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成立將發布重污染預警
昨天,記者從北京市氣象局獲悉,中國氣象局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正式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區域性環境氣象中心,將對京津冀地區的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重污染天氣進行預報和預警。 該中心是北京市氣象局直屬事業單位。環境氣象中心下轄上甸子大氣本底污染監測站,內設3個科室,分別為環境氣象監測預報服務科、環境氣象研究室和辦公室。 該中心將主要負責京津冀及華北區域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技術研究;制作發布空氣污染氣象條件等級、光化學煙霧等預報產品;制作發布重污染天氣、霧、霾、光化學煙霧等預警信息;制作發布空氣污染輸送路徑、軌跡分析、空氣滯留區等預報產品;制作發布生活指數和健康氣象預報及服務產品等,以及制定京津冀及華北區域環境氣象業務發展規劃,指導京津冀及華北區域各省(市、區)環境氣象業務,制定環境氣象業務標準、業務規范,研發預報數值模式、建立工作平臺等工作。 環境氣象中心主任張小玲介紹,近期,環境氣象中心將制定運行方案及相關規章制......閱讀全文
我國實現5日全球海洋環境預報
還在擔心去海邊旅游會與大風大浪不期而遇嗎?從今天起,你就可以用手機APP查詢未來5天的全球海洋環境預報結果。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12月10日起,全球任何用戶可在任何地方通過下載手機APP“掌中海洋Global Ocean on Desk”或者通過計算機網絡(http://221.215.
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成功發射
9月6日11時許,我國首個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環境一號A、B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通過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 環境與災害檢測預報小衛星(2+1)星座包括兩顆光學小衛星和一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稱為環境一號A、B、C衛星)。星座的主要任務是對災害、生態破壞、環境污染進行大范圍、全天候、全天時
“風烏”氣象大模型團隊:用AI預報極端天氣未來不是夢
近期全球出現一系列極端天氣,嚴重危及人類生產生活,各國對于更加精準、高效的中長期天氣預報的需求不斷提升。近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及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全球中期天氣預報大模型“風烏”。《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風烏”大模
世界氣象組織:地磁暴凸顯空間天氣預報重要性
世界氣象組織13日發布公報說,地球近日出現幾十年來最強地磁暴之一,全球多地可見極光,凸顯了預測具有潛在破壞性的空間天氣事件的重要性。 極光通常見于極地地區。5月10日至13日,其他一些地區也出現極光,如美國佛羅里達州、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可見北極光,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可見南極光。 世界氣象組織說
氣象環保部門將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
為有效落實國務院近日公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氣象、環保部門將聯合行動,合作開展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城市空氣質量預報。 “這對于氣象部門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提高預報準確率、精細化水平永無止境。”陳振林說,未來兩年氣象部門將努力建設覆蓋面更廣的環境氣象監測網。 目前,全國3
福建環保氣象啟動協作機制
福建省環保廳與省氣象局近日共同簽訂了推進環境氣象業務發展合作協議的六項機制。 六項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建立會商機制。當重點城市或區域出現連續兩天輕度或一天中度以上污染,雙方進行及時會商,共同提供決策服務材料或針對服務需求的公眾服務材料。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雙方環
銀川環保氣象聯手應對重污染
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是《寧夏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年~2017年)》的10項重點任務之一。 為加強對重污染天氣的預報預警工作,根據環境保護部辦公廳、中國氣象局辦公廳《關于做好今冬明春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工作的通知》精神,寧夏環保廳與寧夏氣象局近日聯合下發通知,將聯合開
中國環監總站預報京津冀重污染-空氣質量預報靠譜?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預報:30日起大氣擴散條件持續不利,污染物逐步積累,京津冀區域中南部可能再次出現長時間的大氣重污染過程,局部地區可能達到嚴重污染,污染峰值可能出現在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3日期間,PM2.5濃度水平可能達到或超過300微克每立方米。為此,環保部已向北京市、天津
安徽完善重污染事件應急聯動機制
安徽省環保廳與省氣象局日前就聯合開展空氣質量預報與巢湖藍藻監測預警簽署協議。 安徽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舉旨在完善重污染事件應急聯動機制,建立常態化的信息共享、空氣質量預報、應急聯動與合作研發工作機制。 據介紹,雙方合作主要包括5個方面: 一是建立環境監測
太原監測觀測數據共享
山西省太原市環保局與市氣象局近日就共同開展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工作機制進行首次會商,確定從11月起,兩部門聯手對太原環境空氣質量開展預報預警,以便有效控制空氣污染。 太原市環保和氣象部門在現有空氣質量實時監測發布的基礎上,建立了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機制。每日由環保部門制作前日空氣質量日報,雙方同時
珠三角空氣質量預報時機成熟
昨日《南方日報》報道省環保廳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征求意見稿。作為應急預案中負責空氣質量預報的成員單位之一的廣東省氣象局,昨日該局首席專家鄧雪嬌博士就空氣質量預報預測的相關問題接受記者采訪。 氣象局與環保部門聯合開展空氣質量預報 “珠三角在基于AQI指數的空
大氣環境觀測站網形成-率先實現沙塵暴數值預報
全國大氣環境觀測站網初步形成 我國率先實現沙塵暴數值預報 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孟海鷹)據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委員今天透露,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全國大氣環境觀測站網。沙塵暴數值預報系統自2005年投入運行以來,在國際上首先實現了沙塵暴數值預報。此外,氣象部門還在人體舒適
青海氣象環保兩部門將聯合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
記者昨日從青海省氣象臺獲悉,2013年12月27日,省氣象局與省環境保護廳聯合開展的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發布應急演練順利完成,這為今后我省聯合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及時向社會和公眾公布空氣質量信息等做好了準備工作。 為做好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和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工作,此前,省環境保護廳和省
鄭國光:年內空氣質量預報覆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今天在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地級以上城市都有氣象部門和環保部門合作發布的空氣質量預報。為順應公眾和社會發展需求,力爭今年年內空氣質量預報覆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 近年來,我國霧霾天氣呈現多發趨勢。
大數據助力氣候預報-計算機挑戰傳統氣象學家
氣候變化會對商品市場和行業造成影響,這使得天氣預報領域變得非常重要且可盈利。日前計算機學家向傳統的氣象學家發起了新一輪挑戰,聲稱他們最終破解了預測氣候的密碼。 由于極端天氣會造成各類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銀行和商家的利潤和損失往往十分驚人;嚴寒天氣和干旱也給電力供應商帶來了更大壓力。另一方面,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溫”能否與“熱浪”畫等號
連日來,高溫警報迭起,“高溫”一詞被納入熱點話題排行榜,其熱度不亞于“世界杯”。高溫與熱浪有何區別?烤人的高溫天氣下為什么不見紅色預警? 高溫天氣,天空中出現了大面積魚鱗云 7月5日堪稱北京入夏以來最“耀眼”的一天,強烈的光照、陣陣熱浪將路上行人逼向墻根、橋底。氣象
中山大學與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簽約
近日,中山大學與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在中山大學南校園簽訂共建陸面和海洋數值模擬創新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記者獲悉,雙方聯合成立實驗室將主要開展陸面過程模式、海洋浪潮流模式等相關研究,包括陸面過程模式、海洋浪潮流模式在中國氣象局業務和下一代高分辨率區域/全球天氣氣候模式中的應用和改進等。簽約現
中山大學與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簽約
近日,中山大學與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在中山大學南校園簽訂共建陸面和海洋數值模擬創新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記者獲悉,雙方聯合成立實驗室將主要開展陸面過程模式、海洋浪潮流模式等相關研究,包括陸面過程模式、海洋浪潮流模式在中國氣象局業務和下一代高分辨率區域/全球天氣氣候模式中的應用和改進等。
青海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共享
青海省環保廳與青海省氣象局近日舉行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力求通過兩部門協同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氣不利氣象條件下的預警聯動等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共享。 合作框架協議指出,雙方將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項目合作機制,繼續推進環保與氣象工作領域的長期合作,建立不利氣象條件下的大氣污染防控聯合會商、信息
濟南開通空氣質量預報
山東省濟南市將于9月中下旬開通全市空氣質量預報服務。屆時,市民可登錄環保局網站或微博點擊瀏覽第二天的空氣狀況。 濟南市將預報6項污染物的7項污染指標,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1小時濃度、臭氧8小時濃度,以及PM10、PM2.5的濃度,發布時間為每天下午16點左右。 空氣質
使用警示航標能準確進行海洋環境預報
隨著水運行業的興起和船舶制造業的發展,船舶載重越來愈大,運輸能力也是有了大福度的提高,因此對于航道通航要求也是有所提高的。針對于航道來說,也是劃分為多個級別的,以往航道有的水深要求達不到水域使用通航要求,因此需要在淺水區航道設置警戒定位點,提醒通航船只航行。此類警戒標志一般采用塑料浮標確保水上船
信息共享-聯合應對--江蘇氣象環保會商大氣污染對策
江蘇省氣象臺與省環境監測中心近日聯合會商全省大氣污染預報預警工作時確定,從今年5月起,雙方將實時共享環保、氣象相關實況信息。 兩部門決定,在每天16時前,江蘇省氣象臺將分析預報大氣污染潛勢,并與省環境監測中心通過遠程視頻進行聯合會商。 根據商定,當大氣重污染事件發生時,雙方將立即啟動應急
濟南在全省率先發布空氣質量預報
記者今天從濟南市環保局獲悉,9月中下旬起,濟南市將正式對外發布空氣質量預報,成為山東省首個發布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下的空氣質量預報的城市。 據介紹,濟南市將參照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要求,對未來24小時濟南市六項污染物的七項污染指標(SO2、NO2、CO、O3一小時、O3八小時、
杭州官方回應霧霾預警延遲:摸石頭過河的初次嘗試
山東省氣象臺于1月7日8時40分將霾黃色預警信號升級為霾橙色預警信號。目前,菏澤、聊城、德州、濟南、濱州、東營、淄博、濰坊8市出現了重度霾。圖為市民在霧霾籠罩下的濱州市街頭出行。 1月5日上午9點半,浙江省杭州市首次發布了大氣重污染Ⅲ級預警。不少有晨練習慣的市民對此有些不解: “預警發
大連先進模型集成一套系統精細化預報預警空氣質量
目前,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一直是困擾許多地方的難題,尤其是對重度污染天氣的預報,更是難上加難。 遼寧省大連市環境監測中心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科宇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大連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目前可以實現未來3天空氣質量精細化預報和5天~7天趨勢預報,針對重污染天氣的預報預警也頗有心得
江蘇立體監測網絡讓預報更精準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空氣質量監測的實時情況,這個圖可以看到整個京津冀地區、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空氣質量狀況。” 近日,江蘇省環保廳副巡視員、環境監測中心主任潘良寶登錄進入江蘇省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后,向記者介紹空氣質量情況。 據了解,為了能及時、準確地了解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信息,江蘇省環境
空氣質量預報多渠道發布-預報有保障
圖為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空氣質量預報頁面 新標準評價 多渠道發布 今年,成都市民驚訝地發現,每天下午5點,在成都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網站、“成都環保”政務微博以及成都廣播電臺上能看到或聽到未來3天的空氣質量預報。 而家住成都市錦江區的的王鈺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里的“成都環保”Ap
中國加強空氣重污染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我國加強空氣重污染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公眾有望提前兩三天知曉未來空氣質量。 4月3日,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全國環境監測工作現場會上指出,要抓好空氣質量預報和空氣重污染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環境遙感等高新技術,創新空氣質量狀況發布的渠道和方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據了解,早在1998
武漢166個湖泊進行生態“體檢”-污染情況或可預報
記者昨日從武漢市環保局獲悉,武漢首次對市內166個湖泊進行全面的水環境生態多樣性調查,調查數據和結果將成為湖泊生態變化的重要參考值,今后水華、翻塘等污染情況或可預報。 據了解,此前僅有東湖堅持多年進行生態“體檢”,其他湖泊都是零星數據。今后,武漢市內166個城市湖泊都將有各自的“生態數據庫”。
“問診”霧霾:環境氣象應合力出拳
“就北京而言,機動車是城市PM2.5的最大來源,約占1/4;其次是燃煤和外來輸送,各占1/5;餐飲、工業和地面揚塵總占近30%。因此,北京嚴重的霧霾天氣多是人為原因造成的。”2月21日,在由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的霧霾天氣成因分析與預報技術研討會上,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直言不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