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說,袁隆平的第四期“超級稻”2014年畝產超過了1000公斤。要知道,在1958年,全國水稻最高畝產只有400公斤左右,直到2000年,袁隆平“超級稻”第一期試驗的目標產量也不過700公斤。短短十幾年,“超級稻”單產連續刷新紀錄,為這個尚未消除饑饉的世界帶來希望,這是中國人運用科技手段“解放”生產力的又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例證。 然而,在“解放他人”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下的中國科技,也正迫切需要破除體制障礙,來一次徹底的“自我解放”。 毋庸置疑,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都有了質的飛躍。這不僅體現在“嫦娥”奔月、“蛟龍”探海這樣的重大工程中,科技改變生活的例子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俯拾即是,不勝枚舉。 2013年,我國全社會在科技領域的研究與開發(R&D)經費投入已連續第二年超過1萬億元,總量與日本基本相當,位列世界前三;R&D經費投入強度......閱讀全文
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201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簡稱《公報》)顯示,2012年國家財政科技支出5600.1億元,是1978年52.89億元的100多倍。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制度和管理也不斷完善,極大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公報》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十年經費概況 沒有人頭費,只有設備費;年初申請,年底給錢;要求基礎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在項目開始之初,就像工程預算那樣精確列出科研經費預算……近幾年來,科研經費配置和管理中一些不符合科研規律的規定,備受詬病。2014年,科技體制改革亮點頻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是我國基礎
科研經費的管理,包括立項撥款、研究使用和報銷審計等幾個重要環節。如何做好這幾個環節的工作,關系到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和國家科研目標的實現效果,對此,各級政府部門十分重視,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績。本文僅就科研項目經費使用和報銷審計討論。 至2012年我國科研經費投入已突破萬億元,投入總
“研發投入還要大方一點!”澎湃新聞最近發表社論,從宏觀層面對國內外的研發投入情況作了一次掃描,并委婉地提出上述觀點。加大研發投入,對于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筆者也贊同這一觀點。僅就經費投入而言,要獲得整個社會的認同與持續支持,當下亟待厘清中國科研經費配置結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否則,加大投入的訴求
漫畫:科研經費催生多少富翁? 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監管,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影響一國競爭力的提升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沒有系統的預防和懲治措施,任何一個神圣的學術殿堂都可能淪為碩鼠的樂土 美國 監管機制未能完全堵死漏洞 弄虛作假,將面臨巨額罰款 去年1月
一年1.2萬億元研發投入 科技成果轉化率僅10% 科研經費都去哪了? 臨近年末,報銷成為不少人的“噩夢”,卻也成為另一些人的“美夢”。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近年來,科研經費被擠占挪用、科技“掮客”“游客”現象等造成大量科研經費流失。 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單位,大量科研經費沒有用于科研本身,卻幾乎
楊衛指出,希望在新學科源頭的締造方面,我國能夠有一席之地。在新學科熱點與前沿領域方面,到2020年,我國每年能出現四五項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成果,具有沖擊學術大獎的能力;在每年全球100個熱點研究中占4~5個。 隨著國家對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科研經費的管理問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
最近,有關部門下決心破除“唯論文”頑瘴難疾,打出一套組合拳,發布一系列文件,改革科技評價體系中備受詬病的論文“SCI至上”,為此,傳統的科研資源分配方式也面臨重大轉變... 破“SCI至上”,科研資源配置方式面臨重大轉變 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聯合下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
過去5年,國家財政科技撥款達到13408億元,是“十五”期間國家財政科技撥款總額的2.7倍,年均增速達到23%。同時,2010年我國研發經費開支占GDP的比例達到1.5%,這一數字雖然與發達國家比還有差距,但與2002年的1.1%已有較大提高。 與此同時,至2010年,我國研發人員接
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期間,印發了《北京市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科研人員最關注、社會反響最熱烈的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突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形成5個方面28條改革舉措,將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同時提出了若干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舉措。 小科為大家系統梳理了
王秀杰,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我國在科研經費上雖然投入很多,但是有關科研經費支出分配比例的一些規定不盡合理。在國外科研經費相當大的比例用于人員費,目前我國科研經費中允許用于人員費用支出的比例很低,絕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經費用于儀器設備購置和試劑購買等實驗直接費用上。這種情況導致我
10月11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連說兩個“憤怒”,表示對科研經費“惡性問題”的憤怒、痛心和錯愕。 近年來,我國的科研經費投入年均增速20%以上,2012年更是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國家財政科技支出就高達5600.1億元。然而,與持續高增長的經費投入和不斷擴充的科研隊伍相
根據云南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全省科技體制改革及進一步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的要求,云南省科技廳、云南省財政廳、云南省教育廳、云南省統計局于2015年8月22日印發了《云南省研發經費投入補助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的出臺是云南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精神
“我國科研經費使用不當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一套有效機制避免或消除這一行為。”對當前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出現惡性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感到憤怒、痛心、錯愕。今年在兩會期間,他的一項提案即和加強科研經費科學管理有關。 葛均波說:“我們絕不容忍這些現象,要堅決杜絕經費
2011年,全國研究與試驗(R&D)發展經費達到8610億元,R&D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為1.83%。預計到“十二五”末,全社會研發投入將達1.5萬億左右。 7月6日至7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對下一階段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進行重大部署。 面對逐年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給科研人員“松綁”。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萬勁波看來,科技資源配置效率一直是科技體制改革的焦點問題。這個問題的妥善解決,直接關系著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的順利
近些年,一批諸如廣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統科研單位頻發貪腐,引發各方對科技經費投入方式的廣泛關注。而事實上,過去數年間,全國科研經費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發的,60%都用于開會、出差等。(1月5日《中國企業報》) 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國科研體制在世界范圍內賺足了面子和里子。10月份,屠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給科研人員“松綁”。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萬勁波看來,科技資源配置效率一直是科技體制改革的焦點問題。這個問題的妥善解決,直接關系著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
現在,我國對科技事業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科研經費的投入亦是連年增加,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科研經費效率低下、投入方式不合理等。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周名江就上述問題指出,從科研事業的現狀來看,有相當部分科研工作效率不理想,除體制、原有基礎以及其他原因外,現行科研經費投入方式的不合理是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研經費投入的增多,如何有效管理資金日益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本版圍繞“科研經費分配與管理”的話題,約請科技政策與管理方面的學者進行筆談,對科研經費的管理機制、評審制度和分配模式等問題作深入探討,以期推動相關的改革。 科研經費流失是制度問題 上世紀90年代,我在一個中
科研經費使用一直是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2014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達到13015.6億元。近日有媒體報道,全國萬億科研經費6成用于開會出差,事實果真如此嗎?這萬億元經費到底是怎么來的、又是怎樣花的,財政科研投入經費怎么分配,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資金如何管理,對違規使用
“現在,承擔科研項目的負責人看上去都很疲憊。”在6月9日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學習中央領導同志講話精神座談會上,中科院院士周衛健如是說。 多年的科研工作經歷讓她看到,由于在科研經費分配管理上真正用于人的經費太少,導致項目負責人只能靠多申請項目維持正常的科研活動。 與此同時,科研經費違規使用、科研
2010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出爐 去年我國共投入R&D經費7062.6億元 9月28日,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2010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公報全文如下: 2010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國家統計局 科學技術部 財政部 2011年9
863計劃、973計劃、支撐計劃——作為國家三大主體科技計劃,她們被喻為驅動自主創新的“三駕馬車”。“十二五”期間,面向國家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的改革,也正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 連日來,科技部等部委陸續頒布實施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
9月3日,《科學》雜志刊登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和北京大學教授饒毅的評論文章《中國的科研文化》(China’s Research Culture),將中國科研經費分配中存在的弊端“曝光”給了國際學術界。9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沈文欽教授文章《科研經費分配應遠離權力和人情》,文章進一步提出
科研經費被肆意侵占揮霍,在科研圈內早已不是秘密。 一個月前,財政部、科技部發出《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通知》的核心內容,是要強化預算編制、嚴格評估評審,結余資金上交。同時,對非涉密課題預算進行公示,探索課題績效的公示制度。 “頭痛醫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次成為參加全國
改革使科技發展迎來了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改革成為改革開放大戰略的一個縮影,發揮了先鋒、引領和試驗田作用。40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
由科技部、財政部共同下發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將建立統一的科技資助平臺,改變科研經費多頭管理、“九龍治水”的局面。相關細則正在進一步制定中。我國科研資助體系中多頭投入、科技資源“碎片化”是一個比較有共識的問題。那么,這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又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