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湘:要關注在中國大地上寫論文的科技人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112.shtm......閱讀全文
袁亞湘院士:科研需要童心
他年過五十,卻仍保有一顆“童心”,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去爬山,每兩周要約上幾個好友打一場橋牌;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從不拿“埋頭苦讀”說事兒,從不強迫孩子去學奧數、英語等不感興趣的事。 他叫袁亞湘,在管理過一個所(中科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和一個實驗室(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
袁亞湘院士:做科普別焦慮流量
“如今媒體平臺眾多、資訊發達,許多站不住腳的偽科普、假科普魚目混珠,標題黨大行其道,而嚴肅、客觀的科普內容又難引起巨大關注,常常‘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這種尷尬該如何破局?” 近日,中科院院士袁亞湘隨“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走進大灣區,面向青少年開展“漫談數學”主題科普講座。期間,《中
袁亞湘院士:學生要敢比老師厲害
袁亞湘院士 “有沒有夢想,敢不敢去做別人沒做過的研究,這是我招收學生時的要件。”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袁亞湘這樣說。 “科學研究是一個長久的東西,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時不能急功近利。”袁亞湘說,比如陳景潤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呢?可能馬上用不上,但現在知道了,它在破譯密碼時
袁亞湘院士獲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杰出貢獻獎
在7月10日-14日于美國匹茲堡舉行的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年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被授予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杰出貢獻獎,以表彰他在世界,尤其是中國,為應用數學特別是優化領域的發展所做出的杰出服務及取得的卓越成就。 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杰出貢獻獎自198
袁亞湘院士:我更愿意給“普娃”做科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73.shtm ■本報記者 趙廣立 “我做科普更看重的是影響普通孩子而不是‘精英小孩’。相比名校,我更愿意去邊遠地區,我覺得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接受科普知識和科學教育。” 在近期由中國科學
袁亞湘:建議試點科研人才“特區”
3月14日原本被稱作圓周率日,因為π=3.14……三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將這一天確定為“國際數學日”。 據說在π里,能找到任何一串數字。“這個數學家們還沒有證明,但很多人認為可能是真的。”中科院院士、數學家袁亞湘,曾因一段對π的描述而為人所知: “有一個網友,要求我查一查1314,我查
袁亞湘:做科普別焦慮流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275.shtm “如今媒體平臺眾多、資訊發達,許多站不住腳的偽科普、假科普魚目混珠,標題黨大行其道,而嚴肅、客觀的科普內容又難引起巨大關注,常常‘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這種尷尬該如何破局?”
袁亞湘:“幸運”離不開“優化”數學
“運氣是什么,是你在關鍵時刻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而且正好在對的時間碰到對的人,做了對的事情。” “我愛讀書,買書也是我的愛好之一。” “我愛打橋牌,現在有時也打,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參加我們所每雙周五晚上的定期橋牌活動。” “我曾經愛中距離跑步,但現在畢竟不再年輕而且也沒場地,只好放棄,
袁亞湘院士:晚兩三年高考-生活也徹底不同
袁亞湘 我叫袁亞湘,“亞”是因為排行老二;“湘”則是由于來自湖南。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時,我已在家務農三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40年前的那場高考給我的人生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我相信,即便是晚兩三年恢復高考,我的生活軌跡也會與現在的徹底不同。 當然,不論現在如何,曾經是農民
袁亞湘:“手把手教”扼殺創新能力
袁亞湘 說起研究生培養之道,中科院院士袁亞湘有著自己的“八字箴言”——培養興趣、鼓勵獨立。在他看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做科研,更應著力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新精神。 “‘手把手地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或扼殺了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更多的應是保護學生的創新興趣
袁亞湘院士:我更愿意去邊遠地區、給普娃做科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79.shtm“我本人做科普更看重的是(影響)普通孩子而不是‘精英小孩’,相比名校,我也更愿意去邊遠地區,我覺得那里的孩子更需要接受科普知識和科學教育。”在近期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
袁亞湘:越來越多中國數學家活躍在國際舞臺
◎本報記者 操秀英“近些年,伴隨我國基礎研究的穩步發展,我國數學學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要穩定支持數學等基礎學科,給青年科研人員寬松環境、給他們減負……作為數學界“前輩”、全國政協委員,多年來,袁亞湘
袁亞湘:要關注在中國大地上寫論文的科技人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112.shtm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袁亞湘院士:做科普別焦慮流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291.shtm“如今媒體平臺眾多、資訊發達,許多站不住腳的偽科普、假科普魚目混珠,標題黨大行其道,而嚴肅、客觀的科普內容又難引起巨大關注,常常‘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這種尷尬該如何破局?”近日,
袁亞湘委員:加強數學等科學領域支持-技術-科學并重
從凝聚態物理到量子信息、從納米科技到基因組、從航天到深海、從高鐵到超級計算、從“天眼”到“悟空”……在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路上,我國科技領域不斷取得驕人的成就。 “但是,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的重大研究成果大多都集中在技術方面而不是科學方面。有些重大科技成果本質上是工程。即使是在科學方面的重大
袁亞湘委員:建議更加重視女性科技人才成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88.shtm今年的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院士提交了一份他認為非常重要的提案,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恰逢今年是中國第100個婦女節,在今年“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提出這份建議以
袁亞湘委員:公眾應關注科技成果而非科學家
??近幾年,科技議題時常進入社會領域并引起廣泛關注,與此同時,科學家也成為公眾品頭論足的對象。在大科學時代,特別是在新媒體的加持下,象牙塔中的科學家走到了聚光燈下。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走進公共輿論場,這一現象對科學的發展會有什么樣的影響?科學家該如何應對?媒體在其間又該如何扮演好角色?就這些問
國科大:多位院士從科研一線走上本科講臺
編者按 席南華、歐陽頎、李永舫,他們是院士,他們是大師,但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摘下院士、科學家頭銜,同其他教授、研究員一樣,他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而所不同的是,他們的授課對象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招收的首屆本科生。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我們能與院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很多。甚至我們在食堂吃飯時都
全國政協委員袁亞湘:切實減輕青年科技人員負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418.shtm?袁亞湘■本報記者 崔雪芹“我們一定要真正重視和關心廣大青年科技人員。如果他們不能心無旁騖地做科研,我國就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科技強國。”今年全國兩會上,一直關心青年科技人員成長的全國政
“深圳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正式揭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293.shtm 2023年9月24日上午,深圳大學數學學科40周年慶典在深圳大學粵海校區校友廣場二樓會議室隆重舉行。出席本次慶典的嘉賓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報】我國數學界三大獎在武漢揭曉
2月19日,中國數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在武漢開幕。中國數學界三大獎評選結果揭曉。徐宗本獲第十六屆中國數學會華羅庚數學獎。陳兵龍、劉若川獲第十九屆中國數學會陳省身數學獎。杜凱、王志強、朱超娜、朱錦天獲第十六屆中國數學會鐘家慶數學獎。 本次會議由中國數學會主辦,武漢理工大學承辦,武漢科技大學協辦,
如何摘掉科研人員的“緊箍咒”?
兩會中,科技創新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這的確是一道福音。然而,現行的科研管理方式卻讓很多人傷不起,對于希望大展拳腳的科研人來說,頭上的緊箍咒似乎并沒有松動的跡象。 行政化:就是要套住你 “盡管國家一再強調要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但作為一線人員,我怎么感覺頭上的緊箍咒
2023年中國數學會三大數學獎揭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795.shtm中國數學會第十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23年學術年會于2023年12月23日在遼寧大連召開。開幕式上公布了2023年中國數學會華羅庚獎、陳省身獎和鐘家慶獎獲獎名單。袁亞湘獲得第十七
科教界發“帽子”之風能否剎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508.shtm ■本報記者 溫才妃 “我很著急,‘帽子’問題誤導了年輕人,‘帽子’文化不扭轉,將帶壞一代人的學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告訴《中國科學報》。 當前,很多高校
美國洞穴學會授予袁道先院士榮譽會員獎頒獎詞
2005 年7月8日,美國洞穴學會(US National Speleological Society)在Huntsville市授予袁道先院士榮譽會員獎,該獎只授予那些用畢生精力為洞穴和巖溶科學作出貢獻的學者。 以下是克里斯·格羅夫斯博士所致頒獎詞的節選。 很榮幸由我來宣布:來自中國桂
譚鐵牛當選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
巴西科學院近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100周年慶典活動,期間公布了2015年度巴西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譚鐵牛當選為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這是繼2014年中科院院長、中科院院士白春禮和中科院院士袁亞湘當選該院通訊院士之后,我國又一科學家獲得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加快“氣化中國”進程
“2030年天然氣將超越煤炭,2040年將超越石油,本世紀中葉將迎來以天然氣為主導的清潔能源黃金發展期,進入天然氣時代,我國應加快天然氣‘氣化中國’進程。”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在中國石油勘探研究院舉行的“能源轉型中的油氣勘探開發創新之路”專家論壇上表示。 近年來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推進,天
馮康科學計算獎簽約活動在長沙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20.shtm4月7日,馮康科學計算獎簽約活動在湖南長沙舉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和湖南教育出版社正式簽約,從今年起,該獎將由雙方聯合頒發。湖南教育出版社成為馮康科學計算獎的唯一資助方。
中國科學院增選35位新院士
?其中有5名女科學家;同時增選6名外籍院士 ????? 中國科學院12月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該院2009年院士增選經過推薦、公示、通信評審、會議評審等環節,從296名有效候選人中最終選舉產生35名新院士。經院士推薦、通信預選和全體院士無記名投票,中科院今年同步選舉產生6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