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忠院士:從事基礎研究并不枯燥,而是享受
“您從事基礎研究多年,會感到枯燥嗎?”面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所長方忠的回答從未變過:“不枯燥,可能身體上會覺得勞累,但精神上非常享受。”今年6月,方忠等人完成的“拓撲電子材料計算預測”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1月19日,在北京市科技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方忠獲得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獲獎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也是對純理論基礎研究的認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方忠表示,如果認識不到科學之美,肯定會覺得基礎研究枯燥乏味,只有懂得欣賞美,才知道研究的方向在哪里。顛覆對物質狀態的理解物理學界有一個主流觀點——所有物質的狀態都可以用對稱性來描述。蘇聯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將凝聚態物理中的相變,如冰變水、水變水蒸氣,與物質結構中對稱性的變化聯系在一起。他把從高對稱到低對稱的過程叫作“對稱破缺”,該理論也被稱為對稱性破缺理論。遺憾的是,對稱性破缺理論......閱讀全文
聚焦基礎研究-培養頂尖人才梯隊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廣州市科技局印發《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培育體系工作方案》,計劃在未來5年投入近10億元,實施基礎研究人才的“啟航”“續航”“領航”等計劃,旨在階梯式培育一批年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基礎研究人才。 “這項政策是廣州放眼未來,為自主培養出世界級頂尖科學家的‘天使投資’。”廣州市科學技術局
持續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基礎研究是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是應對風險和挑戰、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制勝法寶,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
持續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基礎研究是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是應對風險和挑戰、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制勝法寶,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
11位院士專家建言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是否完全是自由探索?如何加強新時代的基礎研究?如何打造一支潛心基礎研究的科研隊伍? 11月15日,在中國科學院加強基礎研究座談會上,包括中科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曾慶存在內的11位院士、專家,從中科院基礎研究的使命定位、人才培養、管理范式等多方面對上述問題提出建議。 從“能干什么
在海洋科學領域加強基礎研究
?侯一筠? ?海洋所供圖 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科技,這已成為社會領域、特別是科研界的廣泛共識。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一筠表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始終占據核心地位,而基礎研究正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在海洋科學的硬件投入達到較高水平、運維保障
“做基礎研究要對自己有信心”
“不要盲從專家的結論”;??“做基礎研究要對自己有信心,做你認為正確的事”;??“不要因為大多數人反對而改變你的興趣”;??“對意料之外的現象要有充分的準備”;??…………??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近日做客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在一個多小時的報告中,丁肇中以《我所經歷的現代物理與我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張先恩談30年我國基礎研究發展現狀
??? 基礎研究對于一個國家的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的基礎研究狀況究竟如何?基礎研究發展有哪些制約因素?如何展望中國基礎研究未來的發展?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張先恩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了這些問題。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有目共睹。現在,我國科技進入重要躍升期,您
基礎研究投入:少,但沒那么少
“如果跟美國比,我們的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的比例確實不高。但另一方面,中美兩國的計算口徑不同, 我們的基礎研究投入也不像外界說的那么少。” 3月8日,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走進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團,現場回應了部分代表、委員關注的基礎研究投入比例偏低的問題。 “我國研發投入本來就比較少,
我國基礎研究絕對水平不斷上升
“我們每5年出一本成果匯編,也算是對一個五年計劃的總結,今年出的是第六本,如果將這六本匯編放一起看,就能很直觀地看出我國基礎研究30年的發展軌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主任楊衛院士感慨萬千,“我們基礎研究的絕對水平是在不斷上升的。” 確如楊衛所言,記者手里的這本《國家
楊金龍委員:加強新材料基礎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580.shtm材料是制造業的基石,從能源、信息到生物醫藥,各行各業都離不開高性能材料。新材料研發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方向。我國仍然存在部分材料不能自給自足、隨時面臨“卡脖子”風險等問題。?“這
楊金龍委員:加強新材料基礎研究
材料是制造業的基石,從能源、信息到生物醫藥,各行各業都離不開高性能材料。新材料研發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方向。我國仍然存在部分材料不能自給自足、隨時面臨“卡脖子”風險等問題。?“這其中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但最根本的還是基礎研究不能適應產業發展,缺乏從源頭和底層解決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問題的能力,針對國
貴州:基礎研究為民族醫藥發展“加碼”
夜郎無閑草,黔地多靈藥。 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藥材資源,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民族文化凝聚成神奇的民族醫藥,作為全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一的貴州,擁有4802種中藥材品種資源,以苗藥為代表的民族醫藥極富特色。近年來,貴州省在基礎研究上不斷“加碼”,為民族醫藥的崛起注入一股“神秘”力
為基礎研究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在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征途上,期待更多包括企業在內的社會力量慷慨解囊,為基礎研究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是我們從未知到已知、從不確定性到確定性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基礎研究,相繼出臺了《關于全面加
江桂斌:加強環境健康基礎研究
近年來,環境污染已經造成了嚴重的人體健康危害。世界銀行和國際衛生組織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世界上70%的疾病和40%的死亡人數與環境因素有關。我國近年來與環境污染密切相關的疾病顯著上升。江桂斌 江桂斌表示,雖然污染導致健康危害已獲得共識,但環境污染物的風險與健康危害機制仍是一個需要長期研究的國際
賦予基礎研究應有的戰略地位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似乎已經成為每年兩會上必談的話題。 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2018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強化穩定支持,優化投入結構。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
清除基礎研究道路上的“荊棘”
基礎科學研究的進步和突破往往能引領重大的科技創新,進而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正因如此,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強化基礎研究戰略部署,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向基礎研究前移。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長足進步,無論是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科研條件,還是從事基礎研究的隊伍、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等都明
投入基礎研究-地方嘗到了甜頭
“建議國家盡快批復依托中科大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組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徽代表團提交的關于支持安徽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議,引起廣泛關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地方積
薛姝:加強基礎研究國際合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60.shtm
非達爾文進化的理論基礎研究
Zuckerkandl and Pauling(1962)通過比較不同生物世系的同一血紅蛋白(hemoglobin)分子的氨基酸排列順序發現,氨基酸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致以一定的比例相互量換著,即氨基酸在單位時間以同樣的速度進行置換。他們將這樣的觀察一般化之后,提出了所謂的分子鐘(Molecular c
量子力學基礎研究獲重要進展
10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與西班牙理論物理學家合作,實驗驗證了基于局域操作和共享隨機性(LOSR)理論框架下的真多體非局域性,結果表明用兩體或三體非局域關聯無法解釋自然界產生的所有關聯。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并被選為該期的封面文章。 量子力
基礎研究突破亟需國際科技合作
“科學、技術和創新正在改變理解和影響世界的方式,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利用其變革潛力,引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在11月6日舉辦的第三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中強調,只有通過開放、信任和合作,采取多方利益相關聯的方式才能取得重要效果。 當前,人類社會正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復
上海基礎研究特區:讓科幻變科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692.shtm 用激光驅動、飛向三體星的宇航光帆,這樣一個科幻小說中的場景正在上海基礎研究特區的實驗室里變為現實的科研項目,并獲得了幾百萬元的政府資助。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中,記者探訪了上海基礎研
蔣澄宇:努力把基礎研究做好
經歷了2002~2003年的SARS肆虐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爆發,有關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這一直是醫學界的一項難題。 而有一個人,在近十年時間里一直為這項工作矢志不渝。 她就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系主任蔣澄宇。 “呼吸系統的
甲醇制烯烴基礎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研究員領導的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鄧風、鄭安民研究員(負責理論計算)合作,在甲醇制烯烴反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多年來一直堅持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
劉延東:要以基礎研究突破引領技術創新
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調研指導工作時指出,要更加關注科學的長遠價值,通過基礎研究的突破,引領和帶動技術創新,創造新的需求,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持續繁榮。 劉延東對科學基金工作近年來在各個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和發展成效給予了充
劉延東:努力開創基礎研究繁榮發展新局面
基礎研究作為科學之本、技術之源,是科技進步的先導,是自主創新的源泉。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只有以深入的基礎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發展的后勁。”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以科
植物保護基礎研究缺乏系統性
近日,北疆棉區的棉鈴蟲二代幼蟲剛步入為害末期,長江、黃河流域的大部分棉區又相繼進入了棉鈴蟲三代幼蟲為害盛期。 由于受全球氣候變化、產業結構調整、作物品種更換、病蟲毒性變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農作物有害生物出現了突發、多發、重發、頻發的態勢。一些曾經的次要病蟲害逐漸上升為主要生物災害,境外新的
陜西設立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
陜西省政府近日研究決定:在省科學技術獎勵中增設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項。 設立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項——“陜西省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是陜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該獎將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科學技術工作者給予重獎。
專家熱議:加強基礎研究-“面包”會有的
“從現在到2017年是科技計劃管理改革中項目的調整期,政府應該想辦法在過渡期保障對現有項目的經費支持。”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道出了一線科研工作者的心聲。 2014年,科技體制改革重拳頻出,特別是《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簡稱改革方案)的出臺,被稱為近年來科技改革
楊衛:“五個抓手”全面助力基礎研究
我國基礎研究正呈現“數量發展與質量攀升相同步、研究型大學與中科院發展相同步、國內發展與國際融合相同步”的發展態勢,正是這“三個同步”促使了中國基礎研究的動力發展。展望未來,“應該通過‘錢、人、制、器、泉’五個抓手全面發展基礎研究”。 在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中,基礎研究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