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抗擊非典和禽流感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受到了普遍認可。非典時出現的板藍根脫銷、全民喝中藥防治非典的“中藥熱”,會不會在埃博拉病毒防治上再現?8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世衛組織就應對埃博拉新藥召開記者會,發言人回應記者提問時稱,并不知道中醫藥是否對防治埃博拉病毒有效。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生物安全實驗室負責人崔曉蘭教授一直致力于中藥抗病毒機理研究,她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埃博拉是人類的新發傳染病,人類對埃博拉的認識還很少。中藥是否對埃博拉有效,目前沒有臨床依據,沒有相關數據支撐,國內也沒有動物模型可以參考。” 由于埃博拉病毒和非典病毒傳染途徑并不相同,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傳染病。人主要通過接觸病人或感染動物的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臨床表現主要為突起發熱、出血和多臟器損害。 “中醫幾千年來在防治疫病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埃博拉對國內來說,還沒有臨床治療經驗或實驗室的數據,只能......閱讀全文
人民日報特別提醒:請勿搶購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口罩之后,是雙黃連。因為這條消息:記者1月31日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當天晚上我的經歷是這樣的。晚11點19分,“淘寶朝陽區斷貨了……都斷貨了。”晚11點28分,“找到個24小
創新藥物的研發,是使我國由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并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制的重任。經多年厚積薄發,一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產品誕生并成功上市,“中國
-核心提要 - 1. 雖然中國對于 “冠狀病毒” 的注冊臨床試驗有589個(截至2020年5月20日),但其中有效的2期與3期干預性臨床試驗共只有8個。除了疫苗之外,證明藥物療效的臨床試驗,近乎全部 “翻車”。 2. “臨床試驗” 不能僅靠行政審批,要依靠科學臨床試驗的“循證審批”。注重質
瑞德西韋英文名Remdesivir,網友們用中文拼音翻譯成:人民的希望。不得不說譯名太貼地氣了!先看近期新聞,所有數據以官方為準!先回顧一下這個疫情相關藥以及檢測的歷史流程,從12月初開始。1.20200123:美國專家:正與中國合作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一年后或上市(機構: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大學
正常人群HPV感染率為10%左右,我國每年新發病例13.15萬,每年約有3萬女性死于宮頸癌。拋開種種專業的名詞與表述,人們更關心的是,這一病毒的感染與自身健康的關系究竟有多大。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具有宿主和組織特異性的病毒,它雖然只侵犯人體皮膚和黏膜的鱗狀上皮,但會引
【摘要】 綜述了近幾年來中醫藥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顯示出中醫藥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降低血清膽紅素及轉氨酶、抗肝纖維化、改善肝功能、調節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等作用。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統一中醫診斷標準和療效標準,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多種療法,充分發揮中醫藥的
科學家正在開發能像病毒一樣傳播的疫苗,以減少接種疫苗的人數。圖片來自網絡 在人類對抗各種傳染病的進程中,疫苗為我們創造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跡。今天,天花和風疹幾乎被根除,每年數以百萬人免于因感染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和麻疹而致死,背后功臣非疫苗莫屬。 當足夠數量的人群接種疫苗后,獲得的群體性免疫力將
五藥企趕集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襲來,預防藥物一時間炙手可熱。 白云山板藍根,板藍根中的“明星”。“抗病毒,防流感”的賣點,早已家喻戶曉。此次,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暴發,白云山板藍根在報刊明顯位置投放醒目廣告,“流感爆發勿恐慌,白云山板藍根可預防”的標語下面,廣告文案更
此刻的塞拉利昂看起來與往常并無二致,首都弗里敦的街市依然車水馬龍;村子里,人們也像往常一樣,有的正談笑風生,有的漫無目的地走著,足球場上有人正熱火朝天地踢球。但是,我們此時正在這里做著很不尋常的事。來塞拉利昂已經一個多月了,我們和中國檢測隊隊員一起,在移動實驗室和留觀中心開展埃博拉出血熱的檢測和
一、2019-nCoV的簡要回顧 目前的研究表明,新型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因此,新型肺炎藥物的研制離不開對2019-nCoV的認識。 2020年2月3日,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永振教授團隊和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教授團隊分別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蔓延引起世界關注,而同時讓中東為之恐慌的是極端武裝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猖獗。針對ISIS國放言要襲擊歐美本土,有媒體擔憂這個恐怖組織會將ISIS病毒制作生物武器,用于恐怖襲擊。而美國專家弗朗西斯·博伊爾則宣稱埃博拉病毒蔓延本身就是美國生物武器實驗室造成的結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她是李蘭娟,從2003年抗擊非典,到2013年防控H7N9禽流感,再到此次阻擊新冠肺炎疫情,始終沖在第一線。當年逾古稀的她摘下口罩,臉上壓痕清晰可見的照片令人動容。 他是張伯禮,推動中醫藥進方艙醫院,探索中西醫聯合診治。在武漢做完膽囊摘除手術后,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他是黃璐琦,作為國家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項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衛辦疾控發〔2010〕14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根據《財政部 衛生部關于下達2010年公共衛生專項資金的通知》(財社〔2010〕90號),我部組織制定了《201
大年三十,武漢封城第二天,新冠肺炎疫情急速惡化,黑云壓城,陰雨連綿。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仝小林退掉了飛往海南的機票,逆行來到武漢。因為他有一個新的身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共同組長。他臨危受命,親臨火線指導救人。 “年三十到的武漢,我在武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以色列病毒學家萊斯利·洛貝爾博士。 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疫情發展至今,世衛組織已宣布“全球警戒”,人類與這一致命病毒的抗爭進入關鍵階段。危機面前,世界驚慌,人們把希望寄托在科技上,期待著科學家們創造奇跡,用人類的智慧打敗埃博拉。 隨著美國、加拿大、英國、中國等推出一系列埃博拉診斷方法、防控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民群眾醫療保健事業水平的提高,醫療體制也必將隨之不斷變革并逐步完善。其發展趨勢將向兩極分化:一方面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推廣新技術、新設備,同時也是為了加強醫療、教學和醫學科學研究,培養人才,將進一步向適度規模的集中發展;另一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為方便群眾,減輕負擔,
高福伸出手來,和多日未見的老朋友握了三下,在過去一段時間里,這種日常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對他而言卻顯得有些奢侈。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回國后解除隔離的第一天,就來到2014中國科協熱點問題學術報告會,向公眾講述其在一線抗擊埃博拉的經歷。 今年9月17日,包括高福在內的59
這是一篇2009年的舊聞,對照今日武漢病毒所搶注專利事件來看,也許會給大家一些啟示。新版“達菲”中國制造——軍事醫科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軍科奧韋”研制紀實通訊員 吳志軍 張良超 2005年10月,我國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驚現南,世界衛生組織提示世界各國儲備防治用藥,我國
2020年2月25日,又傳出一款新冠肺炎治療的“有效藥”——新冠口服疫苗。 消息是天津市移動新媒體平臺“津云”微博傳出,稱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團隊研發出新冠病毒口服新型防治制劑,也就是口服疫苗。 天津大學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的手機因此消息,在當日上午就被媒體打到關機。 “后續的成果
1月31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進駐武漢的第6天。 此前一天,他們緊急展開的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開始運行,大大加快了確診速度。 陳薇是在阻擊非典、抗擊埃博拉等多場硬仗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女科學家,也被視作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制賽跑中的“種子選手”。 30日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歡迎參加衛生部艾滋病防治工作專題媒體通氣會。在“世界艾滋病日”到來前夕,我們邀請到了衛生部疾控局孫新華副巡視員、婦社司張伶俐副巡視員,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吳尊友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治療室張福杰主任,還有其他一些專家來出席我們今天的媒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磷酸氯喹、利托那韋、阿比朵兒、達蘆那韋……還有備受關注的“瑞德西韋”。 最近,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頻頻被報道,人們的熱情也一再被點燃。 在新型冠狀病毒尚無特效藥的當下,這些藥物能否擔當重任? 兩位參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研究工作的專家向《中國科學報》表示: 近期在體外試驗證實有病毒抑
黎潤紅1 饒毅2 張大慶1(北京大學 1醫學部100191,2 生命科學學院 100087) 摘要 青蒿素的發現是在一個相當復雜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時代背景,有關青蒿素的發現及其成果的評價存在著諸多爭議,甚至在青蒿素發現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獲得了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之后,相關的爭議
2月6日晚,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臨床試驗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啟動。從媒體關注和社交網絡討論上看,瑞德西韋是一款被人們寄予厚望的藥物。甚至臨床試驗未開始之前,網友們對瑞德西韋藥物效果的討論便層出不窮。 對新冠肺炎疫情新藥開發一直保持關注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員、免疫學博
當烤鵝吱吱作響,圣誕樹亮起彩燈,《細胞》雜志社的氛圍則完全不同。編輯緊張地盯著電腦屏幕,逐字逐句地校對著一個特洛伊戰爭“木馬計”般的“故事”。 這是一篇非常重磅的論文,題為《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結合內吞體受體NPC1的分子機制》。在論文針對的那場“戰爭”中,入侵者正是肆虐了40年的埃博拉病毒,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