檢測5、 目前還有我們尚不知道的可經血傳播的病毒滅活病毒種類:可經輸血傳播的病毒包括HIV、HBV、HCV,均為脂質包膜病毒,對理化因素(如熱、光照、化學試劑)的抵抗力和耐受力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