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Heparin)肝素的抗凝血作用很強,常用來作為全身抗凝劑,特別是在進行微循環方面動物實驗時的肝素應用更有重要意義。純的肝素10mg能抗凝100ml血液(按1mg等于100個國際單位,10個國際單位能抗凝1ml血液計)。如果肝素的純度不高,或過期,所用的劑量應增大2~3倍。用于試管內抗凝時,一般可配成1%肝素生理鹽水溶液,取0.1ml加入試管內,加熱80℃烘干,每管能使5~10ml血液不凝固。作全身抗凝時,一般劑量為:大鼠2.5~3mg·(200~300g體重)-1,兔或貓10mg·kg-1 ,狗5~10mg·kg-1。如果肝素的純度不高,或過期,所用的劑量應增大2~3倍。草酸鹽合劑配方:草酸銨 1.2g草酸鉀 0.8g福爾馬林 1.0ml蒸餾水加至 100ml配成2%溶液,每1ml血加草酸鹽2mg(相當于草酸銨1.2mg,草酸鉀0.8mg)。用前根據取血量將計算好的量加入玻璃容器內烤干備用。如取0.5ml于試管 中,烘干......閱讀全文
全血根據收集的條件,分成不抗凝和抗凝兩種。同時,不抗凝分離出的上層黃色的液體我們稱之為血清;抗凝分離出的上層黃色的液體我們稱之為血漿。標本的存放溫度及時間,血清、血漿及細胞分離的方法步驟也是分析前影響檢驗結果的重要因素。抽血后,血細胞因代謝需要,要消耗掉部分營養成分,故對這些成分進行測定時,需及時地
抗凝管是為防止血液凝固,經過抗凝劑處理過的試管,用于醫療,生物實驗等方面。醫院用于抽血的抗凝管,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用途,并含有不同的抗凝劑,但其中的抗凝原理你都知道嗎?通常常用的抗凝管中的抗凝劑有:1.肝素2.乙二胺四乙酸3.枸櫞酸鈉4.草酸鈉1.肝素肝素廣泛在肺、肝、脾等幾乎所有組織和血管周圍肥大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采血試管采集血標本對前血型血清學試驗結果的影響,選擇最適合血型血清學試驗的采血試管。 方法 隨機抽取輸血前患者50例,用EDTA K 2 干粉抗凝試管、1:9枸櫞酸鈉抗凝試管、肝素抗凝試管、促凝試管、無抗促凝干燥試管各采血2ml,均采用不同
抗凝管為防止血液凝固,經過抗凝劑處理過的試管。用于醫療,生物實驗等方面。醫院用于抽血的抗凝管,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用途,及所含不同的抗凝劑,但其中的抗凝原理你都知道嗎?通常長用的抗凝管中的抗凝劑有:1.乙二胺四乙酸(EDTA)鹽 EDTA有二鈉、二鉀和三鉀鹽。2.肝素3.枸櫞酸鈉4.草酸鈉1.肝素肝素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血栓性疾病的發生率逐步增加,是我國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血栓性疾病按部位和機制分為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動脈血栓常見的是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疾病。靜脈血栓主要是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
凝血因子檢測一、理論性問題1. 參與凝血過程的凝血因子有哪些?凝血因子(coagulable factor)也稱凝血蛋白(coagulable protein),迄今已證實有14個因子參與凝血過程,包括國際凝血因子命名委員會規定以羅馬數字命名的凝血因子11個(凝血因子I~XIII,其中凝血因
三、抗凝劑與檢測試劑盒的影響 (一)抗凝劑 1、抗凝劑 常用抗凝劑有0.109mol/L枸椽酸鈉、26.86mmol/L EDTA-Na2和0.1mol/L草酸鈉等。應用這些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血栓性疾病的發生率逐步增加,是我國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血栓性疾病按部位和機制分為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動脈血栓常見的是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疾病。靜脈血栓主要是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
心房顫動(房顫)是臨床上常見的持續性快速心律失常,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房顫對患者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風險,房顫患者與非房顫患者比較,腦卒中發生率增加5倍,病死率增加2倍,缺血性腦卒中是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房顫是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其
在臨床實驗室實行方法標準化及質量控制,始于臨床化學部門。該部分已有象國際臨床化學聯合會(IFCC)等國際學術組織在國外推選多年,并已有了一套完整的質量控制體系和成熟的經驗。美國的臨床化學家協會(AACC),早在1953年就編輯出版了第一部《臨床化學標準方法》
卒中是房顫最常見和嚴重的并發癥,這已經成為不容置疑的事實。為了預防房顫患者卒中的發生,臨床上開始使用一些有效預防房顫相關卒中的藥物。在第26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來自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的張玉生教授做了題為“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合并心房顫動的二級預防”
卒中是房顫最常見和嚴重的并發癥,這已經成為不容置疑的事實。為了預防房顫患者卒中的發生,臨床上開始使用一些有效預防房顫相關卒中的藥物。在第26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來自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的張玉生教授做了題為“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合并心房顫動的二級預防”
臨床檢驗標本采集和處理問題已普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為做到臨床檢驗質量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已將臨床檢驗標本采集和處理的有關問題,列為國家和行業的標準化文件,以達到對臨床檢驗工作的規范化要求。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225-2002﹑WS/T226-2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發展階段。心房顫動(房顫,AF)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增加,而由房顫所致的腦栓塞帶來的致殘率(高達60%)和致死率(高達20%)也隨之升高。因此,通過抗凝治療預防卒中越來越成為廣大醫務工作者臨床
血凝試驗是臨床工作中常用的檢測項目,血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是指導臨床正確治療的保障。作為血凝功能異常的篩查試驗,在出血性疾病的診斷、抗凝治療監測,術前檢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應用廣泛。由于凝血試驗與一般的檢驗項目測定不同,其影響因素具有特殊性。當其啟動因子被某些因素激活后,就會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檢
血凝試驗是臨床工作中常用的檢測項目,血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是指導臨床正確治療的保障。作為血凝功能異常的篩查試驗,在出血性疾病的診斷、抗凝治療監測,術前檢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應用廣泛。由于凝血試驗與一般的檢驗項目測定不同,其影響因素具有特殊性。當其啟動因子被某些因素激活后,就會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
血凝試驗是臨床工作中常用的檢測項目,血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是指導臨床正確治療的保障。作為血凝功能異常的篩查試驗,在出血性疾病的診斷、抗凝治療監測,術前檢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應用廣泛。由于凝血試驗與一般的檢驗項目測定不同,其影響因素具有特殊性。當其啟動因子被某些因素激活后,就會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檢
正常女性在妊娠及分娩期體內凝血、抗凝和纖溶功能均發生明顯改變,血液中凝血酶、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抗凝及纖溶功能減弱,血液呈現高凝狀態,這一生理變化為產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質基礎。孕期進行凝血功能監測,可早期發現凝血功能異常變化,對預防和搶救產科并發癥有一定
血栓與止血常用篩選試驗包括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出血時間測定、血小板計數、血塊收縮試驗、凝血時間測定、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這些試驗中,前四項試驗主要反映了血管壁和血小板在血栓與止血中的作用。其中,出血時間和血小板計數兩項最常用。在反映凝血機制方面,除了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是本
血液標本的采集和處理 血液標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在環節,可分為毛細血管采血法和靜脈采血法。需要血量較少的檢驗,如手工法或半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血細胞計數,常用毛細管采血法。需血量較多檢驗,如紅細胞比積、臨床生化檢驗、全自動血細胞分析血細胞計數一般用靜脈采血法。特別是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無論儀
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資料組成的紅色粘稠混懸液。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是復雜的膠體溶液,組分非常恒定,其中固體成份占8-9%,包括各種蛋白(抗體、酶、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質)無機鹽、激素、維生素和代謝產物。水分占91%-92%。 正
血液及組織樣品的制備分析組織中某種物質的含量、探索物質代謝的過程和規律,經常使用動物的肝、腎、腦、粘膜和肌肉等組織,也選用全血、血漿、血清或者無蛋白血濾液等血液樣品,有時也采用尿液、胃液等完成各種生化實驗。掌握以上各種實驗樣品的正確處理和制備方法是保證生化實驗順利進行的關鍵。一、血液樣品(一)采血測
有關(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纖維蛋白原(FIB)測定等三項實驗)摘要:對ICSH、ICTH或美國國家臨床生物化學委員會(NCCLS)等國際以文件形式公布的有關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纖維蛋白原測定等三項實驗的標準化及其重要性作了簡
導讀: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礙指血液凝結能力受到急性損害的病理生理狀態,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出血,某些情況下可同時存在血栓。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礙可導致嚴重的臨床后果,及時有效的診治至關重要。但是目前依然缺乏高質量的證據用以指導臨床治療,也并未形成統一的診療標準。為彌補此空白,國內眾多專家學者通過回顧相
靜脈血栓栓塞癥(VTE)包括深靜脈血栓(DVT)形成及肺血栓栓塞癥(PE),有著很高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大量研究證明DVT是PE發生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50%以上的DVT患者會發生PE,DVT和PE其實是VTE的不同階段。因此,積極地早期治療至關重要。本期《門診》雜志特別邀請復旦大學
[臨床意義] 1.生理性:正常人血小板計數一天內可有6-10%變化;表現為早晨較低,先后略高;春季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較低,高原較高;靜脈血比毛細血管血高10%;月經前降你,月經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即降低;運動后升高,休息后恢復。 2.病理性 (1)在臨床上,除創傷之外,血小
檢驗標本的采集 一、血液標本的采集 血液標本可來自于靜脈、動脈或毛細血管。靜脈血是最常用的標本,靜脈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細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兒童,血氣分析多使用動脈血。(一) 靜脈采血法1 .采血步驟 采血前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編號及檢驗項目等,按試驗項目要求,準備好相應的容器,如
摘要 對ICSH、ICTH或美國國家臨床生物化學委員會(NCCLS)等國際以文件形式公布的有關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纖維蛋白原測定等三項實驗的標準化及其重要性作了簡單敘述。關鍵詞: 凝血酶原時間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纖維蛋白原 標準化由于血栓與止血實驗的特殊性
摘要:對ICSH、ICTH或美國國家臨床生物化學委員會(NCCLS)等國際以文件形式公布的有關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纖維蛋白原測定等三項實驗的標準化及其重要性作了簡單敘述。 關鍵詞:凝血酶原時間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纖維蛋白原 標準化 由于血栓與止血
血液標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在環節,可分為毛細血管采血法和靜脈采血法。需要血量較少的檢驗,如手工法或半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血細胞計數,常用毛細管采血法。需血量較多檢驗,如紅細胞比積、臨床生化檢驗、全自動血細胞分析血細胞計數一般用靜脈采血法。特別是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無論儀器進樣品多少,為防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