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肛門直腸疾病檢查的常用體位介紹
肛門直腸疾病在進行檢查和治療時,常用下述幾種體位。各種體位有一定的優點,應根據檢查和治療的要求選用一種或兩種體位。 1、側臥位 患者向左或右側臥,雙腿充分向前屈曲,靠近腹部,使臀部及肛門充分暴露,是常用的檢查與治療的體位。 2、倒置位 患者俯臥床上,膝關節彎曲,兩膝跪于床端,臀部抬高,頭部稍低。是肛門直腸手術時常用體位。 3、截石位 患者仰臥,兩腿放在腿架上,將臀部移到手術臺邊緣,使肛門暴露良好。是肛門直腸手術時常用體位。 4、蹲位 患者作蹲踞或向下用力增加腹壓,可查到Ⅱ、Ⅲ期內痔,脫肛、息肉痔。 5、膝胸位 患者跪伏在檢查床上,胸部貼近床面,臀部抬高使肛門充分露出。適用于檢查直腸下部、直腸前壁和身體矮小肥胖患者。 6、彎腰扶椅位 患者向前彎腰,雙手扶椅,露出臀部。此種體位方便,不需要特殊設備,適用于團體檢查。......閱讀全文
關于肛門直腸疾病檢查的常用體位介紹
肛門直腸疾病在進行檢查和治療時,常用下述幾種體位。各種體位有一定的優點,應根據檢查和治療的要求選用一種或兩種體位。 1、側臥位 患者向左或右側臥,雙腿充分向前屈曲,靠近腹部,使臀部及肛門充分暴露,是常用的檢查與治療的體位。 2、倒置位 患者俯臥床上,膝關節彎曲,兩膝跪于床端,臀部抬高,頭
關于肛門直腸疾病預防的介紹
⑴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增進血液循環,加強局部的抗病能力,預防感染。 ⑵保持肛門清潔,勤換內褲,堅持每日便后清洗肛門,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⑶積極防治其他肛門疾病,如肛隱窩炎和肛乳頭炎,以避免肛周膿腫和肛瘺發生。 ⑷及時治療可引起肛周膿腫的全身性疾病,如潰瘍大腸炎、腸結核等
關于肛門直腸疾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淋病引起的直腸淋病女性多于男性,肛門部的鱗狀上皮抵抗力較強,故而肛管淋病較少見,但有時因分泌物刺激,可發生肛門部糜爛。淋病性直腸炎初期急性發作時,黏膜充血、水腫,常有臭味膿性分泌物;如淋菌侵入黏膜下層,則黏膜多糜爛;如成慢性,可形成潰瘍和息肉。直腸淋病的癥狀為肛門內灼痛,排便時加重,并有里急后重
關于肛門直腸疾病的簡介
肛門直腸疾病是指發生于肛門直腸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痔、肛隱窩炎、肛裂、肛癰、肛漏、脫肛、息肉痔、鎖肛痔等,在古代文獻中統稱為痔瘡、痔瘺。 直腸肛門(肛管)為大腸的下段。直腸位于盆腔,上接乙狀結腸,下連肛管,全長約15~20cm,前方是膀胱,精囊,前列腺和尿道(女性則為子宮和陰道),后方是骶骨,
關于肛門直腸疾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⒈便血 便血是內痔、肛裂、直腸息肉、直腸癌的共有癥狀。血不與大便相混,附于大便表面,或便時點滴而下,或一線如箭,血多而無疼痛者,多為內痔,便血少而有肛門疼痛者,多為肛裂。兒童便血,大便次數和性質無明顯改變者,多為直腸息肉,血與粘液相混,其色晦暗,肛門有重墜感者,應考慮有直腸癌的可能。便血鮮紅,
診斷肛門直腸疾病的基本介紹
本病的診斷應使用UC的通用診斷標準,包括臨床表現、結腸鏡表現及活檢、X線鋇劑灌腸等改變。其中結腸鏡具有確診的價值。由直腸鏡所見可確定炎癥的程度。Baron等分級見表1。分級對確定疾病嚴重度及評估轉歸有重要意義,直腸粘膜活檢對診斷常具決定意義。 1、血管紋理清晰,無自發出血或接觸性出血 2、粘
關于功能性肛門直腸疼痛的檢查介紹
1.體格檢查 慢性肛門直腸疼痛直腸指檢時可發現肛提肌過度收縮,觸診盆底時有觸痛。 2.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多正常。 (2)便常規:應注意檢查糞便性狀、紅細胞和白細胞、寄生蟲(卵)、脂肪滴等,以判斷有無消化道出血、細菌或寄生蟲感染及消化不良等疾病。 3.影像學檢查 通過
關于功能性肛門直腸病的檢查介紹
1.體格檢查 肛門直腸檢查可發現肛門括約肌松弛或出現不協調性收縮。 2.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2)便常規:應注意檢查糞便性狀、紅細胞和白細胞、寄生蟲(卵)、脂肪滴等,以判斷有無消化道出血、細菌或寄生蟲感染及消化不良等疾病。 (3)血氣分析及水電
肛門和直腸疾病及其治療
? 肛門或肛周瘙癢、疼痛、脫皮常見于痔瘡、肛瘺、直腸炎患者。肛門和直腸這些病變最好使用刺激性小的軟膏和栓劑,并采取調整飲食,如多渣食物和容積性瀉藥避免大便干結。這些可以作為使用糖皮質激素或柳氮磺吡啶治療的直腸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輔助治療。??? 緩解痔瘡癥狀的藥物多含有少量的收斂劑,能夠緩解痔瘡癥狀
概述肛門直腸疾病的臨床癥狀
一、臨床癥狀 詳詢病史,注意其典型癥狀。無痛性便鮮血是內痔,混合痔,直腸息肉等疾病共有的癥狀;便鮮血并且伴有肛門劇痛者,多為肛裂;反復較大量出血,有時伴腹部絞痛,可能是Meckel憩室;腹瀉伴腥臭粘液血便,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長期腹瀉,腹痛伴粘液膿性便,可能是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肛門墜脹感多見于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檢查診斷介紹
檢查 1.局部檢查肛門周圍有硬結或腫塊,局部溫度增高、壓痛或有波動。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膿腫,直腸指檢可觸及壓痛性腫塊,直腸內穿刺可抽出膿液。 2.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 3.B超或CT檢查可測及膿腔。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可確診。
關于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的檢查方式介紹
1.X線 腹部立位X線片主要表現為低位腸梗阻征象,腸腔積氣擴張明顯,并可見多個大小不等的階梯狀氣液平面。倒立側位X線片要求在生后12小時以上攝片,等待氣體到達直腸,生活能力差者需要更長時問。 2.CT 肛門括約肌群包括內、外括約肌及恥骨直腸肌,其形成及發育程度是決定肛門直腸畸形患兒預后最重
關于肛門直腸損傷的基本癥狀介紹
肛門直腸的損傷癥狀,因損傷的輕重、部位和直腸及血管損傷是否廣泛而有所不同,常見的癥狀是疼痛。凡腹膜內損傷,有下腹疼痛,以后有腹膜炎癥狀和體征;腹膜外損傷,疼痛不如腹膜內損傷嚴重,一般無腹膜炎癥狀和體征。如有骨盆骨折、膀胱和尿道破裂時,恥骨部可有疼痛。直腸內有尿,尿內有血及糞便,尿道損傷有尿外滲,
簡述肛門直腸疾病的臨床表現
本病只表現直腸有些功能紊亂,多屬輕型UC的臨床表現,雖有反復發作傾向,但亦可是自限性的。由于病變僅位于直腸,故頗具特征性,具下腹痛、便秘、少量出血的直腸炎的三聯癥。粘膜滲出和出血常附著于糞便表面。有時出血成為主要表現,而有出血性直腸炎之診斷,頗為常見。一般癥狀較輕,少有體重下降,貧血、低蛋白血癥
關于肛門直腸損傷的預防措施介紹
1、飲食方面要注意,少吃辛辣、油膩等刺激性比較強的食物,多吃些清淡等含有纖維物質多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些都能夠幫助到腸道正常蠕動,使得排便順暢。 2、適當地運動,不要長久地坐著、站著,積極鍛煉身體,促進體內血液流通的同時,還會增強身體抵抗力。 3、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要長久地蹲在
關于肛門直腸淋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肛門直腸淋病初期急性發作時,黏膜充血、水腫,常有臭味膿性分泌物;如淋菌侵入黏膜下層,則黏膜多糜爛;如成慢性,可形成潰瘍和息肉。 肛門直腸淋病的癥狀為肛門內灼痛,排便時加重,并有里急后重感和大量黃白色帶臭味的稀淡分泌物自肛門流出,有時帶有血絲。肛門部皮膚常有糜爛及裂口,使患者感覺疼痛。全身可能有
關于肛門直腸損傷的病因病理介紹
(一)插入傷:多發生于意外事故,因跌倒或由高處墜下時,碰撞在直立于地上的木樁、鐵桿、樹枝、柵欄或工具柄等物上,使異物刺入肛門直腸內。 (二)手術損傷:因盆腔內、會陰部、肛門直腸和骶尾部各種手術時產生的誤傷。 (三)器械損傷:在使用直腸鏡、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肛體溫計和灌腸器頭時,放入不慎
關于肛門直腸癌的診斷標準介紹
20年來結-直腸癌的病因研究有了重大進展,也發現了家族性腺瘤樣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的基因。分子生物學研究揭示結-直腸癌是多基因、多步驟的致癌過程。國內外資料證實,直腸肛門(肛管)癌占全部大腸癌的57.1%以上。 臨床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便血和便頻,每日數次至數十次,便血分為鮮血或暗
關于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簡介
定義: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系肛腸感染后,炎癥向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組織蔓延而發生的化膿性疾病,最終在肛門附近的體表形成瘺管稱為肛瘺。 一、臨床表現 初期先形成肛門周圍炎癥性腫塊,輕微疼痛,肛門內部疼痛伴墜脹感。便后疼痛加重,腫脹明顯,腫塊增大。嚴重者伴寒戰、發熱、食欲不振、便秘等。深部膿腫初期的局部
關于直腸肛門內脹痛不適的鑒別診斷介紹
肛門直腸痛疼:是肛腸疾病發生的最常見的癥狀,由于解剖和生理學的關系,肛腸疾病的痛疼多發生于下腹部、會陰部,肛緣及直腸下段。 直腸與肛門狹窄:是指肛門、肛管和直腸的腔徑變細、變形或不同程度的腸梗阻,稱為肛門與直腸狹窄。因狹窄部位各異,分肛門狹窄及直腸狹窄(多見齒狀線上方2.5-5cm或直腸壺腹部
治療肛門直腸損傷的相關介紹
(一)保守治療: 1.糾正休克:肛門直腸損傷后,因失血過多,可出現休克,表現為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甚至不省人事,脈微弱。靜脈滴注升壓藥物,輸血、輸液補充血容量,以糾正休克。如有血管損傷,出血不止者,在運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及早止血,不能等待糾正休克后,才進行止血手術。 2.防治感染:由于損傷可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分類介紹
1.按感染病菌分類 (1)非特異性肛周膿腫 由大腸埃希桿菌、厭氧菌等混合感染引起。 (2)特異性感染 臨床較為少見,以結核性膿腫為主。 2.按膿腫部位分類 (1)肛提肌下膿腫(低位膿腫) 包括肛周皮下膿腫、坐骨直腸間隙膿腫、低位馬蹄形膿腫等。 (2)肛提肌上膿腫(高位膿腫) 包括骨盆直
關于直腸肛門內脹痛不適的簡介
肛門直腸痛疼是肛腸疾病發生的最常見的癥狀,由于解剖和生理學的關系,肛腸疾病的痛疼多發生于下腹部、會陰部,肛緣及直腸下段。 表現直腸有些功能紊亂,多屬輕型UC的臨床表現,雖有反復發作傾向,但亦可是自限性的。由于病變僅位于直腸,故頗具特征性,具下腹痛、便秘、少量出血的直腸炎的三聯癥。粘膜滲出和出血
臨床物理檢查方法介紹直腸肛門運動功能測定介紹
直腸-肛門運動功能測定介紹:?直腸-肛門運動功能測定可以用電子氣壓泵以及液流灌注消化道壓力監測系統對患者進行肛門直腸測壓檢查。直腸-肛門運動功能測定正常值:?直腸初始感覺值為87.3ml(P
關于功能性肛門直腸疼痛的鑒別診斷介紹
1.尾骨痛 多見于女性和年老體弱患者,多源于急性創傷、不良坐姿或久坐引起的慢性損傷、骶尾關節炎等。患者尾骨處有觸痛,坐位時加重,按摩尾骨可緩解。 2.其他肛周或直腸器質性病變 如炎癥性腸病、隱窩炎、肌間膿腫、肛裂、痔瘡、前列腺炎、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等疾病,通過直腸指檢、肛門直腸鏡、盆腔影像學
直腸肛門運動功能測定的檢查過程
用電子氣壓泵及液流灌注消化道壓力監測系統患者進行肛門直腸測壓檢查。先記錄肛門內括約肌靜息壓及內括約肌最大收縮壓感覺功能檢查用壓力遞增時相性擴張,向氣囊內充氣,充氣速度為38ML/s,每次壓力遞增5mmHg,儀器自動同時記錄注氣容量,兩次注氣間隙時間印,受試者通過感覺語言評分表報告感覺,以觀察直腸
關于體位性眩暈的檢查介紹
1.頭位性眼震檢查:令患者坐床上,先仰臥垂頭位,觀察10秒無眩暈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觀察10秒,再令頭側向一方仰臥,觀察10秒,再仰臥垂頭向另一方,觀察10秒,每次變動體位、坐起及躺倒均應在3秒鐘內完成,如在某體位時出現眼震,應持續觀察30秒,如眼震持續不消失即為試驗陽性。如右耳向下時旋轉眼震向右
治療肛門直腸癌的相關介紹
直腸肛門癌的生物學特性決定其對放療和化療不敏感,所以采取外科根治手術為主,放療、化療、生物治療等為輔的綜合治療。 對直腸下段癌特別是肛管癌,宜術前放療,使腫瘤縮小,轉移淋巴結消失,減少癌性粘連,降低癌細胞活力,閉合脈管,降低病理分期,提高手術切除率,減少醫源性播散,降低復發率。 化療主要用于
治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相關介紹
大多數肛周膿腫起源于肛腺導管的阻塞伴細菌繁殖和膿腫形成,缺乏波動感時不應延遲引流。治療目的應包括膿腫的切開引流和防止切口假愈合而導致急性復發。切口宜適當,置管引流或掛線。肛瘺術前常用掛線控制局部感染。盡管很多肛周膿腫在門診容易治療,復雜性感染需在麻醉下檢查以確保適當的引流。重癥感染,尤其是免疫力
關于肛門瘺管的檢查方法介紹
1.視診和觸診 檢查時在肛周皮膚上可見到單個或多個外口,呈紅色乳頭狀隆起,擠壓時有膿液或膿血性分泌物排出。外口的數目及與肛門的位置關系對診斷肛瘺很有幫助:外口數目越多,距離肛緣越遠,肛瘺越復雜。 2.直腸指診 確定內口位置對明確肛瘺診斷非常重要。肛門指檢時在內口處有輕度壓痛,有時可捫到硬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