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20萬!科協發布科技期刊有關課題研究項目申報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科技期刊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切實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現組織開展科技期刊有關課題研究項目申報工作,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一、項目內容與要求 1.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成效評估及資助體系優化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2KJQK018) 項目概述:立足國內國際兩個視野,以典型案例和詳實數據全面分析卓越行動計劃實施成效及問題短板,廣泛收集科技界、期刊出版界意見建議,結合我國科技創新和科技期刊發展新形勢以及國際學術出版市場新動向,提出卓越計劃資助體系優化方向、建議方案及遴選標準。 項目數量:1項 經費額度:不超過20萬元/項 項目周期:2023年6月底完成 實施要求:對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成效進行全面調研和數據分析,形成1份不少于5萬字的卓越計劃實施成效分析報告,并凝練......閱讀全文
論文,發國內期刊還是國外期刊?
如今,發表論文已經成為我國科研人員工作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據統計,2016年,中國學者發表的期刊論文數已經接近100萬篇,SCI期刊論文也達到30萬篇,論文總量穩居世界第一,SCI論文數居世界第二。 SCI期刊中文名是《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嚴格的選刊
沒有“土味兒”的期刊不是一流期刊
依賴國外數據庫,用SCI影響因子和h指數高低論英雄,“模仿”“跟隨”“照搬”的方式發展中國的科技期刊的路徑依賴亟待改變。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多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文件,制定了“2035年科技期刊躍居世界第一方陣”“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國家學術水平的知名期刊”等目標,旨在提
話說中文核心期刊與SCI期刊的對等
過去大家都不怎么看重中文期刊,好一點的文章必然投到海外或國內的SCI期刊,大多數中文期刊上文章的質量不如SCI期刊文章也就不奇怪了。 現在教育部、科技部都要求重視中文期刊,于是很多單位與一些評價指標體系中把中文期刊列為其中一項,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長遠看,這并非一件壞事,想當年,前蘇聯有不少
國際期刊撤稿事件反思:學術期刊面臨誠信新挑戰
近日所發生的107篇中國作者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事件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作為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續,此次的107篇論文被撤銷的原因在于一些“論文黑中介”在推薦評審專家時,將專家的郵箱“偷梁換柱”,從而炮制了這些“黑中介”自己評審自己所投論文的造假事件。面對不誠信行為,學術期刊面臨哪些新挑戰?
期刊數據庫更新
圖片來源:B. DOUTHITT/SCIENCE 期刊影響因子多年來備受批評,認為其扭曲了學術出版。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克拉尼特分析公司推出了其期刊引用報告(JCR)數據庫的更新版本,并表示它提供了理解期刊特征和受眾的背景信息。 影響因子代表期刊文章的引用次數,除以其兩
期刊數據庫更新
圖片來源:B. DOUTHITT/SCIENCE 期刊影響因子多年來備受批評,認為其扭曲了學術出版。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克拉尼特分析公司推出了其期刊引用報告(JCR)數據庫的更新版本,并表示它提供了理解期刊特征和受眾的背景信息。 影響因子代表期刊文章的引用次數,除以其兩年間發表
期刊影響因子的“含金量”
期刊影響因子長久以來被學術界視為一個重要的科研水平參考指標。在一本影響因子高的期刊發表論文,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獲得認同。然而,部分科學家已對這一指標能否真正反映單篇論文乃至作者學術水平提出質疑,加上每年發布這一指標的湯森路透公司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把相關業務轉售給兩家投資公司,影響因
2022年SCI期刊IF發布,NSC三刊漲勢不及這家中國期刊?
6月28日,2022年SCI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正式發布,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神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最新影響因子為286.13。其中,備受矚目的Nature由去年的49.962變為69.504,Science由去年的4
新聞出版總署查處違規期刊-扶持精品期刊發展
2011年,《醫學信息》“鴛鴦刊”事件引起廣泛社會關注。 所謂“鴛鴦刊”,是指利用同一刊號和期次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刊發不同作者的論文以滿足其發表需求的一種怪現象。事實上,這一現象所折射出的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學術期刊存在整體質量不高、大量刊發論文收取版面費牟利等問題,也是新聞出版總署20
100本期刊全文入駐中國農業期刊集成服務平臺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牽頭籌建的“中國農業期刊集成服務平臺”實現了100本農業科技期刊全文入駐,覆蓋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期刊52本(73%)、各省級農科院主辦期刊26本(29%),其中包括32本中文核心期刊,7本“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期刊。同時,該平臺完成了75萬余篇文章元數據
中國有過萬種期刊-學術期刊超六成
“中國現有期刊10084種,其中學術期刊6400種,占比超過期刊總量的60%。”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李軍29日在北京表示。 由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學術評價高峰論壇當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李軍
國際期刊評論CRISPR基因療法
在醫療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更加準確、深入地了解疾病發病機理和探究基因功能,可以改造人的基因,達到基因治療的目的等。今年五月份,來自中山大學的遺傳學,在世界上首次嘗試使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修改來自人類胚胎的疾病相關DNA,從而引發了科學界的激烈爭論。這篇論文發表在五月份的《P
國際期刊評論CRISPR基因療法
在醫療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更加準確、深入地了解疾病發病機理和探究基因功能,可以改造人的基因,達到基因治療的目的等。今年五月份,來自中山大學的遺傳學,在世界上首次嘗試使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修改來自人類胚胎的疾病相關DNA,從而引發了科學界的激烈爭論。這篇論文發表在五月份的《P
印度打擊掠奪性期刊
即便不是一種威脅,掠奪性期刊也會被大多數學者視為令科學界頭疼的事情。但在印度,一些高校曾建議將此類出版物列入該國被認可期刊的“白名單”。如今,政府正在打擊這種被科學家視為由政府不當獎勵促成的做法。 “我們將終止掠奪性期刊帶來的威脅。”負責高等教育的部長Prakash Javadekar在7月
“中國科技類期刊學術期刊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啟動
5月30日,中科院學部“中國科技類期刊學術期刊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啟動會暨主編座談會在京舉行。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中科院學術與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秦大河、《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總主編朱作言等50余位院士專家出席會議。 “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李靜海說,“中國有約5000種科技
MDPI影響因子公布:72%期刊IF上升-25本期刊處所屬學科前25%
MDPI(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Publishing Institute)成立于1996年,是全球領先的Open Access出版公司之一。MDPI致力于開放獲取出版服務,目前出版英文科技期刊250本,其中SCIE期刊70余本。期刊領域覆蓋生物、化學、醫藥、機械、能
科睿唯安發布2022年度《期刊引證報告》-揭示頂尖學術期刊
發表新冠病毒研究論文的期刊的引文影響力持續上升。英國倫敦,2022年6月28日?— ?科睿唯安今天發布2022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期刊引證報告》采用全面豐富的指標、描述性數據和可視化工具,助力科研界評估全球高質量學術期刊。全球學術出版機構則可以根據本報告評估旗下期刊在相關領域的學術影
中科院棄用影響因子!以“期刊超越指數”發布期刊分區表
2022年的JCR SCI影響因子,令人咂舌!大多數的SCI 期刊影響因子暴漲,這其中有疫情原因、引用率提升造成,也有存在著很多新興雜志期刊為提升IF 采用的一系列“聰明”的動作。 是該和虛高影響影子說再見了! 7月5日,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個了文章,宣告要和影響因子說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期刊目錄-誰入選了?
11月22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公布“關于下達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項目的通知”,共有285個期刊項目入圍,總經費超過2億元。 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七部委聯合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
中科院發布期刊分區表!附一區二區期刊清單
醫學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1189.734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70.408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151.429LANCET148.362JAMA-JOURNAL OF THE
中國首個“自然合作期刊”將問世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自然出版集團今天正式簽署協議,雙方將合作出版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npj-計算材料學》),這將是中國首個“自然合作期刊”。 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王恩哥出席簽約儀式,他表示,“我們很高興成為“自然合作期刊”在中國的首個合作伙伴。協議
PLoS推出新期刊《PLoS趨勢—災害》
3月27日,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在官方博客發布公告,宣布推出了一份新的學術類開放獲取期刊——《PLoS趨勢—災害》(PLoS Currents: Disasters)。 PLoS在公告中表示,及時、方便地獲取最新研究信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災害研究領域;因為這些信息傳播的速度事
《自然》系列發布三本新期刊
《自然》系列期刊又增添三個新成員: 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自然綜述-材料》》)。 能源供給是現代社會面臨的一個關鍵的核心問題:何處獲取能源?如何使用能源
Nature期刊即將實行新審稿政策
近年來人們發現,實驗室里儲存和使用的數百個細胞系都存在問題。舉例來說,一些豬細胞被標記成了雞細胞,一些人類細胞實際上含有倉鼠、大鼠、小鼠和猴子的生物學物質。更糟糕的是,科學家們很少會去核實細胞的真實身份,還在每天使用這些已經出了問題的細胞系。為此,Nature旗下雜志將從下個月開始要求作者們驗證
專家呼吁:請“核心期刊”走下神壇!
作者簡介:博士,教授,1982年從四川大學物理系畢業,1992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獲圖書館學博士學位,2000-2001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信息科學學院作高級訪問學者。曾任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主任(館長),擔任《中國圖書館學報》等6家核心期刊編委。 《中文核心期
要求細胞STR鑒定的期刊總結
已開始要求細胞STR鑒定的期刊:?BioTechniqu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Cancer Discovery (AACR)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Cancer Epidemiology,
知名期刊:慢性炎癥何以引發癌癥?
慢性炎癥與幾種類型的癌癥有著直接關系,但是其細胞水平上的發生機制仍不明確。最近,美國Wistar研究所科學家帶領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一個多步驟過程,不僅顯示了這些癌癥如何發展,而且也可能發現能阻止腫瘤細胞形成和發展的新治療靶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2月9日的國際知名醫學期刊《Journal
如何打破學術期刊生態怪圈
一手交錢、一手發論文,收取高額版面費;代寫、代發論文“一條龍服務”,形成完整產業鏈……這些發生在學術期刊間的種種亂象,早已不是新鮮事。近期多家媒體對此問題的關注,再次把這一話題帶回公眾視野。 代寫論文產業鏈有其形成前提,即論文淪為商品,明碼標價;期刊收錢發稿,作者編輯默認。長此以往,導致高
中國SCI期刊不夠?-他們“出招”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99.shtm“目前,中國有4900多種科技期刊,但被SCI收錄的僅約300種。”在近日舉辦的第29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以下簡稱文獻中心)主任劉細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
中國科技期刊出路何在?
今年適逢學術期刊誕生350周年,從1665年英國皇家學會秘書亨利·奧登伯格(Henry Oldenburg)創辦世界第一份學術期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匯刊》)算起,全世界至今已有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