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菌”致富的“蘑菇院士”
李玉 中國工程院供圖有一位非常“接地氣”的科研工作者,與食用菌打了40多年交道,被農民親切稱為“蘑菇院士”。他就是我國食用菌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菌物研究是刻在李玉骨子里的事業。他常年奔走在大山里、躬耕于田地間,身先士卒為上萬貧困戶蹚出一條新的致富路。他幾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撲在食用菌研究領域,為推動中國食用菌產業和菌物學科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耄耋之年,李玉仍然心系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奔赴全國各地,踐行科技報國的初心,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接過“接力棒”,全力加速李玉與食用菌結下不解之緣是在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和研究生考試后,李玉考取了吉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師從中國著名菌物學家周宗璜。周宗璜將李玉領進了食用菌大門,并教他如何做相關研究,正是在老師的影響下,李玉開始關注黏菌研究。然而,彼時中國的菌物研究起步晚,遠落后于國外。全世界發現了500多種黏菌,卻沒有一種是由中國人......閱讀全文
工程院院士李玉:端牢“蘑菇飯碗”
第一屆菌物科學與工程國際大會19日在吉林長春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菌物學家李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把“蘑菇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里,繼續推動食用菌價值研究向前發展。 此次會議由吉林農業大學、國際藥用菌學會聯合主辦,來自中外行業協會、高校院所、食藥用菌企業的院士專家、產
領“菌”致富的“蘑菇院士”
李玉??中國工程院供圖有一位非常“接地氣”的科研工作者,與食用菌打了40多年交道,被農民親切稱為“蘑菇院士”。他就是我國食用菌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菌物研究是刻在李玉骨子里的事業。他常年奔走在大山里、躬耕于田地間,身先士卒為上萬貧困戶蹚出一條新的致富路。他幾十年如一日,全
領“菌”致富的“蘑菇院士”
李玉??中國工程院供圖有一位非常“接地氣”的科研工作者,與食用菌打了40多年交道,被農民親切稱為“蘑菇院士”。他就是我國食用菌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菌物研究是刻在李玉骨子里的事業。他常年奔走在大山里、躬耕于田地間,身先士卒為上萬貧困戶蹚出一條新的致富路。他幾十年如一日,全
李玉院士:食用菌產業應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
李玉 “食用菌產業如果能夠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必將在我國得到大發展。”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在近日舉行的上海東方科技論壇上提出的觀點。 “食用菌產業可以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促進節水高效的優勢農業項目發展。”李玉認為,食用菌生產既可為人類提供優質食物資源,又可大大減輕農業秸稈
李玉院士:食藥用菌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好選擇
在吉林省洮南市那金鎮好田村,玉木耳種植幫扶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去年,吉林農業大學在好田村建設了總面積1600平方米的4棟玉木耳大棚,投放菌包10萬袋,總投資45萬元。一部分生產試種者的玉木耳賣到了一百元一斤,當年就實現了脫貧。 玉木耳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藥用菌學會理事長、吉林農業大學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受聘云南國家重點實驗室
近日,云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隆重舉行頒證儀式,聘請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為云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野生食用菌檢測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同時聘請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趙永昌研究員和云南大學虞弘教授為云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野生食用菌檢測重點實驗室專家。 李玉
高校菌物科學技術成果豐碩:“點草成金”惠民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09.shtm 中新網長春2月18日電(李丹)吉林農業大學菌物學科創立四十五周年、菌物科學與工程專業暨《菌物研究》創辦二十周年研討會18日在長春舉行,來自國內諸多農業科教領域的專家學者,就菌物學
韓國利用蘑菇開發出蘑菇飲料及方便食品
7月12日,據韓媒報道,韓國食品研究院利用國內生產的蘑菇開發出了“蘑菇飲料”與“蘑菇熟制食品”。 此次使用的食品原料為金針菇、杏鮑菇、蟹味菇,是無菌條件下四季均可生產的原料,目前,以新鮮蘑菇形式出口到美國、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等30多個國家。但時間久了出口
南寧查獲疑似漂白蘑菇-封存問題蘑菇150多公斤
近日,南寧市工商、質監、衛生、農業部門聯合執法過程中,在西鄉塘五里亭蔬菜批發市場發現疑似用漂白劑漂白的蘑菇,高達150多公斤。 執法人員發現,雪白的蘑菇與身旁帶泥蘑菇形成鮮明對比,拿在手中對比,不帶泥的蘑菇表面比帶泥蘑菇光滑很多。執法人員判斷:這類白蘑菇用正常的自來水清洗很難將斑點全部除去
華人教授李玉琢加入巴斯夫-領導全球研發
據歐覽在線報道,德國化學公司巴斯夫宣布,化學機械研磨(CMP)行業著名專家、美國Clarkson大學教授李玉琢博士將加入巴斯夫,負責領導公司全球CMP研發團隊,為半導體行業開發創新解決方案。 ?李玉琢教授說:“開發更小的芯片,需要更多創新的化學品和材料。我非常高興能夠加入巴斯夫這個全球領先的化
雨水多野蘑菇長得旺-食藥監局發布警示預防蘑菇中毒
??濰坊市今年雨水較多,野生蘑菇生長旺盛,容易發生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為確保市民飲食安全,近日,濰坊市食藥監局發布預防蘑菇中毒消費警示。 ??市食藥監局提示,勿采食野生蘑菇。據介紹,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方法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發生意外。對于市場上
專家:蘑菇富集重金屬能力確實高-別吃野生蘑菇
最近一篇名為《蘑菇還是少吃一點吧》的文章指出,一名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真菌的博士說,蘑菇對鉛、汞等重金屬的富集能力強,最多可達到100多倍。 專家指出,蘑菇富集重金屬的能力確實高。但蘑菇是否重金屬超標主要與其生長環境有關,一般說來,野生蘑菇的重金屬含量要比人工栽培的高。現在市場上出售的蘑菇大部
“神奇蘑菇”或能緩解焦慮
裸蓋菇素能幫助癌癥患者改變面對死亡的方式。 一段引起幻覺的“旅程”能否改變癌癥患者面對死亡的方式?來自兩項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出這樣的結果。 研究人員已經證實,單劑量裸蓋菇素(“神奇蘑菇”中的活性成分)同心理療法相結合可減少抑郁和焦慮,并且增加癌癥患者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些效
“神奇蘑菇”或能緩解焦慮
一段引起幻覺的“旅程”能否改變癌癥患者面對死亡的方式?來自兩項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出這樣的結果。 研究人員已經證實,單劑量裸蓋菇素(“神奇蘑菇”中的活性成分)同心理療法相結合可減少抑郁和焦慮,并且增加癌癥患者的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些效果似乎能持續6個多月。 裸蓋菇素和像麥角
爽爽的蘑菇會出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93.shtm形容“像黃瓜一樣涼爽”時,最好換成“像蘑菇一樣涼爽”。美國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蘑菇和其他真菌(包括酵母和霉菌)比周圍環境更涼爽,并解釋了它們是如何保持如此涼爽的。5月2日,微生物學家在美
阿魏蘑菇的藥用介紹
動植物形態 菌蓋肉質,寬5-15cm,扁半球形,后漸平展,最后下凹,光滑,初期褐色,后漸呈白色,并有龜裂斑紋、幼時邊緣內卷。菌肉白色,較厚。菌褶延生,稍密,白色,后呈淡黃色,不等長。菌柄偏生,內實,白色,長2-6cm,粗1-2cm,向下漸細。孢子長方橢圓形至橢圓形,無色,光滑,(12-14)μ
阿魏蘑菇的形態特征
菌蓋直徑5-15cm,扁半球形,后漸平展,最后下凹,光滑,初期褐色后漸呈白色,并有龜裂斑紋,幼時邊緣內卷。菌肉白色,厚。菌褶延生,稍密,白色,后呈淡黃色。菌柄偏生,內實,白色,長2-6cm,粗1-2cm,向下漸細。孢子無色,光滑,長方橢圓形至橢圓形,12-14μm×5-6μm,有內含物。
東莞食藥監管部門發布毒蘑菇預警-不采不食野生蘑菇
春季氣溫回升、雨水充沛,菌類生長迅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近日,東莞市食藥安辦、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今年第三號食品安全預警,提醒廣大市民:不采、不食、不買、不賣野生蘑菇,警惕誤食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又叫毒蕈,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約有100多種,其中含劇毒能對人致死的有10多種。由于
李玉玲委員:輕烴燃氣技術可為治霾出力
如何治理霧霾?已是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新世紀成功集團董事長李玉玲帶來了一份提案,“借助輕烴燃氣技術,三大油企可先拿出一部分原料,快速解決國內治理霧霾的剛性需求。這不僅有利于優化中國能源結構,更會在城鎮化、新農村等建設上發揮特殊功效。” 輕烴燃氣是以油氣田、天然氣田等伴生副產物——液態輕
先河環保李玉國:瞄準高科技-凝聚強動力
“我們最新研發的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準監控及決策支持系統,可以提供溯源分析、污染趨勢研判、實時預警、應對建議等服務,全國領先。”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玉國說。如今,先河環保已成國內規模最大、自主創新能力最強的在線環境監測設備生產企業,同時也是我市重點培育成長起來的5家國家級創新型企
“蘑菇孢子”怎樣綻放創業夢想
1999年,一批大學生進入浙江農林大學林學本科專業,開始研究蘑菇特性、制作蘑菇標本、繪制蘑菇圖譜,被戲稱為“種蘑菇”的大學生。畢業后,因為對網絡和圖片的共同興趣與關注,黃元斌等三人聯合創辦了匯圖網、昵圖網等圖片網站,并吸引了同專業另外6名同學攜手創業,這群“種蘑菇”的男生,開始在互聯網的森林里
同一實驗室誕生兩名“新科”院士
)今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2015年新當選院士名單中獲知,化學部新當選的兩名院士劉云圻、李玉良均來自同一實驗室——中科院化學所有機固體實驗室。同一實驗室、同年誕生兩名“新科”院士的情況引發科技界廣泛關注。 今年66歲的劉云圻自1975年畢業分配至中科院化學所,至今已經在有機固體實驗室工作了40年
路邊的野蘑菇,你不要采
日前,國務院食品安全辦防控野生蘑菇中毒工作座談會在昆明舉行。據了解,我國食用菌資源分布廣泛,隨之而來的是每年因誤食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尤其集中在云南、貴州、四川、廣東和湖南等地區,強化做好防控野生蘑菇中毒工作十分必要。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二司司長馬純良在上述座談會上表
蘑菇可預防老年癡呆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多吃蘑菇可預防老年癡呆癥。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學名譽教授羅伯特·貝爾曼稱,蘑菇之所以有此功效,是由于它含有大量特殊抗氧化劑——麥角硫因和谷胱甘肽。肝臟、黑豆、蛋黃和燕麥麩等食物也含有這些抗氧化劑,但蘑菇中含量最高。 在研究人員選取的13種蘑菇中
“迷幻蘑菇”的酶合成機制
食用裸蓋菇屬的“魔法蘑菇”引起的欣快和幻覺給這種真菌蒙上了神秘色彩。山德士制藥公司的化學家Albert Hofman于近60年前分離出了裸蓋菇素并確定其結構,這是蘑菇里導致迷幻作用的主要成分。這一發現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Timothy F. Leary隨后進行的心理變化實驗讓科學家們期待開發出這種
毒蘑菇“毒素合成”背后的秘密
野生蘑菇可能含有毒素不能亂吃已經成為常識,而世界上最毒的蘑菇隱藏于鵝膏、盔孢傘和環柄菇三個屬中。事實上,早在一百多年前人們就已發現,上述三個屬中的劇毒蘑菇之間的親緣關系較遠,分別隸屬分類學中三個不同的科,但卻都能合成同一類毒素:鵝膏毒肽。但是,“鵝膏毒肽生產線”如何進化而來一直是個謎題。 近
毒蘑菇“毒素合成”背后的秘密
野生蘑菇可能含有毒素不能亂吃已經成為常識,而世界上最毒的蘑菇隱藏于鵝膏、盔孢傘和環柄菇三個屬中。事實上,早在一百多年前人們就已發現,上述三個屬中的劇毒蘑菇之間的親緣關系較遠,分別隸屬分類學中三個不同的科,但卻都能合成同一類毒素:鵝膏毒肽。但是,“鵝膏毒肽生產線”如何進化而來一直是個謎題。 近日
基因編輯的蘑菇,為什么不吃?
無論在中餐還是西餐中,白蘑菇都是一道重要的食材。不過,白蘑菇最好是現買現做,若是在冰箱中放上兩天,它就會變成褐色,并且黏糊糊的。如今,科學家已經找到一種工具來延遲它的褐變。這就是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白蘑菇褐變是由多酚氧化酶(PPO)引起的。于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技術,敲
毒蘑菇“毒素合成”背后的秘密
野生蘑菇可能含有毒素不能亂吃已經成為常識,而世界上最毒的蘑菇隱藏于鵝膏、盔孢傘和環柄菇三個屬中。事實上,早在一百多年前人們就已發現,上述三個屬中的劇毒蘑菇之間的親緣關系較遠,分別隸屬分類學中三個不同的科,但卻都能合成同一類毒素:鵝膏毒肽。但是,“鵝膏毒肽生產線”如何進化而來一直是個謎題。 近日
迷幻蘑菇還能改善色盲癥狀?
色盲,是大腦無法區分某些顏色,從而導致對某些顏色“失明”的情況。更準確地稱為色覺缺陷,它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會影響視網膜中某些感光細胞(稱為視錐細胞)對不同波長的光做出反應的方式。視錐細胞使我們能夠通過與不同波長的光發生反應來區分顏色,發送由大腦解釋的信號。 視錐細胞是包含感光色素的紅色、綠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