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經濟作物病毒病害流行與控制創新團隊研究發現,植物RNA依賴的RNA聚合酶1參與寄主防御類病毒的侵染,并參與水楊酸介導的植物對類病毒侵染的防御響應,該研究豐富了目前對植物類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的認識。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分子植物病理學(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上。 據李世訪研究員介紹,類病毒是一種可以自主復制的非編碼的環狀單鏈RNA分子,迄今為止只在高等植物中發現。類病毒雖然很小,但引起病害的嚴重程度,跟病毒相比毫不遜色,尤其對蔬菜和果樹等重要經濟作物的生產構成很大的威脅。其中,馬鈴薯紡絲塊莖類病毒(PSTVd)可在自然狀態下侵染馬鈴薯、番茄、辣椒和茄子等數十種經濟作物,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植物RNA依賴的RNA聚合酶1已被證實在抗植物病毒防御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其在植物防御類病毒侵染過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該研究利用馬鈴薯紡絲塊莖類病毒和番茄/煙草組合,......閱讀全文
一、RNA 制備 模板mRNA 的質量直接影響到cDNA 合成的效率。由于mRNA 分子的結構特點,容易受RNA 酶的攻擊反應而降解,加上RNA 酶極為穩定且廣泛存在,因而在提取過程中要嚴格防止RNA 酶的污染,并設法抑制其活性,這是本實驗成敗的關鍵。所有的組織中均存在RNA 酶,人
1.環狀R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3年兩篇Nature[1][2]文章的出世,徹底顛覆了我們對RNA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界!經過嚴格統計匯總后,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金獲批的項目中環狀RNA研究相關的項目總數高達176項,其中有兩項杰出青年基金,一項優秀
1.環狀R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3年兩篇Nature[1][2]文章的出世,徹底顛覆了我們對RNA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界!經過嚴格統計匯總后,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金獲批的項目中環狀RNA研究相關的項目總數高達176項,其中有兩項杰出青年基金,一項優秀
分子生物學是在生物化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研究核酸和蛋白質結構、功能等生命本質的學科,在核酸、蛋白質分子水平研究發病、診斷、治療和預后的機制。其中基因工程(基因技術,基因重組)是目前分子生物學研究熱點,這些技術可以改造或擴增基因和基因產物,使微量的研究對象達到分析水平,是研究基因調控和表達的方法,也
一滴殘留在裙子上的精液使得美國總統Bill Clinton不得不坦承他與白宮實習生有不正當的關系。因為他知道現在的生物科技就連一個精子也能被用來做為證據。這種將極微量的生物標本化為可供鑒定的現代技術正是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鏈式反應具有的特色之一。
一滴殘留在裙子上的精液使得美國總統Bill Clinton不得不坦承他與白宮實習生有不正當的關系。因為他知道現在的生物科技就連一個精子也能被用來做為證據。這種將極微量的生物標本化為可供鑒定的現代技術正是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鏈式反應具有的特色之一。
一滴殘留在裙子上的精液使得美國總統Bill Clinton不得不坦承他與白宮實習生有不正當的關系。因為他知道現在的生物科技就連一個精子也能被用來做為證據。這種將極微量的生物標本化為可供鑒定的現代技術正是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
實驗方法原理 核糖核酸酶保護分析用于度量特異性 mRNA 的豐度以及為它們的拓撲異構特征作圖。這種方法包括測試 RNA 與互補的放射標記的 RNA 探針(核糖探針)雜交,然后未雜交的
核糖核酸酶保護(用核糖核酸酶和放射性標記的RNA探針對RNA作圖)實驗方法原理 核糖核酸酶保護分析用于度量特異性 mRNA 的豐度以及為它們的拓撲異構特征作圖。這種方法包括測試 RNA 與互補的放射標記的 RNA 探針(核糖探針)雜交,然后未雜交的序列被一種或幾種單鏈特異性的核糖核酸酶裂解。實驗材料
來自中國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鑒別出了一類與RNA聚合酶Ⅱ相關的環狀RNA(circRNAs),將之命名為外顯子-內含子circRNAs(EIciRNAs)。并證實這些EIciRNAs調控了細胞核中的轉錄。這些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2月9日的《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
專題一:RNA干擾技術(RNAi)1995年,康奈爾大學的Su Guo博士用反義RNA阻斷線蟲基因表達的試驗中發現,反義和正義RNA都阻斷了基因的表達,他們對這個結果百思不得其解。直到1998年, Andrew Fire的研究證明,在正義RNA也阻斷了基因表達的試驗中,真正起作用的是雙鏈RNA。這些
核糖核酸酶保護分析用于度量特異性 mRNA 的豐度以及為它們的拓撲異構特征作圖。這種方法包括測試 RNA 與互補的放射標記的 RNA 探針(核糖探針)雜交,然后未雜交的序列被一種或幾種單鏈特異性的核糖核酸酶裂解。本實驗來源「分子克隆實驗指南第三版」黃培堂等譯。實驗方法原理核糖核酸酶保護分析用于度量特
一、類病毒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美國學者 Diener 及其同事在研究馬鈴薯紡錘塊莖病病原時,觀察到病原無病毒顆粒和抗原性、對酚等有機溶劑不敏感、耐熱 (70 ℃ ~75 ℃ ) 、對高速離心穩定 ( 說明其低分子量 ) 、對 RNA 酶敏感等特點。所有這些特點表明病原并不是病毒
一、類病毒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美國學者 Diener 及其同事在研究馬鈴薯紡錘塊莖病病原時,觀察到病原無病毒顆粒和抗原性、對酚等有機溶劑不敏感、耐熱 (70 ℃ ~75 ℃ ) 、對高速離心穩定 ( 說明其低分子量 ) 、對 RNA 酶敏感等特點。所有這些特點表明病原并不是病毒
7月30日,《科學》(Science)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玲玲研究組和研究員劉珈泉研究組的合作研究成果——lncRNA SLERT controls phase separation of FC/DF
目標circRNA的機制研究 a RIP-qPCR:挑選功能最為明顯的1個circRNA做RIP-qPCR實驗,檢測circRNA是否與AGO2蛋白結合。(AGO2是circRNA發揮海綿作用的指示蛋白) b RNA pull down:對上述circRNA進行RNA pull down實驗,拉
TNT 耦聯網織紅細胞裂解物系統乂可以分為:TNTT7 系統、TNTSP6 系統和 TN 下 PCR 系統。其屮,TNTT7 系統可以從線狀和環狀 DNA 中翻譯蛋白質,SP6 系統只能使用環狀 DNA 進行翻譯,而 PCR 模板可使用 TNTPCR 系統迸行翻譯實驗材料質粒 DNA 模板試劑、試劑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革教授實驗室在國際知名雜志《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發表研究性論文,報導了其實驗室發現的一類新型非編碼RNA以及此類非編碼RNA的功能和功能機理。 非編碼RNA是一大類不編碼蛋白質而在
三、RNA分子結構 (一)RNA類型 細胞內含有三類主要的RNA,即核蛋白體RNA(Ribosomal RNA, rRNA)、轉運RNA(Transfer RNA,tRNA)及信使(Messenger RNA,mRNA)。 1.rRNA。是核蛋白體的組成部分,含量最多,約占細胞內全部RNA
1995年,康奈爾大學的Su Guo博士用反義RNA阻斷線蟲基因表達的試驗中發現,反義和正義RNA都阻斷了基因的表達,他們對這個結果百思不得其解。直到1998年, Andrew Fire的研究證明,在正義RNA也阻斷了基因表達的試驗中,真正起作用的是雙鏈RNA[1]。這些雙鏈RNA是體外
5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志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于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SLERT regulates DDX21-rings associated with Pol I transcription,該成果揭示了長非
長久以來公認DNA聚合酶不能僅以核苷酸底物從頭合成DNA,必須要在一段特定長度的DNA或RNA引物末端開始聚合DNA。而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哈佛大學,日本地球海洋科技局的研究人員近期發現了自然界已知的第一個不需要引物的DNA聚合酶,這不僅在聚合酶進化研究中有重要意義,而且還蘊藏了在核酸合成和測序技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經濟作物病毒病害流行與控制創新團隊研究發現,植物RNA依賴的RNA聚合酶1參與寄主防御類病毒的侵染,并參與水楊酸介導的植物對類病毒侵染的防御響應,該研究豐富了目前對植物類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的認識。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分子植物病理學(Molecular Pla
5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志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于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SLERT regulates DDX21-rings associated with Pol I transcription,該成果揭示了長非
RNA病毒是一類獨特的生命形式,其轉錄及基因組復制過程均不涉及DNA形式,因此需要由病毒自身編碼的依賴RNA的RNA聚合酶(RdRP)來主導完成。和其他類別的持續合成聚合酶類似,病毒RdRP可準確而高效地實現多達數萬個核苷酸的合成,因此需要將催化復合物的穩定性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在DNA復制過程中
第一章質粒DNA 的分離、純化和鑒定 第二章DNA 酶切及凝膠電泳 第三章大腸桿菌感受態細胞的制備和轉化 第四章RNA 的提取和cDNA 合成 第五章重組質粒的連接、轉化及篩選 第六章基因組DNA 的提取 第七章RFLP 和RAPD 技術 第八章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和擴增產物克隆 第九章分
2019年,曹雪濤團隊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雜志上發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iNature系統盤點一下曹雪濤團隊的研究成果: 【1】干擾素-γ(IFN-γ)對于細胞內細菌固有的免疫反應至關重要。 非編碼RNA和RNA結合蛋白
iNature 2019年9月4日,中國學者在Nature連續發表了6項成果,涉及生命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等不同的領域,iNature系統介紹這些成果: 【1】混合譜系白血病(MLL)家族的甲基轉移酶 -包括MLL1,MLL2,MLL3,MLL4,SET1A和SET1B-在賴氨
流感病毒由68%~70%的蛋白質、1%~2%的核糖核酸(RNA)、20%~25%脂質和5%~8%的糖組成。病毒蛋白質含有5種多肽,即血凝素、神經氨酸酶、基質蛋白、核蛋白和多聚酶。 (1) 正粘病毒基因組組成 〖HT5SS〗流感病毒的基因組是由8個分節段的單鏈、負股RNA組成,
Qβ復制酶反應Kacian等于1972年首次報報Qβ復制酶催化RNA模板的自我復制功能,它能在常溫30min,將其天然MDV擴增至109.1986年Chu等報道用生物標記的靶序列特異性探針,可與親和素聯接的MDV雜交,經洗脫未被結合的MDV后,再加入Qβ復制酶,擴增復制MDV拷貝,然后用溴乙錠染色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