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團隊研發超聲介導腫瘤治療新策略
癌癥免疫療法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實體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相當有限。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閆軍副教授團隊聯合天津大學生命科學院康君副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用于實現腫瘤的聲動力/化學動力/免疫聯合治療的pH響應納米系統,為通過抑制PI3K信號通路協同實現抑制腫瘤細胞轉移和實體瘤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該納米顆粒(Lipo@MCA)可通過簡單的兩步反應制得。它可在酸性腫瘤微環境中釋放聲敏劑AIPH和Ca2+。AIPH在超聲輻照下產生烷基自由基,Mn2+通過類芬頓反應產生羥基自由基(·OH)。同時,釋放的Ca2+誘導腫瘤細胞鈣超載。在活性氧和鈣超載的雙重作用下誘導線粒體功能障礙并促進腫瘤細胞凋亡,Lipo@MCA還降低了腫瘤細胞的p-Akt和p-PI3K水平。體外實驗表明,Lipo@MCA能抑制腫瘤細胞的侵襲和遷移,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體內實驗表明,Lipo@MCA通過促進細胞因子分泌、刺激樹突狀細胞成熟和T細胞分化來抑制......閱讀全文
Nature子刊:納米顆粒增強腫瘤免疫療法異位效應!
免疫療法是利用免疫系統調節功能來治療腫瘤等疾病的一種醫學手段,因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無毒副作用、延長生存時間等優勢,而成為腫瘤治療中的一種極具前景的新型治療手段。 在放療過程中加入免疫療法,可以有效提高免疫響應,并引發異位效應,在腫瘤治療和控制轉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圖1. 多種共刺激
免疫療法新進展:納米粒子療法消滅實體腫瘤
說到癌癥的免疫療法,我想大家都一定有所耳聞,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免疫療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進展,可以通過改善人體的免疫系統來對抗多種癌癥,那么最近,又有科學家研制出了納米粒子療法,那么這種療法真的靠譜嗎? 免疫新療法 目前來說,免疫療法主要方式就是將血液中的T細胞分離出來,然后讓他們能夠識別腫瘤
納米藥物免疫聯合療法可促使“冷”腫瘤轉變為“熱”腫瘤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高分子中心李洋團隊有關新型腫瘤穿透納米凝膠藥物免疫聯合療法的研究成果以Reinforcing the Combinational Immuno-Oncotherapy of Switching “Cold” Tumor to “Hot” by Respon
脂質納米顆粒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前言在過去的十年中,腫瘤免疫療法得到蓬勃發展,包括免疫刺激小分子、靶向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ARs)的自體T細胞或自然殺傷(NK)細胞以及表達腫瘤抗原或CARs的mRNA用于癌癥免疫治療。其中,小分子、ICIs和mRNA療法被用作許多實體瘤的獨立治療,如黑色素瘤、
納米科技如何助力免疫療法
近年來納米技術變得越來越火,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各種疾病的診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腫瘤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免疫學疾病的干預、疫苗運輸及增效等。在此,小編為大家盤點了納米技術如何助力各種疾病的免疫療法。 【1】Nano Res:納米金顆粒可明顯增強細胞因子抗癌療法的效力
腫瘤免疫療法有望得到突破
在過繼細胞轉移中,被稱作殺傷性T細胞的免疫細胞從患者血液中純化出來,通過基因修飾讓它們具備優異的腫瘤識別能力,經誘導后在體內發生增殖。這些經過基因修飾的T細胞隨后被灌注回患者的循環系統中,在那里,它們能夠高效地和選擇性地破壞腫瘤。 但是在將這些經過修飾的T細胞灌注回患者體內后,它們不能夠在
值得期待的腫瘤免疫療法
????? 腫瘤科醫生在臨床上遇到早期或超早期患者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根據現有的治療方案,有些患者通常只需要切除病變組織就可以了,不必再接受放化療。然而這些患者中仍有一小部分會在術后幾年間出現腫瘤復發和轉移,這提示我們現有的腫瘤檢測手段仍會漏診一些微小病灶。為應對這些看不到、摸不著的微小病灶,越來越
聚焦超聲和納米技術有望帶來治療腦腫瘤的新臨床療法
小干擾RNA (siRNA) 在癌癥的靶向治療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和巨大的應用潛力。siRNA藥物特異性地靶向致病基因可以使治療更加精準和個性化,但遺憾的是,通過系統性注射siRNA藥物治療腦瘤仍然存在非常大的挑戰。為了達到預定的治療效果,siRNA進入體內后須跨越多重障礙。其中,血液中的核酸酶會
Nat-Commun:納米技術與精準醫療為腫瘤免疫療法提供助力
一項新的生物醫學工具能夠利用納米顆粒運送基因到達靶細胞中,從而方便解決多種疾病,包括癌癥、糖尿病以及HIV,這種方法相比傳統的治療手段更加快速、廉價以及便捷。 這一工具是由來自Fred Hutchinson癌癥中心的研究者們開發出的。相關的前臨床試驗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Comm
我國科研團隊研發超聲介導腫瘤治療新策略
癌癥免疫療法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實體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相當有限。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閆軍副教授團隊聯合天津大學生命科學院康君副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用于實現腫瘤的聲動力/化學動力/免疫聯合治療的pH響應納米系統,為通過抑制PI3K信號通路協同實現抑制腫瘤細胞轉移和實體瘤免疫治療提
未來腫瘤免疫療法展望:免疫正常化療法時代已來
過去一百多年,人們努力增強免疫激活機制,這些機制被人類用來消滅入侵者,其中包括腫瘤細胞。 但過去十年間,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免疫增強化”策略通常無法達到客觀緩解的目的,并有頻繁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 10月4日,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陳列平在Cell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 Parad
針對充斥突變腫瘤的免疫療法
新的增強免疫系統的治癌藥物,在臨床試驗中拯救了許多看似無法治療的黑色素瘤和肺癌患者的生命,但對結腸癌似乎沒有療效。一男性結腸癌患者是個例外,2007年治療后,他的轉移性腫瘤消失了好幾年,這激起了研究人員的興趣。他們懷疑,該患者的康復可能與其腫瘤中存在大量突變有關。現在,一個小型的臨床試驗表明,甚
腫瘤免疫療法精準時代來臨
免疫療法是癌癥治療領域最熱鬧,也是進展最快的腫瘤治療研究方向。不過無論是PD-1抗體解除免疫耐受的免疫藥物療法,還是激活特定免疫細胞,利用腫瘤細胞特定抗原,讓免疫系統清洗目標細胞的CART療法,都不具有個性化,在免疫系統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和腫瘤細胞接近的正常細胞,也是這些治療具有明星副
中國腫瘤免疫療法低價時代來臨?
12月17日,由君實生物(1877.HK)研發的首個國產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腫瘤免疫藥物在中國獲有條件批準上市,自遞交上市申請起,審批過程歷時僅284天。隨著未來更多產品獲批,同時競逐免疫療法的多個國內企業或開啟一輪價格戰。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國家藥監局)網站,君實生物生產
腫瘤免疫療法——多突變癌癥克星
臨床試驗中使用的新型免疫系統激活抗癌藥物讓許多看似無法治愈的黑素瘤或肺癌患者重獲新生,但這些藥物對結腸癌似乎無效。不過有一個例外——一位男性患者的結腸癌轉移瘤在2007年接受藥物治療后消失了——引起了研究人員的興趣。他們懷疑該患者之所以能夠康復,可能與腫瘤中出現大量突變有關。如今,一個小型臨床試
腫瘤免疫療法:戰略對頭,戰術乏力
腫瘤治療,在短短幾十年間經歷了手術,放療,化療,靶向療法,到免疫療法的幾個發展階段,現在最紅火的當然是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又大致分成細胞療法,和PD-1等抑制劑的方法。 說白了,細胞療法就是從病人身上(也有從正常人身上)召集能對抗腫瘤的“戰士” (免疫細胞),然后送他們到軍校培訓(體外培養)
中國科學家開發抗體納米顆粒破解腫瘤免疫耐受難題!
利用抗體對抗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 (PD-L1)的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顯示出巨大的潛力,正在引起臨床癌癥管理的革命。不幸的是,只有一小部分接受治療的患者對目前的ICB治療有反應,這可能是由于腫瘤的免疫耐受。因此,開發一種切實可行的策略來對抗這種免疫耐受和放大ICB治療療效已成為當務之急。
納米顆粒促進實體腫瘤的免疫治療,癌癥治療更加有效
免疫療法增強人的免疫細胞,以增強人體對癌癥的天然防御能力。 實現這一目標的兩種主要方式是: 1. 從一個人自己的腫瘤中移除腫瘤特異性的T細胞(一種特殊的免疫細胞),然后在實驗室中培養,然后再靜脈注射給病人 2. 在病人血液中分離已經循環的T細胞,然后“訓練”它們針對腫瘤特異性蛋白——或者通
中國科學家開發抗體納米顆粒破解腫瘤免疫耐受難題!
利用抗體對抗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 (PD-L1)的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顯示出巨大的潛力,正在引起臨床癌癥管理的革命。不幸的是,只有一小部分接受治療的患者對目前的ICB治療有反應,這可能是由于腫瘤的免疫耐受。因此,開發一種切實可行的策略來對抗這種免疫耐受和放大ICB治療療效已成為當務之急。
新型納米免疫雞尾酒療法四大優勢改善腫瘤治療效果
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ICT)在多種腫瘤模型中取得治療效果。遺憾的是,在臨床實驗中,不同病人對ICT的響應率差異性較大,有較多病人無法從ICT療法中獲益。盡管研究者開發出不少聯合療法增敏ICT,但仍無法取得較好的腫瘤治療效果。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學思團
實錘!納米顆粒靶向可有效識別腫瘤
在納米顆粒上裝載識別配體,對腫瘤進行主動識別,從而實現靶向治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近年來這種方式的有效性越發受到質疑。我國科研人員最新研究表明,利用納米顆粒靶向識別腫瘤是有效的,但其效果受靶向修飾模式影響明顯。 開展這一研究的科研人員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李峰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生
腫瘤免疫療法,效力如何最大化?
免疫療法藥物催動機體免疫系統識別并殺死癌細胞,雖然已在多種癌癥治療中取得效果,但對某類腫瘤,只有10-30%患者起效。這些藥物不能在更多人身上發揮作用的確切原因至今還是個謎。本文指出了影響免疫療法藥物療效發揮的重要機制。 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cells,簡稱Tregs )是一類
腫瘤免疫療法或許會導致胸腺異常
根據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后會出現更加普遍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 癌癥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特定群體患者提供了持續性的治療效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靶向免疫系統的“剎車”的藥物,有助于免
光熱療法有助細胞免疫療法治療實體腫瘤
3月30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將光熱療法和細胞免疫療法相結合,可提高實體腫瘤治療的成功率。動物實驗發現,這種聯合療法可以抑制小鼠身上的黑色素瘤生長。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種細胞免疫療法。這種療法先從患者自身采集免疫T細胞,對其進行
光熱療法有助細胞免疫療法治療實體腫瘤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將光熱療法和細胞免疫療法相結合,可提高實體腫瘤治療的成功率。動物實驗發現,這種聯合療法可以抑制小鼠身上的黑色素瘤生長。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種細胞免疫療法。這種療法先從患者自身采集免疫T細胞,對其進行基因改造,以
駐留腫瘤之中的免疫細胞可阻礙癌癥免疫療法
研究人員將腫瘤相關性免疫細胞(被稱作巨噬細胞)在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體從其預期的T細胞標靶那里竊走的行動中抓了現行,而阻止這一偷竊行為能令長有腫瘤小鼠的治療反應得到改善。免疫檢查點封堵療法顯示,該療法對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極有幫助,這些腫瘤包括:非小細胞型肺癌、膀胱癌和皮膚癌,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對這
腫瘤納米光動力治療鑄就“免疫盾牌”
?? 近日,記者從廣東醫科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鄭明彬博士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蔡林濤合作,在納米免疫光動力治療腫瘤方面取得系列突破,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刊物《ACS Nano》和《Biomaterials》上發表。 鄭明彬介紹,團隊采用白蛋白和血紅蛋白雜交技術,包裹進光敏劑后,制備了
備受矚目的腫瘤免疫療法PD1/PDL1免疫療法
PD-1/PD-L1免疫療法一直是備受矚目的腫瘤免疫療法,充分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抵御、抗擊癌癥,通過阻斷PD-1/PD-L1信號通路使癌細胞死亡,具有治療多種類型腫瘤的潛力,實質性改善患者總生存期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的優質抗癌免疫療法。 PD-1抗體針對多種晚期腫瘤都有效果,并且副作
國內腫瘤免疫療法新突破!腫瘤防御系統有望被瓦解!
國內腫瘤免疫療法創新研究傳喜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許杰研究團隊揭示了腫瘤免疫治療的靶標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的調控機制,并設計了新的靶向方法。相關論文11月5日發表于《自然·化學生物學》。 目前研究者正在對靶向分子進行代謝和毒理試驗,該方法利用HIP1R的功能從細
如何使用免疫組合療法治療“冷腫瘤”和“熱腫瘤”?
在過去幾年里,癌癥免疫療法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誕生給腫瘤學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雖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卓越療效展示了人體免疫系統在對抗癌癥方面的巨大潛力,但是很多癌癥患者對這一創新療法并沒有響應。近些年來,人們經常會聽到腫瘤可以分為“熱”腫瘤和“冷”腫瘤兩大類型,這兩種類型的腫瘤有什么區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