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部門7日公布一項計劃,擬通過替代等方式減少科研中對動物的使用,并敦促科研人員改善實驗過程,減輕實驗所用動物的痛苦。不過動物保護組織指責這項計劃并未設定具體目標。 這項計劃由英國商務部、衛生部、內政部聯合發起,重點強調“替代、改善和減少”,由于這三個英文單詞首字母均為“R”,該計劃也被稱為“3R計劃”。根據這項計劃,英國將進一步限制在測試日常用品類新產品時使用動物,確保僅在必要的科研中“負責任地”使用動物,并盡量減輕它們的痛苦。 由于這項計劃并未設定可量化的目標,一些動物保護組織批評該計劃“缺乏誠意”。英國廢除活體解剖聯盟就指出,英國的各種實驗室中有數百萬動物遭受折磨,這一數字還在增加,對此政府并未作出“有意義的、持續的”努力來改變現狀。 英國卡梅倫政府2010年上臺后,曾承諾減少科研中使用動物的數量,但最新數據顯示,到2012年實驗動物的使用量反而增加了8%,達到411萬,其中老鼠的使用量最大,其后......閱讀全文
英國政府宣布將逐漸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 英國的大臣們日前表示,他們將致力于減少在科學研究中使用的動物數量,但同時警告稱,此舉并不意味著涉及動物的科學規程總體數量的減少。英國政府部門于2月7日公布的一項計劃,擬通過替代等方式減少科研中對動物的使用,并敦促科研人員改善實驗過程,減輕實驗所用動物的痛
英國嘗試用奶制品廢物發電 在一個開創性的試驗項目中,位于英格蘭農村的一家大型奶制品公司正在把天然副產品源源不斷地轉變成電力。這項試驗的目的便是研究利用厭氧消化(AD)降低能源與污水處理成本的可行性。 多塞特郡沙夫茨伯里的“BV奶制品”新系統每年可以處理8萬噸的廢棄物,這些廢棄
人類和老鼠的外貌可說是天淵之別,但實際上他們卻有著近99%相同的基因組。何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是蛋白質放大了他們基因上的細微差別。 日 前,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全面啟動。“基因組學中微小的差異,在蛋白質組學中可以被千倍甚至幾近萬倍地放大。”亞太蛋白質組組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 初
英國大學與科學部部長最近宣布實施一項重大的投資計劃,用以保障英國生物科學研究領域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以及應對未來社會將面臨的科技前沿的各種挑戰。此次宣布的五年戰略的首筆投資是由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理事會(BBSRC)配發的2.5億英磅,這筆經費共包含了26個戰略科學項目和 14個
科學技術進步有多快?當我們今天大談基因測序與健康話題時,別忘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才完成不過15年。 2000年6月26日,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鄭重宣布,由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的上千名科學家共同參與的“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已經完成人類基因組草圖。他在評價這一歷
一頭通過人工授精方式孕育的犀牛近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動物園誕生,英國首例靠人工授精懷孕的母犀牛也將于2009年生產。研究人員說,動物通過人工授精繁衍后代,有助拯救瀕臨滅絕物種。 新出生 在布達佩斯動物園誕生的人工授精犀牛10月22日出生,雄性,體重45公斤,健康狀況良好。動物園暫時還沒有給它取
牛肉一直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但現在,牛肉也可能重新走下餐桌,走回農場。最近美國科學家從屠宰的牛肉中提取出了細胞,準備用于克隆研究。而大西洋彼岸的英國人也不甘示弱,撇開了可能造成的巨大倫理爭議,加入到牛肉“復活計劃”的研究隊伍中。緣起 去年底,荷蘭的幾名科學家從肉湯中提
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將于9月5日批準科學家把人類與動物細胞混合起來制造胚胎并用于醫學研究的計劃。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HFEA)9月3日公布了對這項備受爭議的計劃的民意測驗,結果顯示多數人對科學家們制造人獸雜交胚胎的反應平和。這標志著一年來科學家們和這項研究的反對者之間的激烈爭論暫告一段落。&
7月17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6例(廣東3例,山東2例,福建1例),本土病例16例(均在新疆);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本土病例(在新疆)。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29人,重
2010年下旬,河南安陽曹操墓真偽之辯正酣。而一則來自上海的重磅消息更是引發了多方關注。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宣布,向全國征集曹姓男性DNA樣本,擬用基因組科學的手段驗證出土的頭骨是否為曹操本人。 一下子,基因組科學成為熱門,這一話題“落入尋常百姓家”。 事實上,伴隨著2
當一輛大型黃色校車駛進美國俄勒岡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ONPRC)停車場時,車上的許多高中生顯然都不知道他們參加的是什么活動。他們只知道,這個樹木繁茂、占地70公頃的園區正在發生著一些與科學相關的事情,他們可能會看到猴子,但其他一切都是謎。“我們要去某個巨大的地下洞穴嗎?”一個學生問道。 【
當一輛大型黃色校車駛進美國俄勒岡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ONPRC)停車場時,車上的許多高中生顯然都不知道他們參加的是什么活動。他們只知道,這個樹木繁茂、占地70公頃的園區正在發生著一些與科學相關的事情,他們可能會看到猴子,但其他一切都是謎。“我們要去某個巨大的地下洞穴嗎?”一個學生問道。圖片
美國俄勒岡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等機構希望增加與公眾的互動,以贏得他們對動物研究的支持。圖片來源:ROGER WERTH 當一輛大型黃色校車駛進美國俄勒岡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ONPRC)停車場時,車上的許多高中生顯然都不知道他們參加的是什么活動。他們只知道,這個樹木繁茂、占地70公頃的
美國醫藥衛生管理當局正在考慮是否應該給一項飽受爭議的輔助生育技術(assisted-reproduction technique)——線粒體置換技術(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臨床試驗開綠燈,該技術能夠避免攜帶有遺傳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將疾病遺傳給下一代。批評者們認
在眾多生物中,蝴蝶被公認為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指示物種之一。近年來,我國雪災、干旱、龍卷風等極端氣候現象頻繁出現。從長遠看,這些氣候變化現象或許可以用生物監測來預警。近日,環保部首次啟用了蝴蝶監測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生物多樣性觀測。有著“蝴蝶教授”之稱的李朝暉近日在接受本報獨家采訪時指出,蝴
在眾多生物中,蝴蝶被公認為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指示物種之一。近年來,我國雪災、干旱、龍卷風等極端氣候現象頻繁出現。從長遠看,這些氣候變化現象或許可 以用生物監測來預警。近日,環保部首次啟用了蝴蝶監測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生物多樣性觀測。有著“蝴蝶教授”之稱的李朝暉近日在接受本報獨家采訪時指 出,
實驗動物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集成了生物學、獸醫學、生物工程、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以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為研究對象,產生實驗動物資源、動物模型資源、動物實驗技術、生物信息和動物實驗設備等,為生命科學、醫學、藥學、食品、農業、環境、航空航天等相關學科發展提供系統性生物學
用動物實驗來檢測化妝品的話題,近日引起讀者關注。有關專家表示,現在已有很多技術、方法和措施,不用動物實驗就能保證化妝品的安全性和品質—— “我們的生活中都離不開化妝品,但是如果你看見化妝品是經過動物實驗測試的,你會發覺這個過程一點都不美麗。”4月17日,臺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aiw
在畜禽、水產養殖中的獸用抗菌藥物使用問題一直是柄“雙刃劍”。在合理使用的情況下,獸用抗菌藥物可防止動物疫病、提高養殖效益、保障肉類產品有效供給,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命有重要貢獻,同時,它的濫用卻會導致動物源細菌耐藥率上升,加劇藥物毒副作用和殘留超標風險,嚴重威脅到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
美國農業部(USDA)近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用于該國生物醫學研究的聯邦監管動物數量降至1972年收集數據以來的最低谷。2014年,約83.4萬只兔子、非人類靈長目動物和其他監管動物被用于研究,而上世紀70年代初期,這一數字約為150萬。 自1993年以來,這些動物的用量就開始呈下
“更少科學,更多商業” 繼2010年11月,全球最大醫藥公司之一瑞士羅氏(Roche )宣布退出RNA干涉(RNAi)研究領域、裁減6%的員工后,今年2月,美國輝瑞公司(Pfizer)宣布,到2012年,公司將削減15億~20億美元的研究和開發經費。輝瑞是世界巨型制藥企業之一,公司2010年研
來自英國、中國、菲律賓和泰國的科學家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會議,著重討論正迅速成為全球挑戰的豬和家禽疾病,并尋求解決方案。會上啟動了中、英、泰、菲四國動物健康聯合研究計劃,以應對地區范圍內豬瘟和禽流感疫情。 近來暴發的豬瘟疫情令亞洲農民感到不安。豬瘟具有高傳染性、高感染致死率等特點,由于
據美聯社報道,英國醫學科學院的科學家們近日決定將開展一項具有爭議的醫學研究課題,即人獸混合基因實驗。他們將考慮如何把人類的DNA應用到動物醫學實驗中,并判斷這項爭議性醫學研究究竟能夠走多遠,確定人類基因究竟可以在動物體內占多大比例。 事實上,科學家們將動物DNA與人類DNA互換的科研實驗已
繼啟動萬種動物線粒體基因組計劃(MT10K, https://www.mt10k.org)之后,深圳國家基因庫成功研發出一套應用線粒體基因組監測生物多樣性的宏線粒體基因組重測序方法(mitochondrial metagenomics,以下簡稱“全線粒體混合多樣性分析法”)。此方法高效、準確且可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動脈血管壁的慢性炎癥,與線粒體DNA(mtDNA)和人類抗菌肽LL-37有關。最近人們發現mtDNA能夠逃避自噬并引發炎癥,但還不清楚其中的具體機制。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發現,mtDNA與抗菌肽LL-37形成復合體,通過逃避自噬促進動脈粥樣
11月1日,一項對全球所有復雜生物體基因組進行測序的雄心勃勃的計劃在英國倫敦正式啟動。 “基因變異是所有遺傳學知識的源泉。”項目成員之一、澳大利亞墨爾本拉籌伯大學進化遺傳學家Jenny Graves說,“你擁有的基因變異越多就越好——那么為什么不對所有的事物展開測序呢?” 這項地球生物基因組
在英國,獾是否必須被殺死從而減緩牛群中結核病的擴散,是最具爭議性的野生動物管理爭論之一。牛結核病每年導致農民和納稅人損失約1.2億英鎊。當地農民堅持認為,捕殺是必需的,因為獾會將這種疾病擴散到牛群中。但野生動物保護者反駁稱,這種做法不人道且會讓問題變得更加糟糕。 日前發布的對該問題的最新評審重
我們希望基因測序能夠在醫療界得到更廣泛的普及應用。 John Chisholm 2月12日,英格蘭基因組學有限公司(GEL)首席執行官John Chisholm爵士訪問中國北京。Chisholm接受了《中國科學報》記者的專訪,分享了英國在基因測序領域的經驗。該公司由英國衛生部全資所有,正
說到基因測序,理想主義者喜歡拋出一對大數據:例如英國生物庫計劃解譯50萬人的基因組,冰島計劃研究該國所有人的基因組。2月23日,在由美國史密森尼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計劃和中國深圳華大基因共同組織的一次會議上,一小群研究人員甚至將賭注押得更高:宣布他們計劃最終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事件 8月22日,歐空局(ESA)的Aeolus衛星發射升空,執行為期3年的全球風監測任務。Aeolus是世界上第一顆測風衛星,它在法屬圭亞那庫魯的歐洲航天中心通過Vega火箭發射升空。任務控制人員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對該探測器的儀器進行校準,其中包括一個紫外線激光系統,它將測量30公里處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