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貝努巖石樣本將送回地球
據外媒19日報道,一顆名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的巖石樣本將于24日被帶回地球并分析,預計其將攜帶250克2020年收集的巖石材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預測,貝努可能會在2182年9月24日撞擊地球,預計碰撞的潛在威力相當于22顆原子彈的爆炸能量。 這顆小行星于1999年被發現,直徑約492米,每6年與地球“擦肩而過”一次。雖然它不會構成直接威脅,但它的軌道與地球相交,因此貝努被歸類為潛在危險小行星。 過去7年里,NASA一直在制訂一項移動或摧毀貝努的計劃。2016年9月8日,NASA發射探測器OSIRIS-REx。2020年,OSIRIS-REx降落在貝努的表面,并從一個名為“南丁格爾”的樣本點收集了巖石材料。 了解貝努這樣的近地小行星的特性和軌跡,對于研究行星防御至關重要。此外,NASA科學任務局副局長尼古拉·福克斯表示:“來自小行星貝努的原始物質有助于揭示45億年前太陽系的形成,甚至可能揭......閱讀全文
小行星貝努巖石樣本將送回地球
據外媒19日報道,一顆名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的巖石樣本將于24日被帶回地球并分析,預計其將攜帶250克2020年收集的巖石材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預測,貝努可能會在2182年9月24日撞擊地球,預計碰撞的潛在威力相當于22顆原子彈的爆炸能量。 這顆小行星于1999
NASA公布小行星貝努樣本初步研究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111.shtm
NASA公布小行星“貝努”樣本影像及初步研究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086.shtm
貝努小行星上驚現水蹤跡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11日報道,小行星貝努(Bennu)上有水留下的蹤跡!北京時間12月4日,NASA的“奧西里斯-REx”(OSIRIS-REx,意為“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小行星探測器到達貝努上空,開始與貝努“伴飛”。才短短7天,捷報傳來:根據其提供的最新數據分析表
小行星“龍宮”存在尿嘧啶等生命成分
小行星“龍宮”的樣本中含有尿嘧啶——這是RNA的4個組成部分之一,以及煙酸和其他對生物體很重要的化合物。這使得生命成分由太空巖石帶到地球的觀點更加可信。2020年底,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從“龍宮”帶回了5.4克小行星塵埃。各個實驗室獲得了少量塵埃進行研究。日本北海道大學的Yasuhiro Oba
美國宇航局將于三周內發射小行星采樣任務
OSIRIS-Rex的團隊熱切地希望能在探測器帶回的樣本中捕獲到有機分子——這些含碳的分子有如磚瓦,構成了我們所知的各種生命體。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首次小行星取樣任務距離發射只有三周之遙了。按照相關計劃, OSIRIS-Rex探測器將于9月8日搭載聯合發射同盟(Unite
太陽系內最危險的5顆小行星,是它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47.shtm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OSIRIS REx飛船正朝著貝努小行星降落,以便在小行星表面采集樣本。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上個月公布了采自45億歲小行
美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攜帶樣本返回地球
美國小行星采樣探測器“奧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于9月底在美國猶他州沙漠中安全著陸,并帶回了從貝努小行星上采集的250克樣本。貝努小行星有45億年歷史,蘊含源自太陽系早期的物質,被認為是2349顆最終可能撞擊地球的危險小行星之一。研究貝努有助于增加科學家對宇宙形成及地球生命起源的了解
“隼鳥2號”逼近“龍宮”-到達最接近點-將于近日釋放著陸器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日前表示,該國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于8月7日到達了距離小行星“龍宮”的最接近點。 該項目的地球指揮中心首先操縱隼鳥2號探測器,從距離這塊太空巖石20公里的位置下降到距離其表面6公里的高度。隨后,地面控制人員讓該探測器自由下落到距離小行星表面只有851米的
美國宇航局:探測器收集器發生泄漏
? 美國宇航局(NASA)23日稱,“歐西里斯-雷克斯”探測器任務出現了突發狀況。日前,該探測器在小行星“本努”(Bennu)表面采集到巖石樣本并飛離后,一些樣本碎粒正不斷從探測器泄漏到太空中。 2016年9月,OSIRIS-REx探測器被發射升空,2018年底以來,探測器一直圍繞著“本努”運行
日本漫游車登陸小行星--研究地球和其他行星起源演化
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已經成功地將它的第一批兩輛漫游車發射到目標小行星“龍宮”的表面,并在那里展開探測。 【《自然》相關文章】 當隼鳥2號探測器降落到距離“龍宮”表面只有55米的最低高度時,它釋放了兩輛漫游車,分別叫做MINERVA-II 1A和MINERVA-II 1B,之后又順利
2023:宇宙探索向更遠深空邁進
2022年無疑是太空年,世人驚嘆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奇妙圖像,看到了銀河系的黑洞,也見證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主要配置組裝完成。 展望2023年,科學家們將探索更加遙遠的深空,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秘。木星冰月探測器升空 2023年4月,歐洲航天局將發射“木星冰月探測器”,這將是歐洲首個旨在
2023:宇宙探索向更遠深空邁進
2022年無疑是太空年,世人驚嘆于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的奇妙圖像,看到了銀河系的黑洞,也見證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主要配置組裝完成。 展望2023年,科學家們將探索更加遙遠的深空,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秘。 木星冰月探測器升空 2023年4月,歐洲航天局將發射“木星冰月探測器”,這將是歐洲首個
小行星“龍宮”樣本富含有機物
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內的國際團隊,首次對日本“隼鳥2”號飛船采集到的小行星“龍宮”表面的樣本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樣本擁有豐富的有機分子。最新發現表明,來自太空的有機物質儲藏了地球生命所必需的化學成分。相關研究刊發于2月23日出版的《科學》雜志。 在最新分析中,科研團隊在樣品中發現
NASA搜尋地球特洛伊小行星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月10日消息,NASA的“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SIRIS—REx)”,正在搜尋一類神秘莫測的近地天體-地球的特洛伊(Trojan)小行星。研究人員表示,此次搜尋或許能探測到地球的原初組成成分。 地球的特洛伊小行星被地球重力控制在拉格
美國首個小行星采樣任務樣本返回地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244.shtm
毅力號清除堵塞后重新采集巖石樣本
NASA“毅力”號火星車在火星上留下“驚訝”臉,清除石頭堵塞后重新采集火星巖石樣本。“這塊石頭對我回來看上去很驚訝!幸運的是,我在這里收集到了另一個樣本來替換我之前丟棄的那個。這可能是我采集的最古老的巖石之一,所以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2月1日,任務團隊通過“毅力”號社交媒體官方賬號以
高通量研磨破碎古植物巖石樣本
古植物學研究中很關鍵的一環,便是通過對古植物樣本,即植物分類學的研究及植物系統分類的建立。因為地質歷史時期有不少已絕滅的類別,必須把它們與現存的植物統一考慮,才能建立科學的分類體系,反映各類植物間的系統關系。最早曾被分為菌藻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四個門,以后隨著植物學、古植物學研究的深入
“抓”一顆小行星來挖寶
據《悉尼先驅晨報》近日報道,澳大利亞正計劃大力發展小行星采礦,一方面是希望獲取自然資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從龐大的太空產業分得一塊“蛋糕”。 捕獲小行星是采礦公司的下一個前沿領域圖片來自《悉尼先驅晨報》 但專家也表示,小行星采礦面臨很多問題,除了技術上的,還包括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等。 成立小
BBC展望2018年重大科技進展
充滿喧嘩與騷動、也充滿驚喜與美好的2017年已經過去。展望2018年,科技同樣是推動我們前行的偉大力量。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為我們展望了今年可能會發生的重大科技事件和科技突破,囊括太空探索、下一代火箭動力超級跑車等領域。 太空探索精彩紛呈 BBC在1日的報道中指出,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太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巖石收集艙內發現兩個微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7月5日宣布,研究人員在該國“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的巖石收集艙內發現了兩個利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微粒,其直徑約為0.01毫米。 研究人員還指出,他們在收集艙的蓋子上發現了用肉眼可辨、直徑1毫米左右的10多個塵埃顆粒。 為了判斷上述微粒和塵埃顆粒到底是“絲川”小
隼鳥2號首次從小行星帶回氣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145.shtm 近日,研究人員首次對來自小行星的原始氣體進行了分析。這些氣體是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收集返回的巖石樣本中獲得的。該探測器于2018年至2019年訪問了小行星“龍宮”,為科學家提供
“隼鳥2號”首次從小行星帶回氣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93.shtm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20日出版的《科學進展》雜志上撰文指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隼鳥2號”探測器首次從小行星“龍宮”上帶回氣體,對
“隼鳥2號”逼近“龍宮”
這是從大約1000米的距離拍攝的小行星“龍宮”。圖片來源:JAXA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日前表示,該國的隼鳥2號探測器已于8月7日到達了距離小行星“龍宮”的最接近點。 該項目的地球指揮中心首先操縱隼鳥2號探測器,從距離這塊太空巖石20公里的位置下降到距離其表面6公里的
小行星“龍宮”樣本中含約2萬種有機分子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九州大學等日前聯合發布新聞公報說,通過分析“隼鳥2”號探測器從小行星“龍宮”帶回地球的樣本,他們發現其中含有約2萬種由碳、氫、氧、氮、硫等元素組成的有機物分子,其中一些是組成生命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分子。 分析結果顯示,從樣本中萃取的物質中包含約2萬種由碳、氫、氧、氮、硫等元
小行星“龍宮”樣本中含約2萬種有機分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74.shtm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九州大學等日前聯合發布新聞公報說,通過分析“隼鳥2號”探測器從小行星“龍宮”帶回地球的樣本,他們發現其中含有約2萬種由碳、氫、氧、氮、硫等元素組成的有機
地質學家獲批在美大峽谷收集巖石樣本
科羅拉多大峽谷 圖片來源:Zubair Khan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地質學家Andrew Snelling將獲得在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中收集巖石樣本的許可。而且,在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PS)同意委派有經驗職員幫助其精確定位樣本位置和確定合適采集方法后,Snelling決定放棄對其的起訴。
日本無人探測器“隼鳥2號”完成小行星探索之旅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無人探測器“隼鳥2號”,已圓滿完成小行星探索之旅,任務正式告一段落。共同社3日稱,“隼鳥2號”已開始為返回地球加速,若返航順利,將在2020年11至12月到達地球附近。 據報道,“隼鳥2號”返航時,將繞太陽不足一周,再接近地球,飛行距離約8億公里。11月1
“隼鳥”號確認采集到小行星物質
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高木義明16日宣布,研究人員已經確認,在日本“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密封艙的回收容器中發現的1500個物質微粒,大部分是來自“絲川”小行星的巖石。 這是人類首次從小行星上采集到物質,可以說“隼鳥”號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務,圓滿完成了探測小行星的計劃。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
人類在小行星帶發現有機物-谷神星或支持生命存在
美國《大眾科學》網站近日發布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黎明”號探測器在谷神星一處火山口附近檢測到有機物質,而其正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石。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小行星帶檢測到有機化合物,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 “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于2007年9月發射升空,是第一個探測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