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路里限制”有益健康的關鍵分子找到
記者1月5日從廈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圣彩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同期發表兩篇研究論文。研究團隊經過代謝組學鑒定和篩選,找到“卡路里限制”產生健康益處的關鍵分子——石膽酸,并揭示其發揮抗衰和延壽作用的分子機制。 此前大量圍繞模式動物和人體的對照試驗顯示,在充分保證營養成分的前提下,減少食物攝入量,能有效改善衰老相關的肥胖、胰島素抵抗、肌肉退化、血脂異常等,并延長壽命。但為何減少食物攝入量有利于長壽?生命體在該過程中產生哪些改變?目前學界尚無定論。 研究團隊運用代謝組學技術,在“卡路里限制”小鼠血清的300多種代謝物中,鑒定篩選出關鍵分子石膽酸。隨后,研究團隊在線蟲、果蠅和小鼠等多種模式動物中驗證了石膽酸的抗衰延壽效果。 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石膽酸可以通過一條名為溶酶體葡萄糖感知通路的“通道”來激活人體代謝“總開關”AMPK。AMPK是一種調控能量代謝的蛋白激酶。在細胞能量水平下降時......閱讀全文
最新抗衰老靶點:控制蛋白質組代謝
“蛋白質合成對細胞來說是一個極耗能的過程,當細胞投入寶貴資源生產蛋白時,其他重要功能很可能就會被忽視。我們的工作表明,正常和異常老化的一個驅動器會加速蛋白質周轉(protein turnover),”文章通訊作者、Salk研究所首席科學官和副總裁Martin Hetzer說道。 注:Water
研究揭示抗衰老靶點
根據最近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可能是新型的抗衰老靶標。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蔡時青博士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博士合作完成。通過使用多種方法和系統,作者確定了保守的衰老負向調節因子,從而為如何實現健康衰老
生化檢測項目石膽酸介紹
石膽酸介紹:???????? 石膽酸(LCA)是膽酸與石膽酸在肝內合成的結合膽酸,是主要的膽酸成分之一,其含量變化在肝臟病診療中具有重要價值。石膽酸正常值:??????? 氣相色譜法(GC):0-0.27μmol/L。石膽酸臨床意義:???????? 升高: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肝外膽汁淤滯。石膽酸注
石膽酸的注意事項
測定苷氨膽酸與苷鵝脫氧膽酸的比值可能具有診斷價值,因為約80%肝細胞疾病患者該比值<1,而80%膽汁郁積性疾病患者該比值>1。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石膽酸
石膽酸介紹:???????? 石膽酸(LCA)是膽酸與石膽酸在肝內合成的結合膽酸,是主要的膽酸成分之一,其含量變化在肝臟病診療中具有重要價值。石膽酸正常值:??????? 氣相色譜法(GC):0-0.27μmol/L。石膽酸臨床意義:???????? 升高: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肝外膽汁淤滯。石膽酸注
細胞代謝或成治療新冠肺炎“新靶點”
近日,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團隊發現,轉酮醇酶(TKT)抑制劑BOT可抑制新冠病毒復制,并增加糖酵解抑制劑2-DG的抗新冠病毒活性。病毒介導的代謝過程有望成為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新靶點。 新冠病毒在感染細胞后會重新編程宿主細胞,進而制造新病毒,這一過程中會同時改變受感染細胞的新陳代謝。此前的研究表明,
武漢科研人員發現治療代謝性疾病新靶點
中新網湖北新聞9月11日電(常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陳勇帶領團隊研究發現Sortilin在米色脂肪細胞激活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其對脂肪組織脂肪酸氧化的調控機制,為治療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米色脂肪細胞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脂肪細
武漢科研人員發現治療代謝性疾病新靶點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陳勇帶領團隊研究發現Sortilin在米色脂肪細胞激活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其對脂肪組織脂肪酸氧化的調控機制,為治療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米色脂肪細胞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脂肪細胞,大部分分布于皮下白色脂肪組織中
代謝調控血栓形成的新機制和治療新靶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與孫海鵬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支鏈氨基酸(BCAA)代謝與血小板功能和血栓風險建立緊密聯系,揭示了一個全新的BCAA代謝調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機制。3月23日,該成果發表于《血液循環》。 由于攝入BCAA被廣泛用于專業運動員和運動人士增肌營養物,BCAA注射劑被用于
石膽酸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氣相色譜法(GC):0-0.27μmol/L。 臨床意義 升高: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肝外膽汁淤滯。
石膽酸的臨床意義及注意事項
臨床意義 升高: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肝外膽汁淤滯。 注意事項 測定苷氨膽酸與苷鵝脫氧膽酸的比值可能具有診斷價值,因為約80%肝細胞疾病患者該比值<1,而80%膽汁郁積性疾病患者該比值>1。
TMBIM1是治療肥胖相關代謝紊亂的潛在分子靶點
肥胖的特征是白色脂肪組織 (WAT) 的過度積累,但通過脂肪細胞增生使 WAT 健康擴張可以抵消肥胖的負面代謝影響。因此,鑒定促進增生的新型脂肪生成調節劑可能會導致對肥胖引起的代謝紊亂的有效治療。 2021年6月8日,武漢大學李紅良,白蘭及袁玉峰等共同通訊在Cell Metabolism(IF
揭示癌細胞代謝的新型控制靶點乙酰化作用
癌細胞并不總是喜歡保持持續性發展,它們通常會阻斷糖分向正常細胞的運輸,甚至會阻斷線粒體向健康細胞提供能量;近日,來自美國埃默里大學溫希普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癌細胞使用的一種重要的控制開關,其可以幫助癌細胞在氧氣受限條件下調節線粒體的功能并且維持癌細胞生長。 研究者Jing
免疫激活劑靶點界之星——OX40靶點
基因背景OX40,又名Tnfrsf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4),主要在表達于激活的CD4+和CD8+?T細胞表面,和OX40配體結合可以刺激CD8+?T細胞的活化。通過OX40/OX40L信號的共激活效應,T細胞的功能
實體瘤靶點蛋白
近年來,生物藥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和小分子藥物相比,抗體藥物與靶點的結合具有更高的特異性和選擇性,在腫瘤、自身免疫病治療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造福腫瘤患者的同時也助推了這個細分市場持續擴容。相比血液腫瘤,實體瘤有著更為復雜的腫瘤免疫微環境及治療屏障,相應抗體藥物和療法的開發也更有難度,而在開發過程
藥物靶點是什么?
1?藥物靶點的定義藥物靶點通常是指藥物在體內與其發揮作用的分子或生物結構。這些靶點可以是細胞內的特定蛋白質、酶、受體、離子通道、細胞表面分子等。藥物靶點與藥物發揮作用的方式密切相關,在藥物研發和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它們是藥物所針對的特定細胞、組織或病理過程,通過與其相互作用
代謝調控血栓形成的新機制和治療新靶點被揭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與孫海鵬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支鏈氨基酸(BCAA)代謝與血小板功能和血栓風險建立緊密聯系,揭示了一個全新的BCAA代謝調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機制。3月23日,該成果發表于《血液循環》。 由于攝入BCAA被廣泛用于專業運動員和運動人士增肌營養物,BCAA注射劑被用于
研究揭示代謝調控血栓形成的新機制和治療新靶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與孫海鵬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支鏈氨基酸(BCAA)代謝與血小板功能和血栓風險建立緊密聯系,揭示了一個全新的BCAA代謝調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機制。3月23日,該成果發表于《血液循環》。 由于攝入BCAA被廣泛用于專業運動員和運動人士增肌營養物,BCAA注射劑被用于
新的色氨酸代謝酶,為腫瘤免疫治療提供潛在靶點
根據頂尖學術雜志《細胞》上最近刊登的一項新研究,來自德國癌癥研究中心(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DKFZ)和柏林健康研究所(Berlin Institute of Health,BIH)的科學家在多種類型的癌癥中發現,腫瘤細胞大量產生一種名為IL4I1(Inte
宮頸癌進程中代謝和免疫聯合治療潛在靶點獲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859.shtm
宮頸癌進程中代謝和免疫聯合治療潛在靶點獲揭示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郭霞團隊與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張健團隊、深圳市病毒腫瘤學重點實驗室李欣團隊合作,揭示了N4-乙酰胞苷(ac4C)修飾促進宮頸癌進程與免疫抑制的新機制。近日,相關成果發表于《先進科學》。“ac4C修飾可能與人類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有關,但其中機制尚未闡釋十分清晰。”論文通訊作者郭霞表示
衛計委解讀:藥物代謝酶和藥物作用靶點基因檢測技術指南
近年來,隨著人類基因組學的發展,藥物基因組學領域得到了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藥物基因組生物標記物及其檢測方法相繼涌現。 藥物基因組學已成為指導臨床個體化用藥、評估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指導新藥研發和評價新藥的重要工具,部分上市的新藥僅限于特定基因型的適應癥患者。 藥物體內代謝、轉運及藥物作
免疫激活劑靶點界的輝煌之星——OX40靶點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在這里小編給大家拜個吉祥年哦!相信各位寶寶們對腫瘤免疫治療相關的一些藥物并不陌生,已有很多藥品上市并用于治療中,開發更多可以用于提高免疫系統對腫瘤識別及殺傷能力的藥物一直是免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那么,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免疫激活劑靶點界的輝煌之星——OX40靶點。
推開GPCR靶點與代謝性疾病研究的敲門磚動物模型
基因編輯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制備方面的應用。隨著經濟發展,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其中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占我國居民全部死因的40%以上,死亡率居于首位[1]。通過構建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謝領域基因編輯小鼠模型,并進行多種深入研究,可以找到相關疾病的潛在治療靶點,研
發現抗抑郁新靶點
近日,挪威醫學科學家利用腦內基因治療操縱一個新的靶點發現了一種新的治療抑郁癥的方法。 研究人員通過小鼠體內實驗發現,降低HCN通道蛋白的含量可以減輕抑郁癥狀,如果能夠在人體內也有相同的效果,那么這項發現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靶點,可以拯救成千上萬名對現有療法治療不佳的抑郁癥患者。 “現有的治療方
抗癌新藥:瞄準“靶點”突破
5月初,“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結果公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抗癌藥物位列其中。 這就是由該所丁健課題組、楊春皓課題組、蒙凌華課題組與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研發的抗腫瘤1類新藥CYH33。今年年初,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獲得
抗癌新藥:瞄準“靶點”突破
5月初,“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結果公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抗癌藥物位列其中。 這就是由該所丁健課題組、楊春皓課題組、蒙凌華課題組與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研發的抗腫瘤1類新藥CYH33。今年年初,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獲得了
找出病變基因當“靶點”
提起最佳的射擊,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正中靶心。對于癌癥病人來說,能夠準確地找到病變原因,不僅能夠實現真正的對癥下藥,還能大大減輕病人身體上所受的痛苦。在青島市中心醫院腫瘤綜合治療科,通過檢測基因序列,發現病變基因,來揭示病人患上癌癥的核心“密碼”,尤其是對于癌癥晚期病人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柳暗花明
新研究揭示釀酒酵母類胡蘿卜素最新代謝工程改造靶點
7月15日,記者從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朱紅惠團隊研究揭示釀酒酵母類胡蘿卜素合成中的適應性進化策略和最新代謝工程改造靶點。相關研究6月11日以《乙醇脅迫介導適應性進化提高釀酒酵母類胡蘿卜素合成能力》為題發表于《生物資源與生物加工》。據悉,蘇卜利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朱紅惠研究
推開GPCR靶點與代謝性疾病研究的敲門磚動物模型1
基因編輯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制備方面的應用。隨著經濟發展,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其中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占我國居民全部死因的40%以上,死亡率居于首位[1]。通過構建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謝領域基因編輯小鼠模型,并進行多種深入研究,可以找到相關疾病的潛在治療靶點,研究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