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韓國建成第二座南極科考站

    綜合外媒報道,11日,韓國政府宣布,韓國第二座南極科考站張保皋科學基地正式建成。這使韓國成為世界上第10個在南極擁有1座以上考察站的國家。 韓國海洋水產部消息稱,12日,張保皋科學基地將舉行一個約有300人參加的建成儀式,慶祝基地的完工。來自美國、新西蘭和意大利的科考站的代表將參加此次儀式。 該基地位于南極大陸東南部,于2012年12月動工。科考站共有16個設施,占地近4500平方米,共設16幢大樓,包括生活樓、研究樓、維修樓、發電樓等。張保皋科學基地可利用再生能源自行發電、儲能。冬季最多可容納15人,夏季可容納60人。 科考站工作人員將研究冰川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新基地還為測試韓國研發的工業和研究領域的新型產品提供可能,包括新興產業、機器人和極其異常的條件下使用的材料。 ......閱讀全文

    -國家級深海科考基地正式落戶青島

      11月4日,記者從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獲悉,作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和多艘科考船的母港,位于山東青島即墨鰲山衛鎮的國家深海基地建設項目,經上百次修改后終于塵埃落定。   據悉,該工程已開始招標,總投資達4.95億元,在鰲山衛占地390畝,征用海域62.7 公頃,將修建總建筑面積為2.6萬平

    從“登山科考”轉為“科考登山”

    “以前是登山隊帶著科考隊,現在是科考隊帶著登山隊。”日前在科技部與中科院聯合舉辦的“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學術交流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珠峰科考總指揮姚檀棟指出,本次科考實現了從“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模式轉變,實現了從“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思路轉變,實現了新技術和

    從“登山科考”向“科考登山”進軍

    5月4日,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瑪峰峰頂迎來了13名科考隊員。他們穿越冰雪,發起“沖頂”,成功在峰頂架設自動氣象觀測站并啟動觀測。科考隊員成功開展珠峰峰頂綜合科考工作(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 這次登頂在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實現了多個科學領域的世界首次和全球之最,填

    凌晨,“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頂科考隊開始沖頂

    5月23日凌晨3時03分,2023“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頂科考隊一行11人從海拔8300米的科考突擊營地出發開始沖頂。本次登頂科考隊隊長是邊巴頓珠,扎西平措和普布次仁因身體原因在目前在6500米營地休息,另有三人在海拔8200米和海拔7790米營地接應。目前,珠峰海拔8000至9000米區域天氣情況

    青藏科考:勇攀地球第三極科考高峰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探秘青藏高原,了解巍巍珠峰,對揭示環境變化機理、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啟動。 2022年5月,科考隊員向地球之巔發起“沖頂”,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創造了

    中國北極科考隊展開本次科考首次冰站作業

      當地時間29日下午,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在北緯86度48分、東經120度15分的北冰洋浮冰區設立短期冰站,這是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第一次開展冰站作業。   據介紹,此次短期冰站作業由4組人員分別實施:海冰物理組進行冰芯鉆取,開展海冰厚度剖面、反照率、積雪特性等觀測,海冰光學組進行海冰光學透射和

    “北調996”科考船順利完成首航科考試驗

      近日,記者從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獲悉,“北調996”科考船日前順利返航并安全靠泊母港南山港科考碼頭。這是該科考船入駐崖州灣科技城后首次執行南海科考試驗任務。  “北調996”深遠海裝備綜合試驗船是國家“十二五”建設項目重要內容之一,由渤海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為中船集團第七六〇研究所建造,是目前全

    連線中科院科考人員桑鵬:此次南極科考不同以往

    ? ? ? ? ? ?科研人員桑鵬在南極開展科考工作。受訪者供圖 “雙龍奔騰探南極,雪地科考豎紅旗。”近日,中科院精密測量院大地測量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科研人員,踏上南極科考征途,參與中國第39次南極科考。12月13日,《中國科學報》記者連線正在中國南極中山站執行科考任務的實驗師桑鵬,獲知現場

    特寫:珠峰科考“尋寶人”

      5月初,珠峰腳下風雪頻仍。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來了一群“尋寶人”。每天天一亮,他們就從帳篷出發,拿著鏟子、鎬,以及各種大小形制的容器,走向冰川、荒野和一條條小河尋找看不見的“寶貝”。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正在進行,這支“尋寶人”隊伍來自蘭州大學泛第三極環境中心。作為此次珠峰科考的冰川微

    性騷擾困擾南極科考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近日發布報告稱,該國南極科考基地長期存在性騷擾問題。該報告還發現,在南極工作的人很大程度上不相信雇主會認真對待騷擾投訴、保護受害者或懲罰肇事者,而且有些群體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遠遠不夠。  據《科學》報道,報告援引一項2021年的調查顯示,總體而言,72%的女性調查者表

    “實驗6”科考船完成2023年東印度洋科考任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470.shtm12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實驗6”科考船圓滿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3年東印度洋綜合科學考察共享航次科考任務,順利抵達廣州新洲碼頭。南海海洋所副所

    韓國建成第二座南極科考站

      綜合外媒報道,11日,韓國政府宣布,韓國第二座南極科考站張保皋科學基地正式建成。這使韓國成為世界上第10個在南極擁有1座以上考察站的國家。   韓國海洋水產部消息稱,12日,張保皋科學基地將舉行一個約有300人參加的建成儀式,慶祝基地的完工。來自美國、新西蘭和意大利的科考站的代表將參加此次儀式

    青藏高原所與青海師范大學簽署全面合作協議

      12月21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與青海師范大學全面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青海師范大學舉行。青藏高原所所長陳發虎、青海師范大學校長史培軍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  青藏高原所副所長安寶晟介紹了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基本情況,并回顧了雙方自今年8月12日首次座談以來的合作情況,并希望通過此次全面合作促進青

    第三次新疆科考完成阿爾金山野外科考工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31.shtm 中新網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月7日電(記者 孫自法)經過風餐露宿、披星戴月在高原大漠戈壁無人區連續近20小時的奔波,中國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新疆科考)阿爾金山野外考察

    跟隨中科院天山科考隊,直擊天山1號冰川科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509.shtm

    “科學三號”科考船順利完成科考任務-航次共計19天

       12月2日,負責執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健康海洋”秋季聯合航次南黃海航段的“科學三號”科考船順利完成科考任務,返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碼頭,航次共計19天。本航次由中科院海洋所徐勇老師擔任首席科學家、劉合義擔任船長、歐江擔任航次隊長,共搭載了來自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煙臺海岸帶所、中

    蛟龍號將面向全球華人征集LOGO標識

      今天,“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與“中國蛟龍號科考”雙LOGO全球征集活動在京啟動,即日開始至2015年2月17日,蛟龍號將面向全球華人征集LOGO標識。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和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主要應用于中國深海科考。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

    俄羅斯稱將在南極建第六個科考站

      據俄新社10月26日消息,俄羅斯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局局長亞歷山大·弗羅洛夫透露,根據俄羅斯政府批準的俄羅斯南極戰略,南極可能將出現第六個長期運作的俄羅斯科考站。  弗羅洛夫26日在俄羅斯國家海洋研究所開幕的全俄海洋學會議上作出上述表態,他還透露:“我們已經有5個常年科考站和5個季節性科

    “雪龍”號完成南極科考回國

      4月10日上午,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研究所所屬科考船“雪龍”號完成第三十三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抵達長江口水域。   此次為“雪龍”號第三十三次赴南極執行科考與運輸補給任務,歷時161天,總航程約3.5萬海里。“雪龍”號順利完成“一船四站”環南極航行計劃,在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

    “雪龍”號科考船凱旋

      北京時間4月5日21時左右,“雪龍”號科考船在上海長江口錨地下錨,并將于8日停靠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在航行5個多月、2.8萬余海里之后,“雪龍”號終于凱旋“回家”。  “雪龍”號于2011年11月3日從天津正式起航,11月11日越過赤道進入南半球,11月底到達南極中山站,先后完成了中

    中國科考探秘地球之巔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啟動。  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致力于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5年來,科考隊員們

    中國科考探秘地球之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16.shtm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啟動。 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致

    致敬青藏科考-致敬不懈攀登

      五四青年節這天,遙遠而神秘的世界屋脊傳來捷報:一群年輕的科考隊員登頂珠穆朗瑪峰,完成“巔峰使命”。自此,已經持續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科研的標尺上劃出嶄新刻度。  2017年是此次青藏科考初始之年。作為新華社記者,我們跟隨科考隊挺進羌塘無人區。我有幸采訪、見證了科考的起步、記錄

    北極科考:中國須深度介入

      中外科學家在“雪龍”號上施放“系流氣艇”,進行大氣物理科學觀測。  2010年7月中國進行第四次北極科考,首次把海洋綜合考察延伸到了北極點。圖為“雪龍”號正在吊運“防熊”的“蘋果房”。  全球氣候變化有可能導致北極“無冰”,并由此引發一系列災難性的后果。但各國也在“憧憬”,冰雪消

    邁上青藏科考新征程

    1960年5月25日,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多年來,中國人對珠峰的攀登和探索從未止步。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可貴的是精神。”利用臨時黨組織開展實地黨建活動,促進綜合科考活動實現重大突破進展,是珠峰科考的優良傳統。此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任務實施開始,科考隊在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辦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多項高原生態保護科考成果

    新華社西寧8月4日電(記者陳杰、顧玲)第二次青藏科考在水資源與水安全、生態安全屏障、區域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這是記者4日從科技部、中科院在青海西寧召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學術交流會議上獲悉的。 中科院院士傅伯杰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具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在水源涵養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多項高原生態保護科考成果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水資源與水安全、生態安全屏障、區域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這是記者4日從科技部、中科院在青海西寧召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學術交流會議上獲悉的。  中科院院士傅伯杰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具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在水源涵養、水文調節、固碳與氣候調節、科學教育與文化

    新疆科考隊公布羅布泊科考七大新發現

    科考隊員在對羅布泊地區氣象做監測。數據顯示,羅布泊地區是中國乃至全亞洲氣候最干旱的地方。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的羅布泊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它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處,史書中稱其為泑澤、鹽澤、蒲昌海等,據載,公元330年以前,羅布泊湖水較多,為中國第二大咸水

    央視調查:浙江嘉興紡織基地竟成污染基地

      浙江省嘉興市的王江涇鎮自古以來就是絲綢重鎮,被譽為“衣被天下”的絲綢之府。目前,在王江涇具有一定規模的紡織服裝企業已達200多家。那么為了更好地發展紡織印染業,當地興建了王江涇工業園,工業園以織造業為主導,匯集了多家化纖和印染企業。這樣的規劃看起來是不錯的,那實際情

    四項任務完成,第39次南極科考東南大學隊員凱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05.shtm4月3日,中國第39次南極科考隊員乘坐“雪龍號”返回上海,東南大學教師張侃健、葛健圓滿完成科考任務回國。2022年10月26日,“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從位于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