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曾呈奎海洋科技獎啟動推薦評選
各有關單位、學會常務理事及分支機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科學技術獎——曾呈奎海洋科技獎(以下簡稱“曾呈奎海洋科技獎”)是我國首個以海洋科學家命名,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批準設立的科技獎項,旨在繼承、開拓和發展我國卓越科學家曾呈奎先生在海洋科學領域開創的事業,弘揚曾呈奎先生愛國奉獻、治學嚴謹、勇于創新、奮力開拓和重視選拔新秀的精神,鼓勵廣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熱愛海洋科學事業,勇攀科學高峰。“曾呈奎海洋科技獎”由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設立和承辦。凡長期從事海洋科技工作,熱愛祖國、熱愛海洋科技事業、學風正派,為我國海洋科技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對中國海洋科學與技術做出突出貢獻的外籍專家均可參評“曾呈奎海洋科技獎”。“曾呈奎海洋科技獎”必須按規定程序和渠道進行推薦,不受理個人自薦。根據《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科學技術獎章程》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科學技術獎——曾呈奎海洋科技獎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曾呈奎海洋科技獎管理辦法》),現將具體要求通知......閱讀全文
海洋所多項成果獲青島市科技獎勵
4月12日,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對獲得2011年度科技獎勵的成果和個人進行了表彰。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多項成果獲獎。其中,由陳麗蓉等完成的“中國邊緣海沉積礦物學的研究”獲自然科學一等獎,由楊紅生等完成的“刺參優質苗種培育與健康增養殖”獲科技進步一等獎;“滸苔及其它綠藻類
第八屆曾呈奎海洋科技獎啟動推薦評選
各有關單位、學會常務理事及分支機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科學技術獎——曾呈奎海洋科技獎(以下簡稱“曾呈奎海洋科技獎”)是我國首個以海洋科學家命名,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批準設立的科技獎項,旨在繼承、開拓和發展我國卓越科學家曾呈奎先生在海洋科學領域開創的事業,弘揚曾呈奎先生愛國奉獻、治學嚴謹、勇于創新、
科技獎勵:國家科技獎推薦須避免“燈下黑”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萬眾矚目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再次出現空缺,這也是自2004年首次出現空缺以來的第二次空缺。一個獎項出現空缺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怎奈去年中國獲得首個本土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而獲獎者屠呦呦竟然未出現在最高科技獎獲獎名單里,由此引發公眾廣泛熱議:難道
關愛海洋:響徹海洋日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國首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慶祝活動在天津舉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本次活動發來賀信。 今年聯合國將世界海洋日的主題確定為“我們的海洋:機遇與挑戰”,我國的主題為“關愛海洋——我們一起行動”。主辦單位號召大家加入到愛護海洋、保護海洋、發展海洋事業
海洋光學:“海洋之心”有獎體驗征文
微型光纖光譜儀的 發明者——海洋光學(Ocean Optics)總部位于美國“陽光之州”佛羅里達,是世界領先的光傳感和光譜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光纖光譜儀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實現便攜、在線的快速現場 檢測,是發展迅速的朝陽產業。光纖光譜儀在生物、化學、醫療、環境、農業、冶金及照明等領域應用廣泛,是眾
如何理性看待科技獎勵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公布,備受關注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這使得國內公眾和媒體立即聯想到,這一桂冠為何沒有授予三個多月前剛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研究員?這一聯想引發了各種質疑,在微信朋友圈轉發的文章中,繼續為屠先生的“三無”身份抱不平者有之,細說屠先生與獎勵辦曾經的鮮為人知的秘辛者有之
國際海洋峰會推動國家注資海洋保護
來自80多個國家的企業、政府、學術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領導人近日齊聚“我們的海洋”2014國際大會,就如何協調經濟發展和海洋保護展開了討論。 海洋對人類極為重要,我們呼吸的氧氣50%以上來自海洋,海洋還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并為全球數百萬人提供食物和收入來源。 據環境新聞網
國家海洋局長世界海洋日強調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在2013世界海洋日紀念大會上,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建設海洋強國,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守護藍色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崇高使命。”劉賜貴表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以實現人與
全球海洋學家擬建國際海洋監測網追蹤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威脅全球,國際海洋檢測網應運而生 全球海洋正在迅速酸化,其速率是過去3億年來最快的,甚至快于5600萬年前極熱時期。 據《Nature》網站近日報道,全球海洋學家共同努力追蹤海洋酸化狀況的計劃正在逐步成型,他們將于本周擬定搭建國際監測網絡的具體方案,希望借助遠程傳感器等檢
吳立新: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海洋科技
?? 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他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蓋牽涉的領域眾多,需要把氣候、環境、資源等結合起來進行研
海洋成了“排污場”:海洋環境亟待保護
浙江省樂清市政府聯合相關部門前往蒲岐、清江等地開展執法及海產品抽檢行動,抽樣檢測結果出來后將公布于眾。近日(6月10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樂清灣海域污染問題,“樂清灣變垃圾場”、“樂清海鮮養殖戶不敢吃海鮮”、“樂清養殖戶養殖貝類多次因污水受損失”等說法引發廣泛關注。 樂清灣
中華醫學科技獎頒發
中華醫學科技獎(2016)頒獎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83項醫學科研成果和1位獲獎人榮獲2016年中華醫學科技獎,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47項,另有衛生管理獎2項和醫學科普獎1項。 據悉,“強直性脊柱炎的綜合外科治療及嚴重脊柱畸形的截骨矯形技術創新”等8個項目獲一等獎;“基于宏基
國家科技獎勵改革進行時
記者“上交”手機、相機后,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輕輕走進正在進行評審的某專業組會議室。每個桌上都有姓名座簽和一臺專用電腦,評委用座簽上印著的賬號密碼才能進入評審系統,看到項目的材料,打分過程也是通過系統進行…… 自2011年起,中央主要媒體走進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會現場,親身感受候選項目網絡視頻答辯的
丁文江獲首屆“睿遠科技大獎”工程與材料科技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264.shtm近日,第一屆上海交通大學“睿遠科技大獎”工程與材料科技獎在滬頒發。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獲第一屆“睿遠科技大獎”工程與材料科技獎。 ???丁文江。上海交大供圖丁文江長期致力于先進
今非昔比的海洋
《科學》雜志近期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自1950年以來,地球海洋的整體含氧量下降了2%,而低含氧量的沿岸海洋死區數量從50個左右增加到了近500個,增加的面積相當于整個歐盟地區。各方面的研究證據表明,這一切皆由污水排放和溫室效應加劇所致。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陸地上,既有生機盎然的
海洋學家擬建海洋酸化國際監測網絡
據《自然》網站近日報道,全球海洋學家努力追蹤海洋酸化狀況的計劃正在逐步成型,他們本周擬定將搭建國際監測網絡,借助遠程傳感器等測量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對于水生生物的影響。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導致海水酸堿度降低的現象。海洋表層水的pH 值約為8.2,呈弱堿性。研究
海洋大會召開-促進海洋可持續利用和發展
在2017年“世界海洋日”到來之際,由斐濟和瑞典共同主辦、為期5天的聯合國首次“海洋大會”5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會議呼吁國際社會改變思考和行動方式,扭轉海洋衰退的趨勢,推動建立創新合作伙伴關系,探尋“養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的有效解決方案。 海洋在消除貧困、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人類健
加強海洋標準制修訂-健全海洋標準體系
嘉 賓: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司長曲探宙 前不久,國家海洋局科技司下達通知,組織開展各業務部門健全各海洋領域的標準體系和編制“十三五”標準制修訂計劃工作。針對相關情況,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司長曲探宙。 主持人:為什么要推進海洋領域標準化體系建設? 曲探宙:目前,海洋行業已
海洋加速變暖?最新研究揭示全球海洋溫度變化
溫室氣體排放把更多的熱量留在了地球,致使全球變暖。那么,儲存了逾九成能量的海洋變暖了多少?變暖的速度有多快? 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主要大洋在加速吸收熱量,顯示出更快的變暖速度,700米以下的海洋表現出顯著的變暖。 海洋變暖了多少——更快的全球海洋變
湖南省科技獎勵大會舉行
鄭健龍等六人獲湖南光召科技獎 2月15日上午,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 鄭健龍、陳永忠、楊年慈、劉仲華、羅和安、金甌等6人獲第七屆湖南光召科技獎,“虛擬計算環境的資源聚合機理”等226項成果分獲2010年度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一重工執行總裁易
科技獎勵改革:祛除功利化導向
“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今年及未來科技體制深改進一步敲定方向、凝聚目標。其中,明確列入報告的改革國家獎勵制度,引發科技界代表委員的共鳴與熱議。 圍繞對政府工作報告的熱烈討論,《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多名代表、委員及院士,就改革國家獎勵制度,特別是科技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谷超豪孫家棟獲最高獎 胡錦濤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溫家寶講話 李長春習近平出席 李克強主持 1月11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片來源互聯網 今天(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技
國家科技獎項目更加惠及民生
???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從日前舉行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了解到,2008年度獲獎項目中涉及民生的項目共計69項,占全部獲獎項目的27.3%,體現出我國科技發展越來越惠及民生。???? ??? 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有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
國家科技獎獎金調整意義重大
人們感慨科學家的收入不如明星,未必就是戴著有色眼鏡審視娛樂明星,主要還是希望科技工作者能獲得有尊嚴的收入,從而能夠安心在科研道路上攀登。特別是那些默默耕耘在科技一線,對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更應當感受到來自國家和社會的溫暖,享受無上的榮光。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不
2020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公示!
根據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安排,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提名系統于今日正式上線,2020年度提名者即日起可登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綜合業務管理平臺進行在線填報。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2020年度提名材料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完善:自然獎不再硬性要求填報“SCI
國家科技獎評審嚴防“拉關系”
網評“全盲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獎勵評審旁聽機制、試點專家評審和社會評議相結合……記者從6月24日舉辦的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會媒體開放日上獲悉,為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地評好國家科技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采取多項措施嚴格評審規程,防止“打招呼”“拉關系”。 一年一度備受社會關注的國
社會性科技獎勵為何缺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0/359558.shtm 近日,首屆“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該獎項是第一個由大陸企業家捐資設立的科學大獎,被稱為企業界與科學家的熱情“握手”。設立該獎項的初衷,是通過獎勵對社會做出杰
國家科技獎拒絕31種行為
評審組織者“不得違規泄露推薦材料非公開內容、網評專家名單、評審意見、實名異議人身份及其他應當保密的信息”“不得為候選人或候選項目向評審專家打招呼,或在評審過程中就候選人或候選項目發表評價性意見、向評審專家施加傾向性的影響”……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獎勵辦)日前發布《國家科學技術獎評
2013國土資源科技獎揭榜
8月23日,2013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終評結果揭曉。此次共有70個項目分獲一、二等獎,其中,油氣、化學礦產資源項目6個。 由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中聯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和吉林大學聯合
中國青年科技獎在京頒發
今天,中國科協會員日暨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申維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等相關單位領導以及科學家代表出席會議。大會由中國科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程東紅主持。 申維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