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千億市場的爭奪:政策松動 醫藥電商回春 火紅6月,隨著處方藥網絡禁售政策的松動,原本踟躕慢行的醫藥電商釋放出了蘇醒的信號。 今年5月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為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網絡售藥征求意見),提出將解禁處方藥網上銷售,允許第三方物流配送藥品,非連鎖藥店企業或可網上售藥。 如今距離意見征集的最后截止日期6月27日只有3天時間。一般而言,從意見稿完成征集到正式實施需要半年時間,這意味著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困擾醫藥電商許久的政策冰山將正式解凍。 屆時,處方藥觸網時代終將到來,只有數十億元規模的醫藥電商打開了一扇通往千億級市場的大門。 目前,國內醫藥電商領域主要包括綜合電商平臺中的天貓醫藥館和京東、當當、1號店、我買網、亞馬遜等B2C平臺的醫藥頻道,好藥師、健一網、康愛多、華佗藥房等位于垂直醫藥電商一線陣營。這些行業內玩家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積......閱讀全文
上周在廣州召開的“2013中國藥品流通行業年度大會”上,國家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巡視員溫再興作了題為《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目標中期評估與2014年藥品流通政策措施》的專題報告。報告總結了“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的發展現況及特點,指出了當前存在的一些障礙。同時重點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
2010年研究生畢業后,大家各奔東西,有的去了制藥公司,有的去了醫院,有的去了藥監部門,有的接著讀博或者出國,當然也有的人轉了行。每個人都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可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自己的出路。 我們這一代學藥人,趕上了制藥行業突飛猛進的十年,旁觀了05、06年文號亂飛的狂飆突進,也體驗了15、16年
“重磅炸彈(blockbuster)”是醫藥行業領域最被人津津樂道的詞匯,無論是`醫藥巨頭,還是國內雨后春筍般發展的醫藥企業都期待著能擁有自己的“重磅炸彈”。 一個此類藥物,足可以鑄就一個超級跨國企業,比如說修美樂的東家艾伯維(Abbvie),2013年修美樂的全球銷售額高達106.59億美元
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6年,中國移動醫療公司的商業估值處于爬坡狀態,尚未達到波峰;但與前兩年的大斜率增長相比,資本市場趨于平淡。 一位投資了平臺類和工具類移動醫療公司的基金經理,也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4年至2015年,移動醫療商業估值爬至波峰;
9月6日,全國首個省級“電子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在甘肅全面啟動,此消息一出,醫藥圈為之沸騰。處方信息共享的背后,處方流轉平臺的建設再一次進入公眾的視野。 甘肅電子處方信息共享平臺里患者可自主選擇購藥渠道 而一旦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及藥品零售消費信息實現互聯互通,處方外流奔現,又趕上網
阿里健康表示,公司的醫藥電商業務并沒有停止,購藥補貼只是公司宣傳營銷的一個手段,未來公司將采取更多元化的市場營銷手段,希望外界不要有太多猜測 編者按: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風生水起,BAT們似乎又看到了切入醫療市場的機會。從去年開始,阿里、騰訊紛紛在醫療健康領域加緊布局。不過,相比其它很多行業,傳統
目前,英國對傳統植物藥進口政策收緊,除藥用植物外,但凡加工后的成品藥都不得入關,而相對來說,荷蘭的政策則比較寬松,短期來看可作為中藥進入歐盟的“跳板”。 來華訪問的英國藥品與健康產品管理局(下簡稱MHRA)局長肯特·吳思不得不面對歐盟《傳統植物藥注冊程序指令》在中國醫藥領域引發的反對聲。 雖
業界流傳一種說法,微信1個聽眾相當于新浪微博100個粉絲,影響力與日俱增。而作為中國唯一成功走向世界的產品,微信擁有“精確對象”和“全天候交流”兩大特點,恰可迎合中國藥店O2O(Online To Offline)服務所需。在自我保健和OTC用藥漸成趨勢的時代,患者安坐家中,通過手機咨詢
安徽招標中“唯低價是取”現象再次成為本土品牌企業聲討的話題。據悉,在安徽省,華藥、石藥和哈藥中標的全是邊緣產品,僅石藥集團在安徽就減少1億多元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如今本土品牌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非常微妙:在高端市場,搶不過外資企業;在低端市場,搶不過那些小企業。而無論是老百姓罵藥品暴利,
第一波醫藥創業者:政策的既得利益者 為何這么說?先看醫藥行業的發展歷史。 在計劃經濟時代,缺醫少藥,藥品供應奇缺,藥品供應鏈是靠三級批發體系來支撐。當時的情況是有藥品就是老大,醫院一直飽受供應不足之苦,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日子很好過,醫院要經常和流通企業搞好關系才有藥品使用。 改革開放之后,
我國醫藥工業是以仿制藥為主導的行業,但總體屬于低仿制水平,劣質或過剩產能亟需淘汰。目前我國通過GMP的藥企有5000多家,絕大多數是仿制藥企業,“小、散、亂”的現象比較突出。截止2016年底國家藥品食品監督局共批準18.9萬個藥品批文,但實際生
由于各方意見尚未統一,醫藥流通“十二五”規劃或將再度推遲,但這將絲毫不影響未來4年內,中國醫藥流通行業兼并重組進一步加劇的大勢。 記者昨日獨家獲悉,《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送審稿,下稱《綱要》)已經結束最后階段的意見研討。但由于政策
國家食藥監總局11月14日發布《網絡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 《辦法》指出,網絡藥品銷售范圍不得超出企業藥品經營許可范圍。經營者為藥品生產、批發企業的,不得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藥品;經營者為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的,不得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國家有專門管理要求的藥品等。 另
國家取消藥品第三方物流業務審批后,進一步修訂藥品管理法時傳出將取消GMP、GSP認證的消息,被一些媒體解讀為順豐等第三方物流將全面取代醫藥商業,是否準確? 醫藥行業為何頻遭誤解? 藥品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從研發,生產到銷售和經營均要由專業化的人員和機構來實施,有著嚴格的審批許可流程和嚴格
自今年5月份,國家發改委宣布放開低價藥最高零售價后,低價藥漲價的趨勢便愈發明朗。 近日,廣東省衛計委發布了《關于征求對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交易規則相關辦法修改意見通知》(下稱《通知》),稱廣東將放開低價藥價格,并在藥價限制上有所放開。此舉被業內視為藥價放開的又一積極信號。 北大縱橫醫藥高級合伙
醫藥“航母”成違規“龍頭”!日前,知情人向本報爆料,福建同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春藥業”)倚靠“全國醫藥商業和福建省百強企業”等優勢,暗中進行出租柜臺、套購藥品等違規操作。 資料顯示,同春藥業是由南京醫藥、漳州片仔癀藥業、中信信托投資、南京醫藥百信藥房、桂林三金藥業等企業法人,在
在剛剛結束的2014上市公司年中報告中,生物醫藥行業憑借61.45%凈利潤增長率排名第四位。 而與之相悖的則是創業板的生物醫藥公司,紛紛在中報的數據里面露尷尬。 43家創業板醫藥類上市公司中,有9家企業面臨凈利潤預降的危機。 智飛生物(300122,股吧)的預降幅度15%左右,向來在行業內
1901年,沃爾格林從芝加哥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小店開始,歷經百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藥品零售企業,這其中,不乏令人驚嘆的漂亮數據: 自創立起年年盈利,創造了連續100多年的盈利神話,且業績超過英特爾、通用電氣、可口可樂及默克公司等世界著名企業; 僅在美國就有8173家連鎖藥店,80%的美國人家附近
在2014年醫藥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形勢下,一些醫藥企業“趁機”玩起了“花樣”。 ■ 放緩 放緩,是2014年醫藥行業避不開的話題。 根據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醫藥行業多個指標的增長速度在2014年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緩。 首先是醫藥工業總產值。
2007年,許多全球知名的制藥公司仍然在中國動作頻頻,審視這些制藥巨頭在中國的舉動,有這么幾個關鍵詞:加大投資,包括資本、研發、生產等領域;加速臨床試驗,包括在中國啟動更多的新藥臨床試驗以及更多的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布局OTC,包括拜耳、諾華、默克;工商角力,先后爆出西安楊森與南京醫藥、中美史克與老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 〔2015〕40號文(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
時至年底,各大跨國藥企的高層再次齊聚中國,出席各類會議論壇,充分表達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 異于往年的是,2016年跨國藥企的活躍度非同一般。據一位曾先后任職三家跨國藥企管理層的人士透露,除了必須“拜見”的中央部委高層,2016年跨國藥企高管們還積極走向地方省市,洽談投資建廠。 2016年11
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部署,加快推動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人
藥價放開新政,似乎正逼近最后出爐的關鍵期,其2015年7月1日將最終落地的消息已在醫藥產業界廣泛流轉。 根據記者獲得的一份名為《關于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中顯示:自7月1日起,除麻醉和一類精神藥品外,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藥品價格。同時,各地主管部門將研究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強化醫藥費用和價格
隨著大部制改革方案的出爐,關于CFDA和衛計委機構職能的合并重組也終于塵埃落定。對于這輪改革,影響的將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醫藥產業的發展方向。因此,當權責重新劃分,新機構開始運作,會帶來哪些改變?又會影響哪些正在進行的變化? 1、大監管下,藥品經營流通行為如何規范? CFDA、工商、質檢全部
2014年分析測試行業精彩回顧:國家政策與十二五、十三五 201
1. 什么是體外診斷(IVD)行業? IVD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的血液等組織及分泌物進行檢測獲取臨床診斷信息的產品和服務。我國醫院里俗稱的“檢驗檢查”中的“檢驗”包括了IVD的大多數細分種類——如①生化診斷(clinical chem)、②免疫診斷(immunoassay)、③分子診斷(M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2月1日,BioLink——第二屆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峰會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舉辦。(詳見本網報道:BioLink——第二屆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峰會在京召開)會議由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上海
目前,諸多上市藥企甚至在實驗室門外排隊搶奪尚未進入臨床試驗的“藥品”。包括中國醫藥、上海醫藥、眾生藥業等三十幾家藥企已與他的實驗室達成合作,還有十幾家企業在門外排隊,包括“基因治療”在內的生物藥物與生物治療形成了產業鏈。由此看出,下一代診療技術的“基因治療”正引得各路資本競相入局。 資本推動
本月初,廣東一位父親網上發帖稱其女兒患腎母細胞瘤進行治療,術后等待化療急需“放線菌素D”救命,但尋遍全國都找不到該藥,只能用高達6000元每支的國外替代藥。據悉,該名為“放線菌素D”的化療藥物目前斷供嚴重,全國多地醫患均反映無處覓藥。 無獨有偶,包括人血白蛋白等在內的多款“久經考驗”好藥,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