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在波恩開幕。新華社記者羅歡歡攝 為期3天的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4月12日凌晨在德國波恩結束。會議通過了2010年氣候談判的工作計劃,就未來談判的基礎和今年年底墨西哥坎昆會議前增加兩次會議達成共識。 經過6個多小時交鋒和辯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會議通過了《2010年組織和工作方法》。“妥協”和“靈活”成了工作組主席在各方僵持不下時的口頭禪,以期達成“一個促進各方談判的文本”。 隨后,《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會議也通過了相關工作計劃文件。 兩個工作組會議決定,在今年6月波恩氣候變化會議與年底坎昆會議之間增加兩次會議。 在11日《京都議定書》特設工作組會議上,一些發達國家表現消極,甚至直接要求拋棄《京都議定書》,使各方互信受損。 本輪氣候談判的核心問題是以什么為基礎開展今年的氣候變化談判。聯合國氣候變化......閱讀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輿論質疑增多 主流媒體報道氣候變暖懷疑派觀點篇幅明顯增加,權威刊物開始注意選登反主流派觀點的評論文章,網民對氣候變暖問題的質疑也出現了相當強烈的反彈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后,歐美輿論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質疑聲顯著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日電(記者 余湛奕)中國外交部十日在北京舉行關于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期出訪的專題吹風會。在談到溫家寶將出席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時,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表示,這將為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注入新的推動力。 王光亞說,應東道國丹麥首相拉斯穆森邀請,溫家寶將出
距離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已過去5年,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嚴峻,但各國在聯合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始終難以達成一致。 在剛剛閉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表示,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 “不回避責任,不糾結困難,這再次表達了中國愿意在氣候
――關于當前氣候變化若干關鍵科學問題的認識 資料圖片:這是位于北極附近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條冰川。自1966年以來,這條冰川已縮減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極地區氣候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氣候變暖速度的兩倍,這對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
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發生“氣候門”事件以來,部分科學家和媒體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科學問題提出了質疑,甚至徹底否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的核心結論。極端的意見甚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鬧劇和騙局。這些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困惑。 氣候變化科學問題爭論和質疑的
歐盟 減排目標: 至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0%,如果其他發達國家有類似減排承諾,可以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30%。 談判立場: 完全支持發達國家在減排問題上承擔主要責任,支持巴厘協議中提到的工業國到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較1990年低25%至40%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昨天在巴黎北部勒布爾熱的會議中心召開,東道主法國總統奧朗德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會場外親自迎接與會的約150個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會議目的在于達成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協議,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避免氣候變化導致的災難性后果。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
5月8日上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主論壇在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氣候變化問題事關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事關我們共同家園的未來,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共同應對。這次會議邀集了全球知名政治家、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共
如果將對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期望值評價為“過高”的話,那么此次外界對坎昆會議的期望值則是過低了。 美方談判代表手中砝碼越來越少,在談判桌上卻越來越靠近目標,也越來越挑戰發展中國家的底線。從此種意義而言,坎昆會議將是一場嚴肅的《京都議定書》保衛戰。 不過,要想沖破多邊談判變成中美雙邊爭執場所
氣候會議進入第二階段 各方期待達成實質性共識 經過一天短暫的休會調整之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4號進入新一階段的談判,與會各方將在會談中涉及更多實質內容。會場上,各方代表團再次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和討價還價。而在會場之外,民眾則翹首企盼,希望會議能達成實實在在的結果。 哥本哈根大會14號
5月2日~4日,氣候對話部長級會議在德國波恩舉行,這是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后,第一次非正式部長級高級會議。會議由歐盟國家德國與墨西哥共同舉辦。有分析認為,歐盟冀望重拾氣候變化談判“領導權”。4月9日,2010年聯合國氣候變化首輪談判在波恩啟動。聯合國今年還將組織兩次談判:一次將于5月3
從哥本哈根、坎昆、德班到多哈,聯合國第19屆氣候變化大會11月11日在波蘭首都華沙開啟。本屆大會的官方口號是“我在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全人類對氣候問題的迫切關注。然而,要想真正緩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就需要各國在拿出“在乎”態度的同時,展現出彌合分歧、承擔責任的勇氣和擔當,面對解決氣候變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即將結束,面對人類的未來,各國都竭盡努力,17日,美國也終于拋出資金支持承諾,人類的未來可以用這樣的話來形容:道路是波折的,前途充滿光明。 背景: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根據2007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13次締
12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幕。 12月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致開幕辭。 12月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拉金德拉·帕喬里(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博埃爾(中)與丹麥首相拉
哥本哈根的慘痛經歷挫傷了領導人們的信心,這也意味著坎昆會議不會吸引更多國家高級別領導人的關注。然而,聚集在坎昆的人們仍在努力,為了一個令“每個國家都感到不高興的妥協結果” 當地時間12月4日晚8點至10點,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墨西哥坎昆會場,兩場內容
中國科學院院士、氣候學家符淙斌 南京大學東南樓,70歲的符淙斌院士的新辦公室簡約而素凈。這幢樓是上世紀50年代建筑學大師楊廷寶先生的杰作。窗外,金陵苑滿眼的花樹在冬日的陽光下,透著江南特有的氣息,冬青、雪松的深綠伴著銀杏樹的深黃,雜著臘梅花初吐的暗香,還有不遠處中國氣象學奠基人竺可楨先
走出應對氣候變化新路子 ——專訪中國國家計生委副主任趙白鴿 12月12日,在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場貝拉會展中心,一名青年參加燭光守夜活動。當天,這里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燭光守夜活動,提醒人們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呼吁盡快采取行動,敦促正在這里舉行的聯合國氣
從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到哥本哈根的無果而終不歡而散,再到日本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上上演的鬧劇……氣候變化這個詞,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科學問題,演變為環境、科技、經濟、政治和外交多學科領域交叉的綜合性重大戰略問題。 在這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中間,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
環保人士扮成北極熊,在坎昆會議場外抗議。 一名來自美國的抗議者要求奧巴馬政府為減排作出更大努力。 美國談判代表團團長喬納森?潘興。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張海濱教授。
波恩談判以及本年度其他3次國際氣候談判,其主要目的都是為了11月聯合國墨西哥坎昆氣候變化大會準備談判文本。然而,波恩談判在爭議中落幕后,各個談判代表團只剩下10月為期6天的天津談判作最后溝通。 近日,聯合國今年第三次氣候變化談判于德國波恩閉幕,近190個國家的4500多名代表參加了談
11月23日,在法國巴黎,一個名為“地球危機”的大圓球懸掛在埃菲爾鐵塔上。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之前,美國藝術家謝潑德·費爾雷創作了一個名為“地球危機”的大圓球作品,經巴黎市政府和埃菲爾鐵塔開發委員會許可將其懸掛在離地面60米高的鐵塔二層之上。該作品旨在喚醒世人關注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氣候變暖引發生存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欲舉國搬遷。 坎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于29日召開。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官員、專家學者以及非政府組織成員,將在這個墨西哥海濱城市就氣候變化問題展開磋商。 分析人士預計,此次會議將在低調而務實
歐洲可能面臨新的冰河時代、馬爾代夫等島國將面臨“滅頂之災”……這是氣候等方面的科學家在考慮溫室氣體排放后給地球開出的診斷書,氣候變化已經使“拯救地球”的行動刻不容緩。 12月7日至1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將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會議將重點討論2012年《京都議
國際社會肯定中方努力 印度坦言壓力很大 美國被指減排目標“太小” “我們的方案經過充分論證,是科學的,也是符合實際的。我們自主作出的承諾是嚴肅認真的,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溫家寶 吳佳俊 美中兩國在不到一天之內先后公布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給已經對哥本哈根會議失去期望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溫、臺風、雨雪冰凍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形成災害,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損失。據估計,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收到氣象水文災害影響的平均人數為2.11億,是因戰爭沖
201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即將于9月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隆重舉行,12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此次峰會,使峰會篤定成為全世界合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又一個歷史性時刻。 上一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是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很多與會者對那次峰會仍有極深的印象。陸克文時任澳大利亞總理,他本月
方修琦 1962年生,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環境演變及其影響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之課題 “暖期氣候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與人類適應研究”。出版有《全球變化》、《中國碳排放的歷史與現狀》、《中國古地理
氣候無疑是2009年的重要“標簽”之一。雖然去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 候變化大會沒能達成一個新的國際減排協議以接替將于2012年“壽終正寢”的《京都議定書》,但它確實成功地將全球的關注目光聚焦到全球變暖這一議題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襲擊;英國北
近年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成為國際焦點。這一問題的加劇推動了西方發達國家、新興國家與傳統能源生產國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相對位置的變化。與此同時,這種變化也影響著三大集團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國際談判上的基本態度與作為,兩者表現出一種互動的關系。 作為新興國家,中國需要在短期經濟發展與長期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