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病的發病機制
滲透性--腸腔內存在大量不能被吸收的具有滲透活性的物質。分泌性---腸腔內電解質分泌過多,滲出性---炎癥所致的液體大量滲出。腸功能異常性---腸道運動異常。......閱讀全文
腹瀉病的介紹
腹瀉病(Diarrhea Disease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 疾病,為世界性公共 衛生問題,由于發病率高,對兒童健康危害極大,它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腹瀉是小兒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故WHO把腹瀉病的控制列為全球性戰略。在我國,由于兒童營狀況及醫療
腹瀉病的病因
內在因素---消化系統發育不健全,嬰兒期非特異性腸道免疫功能和特異性腸道免疫功能未發育成熟;正常腸道菌群未建立,腸道菌群失調;嬰兒生長發育快,所需營養多,腸胃負擔較重,易發生消化不良:人工喂養.感染因素---腸道內感染: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腸道外感染:肺炎,上感,泌尿系統感染,中耳炎,皮膚
腹瀉病的發病機制
滲透性--腸腔內存在大量不能被吸收的具有滲透活性的物質。分泌性---腸腔內電解質分泌過多,滲出性---炎癥所致的液體大量滲出。腸功能異常性---腸道運動異常。
小兒腹瀉病的癥狀簡介
在未明確病因前,大便性狀改變與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統稱為腹瀉病(diarrheal disease)。腹瀉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組疾病,是兒童時期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全球大約每年至少10億人次發生腹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每天大約1萬人死于腹瀉。在我國,腹瀉病同樣是
關于腹瀉病的原因分析
內在因素---消化系統發育不健全,嬰兒期非特異性腸道免疫功能和特異性腸道免疫功能未發育成熟;正常腸道菌群未建立,腸道菌群失調;嬰兒生長發育快,所需營養多,腸胃負擔較重,易發生消化不良:人工喂養.感染因素---腸道內感染: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腸道外感染:肺炎,上感,泌尿系統感染,中耳炎,皮膚
簡述腹瀉病的發病機制
1、腹瀉病的介紹 腹瀉病(Diarrhea Disease)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臨床綜合癥,嚴重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2、腹瀉病發病機制 滲透性--腸腔內存在大量不能被吸收的具有滲透活性的物質。分泌性---腸腔內電解質分泌過多,滲出性-
關于寶寶腹瀉病分類介紹
1.脾虛瀉:脾胃虛弱導致吃完就瀉,大便里有不消化的食物、乳塊等,但不臭,寶寶面色發黃,不夠精神。 2.傷食瀉:因為寶寶吃得過多導致腹脹、腹痛,瀉下大便酸臭,由于飲食過多損傷脾胃,導致寶寶不想吃飯。 3.風寒瀉:因為外出玩耍、洗澡不注意或天氣轉涼沒有及時加衣等外因導致寶寶腹部受涼,大便清稀、有
概述小兒腹瀉病的癥狀體征
1、小兒腹瀉病的消化道癥狀: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量增加,性質改變,大便3次/d以上,甚至10~20天,可呈稀便、糊狀便、水樣便,或是黏液膿血便。判斷腹瀉時糞便的性狀比次數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瀉。人乳喂養兒每天排便2~4次呈糊狀,也不是腹瀉。惡心、嘔吐是常見的伴發癥狀,嚴重者嘔吐
小兒腹瀉病的疾病診斷
小兒腹瀉病注意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小兒腹瀉病與生理性腹瀉(physiological diarrhea) 小兒外觀虛胖鑒別,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數即較多,稀薄,呈金黃色,但不伴嘔吐,體重增加正常。至添加輔食后大便逐漸轉為正常。 2、小兒腹瀉病與急性壞死性小腸炎鑒別,感染及變態反應是發病的重要
關于小兒腹瀉病的預后介紹
小兒腹瀉病重癥腹瀉以往是造成嬰幼兒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現在隨著診斷、治療技術的提高,已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及時正確治療多預后良好,但如病程遷延常為引起患兒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障礙的重要原因。首都兒研所等單位對7省1市連續逐月流行病學調查,小兒腹瀉病年病死率為0.51‰,顯著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數(6
概述小兒腹瀉病的發病機制
小兒腹瀉病不同病因引起腹瀉的機制不同,可通過以下幾種機制致病。 1、小兒腹瀉病的非感染因素 主要是飲食的量和質不恰當,使嬰兒消化道功能發生障礙,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積滯于腸道上部,同時酸度下降,有利于腸道下部細菌上移繁殖,使消化功能紊亂。腸道內產生大量的乳酸、乙酸等有機酸,使腸腔滲透壓增強
關于腹瀉病的治療原則介紹
調整飲食;預防和糾正脫水;合理用藥;加強護理;預防并發癥 液體療法:口服補液---輕重度脫水而無嘔吐,腹脹患兒。口服補液鹽;靜脈補液--體液的損失:包括生理需要,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三部分。具體方法三定:定量定性定速。定量:每天液體總量為輕度脫水90~120ml/kg 中度脫水120~150
治療腹瀉病的相關信息介紹
腹瀉治療建議采用大腸水療。大腸水療是一種結腸內的水力運動,用特定的儀器將水送至結腸深處,將積累在結腸壁上的宿便軟化、稀釋。它大部分的水是用來興奮肛門附近的腸肌,刺激結腸引起收縮反應,將其軟化、稀釋的宿便及其他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幫助結腸恢復正常的蠕動。
概述腹瀉病飲食注意事項
預防并糾正水及電解質平衡失調,供給充足營養,改善營養狀況。避免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使腸道得到適當的休息,有力于病情早日恢復。? 急性腹瀉 (1)急性期禁食:急性水瀉期需暫時禁食,使腸道完全休息。必要時由靜脈輸液,以防失水過多而脫水。 (2)清淡流質飲食:不需禁食者,發病初宜給清淡流質飲食,
關于寶寶腹瀉病的具體介紹
1、胃腸炎:主要是一種叫做輪狀病毒的細菌而引發的腸胃炎,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急性腹瀉,而這種腹瀉又是經常由于我們不注意飲食衛士而引起的,最經常發生的季節就是在夏家和秋季,因為這個時間段里面,很多的疾病都十分容易被傳染的。 2、細菌感染:由于秋天的時候,會有很多的柳絮等植物飄落,這樣就使得很多人的
關于小兒腹瀉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小兒腹瀉病的實驗室檢查: 1、小兒腹瀉病的糞便常規檢查:大便顯微鏡檢查,注意有無膿細胞、白細胞、紅細胞與吞噬細胞,還應注意有無蟲卵、寄生蟲、真菌孢子和菌絲。有時需反復幾次才有意義,有助于腹瀉病的病因和病原學診斷。 2、小兒腹瀉病的大便培養:對確定腹瀉病原有重要意義。1次糞便培養陽性率較低
簡述小兒腹瀉病的并發癥
由于腹瀉,營養物質吸收差,再加上食欲差,攝入營養物質亦減少,可引起各種營養物質缺乏。慢性腹瀉尤為嚴重,常見有營養不良癥、營養性貧血以及各種維生素缺乏癥。小兒腹瀉病長期腹瀉后全身抵抗力低下,可繼發各種感染,常見的有中耳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和敗血癥等。
關于腹瀉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腹瀉病(Diarrhea Disease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為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由于發病率高,對兒童健康危害極大,它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腹瀉是小兒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故WHO把腹瀉病的控制列為全球性戰略。在我國,由于兒童營狀況及醫療條件
關于小兒腹瀉病的相關信息介紹
在未明確病因前,大便性狀改變與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統稱為腹瀉病(diarrheal disease)。腹瀉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組疾病,是兒童時期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全球大約每年至少10億人次發生腹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每天大約1萬人死于腹瀉。在我國,腹瀉病同樣是
小兒腹瀉病的病因病理介紹
小兒腹瀉病有多種病因、多種因素所致,分內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類。 1、小兒腹瀉病的內在因素 (1) 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嬰幼兒時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較低,神經系統對胃腸道調節功能較差,不易適應食物的質和量,且生長發育快,營養物質的需要相對較多,胃腸道負擔較大,消化功能
關于小兒腹瀉病的預防護理介紹
WHO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各國的具體情況,最后推薦以下7項措施預防小兒腹瀉病,即母乳喂養、合理添加輔食、使用清潔水、飯前洗手、不隨地便溺、正確處理小兒糞便和麻疹免疫接種。 我國衛生部借鑒WHO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國多年來腹瀉病防治的經驗,針對目前的小兒腹瀉病防治情況,在國家腹瀉病控制規劃中,
關于感染性腹瀉病的基本介紹
我國感染性腹瀉病的主要病原為致瀉性大腸桿菌、志賀氏菌、空腸彎曲菌、沙門氏菌、輪狀病毒,仍以細菌性病原為主(城市57.6%,農村占64.9%) 引起小兒腹瀉的病原種類很多,根據全國各地資料報道我國感染性腹瀉病的主要病原為致瀉性大腸桿菌、志賀氏菌、空腸彎曲菌、沙門氏菌、輪狀病毒,仍以細菌性病原為主
概述感染性腹瀉病的發病機制
細菌腸毒素的作用 近年來,發現許多感染性腹瀉病的致病菌粘附于腸道上皮細胞表面刷狀緣的特殊受體上,使細菌在上皮細胞外繁殖,釋放出毒素作用于上皮細胞而致腹瀉,根據腸毒素的作用機理,可分為:①細胞激活性腸毒素:由部分ETEC、沙門氏菌及親水氣單胸菌產生者為不耐熱腸毒素(LT),經60℃10分鐘處理即可
簡述感染性腹瀉病的診斷依據
1.無條件者可根據大便性狀、糞便鏡檢、發病年齡及流行季節估計最可能的病原,以作為用藥的參考依據,此時統稱為急性腸炎。 ①水樣便性腹瀉多為輪狀病毒或產毒素性細菌惑染;小兒尤其是2歲以內嬰兒,發生在秋冬季節,以輪狀病毒腸炎可能性大,小兒發生在夏季以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炎可能性大。 ②如水
治療感染性腹瀉病的相關介紹
腹瀉病的治療原則是:預防脫水,糾正脫水,繼續飲食,合理用藥。 (一)急性腹瀉病的液體治療: 1.治療方案一:適用于無脫水患者,可在家庭治療,提出家庭治療三原則: (1)即給患者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可選用米湯加鹽溶液、糖鹽水或ORS,小于2歲及2~10歲,每次腹瀉后分別服用50~100
關于寶寶腹瀉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患兒大多數是2歲以下的寶寶,6—11月的嬰兒尤為高發。 腹瀉的發病率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瀉所導致的身體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紊亂。 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 緣由1 由于1—2歲的
關于感染性腹瀉病的病理生理介紹
消化功能紊亂 因腸蠕動亢進,腸道消化功能減低而致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代謝障礙。 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 嘔吐、腹瀉使大量的水和電解質丟失,引起脫水,酸中毒及低鉀血癥等。 消化功能紊亂 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 1.脫水:脫水的性質分為三種: ①等滲性脫水,約占40-80%,主要是細
概述感染性腹瀉病的臨床表現
腹瀉、嘔吐與一般癥狀 1.輕型病例有食欲減退,溢奶,大便次數增多,每日數次到10次左右,稀便或帶少量水分,淡黃或綠色,稍有酸味,有時有少量粘液或呈白色鈣皂,精神尚好,無中毒癥狀,偶有低熱惡心,嘔吐,體重不增或略降,有時尿少。 腹瀉、嘔吐與一般癥狀 2.中型與重型 多數起病緩慢,自輕型腹瀉
藥物治療感染性腹瀉病的相關介紹
1、感染性腹瀉病: (1)水樣便腹瀉(約占705)多為病毒或產毒素性細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 (2)如伴有明顯中毒癥狀不能用脫水解釋者選用抗生素治療。 (3)粘液膿血便患者(約占30%)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可選用口服慶大霉素,多粘菌素E,黃連素,氯霉素,痢特靈,復方新諾明,丁胺卡那霉素,
關于感染性腹瀉病的營養治療介紹
1、急性腹瀉病患者應給足夠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即使在霍亂,痢疾及輪狀病毒腸炎患者腸道仍分別保持吸收能力在60-80%,如果禁止飲食,40%患兒發生生長停頓,特別是遷延性或漫性腹瀉患者多有營養障礙,因此繼續飲食是必要的治療措施。禁食是有害的。碳水化合物不耐受的糖原性腹瀉病患者雙糖酶嚴重缺乏,宜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