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術里程碑:科學家成功控制“量子光”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展示了識別和操縱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關性。這一史無前例的成就是量子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研究論文20日發表在《自然·物理》雜志上。 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受激發射概念,為激光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而在新研究中,科學家觀察到了單光子的受激發射。具體地說,他們可測量一個光子和一對從單個量子點散射的束縛光子之間的直接時間延遲。量子點是一種人工創造的原子。 研究人員表示,這為操縱所謂的“量子光”打開了大門。同時,這項基礎科學研究為量子增強測量技術和光子量子計算的進步開辟了道路。 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方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研究,例如干涉儀用光來測量距離的微小變化。然而,量子力學定律對這類設備的靈敏度設定了限制:在測量靈敏度和測量設備中的平均光子數之間。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建造的設備在光子之間產生了強烈的相互作用,從而使他們能觀察到與之相互作用的一......閱讀全文
量子技術里程碑:科學家成功控制“量子光”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展示了識別和操縱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關性。這一史無前例的成就是量子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研究論文20日發表在《自然·物理》雜志上。 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受激發射概念,為激光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而在新研究中,科學
量子技術發展重要里程碑——-科學家成功控制“量子光”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展示了識別和操縱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關性。這一史無前例的成就是量子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研究論文20日發表在《自然·物理》雜志上。 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受激發射概念,為激光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而在新研究中,科
Nature:韓國研究團隊成功研發量子電磁光技術
據韓國媒體“亞洲經濟”報道,韓國科信部發布了韓美聯合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可控量子物質電、磁、光傳導性質技術的消息。研究成果發布在《Nature》上。 受到實驗條件和設計思維限制,為避免強光(>109伏/米)引發發熱或損傷,該領域研究普遍使用弱光(107伏/米)實驗,而該研究項目首次嘗試利用強光對具
微波量子庫將機械振蕩器引入量子技術
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近期的一項實驗中,一種微波諧振器與金屬微鼓振動發生了耦合作用,通過主動冷卻近乎量子力學所允許的最低能量的機械運動,微鼓可以變成一個能夠塑造微波狀態的量子庫。該發現發表在《自然—物理學》雜志上。微鼓的電子顯微鏡照片掃描 圖片來源:美國《科學日報》 納斯博特·伯尼爾博士和阿列
量子點是什么技術
量子點實際上是納米半導體。通過施加一定的電場或光的壓力,這些納米半導體材料,它們會發出特定頻率的光,這種半導體的頻率變化,通過調節納米半導體的大小可以控制它發出的光的顏色,由于納米半導體具有有限的電子和空穴(電子眼)的特點,這一特點在本質上是相似的原子或分子被稱為量子點。量子點是重要的低維半導體材料
摘掉“量子醫學”的量子“高帽”
量子力學是描寫微觀世界的一個物理學分支,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 量子力學同時也給人們提供了新的關于自然界的表述方法和思考方法。在許多現代技術裝備中,量子力學的效應起到
量子糾纏是量子電池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讓“量子糾纏”再次引發全世界關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科研團隊與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糾纏在量子電池產生可提取功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關于量子電池的研究是近些年來頗受關注的量子科技問題,其中的
量子糾纏是量子電池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78.shtm 中心自旋量子電池圖(受訪者供圖)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讓“量子糾纏”再次引發全世界關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科研團隊與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明了量子相干或
量子糾纏是量子電池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讓“量子糾纏”再次引發全世界關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院科研團隊與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證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糾纏在量子電池產生可提取功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資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關于量子電池的研究是近些年來頗受關注的量子科技問題,其中的
光伏納米粒子可用作量子光源?
據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志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證明,新型光伏納米粒子可發出單一的、相同的光子流,這可能為研發新的量子計算技術和量子隱形傳態設備鋪平道路。 量子計算的大多數路線使用超冷原子或單個電子的自旋作為量子比特,以構成此類設備的基礎。大約20年前,一些研究人員提出使用光作為基
光伏納米粒子可用作量子光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84.shtm
光子的提出和發展—光的量子理論
光子的提出和發展—光的量子理論 1901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Plank)找到了與實驗相符的在熱平衡下的絕對黑體輻射譜的能量分布律。這個規律是量子理論發展的出發點。這規律的基礎是假定物質發出光和吸收光具有不連續的特性,并且假定光為一個一個有限部分——光量子——發出或吸收。 這種光子的能量ε
量子無損光力學聲子測量儀
聲子, 作為力學激發的最小能量單位, 其測量精度一直是量子計算、量子通訊等各種量子應用技術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通過精巧設計的光力學裝置(如圖), 可以在極為寬泛的頻域內對聲子實現單量子精度并且非破壞性的量子測量。 研究相關的論文題為: “Quantum non-demolit
研發量子關鍵技術-我國首個量子計算技術創新中心獲批
據合肥市政府近日發布的《第三批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認定名單》,本源量子與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共建的量子計算合肥市技術創新中心通過認定,成為國內首個圍繞量子信息技術建設的技術創新中心。該中心將在量子測控技術、量子技術升級與工程化等方面展開科研攻關。 量子計算:信息時代的“核武器” 量子計算作
量子幽靈
一種新發現的被稱為"集體誘導透明"(CIT)的現象導致原子組突然停止反射特定頻率的光線。CIT是通過將鐿原子限制在一個光腔內--基本上是一個微小的光盒--然后用激光轟擊它們而發現的。盡管激光的光線會從原子上反彈到一個點上,但隨著光線頻率的調整,一個透明的窗口出現了,在這個窗口中,光線可以不受阻礙
納米“鏡廊”室溫下實現分子與光混合-有助量子技術研發
當一個分子發出閃光,發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據英國劍橋大學網站13日報道,該校研究人員設法把單個分子放在一種微小的光腔里,讓它發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適當的時候再離開,讓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間來回振蕩,形成一種分子和光的量子態強耦合。這一成果有助于開發量子技術,以及能控制物質物理和化學性質的
納米“鏡廊”室溫下實現分子與光混合-有助量子技術研發
當一個分子發出閃光,發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據英國劍橋大學網站13日報道,該校研究人員設法把單個分子放在一種微小的光腔里,讓它發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適當的時候再離開,讓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間來回振蕩,形成一種分子和光的量子態強耦合。這一成果有助于開發量子技術,以及能控制物質物理和化學性質的新
納米“鏡廊”室溫下實現分子與光混合-有助量子技術研發
當一個分子發出閃光,發出的光子就不可能再返回。但據英國劍橋大學網站13日報道,該校研究人員設法把單個分子放在一種微小的光腔里,讓它發出的光子返回到分子中,在適當的時候再離開,讓能量在光和分子之間來回振蕩,形成一種分子和光的量子態強耦合。這一成果有助于開發量子技術,以及能控制物質物理和化學性質的
絕對量子效率是外量子效率嗎
不是。1、絕對量子效率亦稱量子產額在光合作用中每吸收一個光量子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分子數或釋放氧氣的分子數,由于所得數值為小數故通常用其道術量子需要量來表示。2、外量子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內輸出發光二極管外的光子數目與注入的載流子數目之比。
光記錄儀對光量子測定的效率
光照是植物生理活動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境因子,因為只有光照條件下,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才能合成有機物,沒有光照,其他一切都是扯談。光是植物生理、生態和農業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境因素。只有那些能被植物吸收并利用的這些光才是與光合或干物質積累有關。測量這部分光,并且以能量單位度量,作為光合效率或
英國斥資推動量子技術應用
英國政府9日發表聲明說,將撥款支持4個研發項目,以便基于最新的量子技術開發出適用于通信、測繪等領域的設備原型。 據介紹,這4個項目將獲得總計2000萬英鎊(1英鎊約合1.23美元)的資金支持,項目將由私人領域擁有技術優勢的公司和本地科研院校合作開展。 這些項目包括:用于探測地下物體
英國謀求量子技術領導地位
1949 年拍攝的首臺原子鐘 圖片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 近日,英國宣布創立價值1.2億英鎊、由4個“量子技術樞紐”組成的網絡——包括17所大學和132家公司,以推動具有商業可行性的新量子技術。每個樞紐分別由伯明翰大學、格拉斯哥大學、牛津大學和約克大學領銜,它們將關注量子技術不同的應用領域。“
中國領跑-量子技術突破天空限制
還有6天,距離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就要滿一整年了。8月10日,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自然》雜志的物理科學主編卡爾·齊姆勒
JACS:“量子點”助力RNA干擾技術
15年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阻礙基因表達路徑的方法——RNA干擾(簡稱RNAi)。這項榮膺2006年諾貝爾獎的發現承載著醫學科學的迫切希望,它可以通過沉默基因來阻礙特定蛋白制造,從而達到疾病治療的效果。不過到目前為止,RNA干擾技術很難在活體細胞中取得應用。 圖片說明:由不同尺寸的相同物質構成的
新量子技術中光源的突破
上圖描繪了單光子炮。一個量子點(黃色符號表示)在某一時間發射一個光子(紅色波組表示)。 電子電路是基于電子,但是未來量子電路中最具有前景的一個技術是光子電路,即電路是基于光子而非電子。首先,能創造一束單光子流并控制其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全世界的研究人員已經做了各種努力去實現控制,但是目
“脆弱”的量子比特,如何成為量子計算主心骨
近來,有關量子計算的新聞不斷刷屏。量子計算機的突破,為我們描繪著更快、更強的未來計算場景。然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講,量子計算機依然是“不明覺厲”的存在。我們可能會發現,表述量子計算機能力水平的一個重要參數是它的量子比特數。無論是我國66比特的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還是近日IBM公司宣
50個量子比特!量子“霸權”時代來臨啦!
?? 在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近日召開的計算機未來行業峰會上,IBM人工智能(AI)和量子計算機部門副主席達里奧·吉爾宣布一項里程碑式的進展:IBM已成功建成并測試全球首臺5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原型,向驗證量子計算機超越傳統超級計算機的“量子霸權”時代邁出了關鍵一步。公司還將現有的
首個微波量子雷達實現“量子優越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46.shtm法國國家科學院里昂高等師范學院的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了首個基于微波的量子雷達,其性能比現有傳統雷達高20%,實現了所謂的“量子優越性”。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學》雜志。
量子點全光開關有望讓光互聯取代電子互聯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30日報道,很多科學家一直希望能找到方法逃離由“電子”支配的計算系統,也提出了不少想法。日本和英國科學家最近則將寶壓在使用垂直空腔內的量子點制成的全光開關上。他們認為,全光開關有望用于超快的光通信系統中,能幫助光互聯取代目前計算機芯片之間傳輸數據的電子互聯,
騰訊量子實驗室張勝譽:量子技術成果轉化難在哪?
“量子技術成果轉化難嗎?很難,需要的時間很長,不確定性很大。”1月12日,騰訊量子實驗室負責人張勝譽在2020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上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如是說道。張勝譽 在他看來,量子計算門檻高、目標宏大、意義深遠,因此難度也不是一般地大。 張勝譽于2017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職的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