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碳酸鹽可幫助檢測癌癥
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在人體中平衡酸堿度的重碳酸鹽,可被癌變組織分解成二氧化碳,從而使癌變部位的酸度比周圍部位高。研究人員說,重碳酸鹽的這一特性可用來幫助檢測癌癥。 據《自然》雜志5月28日報道,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能追蹤重碳酸鹽在人體中發生的化學變化,因此能在早期幫助診斷癌癥。參與研究的凱文·布林德爾教授說,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能幫助標出患者體內PH(酸堿度)值不正常的部位,從而確定病灶部位。 研究人員計劃下一步對這種技術進行人體臨床試驗。英國癌癥專家萊斯利·沃克博士說,如果臨床試驗表明這種診斷技術安全、有效,那么這種新的檢測技術可能拯救許多人的生命。 (《自然》(Nature),doi:10.1038/nature07017,Ferdia A. Gallagher, Kevin M. Brindle) 更多閱讀(英文) 《自然》論文摘要 ......閱讀全文
重碳酸鹽可幫助檢測癌癥
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在人體中平衡酸堿度的重碳酸鹽,可被癌變組織分解成二氧化碳,從而使癌變部位的酸度比周圍部位高。研究人員說,重碳酸鹽的這一特性可用來幫助檢測癌癥。?據《自然》雜志5月28日報道,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能追蹤重碳酸鹽在人體中發生的化學變化,因此能在早期幫助診斷
Nature:代謝重編程可使特定癌癥消退
近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改變腫瘤抑制基因p53的家族成員或可促進p53缺失的腫瘤發生快速衰退,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著名雜志Nature上。 研究結果顯示,影響相同基因-蛋白通路的糖尿病藥物或許可以有效治療癌癥;研究者Elsa R. Flores表示,體內實驗
Nature:癌癥與表觀遺傳學重編程
延胡索酸(fumarate)是細胞三羧酸循環的一種中間產物。它天然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也被用作調味的食物添加劑。Nature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代謝物延胡索酸過多會造成表觀遺傳學重編程,進而推動癌癥發展。 遺傳性平滑肌瘤病和腎細胞癌(HLRC)是一種罕見的人類癌癥,會引起皮膚腫瘤和腎癌。
Nature癌癥綜述:復制應激與癌癥
基因組的穩定性直接關聯到細胞是否發生癌變,而在這其中,DNA復制是最容易發生變化的過程,也是最容易致癌的過程。任何導致DNA損傷高水平發生的條件也都會引發復制應激(replication stress),這是基因組不穩定的來源之一,也是癌變前細胞和癌變細胞的一大標志。 來自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的
《自然》文章:中國科研重“量”更需重“質”
7月21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的文章,分析了中國的科研質量現狀并提出看法。 文章引用英國皇家學會于前不久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的數據并指出,雖然中國在國際科學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總數已躍居全球第二,文章引用比例也從1999年的幾乎為零到2008年的4%,但與美國的
英國自然雜志《Nature》介紹
英國自然雜志《Nature》?www.nature.comNPG Nature Asia-Pacific?www.natureasia.com 出版:英國MacMillan.Ltd 創刊:1869年 刊期:周刊 定位:兼顧學術期刊和科學雜志,即科學論文具較高的新聞性和廣泛的讀者群。論文不僅要
Nature:癌癥代謝,過猶不及
一種受到嚴密調控的酶在癌細胞中平衡了能量生成和來自葡萄糖的大分子合成。通過促進這種酶的活性來打亂這種平衡能夠抑制小鼠體內腫瘤的生長。 癌癥的形成與支持腫瘤細胞增殖活力和生物合成需求的一套代謝改變相關。其中許多的改變是由驅動腫瘤形成的相同遺傳突變所激發,這表明通過藥理學方法使這些腫瘤細胞代謝
Nature-Genetics:癌癥“大爆炸”
南加州大學USC的科學家們首次追溯了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的起源,并從中發現了癌細胞生長的重要線索,提出了癌癥發生時的“大爆炸”理論。這項研究發表在二月九日的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大爆炸”原本是一個經典的宇宙起源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是在一次奇點大爆炸
我國新發現一種碳酸鹽重稀土新礦物
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和西北大學官網消息,近日,經國際礦物學學會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專業委員會(IMA-CNMNC)審查、投票,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鵬副教授、姚薇博士(現西安礦產資源調查中心高級工程師)、楊文強工程師與其合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國武教授團隊、中國地質科
《自然》特刊:癌癥異質性
從2012走進2013年,我們已經有了關于不同癌癥類型長長的遺傳突變列表,也擁有不斷推陳出新的納米靶向藥物,還有診斷和癌癥預后的新成像方法,也許能應用到臨床的小分子干擾RNA,和新型生物藥物,以及更接近于人體疾病的小鼠模型。 在過去一年里,癌癥的異質性,或者說是癌癥的可塑性研究取得了不少成
Nature癌癥綜述:如何用CRISPR進行癌癥研究
CRISPR/Cas9系統可以很容易地改寫多種生物的基因組,這一技術很快如風暴一般席卷了整個基因組工程領域。可想而知,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各種應用也將為癌癥遺傳學領域帶來一場變革。麻省理工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Tyler Jacks就是這方面的先行者,他去年連發兩篇Nature文
Nature癌癥綜述:癌癥中的黏連蛋白
大量的癌癥基因組測序項目,每天都在發現可能與腫瘤形成有關的新基因。黏連蛋白(cohesi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cohesin是一種圍繞DNA的環狀蛋白復合體,控制著細胞的分裂。就在幾個月前,人們通過測序數以千計的腫瘤樣本發現,STAG2是一些癌癥中(例如膀胱癌和黑色素瘤)突變最為頻繁的基因之一
質子重離子能否成為癌癥“克星”?
隨著加速器應用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影像診斷技術等醫學物理技術的發展和推廣,質子治療成為當今醫學物理界的前沿熱點。請關注——質子重離子能否成為癌癥“克星”? 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2030年最常見死因預測報告,稱在未來一百年中,癌癥依然居于人類“奪命殺手榜”的首位。而質子或重離子射線治療腫
Nature揭示新型癌癥致病基因
來自英國癌癥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的科學家們在小鼠中發現了一個防止卵巢癌的新基因,如果其發生缺陷就可以提高形成這一疾病的機會。這項研究發表在9月4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這一稱作為HELQ的基因,可幫助修復細胞增殖時DNA復制過程中所發生的所有的
Nature:向著癌癥相關mRNA開炮
大多數癌癥藥物都被設計來阻止細胞生長,這是癌癥的一個標志,控制細胞生成成千上萬種蛋白質的信號通路是一個受歡迎的靶標。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這一信號通路中一個有前景的新藥物靶標,其之所以具有吸引力,部分原因在于它似乎控制了機體一小部分蛋白質的生成,而這些蛋白對于調控生長和細
Nature:癌癥讓免疫細胞叛變
免疫系統是機體對抗疾病、感染甚至癌癥的武裝部隊,但這個隊伍中也會出現叛徒。荷蘭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特定免疫細胞會被乳腺腫瘤“策反”,促進癌細胞的擴散。這項研究發表在三月三十日的Nature雜志上。 在西方國家,大約每八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患上乳腺癌。而乳腺癌死亡90%是因為癌癥擴散到了機體其
Nature揭示新型癌癥蛋白家族
來自英國癌癥研究院的科學家們在發表于12月1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中,描述了一個似乎在癌癥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新型蛋白質家族——谷氨酸膜內蛋白酶(glutamate intramembrane proteases),并著手解析了這一新家族的結構,該家族的基礎成員在將健康
Nature:阻遏癌癥惡病質
來自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讓更有效地治療惡病質(cachexia)變得前景光明。 惡病質是一種嚴重的機體代謝紊亂,它發生于近一半的癌癥患者中,表現為肌肉和脂肪嚴重喪失并伴有體重減輕、疲勞和虛弱,這使得患者無法耐受可拯救生命的潛在治療方法,提升了癌癥患者的死亡風險。盡管人
Nature解析癌癥與“垃圾”DNA
癌癥是由多次遺傳改變(或突變)而引起的一類疾病。我們從父母那里繼承了或強或弱的形成某些癌癥類型的遺傳易感性;此外,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的細胞內也會不斷地累積新的突變。盡管已開展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癌癥遺傳起源研究,直到現在研究人員仍無法估量基因組一些非編碼區域的作用。 來自日內瓦大學(UNIGE)的
Nature:追蹤癌癥從血液入手
通過追蹤患者血液中的改變,來自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建立了一種新方法,可以實時觀測腫瘤演變及耐藥形成。這一研究發表在5月2日的《自然》(Nature)雜志紙質版上。 劍橋大學英國劍橋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追蹤癌癥患者血液中的循環腫瘤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
Nature:扼住癌癥生長的咽喉
當稱作為Ral的蛋白活化之時,它會在胰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結腸癌和膀胱癌等幾種人類癌癥中驅動腫瘤生長和轉移。不幸的是,當前還沒有可以阻斷Ral活性的藥物。發表在9月14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采用了一種新方法來阻斷這些Ral蛋白的激活。 “如果你想阻止鱷魚咬你,你可
Nature:向著癌癥相關mRNA開炮
大多數癌癥藥物都被設計來阻止細胞生長,這是癌癥的一個標志,控制細胞生成成千上萬種蛋白質的信號通路是一個受歡迎的靶標。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這一信號通路中一個有前景的新藥物靶標,其之所以具有吸引力,部分原因在于它似乎控制了機體一小部分蛋白質的生成,而這些蛋白對于調控生長和細
Nature:新型靶向性癌癥疫苗
星形細胞瘤和少突神經膠質瘤是神經膠質瘤的兩種亞型。這些無法治愈的腦腫瘤都是起源于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類支持細胞——膠質細胞。低級別的神經膠質瘤生長相對緩慢,以一種彌漫的方式擴散至整個大腦,很難通過手術完全清除。在許多情況下,化療和放療的療效非常有限。神經膠質瘤可發展為極具侵襲性的膠質母細胞瘤。 低
《癌癥自然評論》:科學家提出癌癥轉移新解釋
美國科學家通過一項長期研究,提出了癌癥在全身散播的一種新解釋。他們認為,轉移過程可能與原初腫瘤中,癌細胞與白細胞的融合有關。這一單一事件就可以為癌癥的肆虐打下基礎。相關論文發表在5月的《癌癥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這項由耶魯大學醫學院進行的研究持續了15年,研究
《自然·癌癥》:放療+免疫,效果更優異
放療和免疫治療之間一直被認為存在潛在的協同作用。大量臨床前證據表明放療可以影響免疫調控,從而增強免疫治療的療效反應[1]。相應地,也有研究顯示PD-1和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可同時增強放療的局部和遠處反應[2]。 基于這些潛在的協同作用,在不同的惡性腫瘤中,已有超過500項臨床
Nature:對抗自然界的“殺手”
近幾十年,兩棲類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了種群數量快速下降,主要元兇之一是兩棲動物壺菌病。該病由真菌壺菌(chytrid fungus)引起,是一種新出現的急性的只感染兩棲動物的致死性傳染病,是目前全球兩棲動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 但是7月10日Natur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卻表明,面對這種惡性殺手,動物
Nature發現22種癌癥的奧秘:癌癥進程性發展
這一發現由德國四大殿堂級研究機構Max Delbrück分子醫學中心,倫敦大學學院等處完成,揭示了22種腫瘤類型,包括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和肺癌等的奧秘。 德國Max Delbrück分子醫學中心領導的一組最新研究表明,癌癥患者的某些細胞中會出現獲得或丟失大部分染色體,但其它細胞中卻沒有,這個過
中國重離子癌癥治療中心落戶蘭州
7月19日,由蘭州市政府、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甘肅盛達集團合作建設的“蘭州重離子治癌中心項目”簽約儀式在蘭州舉行。這標志著中國首個重離子癌癥中心正式落戶蘭州。這使中國繼成為世界上第四個開展重離子腫瘤治療臨床試驗研究的國家之后,正式邁入可以開展大范圍重離子治療癌癥的國家之列。 據悉,該
-Nature重要成果:全方位捕捉癌癥
數學模型是闡明癌癥生長和進化最強大的工具,然而多年來它們一直面對著一種“非此即彼”的缺陷。盡管已有一些模型被開發出來捕捉腫瘤的空間方面,這些模型通常不能研究遺傳改變。而非空間模型雖能夠更準確地描述腫瘤的進化,卻不能闡明它們的三維結構。 現在來自哈佛大學、愛丁堡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展
Nature子刊:癌癥新擴散方式
新的研究發現了癌細胞如何被吸引到特定的機械“甜點”環境。科學家們發現,癌細胞可以被吸引到特定的機械“甜點”環境中,這為癌癥如何入侵人體提供了新的見解。這些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和工程師更好地了解癌癥是如何擴散的。這一發現還可能導致未來治療方法的改進。這項研究于2022年7月11日發表在同行評議的多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