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代謝基因調控的新機制揭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平課題組和張華鳳課題組在腫瘤代謝基因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通信》上。 眾所周知,腫瘤通過對自身細胞代謝的重編程而獲得增殖優勢。因此,探索腫瘤代謝異常的機制已成為腫瘤研究的焦點。c-Myc是一個重要的癌基因,它的異常表達會導致30%—50%的人類惡性腫瘤發生。課題組前期的研究發現,c-Myc能夠調控谷氨酰胺代謝、絲氨酸代謝和糖代謝等多種細胞代謝途徑。 然而,目前人們對于c-Myc如何調控代謝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仍然不甚清楚。在這項合作研究中,研究者發現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復合物中的一個共調控因子Menin在c-Myc介導的基因調控、腫瘤代謝和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機制上,他們發現Menin能夠通過增強c-Myc的轉錄活性進而影響體內外腫瘤細胞的代謝及增殖。 這項工作不僅鑒定出Menin是c-Myc轉錄活性的促進因子,還揭示了Menin行使癌基因功......閱讀全文
腫瘤代謝基因調控的新機制揭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平課題組和張華鳳課題組在腫瘤代謝基因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通信》上。 眾所周知,腫瘤通過對自身細胞代謝的重編程而獲得增殖優勢。因此,探索腫瘤代謝異常的機制已成為腫瘤研究的焦點。c-Myc是一個重要的癌基因,它的異常表達會導致3
中國科大等揭示腫瘤代謝基因調控的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平課題組和張華鳳課題組在腫瘤代謝基因調控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Menin enhances c-Myc-mediated transcription to promote cancer progression 為題,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Nat
揭示miRNA在腫瘤細胞糖代謝中的功能及調控機制
5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季紅斌研究組與劉新垣研究組合作的研究論文miR-143 regulates cancer glycolysis via targeting hexok
復旦大學雷群英揭示腫瘤代謝信號調控新機制
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一種至關重要的糖酵解酶,與許多的人類癌癥相關聯。來自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響應葡萄糖信號GAPDH通過第254位賴氨酸(Lysine 254)乙酰化促進自身活化,推動
孫毅團隊發現擬素化調控腫瘤細胞谷氨酰胺吸收和代謝
代謝是細胞及機體生命活動能量與物質來源的基礎,其穩態平衡是機體應對內外時空變化的重要保障。代謝紊亂或調控機制異常與多種人類疾病密切相關,例如,腫瘤代謝異常賦予腫瘤細胞特異性增殖優勢,影響和改變腫瘤微環境,促進腫瘤細胞的存活。因此,揭示代謝途徑調控機制,將為包括腫瘤在內的疾病發病機理提供全新突破口
免費講座:調控有氧代謝可提高實體腫瘤的放療敏感性
免費報名11月29日安捷倫seahorse講座,了解:調控有氧代謝可提高實體腫瘤的放療敏感性。 實體腫瘤的許多區域往往存在氧分壓低(或缺氧)的情況。缺氧腫瘤細胞相比氧氣充足的細胞其放射敏感性降低了2-3倍,從而更難殺死。由于氧分壓取決于氧氣供給和消耗間的相對關系,我們采用了FDA批準的可降低氧
研究發現調控淀粉代謝并影響儲藏根產量的關鍵基因
木薯是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其儲藏根可大量富集淀粉,是熱帶亞熱帶地區近7億人口的主要食物能量來源。研究木薯淀粉代謝的調控對深入了解這一重要糧食作物的源庫分配機制及提高產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潛力。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張鵬研究組利用第一個木薯T-DNA插入突變體st
生科院發現調控淀粉代謝并影響儲藏根產量的關鍵基因
木薯是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其儲藏根可大量富集淀粉,是熱帶亞熱帶地區近7億人口的主要食物能量來源。研究木薯淀粉代謝的調控對深入了解這一重要糧食作物的源庫分配機制及提高產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潛力。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張鵬研究組利用第一個木薯T-DNA插入突變體
生化與細胞所等揭示炎癥調控腫瘤細胞糖代謝的新機制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會刊》(The EMBO Journal)于2月21日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劉默芳研究組、王恩多研究組關于miR-155/miR-143介導炎癥促進腫瘤細胞糖代謝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與中山醫院張宏偉教授、瑞金醫院李彪教授、美國路易斯維爾大
腫瘤細胞葡萄糖感知與代謝調控通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南方科技大學饒楓團隊與天津醫科大學趙麗團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鳳超團隊合作在腫瘤細胞葡萄糖感知與代謝調控通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葡萄糖誘導CRL4COP1-p53信號軸促進糖代謝以驅動腫瘤發生(Glucose-induced CRL4COP1-p53 axis amplifies
清華大學陳立功團隊發現調控精子能量代謝新基因
不孕不育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影響著全球約7000萬人的生活。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目前全世界的育齡夫婦中約有9%在與生育問題作斗爭,其中男性因素占約50%。少、弱精癥或畸形精子癥的高發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男性精子質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已經變成一項世界性的問題。 2021年4月20日,
腫瘤微環境對腫瘤血管生成的調控
缺氧實體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高耗氧量、營養缺乏和細胞中代謝物質的積累可能會產生不適合腫瘤細胞生長的缺氧微環境。在常氧條件下,HIF-1α和HIF-2α被PDH和FIH-1羥基化,并通過蛋白酶體介導的降解來降解。在腫瘤的缺氧環境中,FIH-1和PHDs的失活不能羥基化HIF-1/HIF-2α,降低HI
武漢大學Hepatology揭示代謝調控因子
來自武漢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干擾素調節因子9(IRF9)起保護預防肝臟胰島素耐受及脂肪變性的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已被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1.665)接受并在線發布。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
宋爾衛/蘇士成-微環境外泌體lncRNA調控腫瘤代謝重編程
“代謝重編程”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特征。有別于正常的成熟細胞主要以氧化磷酸化的方式來獲得能量,惡性腫瘤細胞更傾向吸收更多葡萄糖,通過有氧糖酵解方式 (Warburg效應) 來產生細胞生存的能量和物質。這種看似低效的代謝方式賦予腫瘤細胞更強的增殖和耐藥能力。 惡性腫瘤作為一個復雜的類器官結構,其代謝
北京基因組所等揭示肥胖相關基因FTO調控能量代謝新機制
肥胖相關基因(FTO)是第一個被發現在肥胖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基因,在調節體重和脂肪含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具體的分子機制以及是否能夠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抑制FTO活性來治療肥胖相關的代謝類疾病一直以來并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團隊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黃牛和張二荃團隊合作發現,恩他卡
銅調控小鼠的腫瘤生長
一項研究報告說,長期接觸飲用水中濃度升高的銅能加速一個胰腺癌小鼠模型的腫瘤生長。銅是一種關鍵的微量營養物質;然而,銅不平衡已經與包括癌癥在內的幾種人類疾病聯系在了一起。Douglas Hanahan及其同事研究了被改造成在11到15周齡出現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小鼠的銅攝入水平與腫瘤發展之間的
國內專家探討腫瘤代謝與腫瘤營養支持治療
日前,來自國內腫瘤學研究的120多位專家相聚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探討腫瘤代謝與腫瘤營養支持治療,對采用新抗腫瘤與治療方法形成共識。 記者了解到,在首屆“腫瘤代謝與腫瘤營養支持治療” 江南論壇上,專家圍繞腸道微生物菌群與腫瘤放射治療研究、大劑量維生素C的抗腫瘤作用及分子機理、線粒體營養素
代謝組學-|-腫瘤治療之靶向葡萄糖代謝
能量代謝重編程是腫瘤的十大特征之一,其中葡萄糖代謝異常是腫瘤代謝最突出的特征。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腫瘤細胞依然傾向于進行糖酵解,將葡萄糖代謝為乳酸。腫瘤細胞有氧糖酵解能力是正常細胞的20 ~ 30倍,為腫瘤代謝提供 大量能量和中間產物。因此,靶向糖酵解等異常環節的代謝酶是抗腫瘤治療的重點。一些研
科學家發現腫瘤抑制基因p53精微調控機制
《自然》:二甲基化對于p53行使抑制功能必不可少 ?腫瘤抑制基因p53對于控制腫瘤生長至關重要,大約有一半以上的人類癌癥的形成都與它的功能紊亂相關,近年來它也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美國科學家近日取得了新的突破,他們研究發現了p53更加精微的調控機制。相關論文發表在9月6日的《自然》雜志上。?在最
生物鐘調控代謝新方式揭示
人體內有一個很酷的時鐘——生物鐘。然而,生物鐘調控生理、代謝和行為等生命活動的機制十分復雜,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記者15日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王恬教授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合作在《細胞通訊》上刊發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鐘調控代謝的新方式。 生物鐘由基因和蛋白質打造,是生物進化的禮物。生物鐘掌控
生物鐘調控代謝新方式揭示
人體內有一個很酷的時鐘——生物鐘。然而,生物鐘調控生理、代謝和行為等生命活動的機制十分復雜,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記者15日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王恬教授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合作在《細胞通訊》上刊發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鐘調控代謝的新方式。 生物鐘由基因和蛋白質打造,是生物進化的禮物。生物鐘掌控
Nature子刊:調控代謝的miRNA開關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能將討厭的白色脂肪細胞轉變為棕色脂肪細胞,由此輕易消除多余的體重。來自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朝著這一目標又走近了一步:他們破譯了小鼠體內的一個“切換開關”,其可以顯著促進脂肪燃燒。研究結果現在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揭示細胞代謝調控新機制
在Helen McNeill博士的領導下,來自Lunenfeld-Tanenbau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令人興奮的、且不同尋常的生化聯系。他們的研究發現對于線粒體相關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線粒體是我們的細胞內能量生成的主要來源。相關論文發表在9月11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McN
Cell子刊揭示重要代謝調控因子
由于其與長壽、糖尿病、癌癥和代謝調控相關聯,近年來Sirtuin脫乙酰酶家族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在發表于12月3日《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Buc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現在確定了一些代謝相關蛋白受到了線粒體sirtuin——SIRT5的廣泛調控。
什么是基因表達調控?基因表達調控有什么意義
意義:1.適應環境、維持生長和增殖:生物體賴以生存的外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為了生存,所有活細胞都必須對外環境變化作出適當反應,調節代謝,以適應環境變化。生物體適應環境、調節代謝的能力與蛋白質分子的生物學功能有關。而蛋白質的水平又受基因表達的調控。2.維持個體發育與分化:多細胞生物調節基因的表達除為適
《細胞-代謝》-宋保亮小組-膽固醇代謝調控新機制
日前,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發表了我國科學家關于膽固醇代謝調控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宋保亮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鑒定出一個新的gp78結合蛋白Ufd1,并發現:Ufd1蛋白與gp78蛋白結合,增強了gp78的
代謝差異暗示腫瘤為什么難治?
腫瘤中的細胞是不一樣的;它們可能在生長和治療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基因突變和不同的特點。這些差異使得腫瘤的治療非常困難,往往會導致腫瘤復發,以更具侵襲性的細胞為主。最近,Moffitt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數學模型來描述腫瘤中的這些差異,并希望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將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法。相
代謝組學——腫瘤研究的利器
細胞內許多生命活動是發生在代謝物層面的,代謝物更多地反映了細胞所處的環境,比如細胞現在是不是健康?藥物是否起效?環境污染物是不是正在傷害細胞?等等。由此,20世紀90年代,衍生出了一門新學科:代謝組學。它回答了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不能回答的問題:細胞到底發生了什么? 1、腫瘤與代謝組學 腫瘤
腫瘤脂代謝的可塑性
大多數腫瘤具有異常活化的脂質代謝能力,使其能夠合成,延長和去飽和脂肪酸,以支持細胞增殖。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需要硬脂酰輔酶A去飽和酶(SCD),并且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SCD基因在前列腺癌、肝癌、腎癌、乳腺癌等中有過量表達。然而近期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研究卻表明肝癌、肺癌細胞不受SCD抑制影響
中國科大等發現p73調控葡萄糖代謝促進腫瘤發生新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緬教授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楊小魯教授在癌癥代謝機制研究中取得一項新的突破性發現,證實TAp73促進了癌細胞中的戊糖磷酸途徑,支持了腫瘤細胞的增殖。相關論文以長文(article)形式發表在6月30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上。 p73,作為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