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標準化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上海藥物所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日前啟動了首批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6月21日,在長沙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國家發改委為10個生物工程實驗室授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獲準建設“中藥標準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藥標準化國家工程實驗室”以藥物所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為中心實驗室和實驗基地,聯合了藥物所天然產物化學實驗室、國家中藥制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華宇藥業有限公司、成都地奧集團、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在中藥標準化研究領域各具專業特色以及產業化特長的大學院校、研究單位和知名中藥企業。主要任務是建設中藥標準品和對照品生產技術、中藥標準綜合評價技術、有毒有害物質脫除技術等研究平臺,開展中藥材、飲片、提取物、中成藥質量控制技術和標準研究,解決我國中藥產業的標準和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問題。 “中藥標準化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申報過程競......閱讀全文
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獲“上海市五一巾幗創新獎”
近日,上海市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與上海市職工技術協會聯合開展了第三屆“上海市五一巾幗創新獎”的評選工作。經評審,共有10項成果獲“上海市五一巾幗創新獎(成果)”,10位同志獲“上海市五一巾幗創新獎(個人)”。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獲上海市五一巾幗創新獎個人獎。 耿美玉
蘇州醫工所開發天然中藥作為化療藥物研究取得進展
肝癌是一種恐怖的致死性疾病,平均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達近百萬人。化療是術后患者常用的輔助治療手段,同時也為不能手術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途徑。因此,化療在肝癌的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耐藥性問題,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由于傳統的化療方式缺乏特異性,因此患者承受了
上海藥物所成果被自然?中國選為“研究亮點”
自然·中國(Nature China)2月2日在分子生物學欄目上以“肥胖的新克星”為題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科研人員的一項新發現選為“研究亮點”(http://www.nature.com/nchina/2011/110202/full/nchina.2011.
上海藥物所抗微觀蛋白聚集研究取得進展
微管具有多種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其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之一是以紡錘體的形式參與細胞的有絲分裂。因此,破壞腫瘤細胞內的微管蛋白聚集與解聚,能夠明顯的影響到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效果。由于微管在細胞生長和發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微管成為比較理想的抗腫瘤藥物
上海藥物所與美國Waters公司開展交流合作
9月16日,美國沃特斯(Waters)公司副總裁Rohit Khanna博士率亞太區總裁Donald Soo、總部工程師Alan Millar、中國區總經理張亮裕訪問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并與果德安研究員等進行了會晤。 雙方就液質聯用等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質量
張江集團總經理丁磊訪問上海藥物所
丁磊一行參觀上海藥物所 6月20日下午,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江集團總經理丁磊在張江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瓴、投資總監于曉勇等陪同下,到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交流訪問,受到上海藥物所所長丁健等的熱情接待。 丁磊一行參觀了上海藥物所展示館及祖沖之路園區。上海藥物
Orbitrap技術發明人Makarov做客上海藥物所
2013年9月16日,賽默飛世爾科技Orbitrap技術發明人Alexander A. Makarov來到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為到場的專家、學生等帶來一場精彩的報告《Orbitrap前沿》。報告現場報告現場Alexander A. Makarov orbitra
上海藥物所苯環間位硝化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芳香硝基化合物是一類重要的含C-N鍵的化合物,作為中間體可進行多樣性的結構衍生化,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藥物化學和材料化學領域。傳統的硝化條件需要在強酸條件下進行,對官能團的耐受性較差,并且一般需要通過強給電子或吸電子取代基來定位形成硝基化產物,其中對位產物較易形成,鄰間位選擇性較差。目前已有一些課題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丹參研究獲進展
健康報消息,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王逸平等在對中藥丹參進行的系統研究中發現,多酚酸類化合物丹參乙酸鎂不僅具有更好的活性,而且在丹參藥材中含量很高。他們提出將丹參乙酸鎂作為新藥丹參多酚酸鹽的質量標準,不僅使有效成分明確,而且便于質量控制。2007年6月的《中國藥理學報》發表的相關論文展示了新的動物實驗
上海藥物所報道抗萬古霉素耐藥菌候選藥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莊文穎及博士曾昭清在吉林、河南和湖北等地的大蠶蛾科昆蟲蟲繭上,發現一種肉座菌目真菌——繭殼菌Cocoonihabitus sinensis。 繭殼菌具有肉質子實體但不形成子座,子囊殼或疏或密地排列在蟲繭殘體上;長柱形子囊頂端加厚,通過狹窄
首屆SIMMRMIT藥物研發研討會在上海藥物所召開
11月15日,上海藥物所和澳大利亞墨爾本理工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一屆SIMM-RMIT藥物研發研討會”在藥物所召開。墨爾本理工大學(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副校長Peter Coloe教授和健康科學學院院長Ken Greenwo
上海藥物所新型抗多藥耐藥菌藥物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人類面正臨細菌耐藥性挑戰,無論是革蘭氏陽性菌或革蘭氏陰性菌,如MRSA、MRSE、PRSP、VRE、多藥耐藥性綠膿桿菌、鮑曼不動桿菌以及多藥耐藥的結核分支桿菌等都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耐藥性。細菌耐藥性已成為人類健康當前面臨的嚴重威脅之一。 噁唑烷酮是一類全新作用機制的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的新型抗菌藥
上海藥物所報道抗萬古霉素耐藥菌候選藥物
2017年12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黃蔚課題組與藍樂夫課題組在ACS期刊《醫藥化學雜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發表了題為“Extra sugar on vancomycin: new analogues for combating multi
標準化建設助力中藥上市后再評價
近年來,有關中成藥的安全性、有效性的疑慮不時見諸媒體,對現有中成藥品種全面進行上市后再評價成為公眾和制藥企業的共同心聲。6月6日,在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上市后再評價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四屆中藥上市后再評價與藥物警戒高級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和企業人員表示,藥品進行上市后再評價是大趨勢,企業目
萬鋼部長赴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調研
2014年2月23日,萬鋼部長一行赴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對國家新藥篩選中心和國家化合物樣品庫進行專題調研,聽取了丁健所長對藥物所承擔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情況的匯報,并與專家代表進行了座談。 在調研和座談中,萬部長對藥物所近年來的改革發展成果、尤其是在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組織實施過程中作
上海藥物所召開首屆“新星計劃A類”啟動會
2013年上海藥物研究所出臺了35歲以下優秀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新星計劃”,經過嚴格選拔,有8位申請者首批入選了該項目A類計劃。8月20日,上海藥物所召開了“新星計劃-A類”啟動會,本年度“新星計劃-A類”入選者、所領導、人力資源處相關同志參加了啟動會。 副所長厲駿首先向入選者表示了熱烈
上海藥物所SIRT1研究取得新進展
Sirtuin是生命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依賴于NAD+的組蛋白去乙酰化酶,哺乳動物的sirtuin分為四類:SIRT1-3屬于第一類,SIRT4屬于第二類,SIRT5屬于第三類,而SIRT6/7屬于第四類。這些蛋白分布在不同亞細胞層中,它們催化的底物和酶反應也各不相同。 SIRT1是目前研究最
上海藥物所揭示氧化感應因子AbfR的作用機制
蛋白質翻譯后修飾是生物體實現功能多樣性調控的重要途徑。活性氧(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參與的信號轉導通路主要通過蛋白質活性半胱氨酸的氧化還原化學來實現抗性基因表達的轉錄調控。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日前揭示了表皮葡萄球菌轉錄因子AbfR感應ROS氧化
上海藥物所痛風鎮痛新靶點研究獲進展
5月28日,國際疼痛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會刊PAIN 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關于痛風鎮痛新靶點的研究結果,該項研究表明分布于外周神經系統中的KCNQ鉀通道是痛風鎮痛的新靶點,KCNQ鉀通道
上海藥物所楊玉社獲IBC中國藥物發現年度獎
日前,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玉社研究員獲得由BayHelix(百華協會)頒發的IBC中國藥物發現年度獎(IBC China Drug Discovery of the Year Award),以表彰他在發現、開發并上市了中國第一個氟喹諾酮抗菌藥物鹽酸安妥沙星中做出的貢獻。該獎授予在當年中國新藥研
上海藥物所合作發現雙孔鉀通道抗抑郁藥物位點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抑郁癥發病率逐年提高,抑郁癥已成為全球性社會問題。現有藥物的副作用、起效慢、個體差異等問題依然困擾著抑郁疾病的臨床治療。雙孔鉀離子通道是近年發現的一類新型鉀通道超家族,其中TREK1雙孔鉀離子通道成為抗抑郁治療、鎮痛和治療腦缺血的重要潛在新靶點,篩選和發現TREK1鉀通道
上海藥物所闡明代謝性疾病生化機理并發現潛在藥物靶標
蛋白翻譯后修飾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細胞精細調控其諸多生理過程關鍵生物學通路之一,并與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休戚相關。因此,負責蛋白翻譯后修飾的調控酶成為當今新藥研究領域的前沿和熱點靶標。以其中蛋白激酶為例,近十年來在美國年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的抗腫瘤藥超過一半是靶向此類蛋白翻譯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抗“超級細菌”感染的藥物作用新靶點
經過近4年的聯合攻關,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華東理工大學、湖北生物醫藥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成功發現一個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藥物作用新靶點——CrtN蛋白。相關研究論文于1月18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
上海藥物所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通過美國FDA相關審查
8月15日至19日,美國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三位檢察官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安評中心”)進行了整體實驗設施和實驗項目GLP(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ood Laboratory Pr
上海藥物所周虎研究員到昆明動物所進行學術交流
4月27日上午,受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腫瘤生物學實驗室陳策實研究員的邀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周虎研究員到研究所為大家做了題為“蛋白質組學及其在藥物作用機制研究中的應用 ”的精彩報告。 首先,周虎研究員簡單介紹了基于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的科研進展及研究目標。隨后具體講解了
果德安研究員再次受聘美國藥典委員會專家委員
繼2008年被聘為美國藥典委員會()委員后,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中藥標準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在2010年再次受聘為新一屆(2010-2015年任期)美國藥典委員會食品補充劑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 美國藥典委員會(USP)是為在美國境內生產和銷售的處方
上海藥物所基于四氫異喹啉骨架的藥物結構優化研究獲進展
3月7日至8日,美國化學會知名期刊Chemical Reviews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在線刊登了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新藥研發團隊圍繞四氫異喹啉這一優勢骨架進行藥物研發所取得的進展。 四氫異喹啉,尤其是其構型受限的多環衍生物(如阿樸嗎啡等
上海藥物所首次發現液相色譜電解質效應
?近日,上海藥物所李川課題組完成了研究項目“液相色譜電解質效應的發現及液-質聯用技術分析中藥多成分復雜樣品方法學研究” ,該項研究首次發現了“液相色譜電解質效應”,即通過添加微量電解質即可大大提高化合物在質譜中的離子化效率和離子化能力,從而增強分析物的質譜響應信號、擴大分析方法的定量范圍。正當各大公
世衛組織創新主題會議在上海藥物所舉行
世衛組織創新主題會議現場 將創新及先進技術用以防治貧困所致傳染病已作為聯合國的千禧年發展目標。然而,要建立一個適合開發新藥、疫苗和診斷產品,提供健康食物和清潔用水,防止病媒傳播,并可有效監控的綜合平臺,目前的私立和公有創新及技術體系都存在結構性缺陷。目前,升級受害國家在研究、信息、
上海藥物所等在靶向診療研究中取得新成果
靶向診療,顧名思義,就是針對特定的靶細胞,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這將大大提高治療的針對性,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影響,降低副作用。實現精準的靶向診療已成為腫瘤等威脅人類健康多病因復雜疾病的臨床診斷、放射及化學治療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也日益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 2016年5月,英國皇家化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