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聚焦中國生物醫學新成果
研究在一個全新的層面上呈現出廣闊前景 美國當地時間2月19日,最新出版的《科學》雜志,罕見地同時發表兩篇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的最新成果。其中關于蛋白質向能量轉化過程中“乙酰化修飾”的重要發現,對肝病、腫瘤等代謝疾病的藥物研發提供了開拓性的思路,生物醫學研究在一個全新的層面上呈現出廣闊的前景。 2月19日,該項目的課題組負責人介紹了此項研究在藥物研發等方面的意義。兩篇分別題為《代謝酶的乙酰化協調碳源的利用和代謝流》和《蛋白賴氨酸的乙酰化調控》的文章,分別研究了乙酰化對蛋白質進行修飾以及對代謝通路進行調控的問題。 據介紹,人體好比一個“戰場”,細胞就是士兵,維持著人體的基本功能;“赤手空拳”的蛋白質被乙酰“武裝”起來后,才可以變成為人體“作戰”的士兵。嫁接上一個乙酰基分子,修飾后的蛋白質就可以對細胞內的各類通路進行精確調節與控制。 乙酰調控蛋白質活性變化,使其中活躍、不活躍的部分相互平衡。而當平衡出現問......閱讀全文
武漢大學Hepatology揭示代謝調控因子
來自武漢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干擾素調節因子9(IRF9)起保護預防肝臟胰島素耐受及脂肪變性的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已被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1.665)接受并在線發布。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
Cell子刊揭示重要代謝調控因子
由于其與長壽、糖尿病、癌癥和代謝調控相關聯,近年來Sirtuin脫乙酰酶家族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在發表于12月3日《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Buc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現在確定了一些代謝相關蛋白受到了線粒體sirtuin——SIRT5的廣泛調控。
Nature子刊:調控代謝的miRNA開關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能將討厭的白色脂肪細胞轉變為棕色脂肪細胞,由此輕易消除多余的體重。來自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朝著這一目標又走近了一步:他們破譯了小鼠體內的一個“切換開關”,其可以顯著促進脂肪燃燒。研究結果現在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揭示細胞代謝調控新機制
在Helen McNeill博士的領導下,來自Lunenfeld-Tanenbau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令人興奮的、且不同尋常的生化聯系。他們的研究發現對于線粒體相關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線粒體是我們的細胞內能量生成的主要來源。相關論文發表在9月11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McN
生物鐘調控代謝新方式揭示
人體內有一個很酷的時鐘——生物鐘。然而,生物鐘調控生理、代謝和行為等生命活動的機制十分復雜,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記者15日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王恬教授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合作在《細胞通訊》上刊發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鐘調控代謝的新方式。 生物鐘由基因和蛋白質打造,是生物進化的禮物。生物鐘掌控
生物鐘調控代謝新方式揭示
人體內有一個很酷的時鐘——生物鐘。然而,生物鐘調控生理、代謝和行為等生命活動的機制十分復雜,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記者15日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王恬教授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合作在《細胞通訊》上刊發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鐘調控代謝的新方式。 生物鐘由基因和蛋白質打造,是生物進化的禮物。生物鐘掌控
《細胞-代謝》-宋保亮小組-膽固醇代謝調控新機制
日前,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發表了我國科學家關于膽固醇代謝調控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宋保亮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鑒定出一個新的gp78結合蛋白Ufd1,并發現:Ufd1蛋白與gp78蛋白結合,增強了gp78的
能量代謝測量技術應用于生物醫學健康研究(一)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新冠疫情的爆發讓所有人都倍加關注健康問題。新冠肺炎致死率較高的多為患有基礎代謝性慢性病患者以及代謝衰退的老年個體,而健康的青少年卻很少死亡,因而有專家提出可以通過提高能量代謝水平來預防抵抗冠狀病毒。據科學家推測,新冠病毒大概率來自具備高能量代謝率而不發病的蝙蝠,但具體起源于何種
能量代謝測量技術應用于生物醫學健康研究(二)
文中利用 SSI 能量代謝測量技術監測佩戴假肢參與者的 靜息氧氣消耗和二氧化碳產量,以及不同行走速度、不同姿勢角度的代謝參數。呼吸交換比率(RER)均小于1,表示有氧代謝,并用來評估人體移動的能量投入成本,得到人體運 動、穩態、站立能量代謝率,以及人體運動的靜能值和比率。研究結果表明
能量代謝測量技術應用于生物醫學健康研究(三)
類似以果蠅為模型的案例見:Dietary nutrient balance shapes phenotypic trait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in interaction with gut microbiota.?Y.Henry,?J.Overgaard,?H.
《豬營養代謝與調控研究》出版發行
3月28日,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畜禽健康養殖中心印遇龍研究員主編的《豬營養代謝與調控研究》正式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本書收錄了20多年來畜禽健康養殖研究團隊在豬營養代謝與調控研究領域中發表的主要文章,內容涉及豬營養代謝與優化調控的評定方法體系、豬氨基酸
Nature子刊:代謝調控神經元活性
飲食療法可以控制許多癲癇患者的發病,此前人們一直不清楚這種治療的作用機理。日前,McGill大學和Zurich大學的科學家們找到了答案,他們發現大腦細胞信號傳遞的能力與細胞的代謝有直接聯系。這項研究于一月十六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神經學研究者們往往
腫瘤代謝基因調控的新機制揭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平課題組和張華鳳課題組在腫瘤代謝基因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通信》上。 眾所周知,腫瘤通過對自身細胞代謝的重編程而獲得增殖優勢。因此,探索腫瘤代謝異常的機制已成為腫瘤研究的焦點。c-Myc是一個重要的癌基因,它的異常表達會導致3
研究揭示尼古丁代謝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功能成分與綜合利用創新團隊揭示了煙草轉錄因子NtMYB305a參與尼古丁代謝調控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理學(Plant Physiology)》雜志。 據張洪博研究員介紹,尼古丁是一種重要的天然生物堿,在煙草中的含量最為豐富,約占煙草總生物
Cell子刊:脂肪代謝的神經調控機制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中心,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ense Intra-Adipose Sympathetic Arborizations Are Essential for Cold-Induced Beiging of Mouse White Adipose Tissue”的研究論
琥珀酰化修飾組代謝組揭示水產動物病原菌代謝調控機制
隨著組學研究步入后基因組時代,蛋白質組、修飾蛋白質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逐步向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滲透。盡管,相對于發展迅速的醫學等領域,水產科學中對修飾組等較新組學技術的應用起步較晚,但目前已有不少高質量文章發表,這為水產科學研究領域打開了新的研究視角。 本期,小編將為大家帶來一篇
琥珀酰化修飾組代謝組揭示水產動物病原菌代謝調控機制
隨著組學研究步入后基因組時代,蛋白質組、修飾蛋白質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逐步向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滲透。盡管,相對于發展迅速的醫學等領域,水產科學中對修飾組等較新組學技術的應用起步較晚,但目前已有不少高質量文章發表,這為水產科學研究領域打開了新的研究視角。 本期,小編將為大家帶來一篇1
大麗輪枝菌通過調控脂質代謝和次生代謝的機制
微生物,特別是土壤中的細菌和真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分泌大量小分子化合物——次生代謝物,該物質和初生代謝物不同,其非微生物生長所必需,但對微生物適應外界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應對非生物脅迫還是生物脅迫。大麗輪枝菌是棉花黃萎病的致病原,影響棉花纖維的產量和品質。在侵染宿主時,大麗輪枝菌會分泌大量
揭示瘦素調控能量代謝平衡機制
11月1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勇研究組和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的合作研究結果,揭示了瘦素受體介導的不同信號機制在能量平衡與葡萄糖代謝中的生理學調控功能。 全球處于流行之勢的肥胖癥是引發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
J?immunol:Th17細胞激活的代謝調控
在T細胞激活與分化的過程中,會通過不斷調節代謝水平以滿足生長、物質運輸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與分泌的需求。對代謝通路的調節可能會成為控制免疫功能的治療手段。 Th17細胞是一類能夠分泌IL-17A、IL-17F、IL-21以及GM-CSF等的CD4陽性細胞亞群,因此它對于抵抗感染以及癌細胞具有
間充質干細胞代謝調控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退行性中心管敏課題組在干細胞代謝調控的研究鄰域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發表于《干細胞》期刊上。 間充質干細胞(MSC)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多能干細胞,臨床應用潛力巨大。干細胞的分化受到衰老、營養、激素等內外復雜因素的影響,科研人員最新發現能量代謝可
新發現!細菌RNA代謝調控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張承才團隊關于細菌中RNA代謝調控機制的研究取得了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藍藻中RNase E受一個保守蛋白調控》(A conserved protein inhibitor brings under check the activity of RNase E in
研究證實轉運蛋白NTT調控植物生長和代謝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油菜團隊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發表研究論文,闡明了轉運蛋白BnaNTT1在調控油菜代謝和生長中的功能和分子機制。 植物細胞內質體與細胞質之間交換ATP/ADP的轉運蛋白為核苷酸三磷酸轉運蛋白NTT,它負責從胞質中轉運ATP進入質體,交換等量的ADP,維持質
水生所揭示細菌RNA代謝調控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張承才團隊關于細菌中RNA代謝調控機制的研究取得了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藍藻中RNase E受一個保守蛋白調控》(A conserved protein inhibitor brings under check the activity of RNase E in
巨噬細胞調控糖代謝和清除細菌的機制
巨噬細胞通過模式識別受體等機制,識別細菌的各種組分,能啟動炎癥反應、吞噬細菌或者導致感染巨噬細胞發生焦亡等,在宿主防御細菌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感染細菌或被LPS激活后,巨噬細胞發生顯著的葡萄糖代謝變化,包括有氧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徑、三羧酸循環。葡萄糖代謝不僅與巨噬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密切相關,也
Nature-Cell-Biology:脂質代謝調控新發現
來自武漢大學生科院,中科院上海生化與細胞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holesterol andfatty acids regulate cysteine ubiquitination of ACAT2 through competitiveoxidation”的文章,發現膽固醇和脂肪酸能通過競爭
上海交大JBC解析癌癥代謝調控新機制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在癌細胞中PIM2可直接磷酸化PKM2促進糖酵解,這一研究發現在線發表在10月18日的《生物化學雜志》(JBC)上。 上海交通大學的黃鋼(Gang Huang)教授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腫瘤代謝機理與分子影像評價,腫瘤療效評價
X射線晶體學揭示代謝調控新機制
來自普渡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運用X射線晶體學方法,揭示了大腸桿菌抑制麥芽糖轉運蛋白攝入麥芽糖的機制,相關論文公布在6月16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普渡大學生物學系陳覺(Jue Chen)教授,其早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2002年受聘于普渡
KASI通過影響脂質代謝參與葉綠體分裂的調控
研究發現脂肪酸從頭合成基因KASI通過影響脂質代謝參與葉綠體分裂的調控 11月17日,植物科學研究權威期刊Plant Cell在線發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生生態所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薛紅衛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β-酮酰-酰基載體蛋白合酶I(KASI)通過影響脂肪酸合成而參
中國科大等揭示肝癌酮體代謝調控新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華鳳課題組、高平課題組與中山大學宋立兵等課題組合作,發現營養缺乏條件下的肝癌細胞通過代謝重編程激活酮體產能而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研究成果于9月20日在線發表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為張華鳳課題組的黃的和李婷婷。 眾所周知,在人體饑餓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