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青藏高原冰川研究:冰川消融對汞循環的影響不容忽視

    近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冰凍圈科學與凍土工程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對青藏高原東南部冰川徑流汞排放的研究發現:季風期冰川徑流中總汞濃度高于非季風期,冰川消融對區域水生生態系統中汞循環的影響不容忽視。汞是一種具有持久性和高毒性的全球污染物,通過大氣干濕沉降可進入冰凍圈。青藏高原大部分冰川正在快速退縮,封存于冰內的汞會隨著冰川融水進入水生生態系統,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風險。然而,目前關于冰川徑流中汞排放的研究較少,冰川消融過程中汞的輸出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與凍土工程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師范大學、云南大學等多家單位,依托云南麗江玉龍雪山冰凍圈與可持續發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一站四區”觀測網,在梅里雪山明永河流域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日尺度觀測,剖析冰川徑流中總汞濃度的變化規律及控制因素,量化汞的輸入通量,并評估明永河流域以及整個青藏高......閱讀全文

    青藏高原所:喜馬拉雅冰川消融對汞輸出變化的影響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山地冰川分布區,是“亞洲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喜馬拉雅冰川退縮對亞洲眾多河流水資源和水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明晰喜馬拉雅冰川融水徑流汞的輸移變化,對深入理解高山冰川消融的區域生態環境影響及區域汞循環變化都至關重要。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冰川反照率降低會加速冰川消融

      青藏高原發育有大量冰川,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數條大江大河(如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等)的發源地。青藏高原冰川正在發生消融,表現為冰川末端退縮以及冰川物質虧損,并對周邊河流徑流、人均水資源量等產生深刻影響。冰川退縮主要受到氣候變暖及降水的影響;冰川表面反照率降低可導致冰川表面短

    青藏高原冰川縮水嚴重后退200米

      30年來,青藏高原的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5℃,致使雪域高原的“冰川外衣”嚴重“縮水”。昨天,以“地球之極,挑戰極限”為主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在上海科技館舉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劉小漢在講壇上透露,青藏高原是反映全球溫度變化的關鍵地區,伴隨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部分區域的冰川外圍往高海拔方向退縮

    研究指出冰川消融使北極汞污染加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82.shtm 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月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由氣溫上升引起的冰川消融正導致海洋向北極大氣層排放更多的汞,從而給北極生態系統帶來風險。 由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

    青藏高原所發現森林更新可以記錄青藏高原冰川變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為亞洲多條大河(雅魯藏布江、長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于地處偏遠、難以到達,高原地區的冰川觀測資料不僅少,而且時間也很短。數據匱乏限制了人們對長時間尺度上(幾十-幾百年)冰川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認識。  在青藏高原南緣喜馬拉

    青藏高原可能存在多次規模相當的冰川進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95.shtm

    南亞黑碳氣溶膠加速青藏高原冰川物質虧損

      12月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科研人員從南亞黑碳氣溶膠影響區域降水的角度,分析其對青藏高原冰川變化的影響。研究發現,21世紀以來,南亞黑碳氣溶膠通過改變南亞季風水汽輸送,進而間接影響青藏高原冰川的物質補給。該成果發表在綜合性期刊《自然·通訊》上。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

    南亞黑碳氣溶膠加速青藏高原冰川物質虧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06.shtm 科技日報訊 (記者頡滿斌)12月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科研人員從南亞黑碳氣溶膠影響區域降水的角度,分析其對青藏高原冰川變化的影響。研究發現,21

    衛星地圖顯示:西藏波密發現青藏高原最大冰川群

    雖然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青藏高原冰川每年都在退縮,但最近由衛星遙感拍攝的地圖顯示,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境內發現了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群,冰川共有42個,中國三大海洋型冰川中兩個也在波密縣境內。?這個位于喜馬拉雅深處的小縣面積14972平方公里,森林面積近68萬畝。資料顯示,波密縣屬山地丘陵,四周為山

    青藏高原野生魚類汞富集顯著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聯合香港科技大學,開展了青藏高原野生魚類汞含量調查研究,發現在高原水體汞含量非常低的背景下,野生魚體的汞含量相對較高,具有顯著的富集作用。這與我國其他地區相對高汞污染環境中魚體汞含量相對較低的結果形成鮮明對照。相關成果發表于美國化學會《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  汞是一種可在

    中國西部冰川雪冰中汞的時空分布取得進展

      汞是常溫下唯一以氣態形式存在于環境中的重金屬元素,具有高毒性、生物富集放大和長距離傳輸等特征。汞在大氣中的形態復雜且存在相互轉化,大氣汞在沉降入雪蓋后會發生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影響著汞的歸宿和環境效應。理解汞在不同地區的沉降和轉化規律是認識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基礎,而在我國廣闊的西

    青藏高原冰川消融湖泊快速擴張-可能杯滿自溢

      “青藏高原湖泊擴大得越來越快了!”每年都去青藏高原進行湖泊考察的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李世杰很是糾結,“2002年之前大部分湖泊還在萎縮,現在卻快速擴張,很突然。”  與此同時,包括那曲在內的西藏諸多地區,湖水越過了湖岸,向四周的優質草場蔓延,多處牧民的房屋

    科學家揭示青藏高原冰川抗性基因分布特征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簡稱抗性基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挑戰之一。目前,全球變暖導致冰川加速消融,冰川環境中存留的耐藥菌及其攜帶的抗性基因有可能隨冰川消融輸出到下游湖泊、河流等環境中,對下游環境的生態安全和居民健康產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夏季水循環特征

    全球變空間分辨率模式網格示意圖及喜馬拉雅山脈部分復雜地形示意圖 中國科大供圖 青藏高原面積廣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同時又是長江、黃河、印度河等河流的發源地,被譽為滋養亞洲文明的“亞洲水塔”。該區域的降水對于水循環和生態環境具

    應用MCICPMS獲汞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2項新進展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多接受杯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MC-ICP-MS)的開發應用和新提純技術的進步,汞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成為國際地球科學領域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鑒于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馮新斌團隊于2009年在國內率先建立汞同位素高精度測試方法,并成功對自然界不同生態系統汞的污染源和生物

    應用MCICPMS獲汞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2項新進展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多接受杯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MC-ICP-MS)的開發應用和新提純技術的進步,汞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成為國際地球科學領域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鑒于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馮新斌團隊于2009年在國內率先建立汞同位素高精度測試方法,并成功對自然界不同生態系統汞的污染源和生物

    冰川退縮加速全球化學風化

    近日,西北大學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等,找到了冰川化學風化速率升高的確鑿證據,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該研究基于全球77條冰川5465個徑流樣品的水化學資料,首次評估了全球冰川的化學風化速率,并揭示了冰川風化速率的時空變

    調查顯示青藏高原冰川年均減少131.4平方公里

      中國地質調查局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成果顯示,近30年來青藏高原冰川年均減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來有加速消減趨勢。  中國地質調查局“青藏高原生態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最新成果表明,利用多年遙感監測技術進行青藏高原冰川、雪線、湖泊、濕地等變化情況遙感調查表明,近3

    氣候轉型期青藏高原中部化學風化增強冰川誘發機制

      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物理剝蝕和硅酸鹽化學風化速率的顯著增強被認為是晚新生代以來全球氣候變冷主要機制之一。然而,與青藏高原隆升直接相關的東亞季風和印度季風環境下長時間尺度流域化學風化過程的認識還十分薄弱。  最近,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金章東研究員與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國

    學者揭青藏高原城市和冰川區溶解有機碳不同來源

      碳循環是全球變化研究中的核心問題之一,碳的沉降是碳循環中的重要一環,而碳的濕沉降在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碳沉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對碳的濕沉降的研究在碳循環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大氣中的碳質組分對光的吸收或散射也是影響大氣輻射強迫的重要因子。從2016年到2017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

    青藏高原地表變暗對區域冰川及亞洲季風系統的影響

      青藏高原以高、寒、旱著稱,通過動力和熱力作用驅動亞洲氣候環境演變。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變綠與冰凍圈退縮導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斷降低,即地表整體變暗,而且這一變暗趨勢預計在未來將持續增強。過去的研究大多關注地質歷史時期高原隆升對亞洲季風系統的影響。然而,以高原地表變暗為顯著特征的現代地表過程

    我國基于GRACE和冰川水文模型揭示青藏高原水儲量變化

      陸地水儲量 TWS(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是指儲存在地表以及地下的全部水分,包括積雪、冰川、土壤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水以及生物水等,是水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全球變暖,青藏高原已經發生的凍土退化、冰川退縮、湖泊擴張等現象將對TWS及水循環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當

    中國科學家建立全球首個冰川微生物數據庫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和“亞洲水塔”。除南北極外,它是全球最大的冰川分布區,現有冰川2萬條以上,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里,也是我國及亞洲20億人賴以生存的十多條大江大河的源頭。青藏高原冰川是微生物的天然存儲器,封存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微生物。   現在,中國科學家構建的全球首個青藏高原冰川微生物

    全球首個冰川微生物數據庫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和“亞洲水塔”。除南北極外,它是全球最大的冰川分布區,現有冰川2萬條以上,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里,也是我國及亞洲20億人賴以生存的十多條大江大河的源頭。青藏高原冰川是微生物的天然存儲器,封存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微生物。 現在,中國科學家構建的

    珠峰冰川補給水體中硝酸鹽的來源和轉化特征研究取得進展

    氣候變化背景下,冰川持續退縮對其補給流域的影響日益增強。珠峰地區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冰川分布區,科研人員以珠峰為例,探討冰川補給水體中硝酸鹽的來源和轉化過程,剖析高海拔冰川消融對區域氮循環的影響。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系統觀測了珠峰冰前湖和冰川融水徑流并采集樣品(圖1),分

    珠峰冰川補給水體中硝酸鹽的來源和轉化特征研究取得進展

    氣候變化背景下,冰川持續退縮對其補給流域的影響日益增強。珠峰地區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冰川分布區,科研人員以珠峰為例,探討冰川補給水體中硝酸鹽的來源和轉化過程,剖析高海拔冰川消融對區域氮循環的影響。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系統觀測了珠峰冰前湖和冰川融水徑流并采集樣品,分析了冰川

    青藏高原水環境科學考察圓滿完成

    中新網西寧6月3日電 (馬紅璐 梁奔奔 孫睿)記者3日從青海省氣象科研所獲悉,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聯合組成的綜合科學考察隊(以下簡稱“科考隊”)日前赴青海玉樹、西藏山南和阿里地區開展野外科學考察,圓滿完成了圍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以下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任務之一—

    青藏高原: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秘書長  如果這個季節去西藏,站在拉薩河谷,可以看到兩側山坡上的青草已經長到了山頂,回到30年前,人們不可能看到這樣的景象。  青藏高原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最高海拔超過8800米,構成全球獨一無二的“第三極”主體骨架,也是地球獨特

    兩大環流影響青藏高原與周邊地區冰川變化

    兩大環流影響青藏高原與周邊地區冰川變化   7月15日,《自然—氣候變化》雜志刊發的《青藏高原與周邊地區冰川變化及其與大氣環流關系》一文中,揭示了引起青藏高原與周邊地區冰川變化系統性地區差異最可能的原因:兩大環流(減弱的印度季風和加強的西風)導致的喜馬拉雅地區降水減少和

    厄爾尼諾影響次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環率

      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其大氣水循環過程對區域及全球氣候均有重要影響。降水再循環率是大氣水循環的關鍵指標,意為局地蒸發的水汽對降水的貢獻率,反映了該區域陸氣相互作用的強度。然而,前人對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環率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氣候態量值方面,而對其年際變化機理的研究尚不充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