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一位消費者飲用勁酒后出現不適,被醫院鑒定為“中藥材中毒”。雖然勁酒公司反復強調其產品安全性沒有問題,但消費者還是把勁酒告上了法庭。保健酒行業近年來悄然發展起來,其背后的中藥材非法添加、一味夸大保健功能而不提示不宜使用人群、產品過了保質期仍在銷售等亂象也浮出水面。保健酒行業自身應如何 “保健”并良性發展,是整個行業乃至監管部門都應思考的問題 “湖南長沙的一位消費者郭先生在飲用了小半瓶勁酒后出現了不適癥狀,隨后被醫院鑒定為‘中藥材中毒’。”近日,一則關于保健酒安全問題的消息引發了公眾廣泛關注。 對此,勁酒的生產廠家勁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勁酒公司”)的工作人員張建(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該公司的產品有保健食品批準證書,并且在配方研制過程中非常注意中藥材的安全使用,其產品更是經過多次不良反應測試并確認無問題后才予以生產的。 據張建介紹,在郭先生的問題出現以后,勁酒方面主動邀請郭先生到工廠參觀制酒......閱讀全文
近兩年來,酒企紛紛推出以“健康”為賣點的白酒產品。當白酒再次力推“健康”概念時,難免讓人聯想到10年前“喝酒能保肝護肝”的那場風波。而今,又有哪些企業再次入局?當白酒與健康這兩個話題再次碰撞,是否又成為新一輪概念炒作? “健康”或成白酒行業發展方向 2014年,深陷產業調整的白酒企業仍未走出
日前,長沙一市民喝勁酒出現不適,經醫院鑒定為勁酒里面的中藥材致使中毒,勁酒廠家表示產品有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有批文的保健酒讓消費者喝過出現中毒的現象引發市場關注,有正規的批文產品為何會出現飲用后中毒,有批文是否就意味著產品生產一路都有安全保障? 獲得批號后違規添加 長沙市雨花區的郭先生
專家提醒消費者選購時要先了解藥材功效再飲用 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2009~2012年中國保健酒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保健酒銷售額以每年30%以上速度增長,趕超白酒增速,2009年保健酒市場消費規模突破120億元。在保健酒市場繁榮的背后,是市場的亂象。數據顯示,全國有3000多
宣傳涉虛假 董酒忽悠誰? 一度消失的董酒近日發出新聲音。11月,董酒發布消息稱其恢復歷史最高產能8千噸,但在與之而來的鋪天蓋地的廣告中,董酒卻不再是普通的白酒形象,“130多種中藥入曲”、“國家保密配方”、“獨特的保健功效”、“抗癌癥、抗病毒、抗炎癥”、“對內科、外
或許在保健酒領域太過“寂寞”,勁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勁牌”)將觸角伸向生物醫藥領域。 6月17日,勁牌對外宣布,公司投資5億元打造的一期健康產業基地中,包括植物提取物和保健品等項目,已進入試銷階段。勁牌中藥資源事業部總經理楊躍軍透露,這是該公司悄然啟動半年的生物醫藥業務拓展計劃
一直以來,中藥保健酒因為夸張的功能宣傳、酒企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讓消費者無所適從。甚至有人說:“中藥保健酒的保健功能只是一種傳說”。 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在市面上銷售的各種“冬蟲夏草”酒達數十種之多,價格從百元至數百元不等,大多沒有“QS”食品質量安全認證標志。如貴
眼下,正是白酒的傳統銷售旺季,可五糧液的日子卻并不好過。近日它旗下保健酒公司生產的冬蟲夏草酒被指涉嫌宣傳違規。 五糧液揭開了保健酒行業亂象。一直以來保健酒虛假或夸張的功能宣傳、酒企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等現狀已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有社會人士聲稱,“保健酒的保健功能只是一種傳說”。 “冬蟲夏草”遭遇山
春節即將來臨,酒水市場迎來又一波銷售高潮。相應,消費安全成為當下敏感話題。假酒害命,偽劣酒坑人,近年來各地此類事件屢發不止。因此,消除隱患,痛下決心整治酒水市場已勢在必行。去年12月5日,《中國食品報》刊發《洋河鎮“養生保健”名義下的酒業亂象》,報道了宿遷市洋河鎮部分酒企打著“養生保健”的名義違
“你喝的酒里可能加了‘藥’。”監管部門近期公布的69種保健酒違法添加化學物質,引發公眾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隨著公眾對保健需求的增加,保健品市場近年來高速增長,但由于保健品缺乏行業標準,添加物質隱蔽性強,不易監管,危害性也更久遠。 多位受訪人士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解決保健品安全問題,不能依
中國酒業協會近日批準發布了T/CBJ5101-2019《保健酒》團體標準(下稱新標準),自2019年2月1日起實施。新標準首次對保健酒進行了明確定義,規定保健酒應取得保健食品批號或備案,并對保健酒的理化要求、污染物限量、塑化劑及其他有機化物限量等提出了重點要求。 保健酒定義明確 保健酒在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九 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于2009年2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
相關企業表示真紫砂產品安全無害,急盼國內權威部門給出一個“定性”說法。 “紫砂門”事件之后,紫砂產業隨之跌入冰點。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紫砂企業站出來澄清自己的產品乃真紫砂之后,市面上又開始了一輪紫砂產品是否安全健康的大討論。其中的一部分消費者開始松口,他們聲
近期,一系列事件將我國非處方(OTC)藥酒推上風口浪尖。緊接著,5月3日重慶璧山區發生飲用自制藥酒致5人中毒死亡的悲劇。圖片來源于網絡 記者盤點發現,由于歷史原因,非處方藥酒多存在臨床數據不足、不良反應不明確等問題。同時,虛假宣傳、假冒偽劣、自制藥酒、三無產品等也讓藥酒經常陷入輿論風波。 “
一直以來,在國人心目中,人參都是“大補之品”。不過,近來人參正逐漸被拉下“神壇”,甚至走入尋常食物界。衛生部近日公布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這就意味著人參不再僅限于用作中藥材和保健食品,而是以普通食品的面貌面對世人。 轉換身份后的人參并非可以百無禁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里,從歐洲的“馬肉風波”到遍布全美15個州的大腸桿菌疫情,再到日本曝出多起食材虛假標識事件,全世界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問題不斷發生。就我國而言,不可能獨善其身地游離在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之外。 上周,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
喝功能飲料會致人死亡?這并非危言聳聽。近日,一名14歲的美國女孩就因飲用了兩罐名為“怪獸”的功能飲料,導致心臟驟停,6天后不治身亡。醫院出具的診斷報告顯示,死因是咖啡因中毒致心律不齊。 一石激起千層浪。來自大洋彼岸的這一消息,讓國內眾多功能飲料的擁躉頓時慌了神。這一事件也將功能飲料再次推向
又到了歲末年終,回顧2015年食品安全問題,相對于前幾年,食品安全曝光問題大大減少。但是現狀卻不容樂觀,食品中毒事件頻頻發生,工業鹽中毒、細菌中毒、農殘中毒等防不勝防,據統計2015年因為各種食品安全事件經濟損失至少500億元,死傷人數上萬人,光上半年比較典型且死傷人數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就68起
今天一早,一條「我國藥物性肝損傷高于西方國家」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一篇發表在消化疾病領域頂級期刊《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 )上的研究論文引起了關注,該研究的題目為《中國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率及病因學》,據悉,這是迄今國內發表的最大規模的藥物性肝損傷流行病學研究。
上午記者在超市發現不少白酒仍采用塑料包裝 資料圖片 最新消息 都有塑化劑? 白酒企業紛紛否認 今日早盤,釀酒板塊大幅反彈,截至10點左右,山西汾酒(36.70,1.04,2.92%)漲4.74%領漲,昨日跌停的老白干酒(32.13,0
2013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奪了大眾的目光,屢禁不止的食品問題,速生雞、含鋁炒瓜子、有毒奶粉……一再逼近公眾的心里防線,讓百姓吃的誠惶誠恐。這一年在食品安全領域發生了哪些讓人揪心的事件,這些事件又是如何善后的,在這2013即將結束的日子,東方網為您盤點。央視曝光45天"速生雞"用違禁藥物催肥 曝
近年來,蜂蜜市場魚龍混雜,摻假造假的事件不斷被曝出。今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10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嚴厲打擊假劣蜂產品的建議”。時隔4個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在其官網正式作出回應:將積極推動蜂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修訂和蜂蜜摻假補充檢驗方法的建立。 1現行標準無法鑒蜂
近年來,蜂蜜市場魚龍混雜,摻假造假的事件不斷被曝出。今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10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嚴厲打擊假劣蜂產品的建議”。時隔4個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在其官網正式作出回應:將積極推動蜂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修訂和蜂蜜摻假補充檢驗方法的建立。1現行標準無法鑒
鹿鞭酒、神力酒、陽春酒、神液酒……名字充滿各種想象空間的保健酒背后,其功效或許只是西藥在“作怪”。 7月3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一份題為《關于51家保健酒、配制酒企業69種產品違法添加行為的通告》顯示,有51家企業在69種保健酒、配制酒中違法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的藥品成分)等化學物
本應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保健酒,自身卻患了“病”。國家食藥監總局日前通告,有多達51家酒企的69種保健酒、配制酒中違法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等化學物質,并在產品名稱、標志、標簽上明示或暗示壯陽、性保健等功能。 消息傳出一片嘩然,有人驚呼保健酒連自己都沒有“保健”好。 保健酒陷入“偉哥門
聲稱“月減10-20斤,將肥肉徹底轉化為瘦肉,激活自身左旋肉堿分泌機能,達到5年不反彈,安全有效無副作用”的西木左旋肉堿奶茶,因夸大產品功效,并使用消費者名義證明產品功效,嚴重違反了《廣告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規定,近日,已經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列為誤導欺騙消費者的違法廣告之一。 ■減肥
王老吉身陷配方門事件余波未了。 5月11日,衛生部指出王老吉在飲料中添加夏枯草涉嫌違規,但時隔四天,衛生部又指出王老吉添加夏枯草“沒問題”。這看似一場鬧劇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經過了3天的媒體炒作之后,似乎歸于平靜。但來自于民間關于王老吉是是非非的爭議,一直沒有平息……
近日,美國環保組織“環境健康中心”發布消息稱,百事可樂飲料中含有一種可能致癌的化學物——4-甲基咪唑(4-MEI),這是一種與嚙齒動物肺癌腫瘤有關的化學物質。 可樂再次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本月的熱門話題之一。可樂中的4-甲基咪唑從何而來?安全性又為何備受爭議?就此,本報記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已經2019年3月26日國務院第42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公布,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總 理 李克強 2019年10月1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9年7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導語】盤點近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甲醇、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化學物質的危害讓人心驚膽顫,而并非如一些媒體報道的食品添加劑所為,因此,消費者應該形成正確的認識,繼續打擊、曝光不法商家,避免非法添加有害物質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促進食品安全管理的良性開展。 圖片說明:危機重重埋伏,食品安全問題—
在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50多家在京媒體記者認真聆聽專家對2015年12個食品安全熱點的權威解讀。 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 特征 1.熱點密度有所降低。2014年全年需要跟蹤關注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