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英國倫敦大學,皇家獸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仔細分析了越南北部的一個活禽市場,由此構建了結構模型,并指出這種活禽市場構成了一個高度互聯的網絡,支持大規模的疾病傳播。但是一些簡單的消毒措施也許能破壞這個網絡。相關成果公布在PNAS雜志上。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動物及人類嚴重的、有時是致死性的疾病, 其以機體免疫系統介導的“細胞因子風暴”和病毒增殖引起的多器官衰竭為特征。1997年, 在我國香港地區,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 型導致了18人感染, 6人死亡, 首次證實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自2003年,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再次在亞洲國家爆發, 構成重要威脅, 導致禽類流感病毒的流行, 并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和公共健康危害。 科學家們認為活禽市場為H5N1提供了一個主要的傳播途徑,為了能進一步了解遏制這種致命性流感的方法,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針對越南北部的活禽交易展開了研究,他們發現這種活禽市場......閱讀全文
本期為大家帶來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科學家們正在如何通過進一步了解流感病毒來開發新的流感療法和流感疫苗。 【1】Nat Microbiol:首次發現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細菌能互相協作促進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流感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Thomas Hagan et al, doi:10.1016/j.cell.2019.08.010 【1】Cell:臨床試驗表明腸道細菌可提高流感疫苗在臨床試驗中的療效 doi:10.1016/j.cell
正粘病毒診斷 根據流感的典型臨床癥狀及其高度的接觸傳染性、急性發作和迅速傳播等特點,常可作出初步診斷。但為了弄清是由哪一型或哪一亞型病毒引起的,則必須進行實驗診斷,即必須進行病毒分離和鑒定或作血清學檢查,才能獲得確診,尤其是在首次發現疫情的地區。 (1)病毒的分離和鑒定&n
劉光清 劉在新 謝慶閣(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農業部畜禽病毒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蘭州730046)摘 要: 反向遺傳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已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綜述反向遺傳技術研究進展,并討論該技術在口蹄疫病毒研究中的應用。關鍵詞: 反向遺傳學 反向遺傳技術 全長c
生物通報道 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在雪貂中研究了歐亞類禽 (EA) H1N1豬流感病毒的流行情況、遺傳學與傳染性,揭示出EAH1N1已獲得感染人的能力,是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可能性最大的病毒。這項重要的研究發布在12月28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
教科書上有關“流感病毒”的部分需要翻新了。 當一株流感病毒與另一株病毒混合進入(co-mingles)一個細胞內時,“漏洞”使病毒能夠交換遺傳物質,從而創造一株新流感病毒。了解這些漏洞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流行病的更好預測和破壞流感病毒的新方法開發。 文章通訊作者、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助
教科書上有關“流感病毒”的部分需要翻新了。 當一株流感病毒與另一株病毒混合進入(co-mingles)一個細胞內時,“漏洞”使病毒能夠交換遺傳物質,從而創造一株新流感病毒。了解這些漏洞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流行病的更好預測和破壞流感病毒的新方法開發。 文章通訊作者、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范圍內,季節性流感每年可導致300~500 萬人患病,并導致25~50萬例患者死亡。季節性流感常發生于高危人群(年幼、年長、慢性病患者),其中發達國家中死亡病例常發生在65歲以上患者。此外,禽源流感病毒如H5N1、H7N9 等跨越種屬屏障感染人類,具有
進入九月份,中國學者參與的多項研究在Nature雜志及其重要子刊上發表,其中主要包括首次發現初始全頜魚(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晝夜溫度逐年變化對于植物生長和碳循環的影響,以及多項基因組測序研究新成果。 首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
H7N9病毒還未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是因為病毒受體在人體內藏得太深;你是否易感染禽流感,基因也起部分作用……昨日,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首席專家、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原理事、廣東省禽流感專家組專家畢英佐應邀到廣東科學中心與南方都市報合辦的小谷圍科學講壇,講了一節關于禽流感的科普課。 為何不會人傳人
試劑盒檢測結果不僅與試劑盒質量有關,還與新冠病毒自身的特點、采樣部位、采樣量、運輸和儲存環節,以及實驗室檢測條件和人員操作有關2020年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發了一條朋友圈:“別迷信核酸檢測了,強烈推薦 CT 影像作為目前 2019-nCoV 肺炎主要依據”,并稱這是“一個一線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嚴重威脅全球公共健康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疫苗仍是防控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干擾素敏感(IFN -sensitive)和復制缺陷(replication-incompetent)流感疫苗因其在正常細胞中無法進行有效復制,卻能夠誘導機體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而備受關注,這類疫苗被認為將很有
12月2日,國際頂級期刊《科學》發表周德敏課題組題為《制備復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苗》的研究進展,稱發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復制,從而將病毒直接轉化為疫苗的技術,這一發現顛覆了病毒疫苗研發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科技日報12月2日一版以“新技術使病毒‘搖身一變’成疫苗”為題進行了報道)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嚴重威脅全球公共健康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疫苗仍是防控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干擾素敏感(IFN -sensitive)和復制缺陷(replication-incompetent)流感疫苗因其在正常細胞中無法進行有效復制,卻能夠誘導機體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而備受關注,這類疫苗被認為將很有
近日,一種快速檢測寨卡病毒的試紙誕生,它的出現或許能夠降低小頭癥嬰兒的出生率。這種神奇的方法來自CRISPR技術。這個自2013年以來風靡世界的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引起一場巨變。 寨卡病毒肆虐全球,為了對抗它,科學家一邊積極尋找預防的方法,一邊也在開發快速檢測的方法。
本期為大家帶來關于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大家一起學習了解病毒如何感染機體。 【1】Nat Microbiol:首次發現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細菌能互相協作促進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013年,中國科技界把攢了多年的能量一下子釋放出來,高新成果比比皆是,以至于評委會只得忍痛割愛。 由科技工作者、資深科技記者和廣大讀者評選出來的2013年十大國內科技新聞,堅持以往的全面視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8月5日發布新聞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一種新的成像技術,首次破譯出完整的艾滋病病毒(HIV)基因組結構。這對于了解人類艾滋病具有普遍意義,將有效推進抗艾滋病藥物和抗流感病毒藥物的研發步伐。該研究成果刊登在8月6日的《自然》雜志上。 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病毒(HIV)是一
12天:一場H7N9疫苗研發的競跑 12天可以用來做什么 中國科學家用12天的時間,研發制備了H7N9全病毒滅活疫苗。 4月8日至20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全球共享禽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獲得H7N9病毒基因信息后,他們通過基因合成及利用反向遺傳病毒拯救技術,在短短的1
三、病毒學的發展歷程病毒病害的病原研究階段; 病毒化學和結構研究階段。(一)病毒病害的病原研究階段 自病毒發現直到上個世紀30年代初,病毒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分離和鑒定引起各種病毒性疾病的病毒;病毒對疾體所引起的特異性病理效應;病毒的傳播方式和感染宿主范圍;各種理化因子對病毒感染的影響等方面。 在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最近,由廣州醫科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關于H7N9流感疫苗的研究獲進展,相關成果(Induc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influenza A virus H7N9 by inactivated whol
最近,由廣州醫科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關于H7N9流感疫苗的研究獲進展,相關成果(Induc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influenza A virus H7N9 by inactivated wh
2019年12月份即將結束了,12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經過基因改造的大腸桿菌也可通過攝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生長 doi:10.1016/j.cell.2019.11.009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團隊研究發現,H5N1病毒確有可能通過與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獲得在哺乳動物之間高效空氣傳播的能力,從而引起人間大流行。該研究從全新角度揭示了H5N1病毒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的現實威脅,5月3日,《科學》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并配發了摘報評論和專題報道。同時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三中全會部署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11月9日至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進行系統部署。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整合科技規劃和資源、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等。
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12月19日出版的《自然(Nature)》雜志評選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陳化蘭研究員因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方面的卓越成績而榜上有名。 據介紹,陳化蘭現任國家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
過去100年發生的多起事件讓世人密切關注未來發生傳染病大流行的風險。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計有數千萬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現在擁有比一個世紀前更好的干預措施,季節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預防。每年需要接種或選擇接種的人所占比例較小。世界上還有抗生素可以幫助治療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