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毒乳腺癌”臨床診斷有了“智能方案”
三陰性乳腺癌被稱為“最毒乳腺癌”。記者20日獲悉,中國的醫學專家攜手高校人工智能技術團隊,通過“院內多學科團隊聯合+跨區域醫工交叉協作”的方式,為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診斷研制出了“智能方案”。 根據該智能方案,醫生可在患者術前無創傷、準確預測三陰性乳腺癌的分型,為后續精準治療奠定基礎;同時,醫生僅利用一張患者的病理切片,在數小時內便可快速獲得與治療相關的關鍵信息,為精準治療提供極大的便利。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精準腫瘤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不久的將來,這兩項重要研究成果有望在精準腫瘤中心獲得臨床應用和推廣,未來該中心還將有更多跨專業、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孵化,并將進一步向臨床應用轉化。” 邵志敏教授團隊,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診斷科主任顧雅佳教授團隊、病理科副主任楊文濤教授團隊,并與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王鶴研究員團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徐軍教授團隊獲得的相關研究成果于美國《細胞》雜志旗下期刊......閱讀全文
PNAS:三陰性乳腺癌“遭遇對手”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均陰性的一種特殊類型乳腺癌。TNBC約占所有乳腺癌的15%,其許多生物學特性和基底細胞樣型乳腺癌相似,但兩者之間存在某些基因表達譜和免疫表型上的差異,因此亦不能完全等同。TNBC因缺乏內分泌及抗HE
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新希望
美國轉化基因組研究院(TGen)的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在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中發現了之前未曾報道過的突變。這篇文章發表在近期的《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上。 三陰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JCI: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新靶標
新加坡A * STAR基因組研究所(GIS)科學家與當地臨床醫生和美國同事合作,確定了一種與三陰性乳腺癌(TNBC)相關的生物標志物。新發現的生物標記物稱為RASAL2基因,RASAL2基因或是治療這種致命疾病的新靶標。 三陰乳腺癌是致命,因為其不同于其他類型的乳腺癌如雌激素受體(ER)陽性乳
研究發現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新靶標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與健康院)詹麗杏研究組分析了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轉錄組特征,發現并確認了乳腺癌中JAK2/STAT3信號的新抑制子Wwox蛋白,闡明Wwox的異常減弱和JAK2/STAT3的異常激活這樣的負相關關系是高度惡性TNBC發生轉移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
三陰性乳腺癌診斷有了“智能方案”
“僅通過乳腺癌患者增強磁共振影像資料,無需穿刺,便可精準預測三陰性乳腺癌的分型分類;基于數字病理圖像構建的神經網絡模型,通過一張小小的病理HE染色切片,數小時便可明確三陰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和關鍵治療靶點……”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精準腫瘤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團隊和合作者一起,通
攜帶siRNA納米顆粒抑制三陰性乳腺癌轉移
來自美國的華人科學家Zheng-Rong Lu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針對β3整合素設計了siRNA并通過納米顆粒進行體內轉運能夠顯著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的生長,轉移和復發,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轉移性乳腺癌是癌癥導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殺手,而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
Angew-Chem:三陰性乳腺癌新藥研發取得突破
來自香港浸會大學(HKBU)的化學家們現在發現使用一種金屬化合物可以抑制與三陰性乳腺癌(TNBC)緊密相關的酶,而TNBC是最難治療的一種乳腺癌。圖片來源: HKBU 這種金屬化合物可以抑制小鼠體內的TNBC腫瘤,同時毒副作用很小。因此他們的工作進一步揭開了TNBC中賴氨酸特異性去甲基化酶5A
蓮花浮現:三陰性乳腺癌的新靶向療法
由于三陰性乳腺癌的PI3K/AKT通路激活率高,故口服AKT抑制劑依帕他塞(ipatasertib)正被研究用于治療三陰性乳腺癌。AKT又稱蛋白激酶B,是通過磷脂酰肌醇-3-羥激酶(PI3K)而被激活的蛋白質絲氨酸/蘇氨酸激酶,對細胞的葡萄糖代謝、凋亡、增殖、轉錄、遷移等多種過程起重要作用。此外
可殺死三陰性乳腺癌細胞的病毒
根據賓夕法尼亞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道,一種不引起疾病的病毒,可殺死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并殺死由小鼠中由這些細胞發展起來的腫瘤。了解這種病毒如何殺死腫瘤,可能會帶來新的乳腺癌治療方法。 腺相關病毒2型(AAV2)可感染人類,但是不會引起疾病。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測了這種病毒對各種侵襲程度
深度解讀有望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新型療法
當女性在乳腺中發現腫塊,醫生首先會建議她進行活組織檢查,也就是說,移除一小部分腫塊進行分析,如果腫塊具有癌變特性,醫生通常會進行三種臨床生物標志物的檢測: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這些結果就能夠幫助確定患者應該接種哪種類型的激素或生長因子受體療法。 盡管如此,在大約15%至
科學家發現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候選藥物
中美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基于機體內天然蛋白質的重組藥物能同時阻斷乳腺癌細胞增長及向其他器官擴散的兩個通道,有望成為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候選藥物。相關研究1月3日發表在《癌細胞》上。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陰性乳腺癌指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主要治療靶點均為陰性的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中
聚焦“鐵死亡”-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找到新策略
10月17日,《細胞代謝》在線發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教授邵志敏、江一舟團隊的最新研究。該研究發現,“鐵死亡”在三陰性乳腺癌“復旦分型”的其中一個亞型——腔面雄激素受體型(LAR)中表現更為活躍,以“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為核心的谷胱甘肽代謝在LAR型三陰性乳腺癌“鐵死亡”調控中
甲基化測序捕捉三陰性乳腺癌表觀遺傳特性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加文醫學研究所(Garvan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的科學家們通過將乳腺癌患者機體的乳腺癌甲基化組同健康個體進行比較從而繪制出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組圖譜,其可以幫助
昆明動物所發現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的分子機制
ERα/PR/HER2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一種預后最差的乳腺癌類型。目前TNBC的治療還停留在傳統的化療水平,患者在治療后的復發率高,并且容易轉移。目前急需尋找新的治療靶點和有效藥物來提高TNBC患者的生存率。凋亡是抗癌藥物殺死癌細胞的主要方式,從藥用植物中篩選誘導TNBC細胞凋亡的單體成
微生物所發現三陰性乳腺癌潛在靶點
乳腺癌在婦女腫瘤中發病率排第一,嚴重威脅國人健康。三陰性乳腺癌(即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Her-2均為陰性)約占乳腺癌病理類型的15%-20%,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目前治療手段和藥物極其有限,缺乏治療靶點和靶向藥物,亟須發現新的潛在靶標。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國晚期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實現“零”突破
6月4日,記者從“零”的突破——TORCHLIGHT研究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江澤飛教授牽頭組織、全國56家參研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被稱為TORCHLIGHT的研究顯示,與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相比,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抗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單抗聯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
聯合療法三陰性乳腺癌(TNBC)臨床研究治療首例患者
Genexine是一家專注于免疫腫瘤學和罕見病的領先生物治療公司,近日該公司與T細胞療法生物技術公司NeoImmuneTech聯合宣布,評估T細胞放大器Hyleukin-7(rhIL-7-hyFc, NT-I7)聯合默沙東PD-1腫瘤免疫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
我國專家發現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新方向
三陰性乳腺癌因異質性高、預后差、復發轉移風險高,成為乳腺癌研究中亟需攻克的頑固“堡壘”。部分三陰性乳腺癌,如,腔面雄激素受體型(LAR)亞型,對現有的精準治療策略不太敏感。 記者18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最新研究發現,靶向“鐵死亡”與免疫治療的聯用。這可能是LAR型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的新方向。據
人類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排斥關鍵因素被找到了!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為常見,其中,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由于缺乏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更易擴散轉移和復發,一直是乳腺癌治療的難點。 近期,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發現TNB
頭痛藥竟可阻止三陰性乳腺癌進展!|Nature子刊
偏頭痛那種感覺我相信大家都有體驗過,仿佛整個世界都一邊倒了。這種痛不欲生的感覺幾顆治療偏頭痛的藥物就可緩解。但又有誰會想到這些日常隨處可見的止痛藥會抑制萬惡的三陰性乳腺癌呢?!這并不是天方夜譚!近日,來自貝勒大學醫學系Ze-Yi Zheng教授領導的研究發現氟桂利嗪(FLN)可以選擇性的阻斷侵襲
Nat-Commun:腫瘤干細胞如何誘導三陰性乳腺癌的發生?
最近來自克利夫蘭臨床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們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一種新的干細胞信號通路能夠促進惡性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的存活。 乳腺癌激素療法能夠阻斷癌細胞與激素的相互作用,進而抑制其生長與擴散,而三陰性乳腺癌細胞由于缺乏這類受體,因此激素療法難以
三陰性乳腺癌首個免疫方案!羅氏推出優化治療方案!
羅氏(Roche)控股的日本藥企中外制藥(Chugai Pharma)近日宣布,在日本推出PD-L1腫瘤免疫療法Tecentriq(atezolizumab)的840mg靜脈制劑。Tecentriq 840mg劑量規格將提供一種優化的方案,每兩周一次給藥,治療PD-L1陽性不可切除性或復發性三陰
NEJM-:-K藥+化療在晚期三陰性乳腺癌中表現如何?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在線發布了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K藥)聯合化療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III期臨床試驗KEYNOTE-355的總生存期(OS)結果。結果顯示,在PD-L1高表達(CPS≥10)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K藥+化療能有效延長患者的OS。 KEYNOT
表觀遺傳學測序技術助力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分層
一組澳大利亞的研究員使用甲基化特異性測序技術發現了三陰性乳腺癌中某些甲基化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具有預后價值。 如果患者缺乏雌激素、孕激素受體,并且HER2基因沒有過表達或者擴增,則認為乳腺癌是“三陰性”的。具有三陰性乳腺癌(或TNBC)的患者,可以分成兩部分,即癌癥進展非常迅速或者進展非常緩慢
上海交通大學王建華團隊三陰性乳腺癌研究獲進展
《癌癥研究》雜志日前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王建華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相關專家認為,該研究為臨床上尋找三陰性乳腺癌合適的治療靶點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HIC1是一種腫瘤抑制因子,位于人類第17號染色體短臂。該基因在很多實體腫瘤組織中存在表達沉默的現象。王建華團隊從表觀遺傳學修飾的
昆明動物所證實Hippo信號通路促進三陰性乳腺癌的機制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根據分子分型分為:luminal A型(ER+ , PR+ , Her-2+/ -, ki-6714%), HER-2過表達型(ER , PR-, Her-2+) 和三陰性乳腺癌(ER -, PR -, HER-2 TNBC)四種類型。其中,TNBC由于缺乏內分
Keytruda一線治療三陰性乳腺癌達III期主要終點
2月12日,默沙東宣布其PD-1抑制劑Keytruda(pembrolizumab)聯合化療在一線治療腫瘤表達PD-L1(聯合陽性評分[CPS]≥10)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mTNBC)的關鍵3期KEYNOTE-355研究中達到了無進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終點。 KEYNOTE-355是
白細胞介素34與三陰性乳腺癌之間存在聯系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見的癌癥。根據癌細胞表面上存在的細胞受體分子的組合,乳腺癌可分為三種類型:Luminal A,Luminal B和HER2 +。此外,還存在第四種乳腺癌,即三陰性乳腺癌(TNBC),這類型乳腺癌沒有上述三種受體中的任何一種,因此對標準治療無反應,并且其預后通常比其他類型的乳腺癌差。
PNAS:攻破三陰性乳腺癌!梅奧診所發現新藥物療法!
根據最新2018全球腫瘤分析報告,女性死亡率最高的腫瘤仍是多年的“榜首”——乳腺癌,而在乳腺癌中對于化療和放療均不敏感的三陰性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類型中其致死率最高。雖然對于該類型乳腺癌的突破性研究頻頻出現,但最終應用于臨床研究的卻屈指可數。而來自明尼蘇達州梅奧診所的分子生物學家John Haws
世界最大三陰性乳腺癌代謝物圖譜成功繪制!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教授邵志敏、江一舟領銜團隊成功繪制出當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三陰性乳腺癌代謝物圖譜,優化了既往分型標準,為三陰性乳腺癌的精準個體化治療提供新方向。此外,研究團隊還針對目前療效最差的兩個三陰性乳腺癌亞型,提出對代謝通路中的關鍵代謝物鞘氨醇-1-磷酸和N-乙酰-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