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上午,著名生物學家和教育家、我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最年長的院士貝時璋先生,在安睡中辭世,享年107歲。 貝時璋仙去,留給中國生命科學的是閃閃發光、永不熄滅的思想光芒。因為他,中國生命科學從上世紀初就開始部署從宏觀到微觀的生命現象研究,不僅邁出了探索空間生命的第一步,而且開始尋求細胞、分子乃至納米層面的生命構成理論。他歷經世紀風云變幻,洞穿百年生命科學發展態勢,創建了中國實驗生物學,組建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成立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在中國科技大學創立了國際上第一個生物物理專業。如今,他的學生中已有6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乘長風破萬里浪,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辦成世界第一流科研機構而共同奮斗!”從而,成為一代宗師、后輩楷模。 開學科交叉融合之先河 成立于1958年的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貝時璋一手創建的國際少有的科研機構。人......閱讀全文
貝時璋聽到研究所發展的消息最高興貝時璋與助手王谷巖《貝時璋傳》,王谷巖著,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定價:49.00元出任生物學系主任時的貝時璋貝時璋手繪豐年蟲受精卵卵割圖 第一次了解貝時璋院士是讀王谷巖研究員的《102歲院士貝時璋》,那篇文章曾作為2005年的開年大作發表
人物簡介 黃鳴龍(1898—1979),江蘇揚州人,有機化學家,我國甾體激素藥物工業的奠基人,192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1979年7月1日逝世。 早年研究中藥延胡索和細辛中有效成分,后研究甾體化學,發現了甾體的雙烯酮酚反應,并應用于山道年及其
——追悼錢學森大師 2009年10月29日上午,著名生物學家和教育家、我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科學院最年長的院士貝時璋先生,在安睡中辭世,享年107歲。 11月1日起,錢學森位于北京中國航天大院內的家中設立靈堂,接受錢老生前同事、故舊親友等各界人士前往吊唁、緬懷。 &n
在第33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在喜迎黨的十九大的熱烈氣氛中,我們推出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烈軍和江蘇大學副教授霍向東撰寫的《致真立人 中華驕傲——紀念柯俊先生》一文,學習柯俊先生的創新精神和立人情懷,學習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君子人格,學習他“知行合一”的人生歷程和“致真立人”的崇高境界。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大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
習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大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
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人們選擇不一樣的方式懷念他或她。有人哭泣,有人立碑,有人默默無言。 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世界用同樣的方式送走他或她。山川無言,湖海濤濤,清風徐徐如舊。 “如果我死去,請在我的墳頭種上一棵樹。”當消亡與綠色放在一起,悲傷似乎可以澆灌樹木。 他是一名世界知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質譜大會)在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體育館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化學系承辦。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教授、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
會議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為期兩周。13天的談判進程相當復雜,進展非常艱難。經過馬拉松式的艱難談判,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當地時間12月19日下午在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
今年是遺傳學家、生物統計學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體遺傳學導論》一書出版70周年。該書是中國現代史上迄今為止極少數在中國出版但在西方某個科技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專業書。絕大多數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誰。在美留學的大陸學生,除非所學專業和人類遺傳學有關,恐怕大多數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誰
做半導體物理研究、為國家能源方針建言獻策、向公眾普及相關科學知識,褚君浩說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實現“智慧地球”和“低碳地球”而進行的。 他的夢想,簡單而宏大。年近七旬的褚君浩沒有停止追問,在實現“智慧地球”和“低碳地球”的夢想道路上,一個人究竟能夠發揮多大的能量。 中國科學院院士、
論壇現場 10月15日,西安高新區管委會舉辦了“聯創智薈開業儀式暨醫學3D打印創新創業論壇”,旨在構建西安生物 “眾創生態”平臺,促進醫學3D打印行業5大關鍵環節——設備、材料、軟件、醫學應用和資本之間的良好結合,力求打造西安醫學3D打印創業高地。 該論壇作為2016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西
饒毅點評中科院院士評選結果:解剖“逆淘汰”社會現象的一只麻雀。 與其他對科學史感興趣者一樣,我以前也讀介紹國外和古代的書籍。后來自己查資料寫過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孟德爾、四十年前的屠呦呦和張亭棟。如果寫的文字與作者的空間和時間很近,可能不好算創新的史學方法,但也許可作史料。 如果讀者的興
紀念會現場 9月20日,汪猷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在中科院上海分院教育基地報告廳召開。國家自然基金委,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單位的專家,以及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老領導,老同事代表,汪猷的學生代表,以及上海有機所科研骨干和研究生近300多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2月9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及第八次全體會員大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會議對第七屆理事會工作進行總結,宣讀了2016年新申請入會單位,審議《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準化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名單,頒發了2016年度CAIA獎,同時舉行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當這個時候,人們會回憶起那些逝去的親朋好友。作為分析測試行業的一員,我們自然不能忘了那些生前為我國分析測試行業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專家、學者。借清明節之際,分析測試百科網帶您回憶那些已經遠離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回憶他們為我國科技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徐更光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兵器工業總公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召集人、國防科工委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委員會主任、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會副理事
BioArt按:2016圣誕的狂歡已過,2017元旦又將到來,在大雪紛飛的季節讓我們用文字記錄2016年去世的多位生物學家,以表達對他們的懷念與無限哀思,他們創造的科研成果曾經走在時代和科技的最前沿,未來終將照亮人類,感謝他們為科研探索做出的貢獻,同時也應該感謝他們的家人對科學的支持和付出!生命
為熱烈慶祝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文化講壇成功舉辦50期,結合當前大力提倡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的國內形勢,7月14日上午,該所特別邀請了我國著名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來所做“氣候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主題報告。黨委書記包翠艷出席了報告會,會議由所長助理、人事處處長毛志遠主持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家、中國放射性藥物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伯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7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下文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文集《劉伯里文集》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家、中國放射性藥物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伯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7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下文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文集《劉伯里文集》(2016年
2017年11月21日,分析測試百科網小編有幸受邀來到了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在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理事長、綠色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成雁的帶領下,參觀了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古董”儀器的歷史博物館。 一走進“博物館”,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月9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主辦的朱良漪逝世十周年儀器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儀學分析儀器分會北方區理事會議在北京萬商花園酒店召開。近100位專家、學者、儀器企業負責人代表等在朱老辭世后的今天共話分析儀器十年來砥礪前行中的業績與經驗分享,同時參與中儀學分析儀器分會
1960年,黃鳴龍(左二)與周維善(左三)在捷克科學院有機和生化研究所前合影(周維善供圖)不同種類的青蒿 瘧疾是危害人類最大的疾病之一,人類對付瘧疾的最有力的藥物均源于兩種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國科學家19世紀初從植物金雞納樹皮上提取出的奎寧,二是 我國科學家20世紀7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持續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的重要要求,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創造輝煌業績。 講
業界人士翹首以盼的第十八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19)將于2019年10月23-26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展會將繼續堅持“分析科學 創造未來”的方向,圍繞“生命 生活 生態——面向綠色未來”的主題組織學術報告會、專題論壇和儀器展。 本屆大會主席由中華人民共和國
引領質檢事業邁向新高度———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科技工作會議側記 秋陽燦爛,金風送爽。10月11日,北京友誼賓館繁花似錦,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科技工作會議在這里召開。 “實施科技興檢戰略,提升質檢科技水平,引領質檢事業發展”,在工作報告中,支樹平局長把質檢科技工作提升到了“引領質檢事業發展”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總是在我們現行的職場奉行最好的合作方式。然而,科學世界里面卻有著無數多為了科研奉獻一生的頂級科學家。讓我們來看看科學史上單身頂級科學家(男、女)雙“TOP10”。世界科學史上頂級男單身科學家TOP10 1牛 頓 牛頓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時至今日全人類最多只有2-3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