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大米或成居民暴露重金屬最大風險源
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科學家發現污染大米成為居民暴露重金屬的最大風險源。相關研究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 據介紹,湖南、江西、廣東北部等地區是典型多金屬成礦帶,礦冶活動已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影響。如大寶山礦區周邊的新江鎮上壩村村民癌癥發病率高,癌癥致死率高達56%,成為全國聞名的癌癥村。有科學家指出,環境中重金屬即使劑量較低,也可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影響動物和人類健康,甚至導致癌癥。 因此,華南植物園生態及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莊萍等科研人員對大寶山礦區周邊居民癌癥高發與食物重金屬污染是否有關,飲食途徑中不同暴露參數對風險度的貢獻率如何等問題進行了多年探索,在比較了飲用水、土壤無意攝取和食物攝取等多種暴露方式之后,結果發現,食物攝入是危害礦區居民健康的最主要途徑。 據研究人員分析,污染土壤中重金屬鉛和鎘經過食物鏈(農田土—稻米—雞、菜園土—蔬菜/豆類、淤泥—雜草—魚)傳遞,在大米、蔬菜、魚肉......閱讀全文
食物中重金屬的毒性檢測
被重金屬污染的食物和水危及人類和動物。在水稻的突出例子中,鉻,汞甚至砷等元素根據氧化狀態具有不同的毒性。這里的物種分析是完美識別各自狀態的有效方法。 重金屬污染食物和飲用水的危險無處不在,需要不斷的控制。盡管各種不同的金屬都參與了重要的身體過程,但過量攝入相同的元素可能對健康有害,甚至會導致各種
這樣加工食物,會破壞食物DNA,被吸收后會增加癌癥風險
民以食為天,飲食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健康。良好合理的健康飲食習慣是保健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使身體健康地生長、發育。不良的飲食習慣則會導致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亂而感染疾病。食物的烹飪方法與健康息息相關。我們知道,吃燒烤和油炸食品會增加多種健康問題的風險。選擇合適的烹飪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口
多吃有機食物真能降低癌癥風險?
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讓很多消費者開始懷疑是否值得花很多錢來購買沒有農藥的有機食物,這項發表在國際雜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相比攝入一般食物的人群而言,那些選擇有機食物超過4.5年的人群患癌癥的幾率會稍微下降,尤其是淋巴瘤和絕經后乳腺癌。圖
也許沒有真正的抗癌食物,但預防癌癥少不了這些食物
ACS的建議是,多吃植物性來源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全谷物、豆類、堅果,少吃紅肉,盡量不吃加工肉類,同時限酒。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果真要說到具體食物的話,下面這些食物應該成為你健康飲食的一部分。 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西蘭花、菜花、羽衣甘藍和卷心菜。這些蔬菜富含多種具有抗癌作用的成
烤焦的食物會引發‘癌癥’是真的嗎?
食物烹煮過度或烤焦時形成的化學物有:丙烯酰胺(Acrylamide)多環芳香族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 (HCAs) )在最常見的食物中,富含淀粉的食物和肉類是受影響最深。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上述
高纖維食物有利于癌癥免疫治療
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年度會議的媒體預覽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與飲食質量較差的人相比,食用高纖維食物的皮膚癌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更好。 黑素瘤是一種皮膚癌,如果發現得早,是可以治愈的,但每年仍有大約900
衛計委:高度關注食物中有重金屬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今日指出,國家對于在食物中像有一些重金屬,對人體可能造成影響的蓄積高度關注,包括水體污染問題。 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王國強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毛群安指出,公眾對于環境的保護,特別是大氣、土壤、水的保護問題非
研究發現重金屬可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
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獲悉,該部門生態及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科研人員通過多年的監測分析發現,污染土壤中重金屬鉛和鎘可經過食物鏈傳遞,危害人類健康。 廣東大寶山礦區新江鎮上壩村村民癌癥發病率高,癌癥致死率高達56%,是全國聞名的癌癥村。華南植物園生態及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莊萍等科研人員
權威調查顯示癌癥發病與飲食有關-附致癌食物名單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報道,觀念一改事半功倍。這一理念不僅適于節水,也適于防病。2013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超過三百萬,而膳食與營養的因素相關的癌癥占到了30%以上。有專家指出說癌癥的發病與飲食的關系日益密切。 2013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調查數據顯
攝入超級加工食物或與人類癌癥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如今,全球的飲食模式正在被相對廉價、高度適口和即食的超級加工食物(UPFs,ultra-processed foods)所主導,然而,與超級加工食物相關的癌癥發生和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證據卻非常有限。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eClinicalMedicine上題為“Ultra-processed fo
美國癌癥研究所:食物的抗癌力也分等級
吃對了有助防癌,吃錯了則可能“致癌”。美國癌癥研究所在大量研究之后發現,有些食物在防癌抗癌方面有著突出效果,并將其分級(抗癌力一級指有較強的證據支持其抗癌作用;抗癌力二級指可能對某些癌癥有預防作用),從而有針對性地防癌抗癌。 對結、直腸癌有一級抗癌力的食物:全谷物、豆類(豌豆、扁豆)、大豆、亞
澳門第10份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物重金屬設上限
據《澳門日報》報道,澳門特區行政會27日完成討論第10份食品安全標準,即《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最高限量》行政法規草案及附表,訂定了砷、鎘、鉛、汞和錫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多種食品中的最高限量。草案建議自公布翌日起生效。 據報道,行政會發言人梁慶庭27日介紹立法原因,指出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的生
癌癥為什么會轉移?想不得癌先管好嘴,10種食物
癌癥為什么會轉移 “轉移”對癌癥患者來說可是一個很可怕的詞,很多患者從醫生那里聽到這個詞,就好像挨了當頭一棒,有些人甚至心如死灰。 為什么會出現轉移?目前觀點是,相對于良性腫瘤,癌細胞生長能力更強,即使生長條件較差,幾個癌細胞也可以逐漸長成一個巨大的腫瘤。另外,惡性腫瘤細胞可以分泌大量因子,
華南植物園發現污染大米成為居民暴露重金屬的最大風險源
我國南方的湖南、江西、廣東北部等地區是典型的多金屬成礦帶,礦冶活動已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問題。如大寶山礦區周邊的新江鎮上壩村村民癌癥發病率高,癌癥致死率高達56%,成為全國聞名的癌癥村。環境中重金屬即使劑量較低,可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影響動物和人類健康,特別是它表現為慢性傷害而不
改革食物系統-解決食物危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51.shtm
污染大米或成居民暴露重金屬最大風險源
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科學家發現污染大米成為居民暴露重金屬的最大風險源。相關研究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 據介紹,湖南、江西、廣東北部等地區是典型多金屬成礦帶,礦冶活動已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影響。如大寶山礦區周邊的新江鎮上壩村村民癌癥發病率高,癌癥致死率高達56%,成
蘋果和茶葉等食物或能保護機體抵御癌癥和心臟病發生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伊迪斯科文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攝入富含黃酮類化合物的食物(比如蘋果和茶葉)或能幫助機體有效抵御癌癥和心臟病,尤其是對于吸煙者和重度飲酒者。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23年間評估了53048名丹麥人的飲食
親近防癌食物遠離致癌食物(附名單)
致癌食物和防癌食物的詳細名單。 日常致癌食物黑名單 腌制食品:咸魚產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咸蛋、咸菜等同樣含有致癌物質,應盡量少吃。 燒烤食物: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烤乳豬、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強致癌物不宜多吃。 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魚、熏蛋、
食物顏色檢測
各種研究表示,顏色會影響人們對食物味道的期待值。事實上,我們甚至在第一次品嘗之前,就已經通過食物或飲料的顏色來判斷味道。我們期望紅色食物能像草莓或櫻桃一樣甜,白色應該嘗起來像香草,而綠色可能是青檸味、酸澀的或薄荷味。顏色特征甚至會決定我們是否吃下第一口。例如,當綠色出現在錯誤的食物上,如土豆泥或南瓜
酸堿食物列表
堿性食物: 蔬菜、茶葉、水果(高糖水果除外)、牛奶等酸性食物: 肉、蛋、魚、動物脂肪和植物油、米飯、面食、糖類甜食等。酸堿平衡:“飲”之道你家里喝的是什么水?天然水?純凈水?還是電爐燒的白開水?不管是哪種,你都可以同樣做個PH值測試,看看自己平時喝的水,是否弱堿性的健康好水。常見飲用水列表純凈水 純
8類食物要多吃,6類食物要少吃!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適合中國人的飲食建議 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的道理。我們日常吃的食物、喝的飲料,都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不合理的飲食是中國人疾病發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2017年,中國約310萬人的死亡可歸因于飲食不合理。 近期,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
食物抗癌引爭議-食物到底能不能抗癌?
研究表明,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科學抗癌的基礎。40%的腫瘤發病與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也正因此,近些年來,人們特別關注吃什么才能防癌抗癌,各種各樣的抗癌“明星食物”也應運而生,并且隨著各種研究和發現的增多不斷涌現。 對此,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周岱翰則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講,防
TheScientist:食物與致癌
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Takayuki Shibamoto是一位知名環境毒理學教授,他近期在The Scientist雜志上發表文章,解析了食物烹飪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化合物與致癌之間的關聯。 食物烹飪過程是產生具有誘人香味化合物的主要過程,這些化合物賦予了食物令人渴望的味道。在食物加熱
把毒藥變成食物
產甲烷菌是一種在環境中氧氣很少或沒有氧氣時產生甲烷的微生物。它們的甲烷生產——例如反芻動物消化道中的甲烷生產——與全球碳循環有關,因為甲烷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溫室氣體,但也可以用作為我們的房屋供暖的能源。 有害的增長基礎 這篇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文章的主角是兩
膽固醇相關食物
動物性食物(魚肉蛋奶等)普遍含有膽固醇,植物性食物則普遍不含膽固醇。以下日常食物含有大量膽固醇,應引起高度注意: ⒈豬腦(其他動物腦也類似)中含膽固醇極多,堪稱冠軍,每100克豬腦含有膽固醇2571毫克(羊腦是2004,牛腦是2447)。所幸吃豬腦并不常見。如果吃動物腦的話,以每年不超過一二次
食物中的鈣
由于擔心長期的不良副作用,包括動脈鈣化和腎結石,美國醫學研究所(IOM)和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都設定了關于結合飲食鈣或者補充鈣的容許攝入量上限。根據國際移民組織的規定,9-18歲的人每天的總攝入量不得超過3克;19-50歲,每天不超過2.5克;對于51歲及以上的人,每天不超過2克[43
降尿酸的食物
(1)玉米須,薏仁,向日葵心,蘆根,石韋。 (2)葛根、薏米。 (3)白茅根,車前草,車前子。
低嘌呤食物介紹
低嘌呤食物是指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于25毫克的食物。1、主食類:精致米面及其制品(面包、糕點、餅干等)、各種淀粉、高粱、馬鈴薯、山芋、通心粉等。2、奶蛋類:奶類及其制品(鮮奶、奶酪、酸奶、奶粉等)、蛋類及其制品(雞蛋、鴨蛋、鵪鶉蛋等)。3、蔬菜類:青菜類(雞毛菜、白菜、卷心菜、萵筍、筧菜、芹菜、韭
PNAS:天然抗癌食物
一項新研究表明,在飲食中含量豐富的一種化合物能夠奪走癌細胞逃避死亡的“超能力”。通過改變基因調控中一個非常特異的步驟,這一化合物實質上誘導癌細胞變成了按預定時間死亡的正常細胞。這一研究發現在線發表在本周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正常細胞受到嚴格的程序調控,遵照規律的周期死亡,而
食物中的DHA
近年來,魚油和DHA大概可以算得上各種"保健食品"中風頭最勁的名字。除了各種價格不菲的"深海魚油"膠囊,越來越多的嬰兒奶粉打出了"添加DHA"" 雙倍DHA"的賣點,此外很多兒童食品也開始添加DHA.在眼花繚亂的廣告中,許多人自覺或者下意識地把"DHA"當成了衡量一種食物好壞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