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譜法檢測黃曲霉毒素B1的介紹
高效液相色譜法對黃曲霉毒素B1、B2、G1、G2分別進行定量分析。其主要是用熒光檢測器檢測,在適宜的流動相條件下,采用反相C18柱,使多種黃曲霉毒素同時分離。 [3] 黃曲霉毒素免疫親和柱HPLC法采用單克隆抗體免疫技術,可以特效地將黃曲霉毒素與其他真菌素分離出來,分離效率和回收率高。此方法已得到廣泛應用,并被美國官方分析化學家協會(AOAC)確認為官方檢測方法。該方法的檢測限可達0.02~5ppb。......閱讀全文
大米及其制品中黃曲霉毒素B1的熒光定量快速檢測
一、?大米及其制品中黃曲霉毒素B1污染情況黃曲霉雖然種類繁多,但它們基本結構中都有二呋喃環和氧雜萘鄰酮( 又名香豆素) ,前者是它的毒性結構,后者可能與其致癌性相關。黃曲霉毒素很難溶解于水、己烷、乙醚和石油醚,易溶于甲醇、乙醇、 氯仿、乙腈以及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機性溶劑,分子量Mw為312~3
黃曲霉毒素介紹及檢測方法
黃曲霉毒素主要由黃曲霉菌產生,其他曲霉菌和青霉菌也可產生少許,這些真菌主要寄生于花生、玉米、大米、小麥等谷物及油料。1993年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 黃曲霉毒素檢測通用方法 薄膜層析法和液相色譜法是目前國
黃曲霉毒素M1的根源在于飼料中黃曲霉毒素B1的控制
在畜牧生產行業中,我們不僅要注意霉菌毒素對豬禽生產的危害,也應重視霉菌毒素對奶牛生產和奶制品所造成的危害。雖然由于奶牛瘤胃的獨特生理作用,使得奶牛對霉菌毒素的抵抗力比豬禽強,但是霉菌毒素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隨著中國乳品工業的發展, 霉菌毒素的污染問題是值得高度重視的。在中國,奶牛飼料
食品及相關產品毒素檢測標準匯總
本匯總主要是食品及飼料等相關產品中的毒素檢測方面標準匯總: 國家標準: GB 13078.2-2006 飼料衛生標準 飼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許量 GB/T 17480-2008 飼料中黃曲霉毒素B1的測定 酶聯免疫吸附法 GB/T 18979-2003
黃曲霉毒素B1熒光定量快速檢測試紙條(飼料專用)
黃曲霉毒素B1熒光定量快速檢測試紙條基于領先的熒光定量FPOCT快速檢測技術平臺,采用熒光納米微球標記特異性的黃曲霉毒素單克隆抗體,通過側向免疫層析作用(Fluorescent Lateral Flow,FLF),可在8min內快速準確定量的測定出各種簡單和復雜樣本的黃曲霉毒素的含量,具有靈
黃曲霉毒素B1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二)
6 酶聯免疫試驗步驟將所需試劑從4℃冷藏環境中取出,置于室溫平衡30min以上, 洗滌液冷藏時可能會有結晶需恢復到室溫以充分溶解,每種液體試劑使用前均須搖勻。取出需要數量的微孔板及框架,將不用的微孔板放入自封袋,保存于2-8℃。6.1 編 ???號:將樣本和標準品對應微孔按序編號,每個樣本和標準品做
黃曲霉毒素B1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一)
黃曲霉毒素B1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書 ?(酶聯免疫法)1 原理及用途本試劑盒采用間接競爭ELISA方法檢測谷物、飼料等樣品中的黃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試劑盒由預包被偶聯抗原的酶標板、辣根酶標記物、抗體、標準品及其他配套試劑組成。檢測時,加入標準品或樣品溶液,樣本中的黃曲霉
黃曲霉毒素B1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三)
4 需要的器材和試劑4.1 儀器:酶標儀、打印機、均質器 、氮氣吹干裝置、振蕩器、離心機、刻度移液管、天平(感量0.01g)4.2 微量移液器:單道20μl-200μl,100μl-1000μl、多道300μl4.3 試劑:甲醇、正己烷、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5 樣本前處理5.1 樣本處理前須知:實驗
關于黃曲霉毒素M1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分析步驟介紹
(1)AFM1標準溶液的配制 先用乙腈配制2000μg/mL的AFM1標準溶液,再用苯-乙腈(9:1)溶液配制成0.5μg/mL的AFM1標準濃度工作液,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校正濃度(AFM1在乙腈中的摩爾消光系數為19850)。 (2)色譜條件 色譜柱:含球形的5μm顆粒大小的
黃曲霉毒素檢測簡介
黃曲霉素(aflatoxin,AFT),是一類真菌毒素,主要是由黃曲霉(Aspergillus flaw)、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wus)和集峰曲霉(Aspergillusnomius)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已分離鑒定出AFBl、AFB2、AFB2、AFM1、AFM2、A
黃曲霉毒素怎么檢測
檢測方法1、薄層分析法(TLC)TLC法是檢測黃曲霉素最為經典的方法,也是以前最為常用的方法,至今仍為一些檢測機構所用,也是一種國標方法。其原理是針對不同的試樣,用適宜的萃取溶劑將黃曲霉素從試樣中萃取出來,經柱層析凈化后,再在薄板上展開后分離。利用黃曲霉素的熒光特性,根據熒光斑點的強弱與標準比較確定
黃曲霉毒素檢測原理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簡稱AFT)主要是黃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謝產物,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 至今已分離出的黃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多種,在天然食物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為多見,危害性也最強,而此次牛奶檢測超標的黃
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
測定乳品中的黃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層層析法、液相色譜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聯免疫法、免疫層析法、微柱篩選法、金標試紙法等。
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毒理效應的介紹
黃曲霉素的致癌、致突變和致畸性 黃曲霉素是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公認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能使靈長類、禽類、魚類及猴等實驗動物誘發實驗性肝癌,主要病變表現為肝出血、壞死、膽管增生和肝硬化等。 研究發現,黃曲霉素的細胞毒害作用,是先干擾DNA與mRNA的合成,進而再干擾蛋白質的合成,最終導致機體全
有關黃曲霉毒素的其他檢測方法介紹
(1)溴化熒光分光光度法(SFB) 樣品經甲醇-水混合溶劑提取后,部分提取液通過固相分離進行柱前處理,500μL純化的提取液用溴試劑衍生化后,用熒光檢測計中檢測,樣品熒光吸收度與硫酸喹啉液的吸收度比較可直接換算成AF的總含量。該法已通過AOAC和美國農業部聯邦谷物檢測中心的認證。 (2)超光
檢測黃曲霉毒素的方法
CSY-E96H黃曲霉毒素快速檢測儀 (黃曲霉素快速檢測儀|黃曲霉素檢測儀|黃曲霉毒素測試儀)采用固相酶聯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聯免疫法;可定量檢測糧食、食品、飼料、油脂、乳制品、藥物、飲料、牛奶、酒等產品中的黃曲霉毒素(B1,B2,G1,G2 M1 M2 AFM1、AFP1、AFQ1、AF
食用油安全隱患:黃曲霉毒素B1
產生的黃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以及另外兩種代謝產物M1、M2。其中B1是最危險的致癌物,經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種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檢測到。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產生熒光,根據熒光顏色不同,將其分為B族和G族兩大類及其衍生物。 黃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花生、玉米、稻谷、小麥、花
酶聯免疫吸附測定黃曲霉毒素B1
(1)分析原理??將已知抗原吸附在固態載體表面,洗除未吸附抗原,加入一定量抗體與待測樣品(含有抗原)提取液的混合液,競爭培養后,在固相載體表面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洗除多余抗體成分,然后加入酶標記的抗球蛋白的第二抗體結合物,與吸附在固體表面的抗原抗體復合物相結合,再加入酶的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
黃曲霉毒素B1免疫親和柱操作說明
【概要】黃曲霉毒素(Aflatoxin)是黃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分為1類致癌物,同時又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廣泛存在于各種食物中。玉米,花生,大米,小麥等谷物及其副產品是黃曲霉毒素的主要來源,同時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B1經過動物代謝后產生的黃曲霉毒
黃曲霉毒素及其檢測方法綜合介紹(一)
一、黃曲霉毒素介紹黃曲霉毒素(aflatoxin,簡稱為?AF)是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它可通過多種途徑污染食品和飼料,直接或間接進入人類食物鏈,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對人體及動物內臟器官尤其是肝臟損害嚴重,該毒素是黃曲霉和寄生曲霉中產毒菌株的代謝產物,普遍存在于霉變的糧食及糧食制
液相色譜法(HPLC)檢測黃曲霉的方法介紹
HPLC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檢測方法。其原理是在高效液相色譜儀上添加柱后衍生系統分離,再用熒光檢測器測定。與其配套的柱后衍生系統有碘衍生化法、溴衍生化法及較為先進的電化學衍生化法和光化學衍生化法。當前,該方法大多用免疫親和柱來凈化、分離,其凈化效果優異。該法能準確地分離不同種類的黃曲霉素(例如:
黃曲霉毒素總量(B-族-G-族)免疫親和柱(AFTIAC)使用說明
黃曲霉毒素總量(B?族 G?族)免疫親和柱(AFT-IAC)1.?產品介紹黃曲霉毒素(AFT)是一種致癌性、致突變性強物質,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因此各國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AFT)含量均有嚴格限量標準。本產品將特異性黃曲霉毒素 B1、B2、G1、G2單克隆抗體交聯在瓊脂糖凝膠微球上, 以
HPLC柱后衍生法測定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糧食和油料作物。黃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極強,可引起急性肝炎。它還有明顯的慢性毒性與致癌性,持續攝入可引起肝腫大,并發生肝硬化和癌變。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認定黃曲霉毒素為致癌物,許多科學家甚至認為,黃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zui強的生物代謝產物。?黃曲霉毒素主要有4種:即B1、B2、
黃曲霉毒素混標上新熱賣-符合新國標GB-5009.22/242016
黃曲霉毒素(AFT)是一類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均為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它們存在于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特別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對人類健康危害極為突出的一類霉菌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黃曲霉毒素分
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蓖麻毒素的介紹
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將待測物質溶于流動相中,利用色譜柱固定相將流動相的組成進行分離,對檢測器收集到的峰信號轉換為待測物質濃度,進而來判定待測物質含量的一種方法,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靈敏度高等特點。采用PROTEIN KW-802.5凝膠色譜柱,在柱溫25℃、流速1mL/min、進樣量10μL的條件
黃曲霉毒素檢測儀和黃曲霉毒素熒光定量快速檢測試紙...
黃曲霉毒素檢測儀和黃曲霉毒素熒光定量快速檢測試紙條的性能及優點上海飛測生物自主研發的基于熒光定量FPOCT技術平臺的黃曲霉毒素熒光定量快速檢測系統,可在8min內精準定量檢測糧食、谷物、食品、飼料、中藥材等樣品中的黃曲霉毒素,讓黃曲霉毒素的檢測變得So Easy!該系統具有讀數時間短(7s),操作簡
黃曲霉毒素-B1免疫親和柱(AFB1IAC)使用說明
黃曲霉毒素 B1免疫親和柱(AFB1-IAC)1.?產品介紹黃曲霉毒素 B1(AFB1)是一種致癌性、致突變性強物質,屬于黃曲霉毒素之一,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因此各國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AFB1)含量均有嚴格限量標準。本產品將特異性黃曲霉毒素 B1(AFB1)單克隆抗體交聯在瓊脂糖凝膠微球上
黃曲霉毒素及其檢測方法綜合介紹(二)
七、黃曲霉毒素檢測——“免疫親和柱法”方法簡介為了開發一種簡單、快速、靈敏、準確的分析方法,美國?VICAM(維康)公司與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AOAC、FDA、FGIS、美國農業部等著名大學和政府機構通力合作,發明研制了一系列以單克隆免疫親和柱為分離手段,用熒光計、紫外燈作為
黃曲霉毒素B1熒光定量快速檢測試紙條(植物油專用)
【黃曲霉毒素B1熒光定量快速檢測試紙條簡介】黃曲霉毒素B1熒光定量快速檢測試紙條基于領先的熒光定量FPOCT快速檢測技術平臺,采用熒光納米微球標記特異性的黃曲霉毒素單克隆抗體,通過側向免疫層析作用(Fluorescent Lateral Flow,FLF),可在8min內快速準確定量的測定出
薄層分析法檢測黃曲霉毒素的介紹
TLC法是檢測黃曲霉素最為經典的方法,也是以前最為常用的方法,至今仍為一些檢測機構所用,也是一種國標方法。其原理是針對不同的試樣,用適宜的萃取溶劑將黃曲霉素從試樣中萃取出來,經柱層析凈化后,再在薄板上展開后分離。利用黃曲霉素的熒光特性,根據熒光斑點的強弱與標準比較確定其含量,對于一些組分很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