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2009年和2010年的熱潮、2011年的冷卻、2012年的定調走到今天,是時候深刻思考整個產業未來的路要怎么走。 在剛剛結束的2012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激動的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一場革命,領導者是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7月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規劃還提出在銷量上,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 同時,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通過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決定安排60億元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排量的節能汽車,后續也公布了受惠車型的名單。這也是國務院首次明確對于節能汽車的補貼力度。 既然革命的領導者已經吹響了號角,為何市場反響還是不瘟不火,消費者對......閱讀全文
國務院9日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到2015年要實現累計產銷量50萬輛目標。但對于家用轎車市場來說,新能源汽車面臨“曲高和寡”的尷尬局面,百般好處的新能源汽車,為何遲遲開不上路? 行業規劃“接地氣” 新政扶持新能源汽車 與此前更加強調技術、產能和
2014年,占據汽車媒體最大版面的關鍵詞是“新能源汽車”,從新能源汽車新聞、新能源汽車政策以及到新能源汽車銷量,都以高頻率的投放量沖擊我們的視線,與往年新能源汽車的負面較多的報道相對應,2014年報道的新能源汽車新聞多數為利好、正面消息。 當然,市場方面表現出來的態勢也沒讓我們失望,幾日前,中
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8個方面提出了30條具體政策措施,部署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工信部部長苗圩稱,此次扶持政策力度空前,含金量極高。 政策亮點 破除地方保護
出臺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僅四天后,7月13日,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布了公務用車新能源化的具體方案。 根據該方案,大部分城市的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將在2016年前實現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公務用車總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有些地
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推廣新能源汽車,治理機動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這既體現了政府要治理環境污染的決心,也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然而,對于如何發展新能源汽車,業界一直存在爭
我國正處在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期。傳統燃油汽車使用量的快速增長,已經引發霧霾等環境問題,并加劇能源危機。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行途徑。 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人們的視野。在很多城市,公共汽車中就有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車。此外,郵政車、快遞車也都有新能源汽車的身影。早在2012年7
曾經熱得燙手的新能源汽車在幾經沉浮后,發展方向終于明確:今后,純電驅動將是新能源車發展的主要戰略取向。7月9日,汽車業內期待多時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
CFP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日前聯合發布了《京津冀公交等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方案》。根據《方案》,今明兩年,京津冀地區將在公共交通服務領域推廣2萬多輛新能源汽車;明年底,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16%。這是國務院7月發布《關于加快新
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日前透露,上海近期將出臺新能源車補貼辦法,除了國家和地方為新能源車車主提供的現金補貼外,還將專門提供一批滬牌號段供新能源車車主使用,屆時部分新能源車有望免費上滬牌。上海的這一政策如果實施,對想買車又拍不上車牌的消費者來說無疑具有極強的
綠色,成為本屆廣州車展的一抹亮色。記者昨天來到正在緊張布展的車展現場看到,一批國內外的新能源展車已經陸續運到。更重要的是,與前幾年的概念車不同,這次不少新能源車已經實現了量產,正在積極謀求市場布局,以期在未來搶先進入大眾市場。 滬產新能源車亮相
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規劃” 混合動力車不再劃歸新能源范疇———混合動力汽車算不算新能源車?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有所明確:混合動力汽車屬于節能汽車,而不算新能源汽車。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規劃”將
最近以來,國家出臺多項利好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關乎環境保護的民生福祉,而且是當前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的重要抓手。而且,從技術角度考量,新能源汽車繞開了傳統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技術,承載著民族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厚望。 然而,產銷飄紅之際爆出“騙補”風波,
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 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國發〔2012〕2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節
7月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3日則聯合公布《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
新能源汽車發展再度迎來政策利好。昨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工信部與財政部共同落實40多億元資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而科技部部長萬鋼也透露,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方案已經獲得了國務院的正式批復,目前四部委正在積極制定實施細則,將于不久后正式啟動。 據悉,新方案是
醞釀兩年之久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日前由國務院正式發布。《規劃》中明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汽車行業分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部署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以燃油為動力的汽車消費的發展道路將出現越來越趨緊的格局,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要大力拓寬。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還不
10年前,對普通中國人來說,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匯;10年后,已經有近萬輛新能源汽車馳騁在中華大地。 10年前,一個重大專項開始撬動;10年后,全國汽車產業已吹響了總動員的號角。 中國汽車人走出了一個不平凡的10年。這個10年,在政、產、學、研各界無數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新
圖為:新能源汽車進入普通家庭還有一段路要走 一面是武漢車展現場新能源車頻出風頭,以節能環保的“綠色動力”賺盡眼球;一面卻是散落在江城各個停車場的130根充電樁形同虛設。而廠家在車展現場高舉的“非賣牌”引人思考。 其實,早在2009年,國務院就頒布了《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
“經歷了多年的等待,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發力了,毋庸置疑,2014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元年,投資新能源汽車的熱潮已經形成”,清華大學教授、電動汽車專家歐陽明高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總結說。 私人購車市場開啟,2015年實現50萬輛計劃 2012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2013年的冬天格外冷,尤其對新能源行業的工作者來說更是如此。在經歷了一個時期近乎瘋狂的擴張之后,人們突然發現,新能源產業并沒有帶來預期中的收益。高負債率,產能過剩,以及歐美貿易壁壘等諸多問題不斷地給行業發展增設門檻。而在挽救行業危機以及排解企業困難過程中本應扮演重要角色的政府部門,即使在不間斷
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啟之年。 在這次“兩會”上,“十二五”規劃正式出臺。用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胡鞍鋼的話說: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綠色發展的國家規劃。
●《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對廢舊動力電池的收集、分類、貯存、運輸、梯級利用、再生、監督管理等環節都作出規定 ●2015年動力電池裝車量超過200億瓦時,專家預計2016年會增加到大概500億瓦時 ●動力鋰電池回收復雜,應由企業進行統一回收、加工、運輸及原材料再流通 盡管遇到了
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明確:“我國要推廣新能源汽車,治理機動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 目前,國家政策對部分進入目錄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國家和地方補貼。我國還打造了39個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除了享受補貼優惠,北、上、廣、深等限牌城市還對新能源車給予了免購置稅、免搖號等措施
●鋰離子電池逐年增多,含汞電池已退出民用市場,廢電池的種類、數量相比十幾年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帶來的環境風險不可忽視。 ●焚燒已成為特大城市主流的垃圾處理方式,生活垃圾如混入廢電池,可能產生環境風險。應避免廢電池進入生活垃圾焚燒裝置或堆肥發酵裝置。 ◆中國環境報記者郭薇 環境保護部于去年
近年來,通過發展柴油乘用車實現節能減排的建議,曾因為柴油供應不足等原因被多次否定。但在“十二五”節能減排論壇上,發展柴油乘用車的倡議再次被許多業內專家頂了起來。 重提發展柴油乘用車的原因首先來自石油進口依賴度的增加。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未來兩年可能達
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即將調整,從產品規劃到競爭格局,國內車市都將迎來劇烈波動。 國內車企的新能源車架構是時候轉向了。本屆“兩會”上,相關汽車業所透露出的最大信息無異是:政府高層正在重新制定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計劃。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新的節能與新能源補貼政策將不再按照混合動力、純電動技術路線來
結合國家要求和上海新能源汽車發展實際,到2015年,上海全市將實現13000輛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目標,新建各類充電樁6000個左右。這是記者從今天召開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得的信息。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馬靜介紹,在這13000輛推廣的新能源汽車中,外地品牌車輛不低于30%;全市新增或更新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的密集出臺,中央有意破除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政策”的意圖更為明確。 根據上海7月15日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具體推廣目標,到2015年將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3000輛,新建各類充電樁6000個左右。其中明確“外地品牌車輛不低于30%”;“上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環衛、物流
近日,“新華視點”記者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機構了解到,涉及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電池續航的投訴明顯增多,主要包括電池容量虛標、續航里程達不到宣傳里程等問題。消費者頻頻吐槽:“零下十幾度不敢開暖風”“續航里程隨機變化”“充滿電不知道能開多少公里”。記者采訪發現,有的新能源汽車號稱300公里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