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Nature》介紹
英國自然雜志《Nature》 www.nature.comNPG Nature Asia-Pacific www.natureasia.com 出版:英國MacMillan.Ltd 創刊:1869年 刊期:周刊 定位:兼顧學術期刊和科學雜志,即科學論文具較高的新聞性和廣泛的讀者群。論文不僅要求具有“突出的科學貢獻”,還必須“令交叉學科的讀者感興趣”。 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Nature系列刊物有三類: (NaturePublishingGroup) ※綜述性期刊,對重要的研究工作進行綜述評論; ※ 研究類期刊,以發表原創性研究報告為主; ※臨床醫學類期刊,對醫學領域重要的研究進展做出權威性解釋,并促進最新的研究成果轉變為臨床實踐; 英國著名雜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響因子26(04年數據)。其辦刊......閱讀全文
論文,發國內期刊還是國外期刊?
如今,發表論文已經成為我國科研人員工作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據統計,2016年,中國學者發表的期刊論文數已經接近100萬篇,SCI期刊論文也達到30萬篇,論文總量穩居世界第一,SCI論文數居世界第二。 SCI期刊中文名是《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嚴格的選刊
《自然》雜志系列新期刊《自然—植物》上線
《自然—植物》首期封面 《自然》學術期刊系列于近日又增添了一個新成員—— 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這是參照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氣候變化》)的跨學科模式而推出的首個專注于植物學各領域優秀研究成果的期刊。 Nature Plants這個平臺主
《自然》社論關注論文撤銷
11月4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社論——《一場痛苦的補救》(A painful remedy),關注當前論文撤銷數量的增長趨勢及其背后的原因。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論文被撤銷——科學家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結論無法重現而后被棄用,文章也隨之漸漸淡出人們視線。然而,近年來的論文
委員聲音:應禁止期刊收費發表論文
“學術期刊‘商業化’,各式‘論文掮客’層出不窮。權學交易、錢學交易頻頻,該好好管制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學術期刊約9000種,年發表學術論文可達100萬篇。今年,全國政協委員馬光瑜的提案,就是對準學術期刊與學術亂象,建議建立期刊黑名單制,進行有效管理,并禁止期刊發表論文收取版面費。 建
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的小技巧
以下為不同作者的經驗介紹,請那些投稿經驗不豐富的朋友耐心看完,希望對你發文章大有幫助 網友經驗談之(一):投稿中遇到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中文學報文章都不怎么好: 1、投稿周期長、關系稿多,還收很貴的版面費,不合算; 2、同樣影響的外文期刊,不收版面費; 3、要投中文稿件,英文摘要
談談期刊論文的初審和終審
初審是第一關,不同雜志處理方法不一樣。一般而言,對于明顯寫作水平比較差,論文缺乏新意的,應該在初審階段淘汰,畢竟能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應該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初審比較隨意,那也有可能漏掉好的論文,尤其是創新較大的論文。所以,建議初審至少兩人進行。或者采用專家打分解決,初審要求和正常論文審稿要求
《自然》系列發布三本新期刊
《自然》系列期刊又增添三個新成員: 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自然綜述-材料》》)。 能源供給是現代社會面臨的一個關鍵的核心問題:何處獲取能源?如何使用能源
《自然》剖析PLoS期刊經營之道
更“高級”出版模式隨之而來,開放獲取能否生存 《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期刊是“開放獲取”出版運動的典范,而隨之而來的是一種“高級”的科學出版模式——依靠低質量論文的大批、廉價出版來資助和“養活”少數的高質量旗艦期刊。? 從2002年啟動以來,PLoS已經依靠1730萬美元的慈善基金免于財
中國首個“自然合作期刊”將問世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與自然出版集團今天正式簽署協議,雙方將合作出版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npj-計算材料學》),這將是中國首個“自然合作期刊”。 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王恩哥出席簽約儀式,他表示,“我們很高興成為“自然合作期刊”在中國的首個合作伙伴。協議
《自然》宣布開放所有研究論文
圖片來源:Annthea Lewis/Nature 據《自然》網站報道,12月2日,《自然》雜志出版商麥克米倫宣布,《自然》將開放其自1869年以來所有的研究論文。通過專有的閱讀軟件——ReadCube,讀者可以閱讀論文全文,并能夠分享和評論,但不能復制、打印或下載。 這一開放政策同樣適用于
《自然》及子刊論文精選
《自然》:抗體療法減少阿爾茨海默病淀粉樣蛋白斑塊 一種抗體療法可減少輕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內的β-淀粉樣蛋白斑塊。該研究提供了臨床前數據和I期臨床試驗b初步結果,二者支持進一步開發該抗體,將其用作去除β-淀粉樣蛋白、疾病修飾療法,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疾病。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 β-淀粉
《自然》一周論文導讀
地球科學Geoscience Origin of spatial variation in US East Coast sea-level trends during 1900–2017 1900~2017年美國東海岸海平面變化趨勢的空間變化起源 ▲ 作者:ChristopherG. Piec
武大教授三篇論文被國際期刊撤銷
因重復發表,以武漢大學教授樊明文為通訊作者的一篇論文被《細胞生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JCB)撤銷。 JCB在6月份發表的撤銷聲明中稱,經作者、期刊主編以及威利期刊出版公司同意,該論文被撤銷。此論文內容與作者發表于《組織工程與再
頂級期刊的論文可靠性有多高
知識分子 六年前,《自然》雜志發表一篇報道《Begley and Ellis 2012》(以下簡稱BE文),宣稱89%的腫瘤生物學研究不可重復,53篇中只有6篇可重復。BE文強調,這是制藥工業界普遍的經驗。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而喻。一來在學術上,“CNS”類(Cell, Nature和Sc
學術期刊對論文補充材料說“不”
一篇發表的論文通常包括開頭、正文與結尾,文章結構明確。然而,近來許多期刊的論文結尾都會附帶一個補充材料目錄,將實驗方法、數據以及其他材料一股腦放在里面,讓人弄不清論文內容在哪截止。 8月11日,《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聲明,反對這
《自然》(20240620)一周論文導讀
編譯|馮維維Nature, 20 June 2024, Volume 630 Issue 8017《自然》, 2024年6月20日,第630卷,8017期物理學PhysicsA secondary atmosphere on the rocky exoplanet 55 Cancri e系外行星巨蟹
深度學習協助預測厄爾尼諾-|《自然》論文
《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Deep learning for multi-year ENSO forecasts報道了一種可以提前一年半預測厄爾尼諾事件的深度學習方法,克服了該領域內長期存在的一項挑戰。用來預測厄爾尼諾現象的CNN預測系統來源: Ham et al. 厄爾尼諾事件發生于太平洋東部和
國際期刊撤銷中國八所院校11篇論文
為井岡山大學撤稿事件后續調查結果;井岡山大學再有1篇被撤 繼2009年國際期刊《晶體學報》撤銷井岡山大學70篇造假論文的事件被曝光后(科學網相關報道),近日《晶體學報E》(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再次撤銷包括井岡山大學在內的中國8所院校的論文共11
4篇權威期刊論文聚集癌癥血液檢測
雖然實體腫瘤的檢測仍然是癌癥診斷中的常規程序,但新一代測序等現代技術,已經使科學家們能夠更詳細地跟蹤腫瘤的組織起源。許多腫瘤會脫落細胞,稱為外泌體(exosome)的囊泡,也有DNA進入血液和其他體液的痕跡。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碎片可以作為標記物,來監測疾病的進展,甚至有助于研究人員在癥狀出現之
營養所在WIREs-RNA期刊發表綜述論文
7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應浩受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RNA期刊的邀請,在線發表了題為Micro-managers of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and NAFLD的綜述。該綜述由應浩和劉威、
碩士畢業要求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是否合理?
研究生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才能畢業這一要求,近年來從博士研究生群體蔓延到碩士研究生群體,從發表普通期刊論文可以畢業進化為發表核心、C刊、SCI、EI等期刊論文才能畢業,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早在2006年在北京召開的一個大學校長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7所大學就取消
《自然》罷工風波背后:薪資爭議折射期刊生態
備受關注的全球頂級科學期刊《自然》雜志及其子刊的編輯與其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之間的一場薪資爭議落下帷幕,雙方于北京時間7月2日晚宣布達成和解。這意味著《自然》雜志155年歷史上的首次員工罷工結束了。盡管如此,圍繞這場薪資爭議的議論并未停止。此次罷工風波引起了科學界對學術出版行業現狀的深刻反思,包括在
《自然》系列期刊2025年將新增兩刊
《自然綜述》系列期刊在2025年1月將新增兩刊——《自然綜述:清潔技術》(Nature Reviews Clean Technology)和《自然綜述:生物多樣性》(Nature Reviews Biodiversity)。這兩本新刊將為一些不斷發展的領域發表相關研究提供新的途徑, 例如可持續技術、
人都不愛“出遠門”,被自然期刊刊登
人們不愛“出遠門”,這可能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的事實。 5月26日,《自然》發表的一項分析顯示,人們在城市內和城市間的出行頻率和移動距離遵循一種可預測的普遍模式。該研究證實了認為人們不太會“出遠門”的直觀想法。預測人們如何在當前城市以及全球范圍內移動對于許多研究領域都很重要,比如城市規劃和大流行建
除《自然》外,Nature-Portfolio家族還有哪些期刊?
作為一名科研er,想必你對Nature并不陌生,但是不是也有以下疑問??· Nature和Nature Portfolio有什么關系?·?到底有多少種《自然》系列期刊?·?除《自然》系列期刊外,Nature Portfolio還有哪些期刊?·?Nature Portfolio提供哪些開放獲取選項??
《自然》發表驗證STAP細胞的研究論文
日本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小保方STAP細胞是2014年最著名的學術不端鬧劇,從2014年1月在《自然》發表兩篇論文,隨后被人指出論文存在偽造部分研究數據的嫌疑,被日本理化研究所調查證實存在學術不端,很快人們發現這一突破研究無法被重復而懷疑全面偽造,并被進一步調查,相關研究人員或者認為沒有錯誤,或者認
《自然》社論:論文開放獲取遭遇挫折
4月9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就論文開放獲取撰寫社論,指出了開放獲取模式目前遇到的困難,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2012年,英國宣布計劃將所有公共資金支持的科學研究論文免費提供獲取。但在這三年時間里,這項計劃經歷了一些波折。 英國研究理事會(Research Councils UK)稱,七個英國國
《自然》新冠病毒論文引起熱議
昨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新冠病毒在一批住院患者中的病毒學特征。論文一經上線,便在海外社交媒體引起了熱議。一些評論指出,這項工作極為出色,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數據。它從病毒學的角度,不僅揭示了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多處不同,還有力支持了“無癥狀者具有感染性”的觀點,再次強調
《自然》最新論文:腦袋“進水”很重要
近年來,睡眠研究領域存在一種“類淋巴系統清洗假說”,備受業內關注。它指的是人體在進入睡眠狀態后,淋巴液會涌進大腦,將白天累積的“有毒物質”一同帶出,這就相當于大腦完成了一次“清洗”。 為了進一步確認睡眠與類淋巴系統清洗有毒物質之間的關系,在近期發表于《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
報告顯示:近半數受訪者曾向核心期刊付費發表論文
2月24日,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法治國情調研組發布《中國學術評價機制調研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學術成果重數量、輕質量,抄襲、買賣論文成風,滋生了嚴重的學術腐敗問題。近半數受訪者承認曾向核心期刊付費發表論文。 眼下,又是一年臨近畢業時,記者的同鄉上海某大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