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診斷操作規范》解讀
尿路感染是由各種病原體入侵泌尿系統引起的疾病,致病菌主要為細菌和真菌,診斷或治療不當會導致不良后果。實驗室操作不規范將影響臨床診斷,不僅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增加患者經濟負擔,還會導致耐藥菌株的出現,增加感染性疾病治療的困難。因此,規范和提高尿路感染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本標準適用于開展尿液標本培養、鑒定和藥物敏感性試驗的微生物實驗室。制定過程中參考國內和國外已有的相關文獻和規范,考慮中國的實情,制定了適合國內使用的尿路感染實驗室診斷操作規范。主要內容包括:尿路感染送檢標本采集方法、標本標識、標本運送、標本接收、拒收標準、實驗室檢查操作、抗菌藥物敏感試驗等內容。 本標準提出尿培養的進行和結果解讀應該結合尿常規結果綜合分析,因此臨床醫生開具檢查尿培養檢測時應同時開尿常規檢測。......閱讀全文
如何診斷尿路感染?
1.病史采集 (1)臨床表現尿路感染相關癥狀的特點、持續時間及伴隨癥狀; (2)既往史、藥物史及相關疾病史等尋找發病的可能原因、伴隨疾病、曾經的藥物治療史及可能影響疾病發展、轉歸的因素等; 2.體格檢查 包括泌尿外生殖器的檢查;腹部和腎區的體檢。盆腔和直腸指診對鑒別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有意義
病原體感染診斷新項目臨床應用
?微生物耐藥已經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重大威脅,各國衛生管理部門都應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減緩不斷上升的病原體耐藥現狀。WHO對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要求盡可能把目標集中在快速診斷方面,利用一切手段將實驗室數據轉化為臨床有用的信息,要將感染性疾病防控“關口前移”。我國近期出臺一系列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措施,目的是
尿路感染的診斷與治療——尿路感染的發病機制
尿路感染(簡稱尿感)是由多種病原引起的尿道、膀胱、輸尿管、腎盂粘膜和(或)腎間質的炎癥。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極少數為病毒、真菌、衣原體和支原體。尿感是泌尿內科最常見的疾病,人群發病率約為2%。尿感按其是否伴有易患因素分為單純性尿感和復雜性尿感。單純性尿感不伴有易患因素,主要為女性的急性膀胱炎,大多可經
尿路感染的臨床治療
? 尿路感染(UTl)是由各種病原體入侵泌尿系統引起的疾病。尿路感染是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可發生于所有人群,多見于女性,尤其是育齡期婦女。男性發病較少,嬰幼兒、老年人、腎移植患者、尿道結構或功能異常者容易患病。??? 單純性尿路感染最常見的病原菌是革蘭陰性桿菌,其中大腸埃希菌占80%以上。復雜
《尿路感染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診斷操作規范》解讀
尿路感染是由各種病原體入侵泌尿系統引起的疾病,致病菌主要為細菌和真菌,診斷或治療不當會導致不良后果。實驗室操作不規范將影響臨床診斷,不僅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增加患者經濟負擔,還會導致耐藥菌株的出現,增加感染性疾病治療的困難。因此,規范和提高尿路感染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本標準適用于開展尿液標本培
如何診斷細菌性尿路感染?
患者有典型下尿路感染表現,可伴有全身癥狀,部分患者無任何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顯示尿白細胞增多,尿細菌培養陽性可確診為細菌性尿路感染,結合影像學檢查和造影檢查可進一步判斷解剖及功能異常。
關于小兒尿路感染的診斷介紹
嬰幼兒急性腎盂腎炎常以急性感染中毒癥狀為主要表現,而缺乏泌尿系統的特殊癥狀,故在發熱性疾病的診斷過程中應警惕尿感的可能,并注意與其他系統的急性感染做鑒別。急性腎盂腎炎嚴重者可合并敗血癥,特別是在新生兒和有阻塞性腎病者,故有明顯感染中毒癥狀及血白細胞20×109/L~25×109/L的患者,應做血
如何診斷絕經期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診斷不能單純依靠臨床癥狀和體征,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其診斷標準: 1.正規清潔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小時以上)細菌定量培養,菌落數≥105/ml。 2.參考清潔離心中段尿沉渣白細胞數>10個/HFP,或有尿路感染癥狀者。 具備1,2可以確診。如無2則應再作尿細菌培養復查
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介紹
1.急性單純性膀胱炎 發病突然,女性患者發病多與性活動有關。主要表現是膀胱刺激征,即尿頻、尿急、尿痛,膀胱區或會陰部不適及尿道燒灼感;尿頻程度不一,嚴重者可出現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濁、尿液中有白細胞,常見終末血尿,有時為全程血尿,甚至見血塊排出。一般無明顯的全身感染癥狀,體溫正常或有低熱。 2
細菌性尿路感染的鑒別診斷介紹
1.腎結核 以血尿為主,膀胱刺激征(尿頻、尿急、尿痛)更加明顯,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桿菌,靜脈腎盂造影可發現腎結核的影像特征。 2.慢性腎炎 腎炎患者有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等臨床表現,應仔細鑒別。 3.全身感染性疾病 全身癥狀突出而膀胱刺激征不明顯的尿路感染易被誤診為全身
簡述嬰兒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
其實嬰幼兒尿路感染也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癥狀,只不過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其實哭鬧、拒哺、煩躁不安就是尿道內不適、疼痛的表現; 尿布需要不斷更換,而每次排尿量卻不多,可能正是尿頻尿急的表現; 會陰常見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 而尿路感染的這些癥狀,容易被忽
關于老年人尿路感染的鑒別診斷介紹
尿感應與下述疾病鑒別。 1.發熱性疾病 當急性尿感以發熱等全身感染癥狀較突出,而尿路局部癥狀不明顯時,易與發熱性疾病混淆,如流感、瘧疾、敗血癥、傷寒等,約占誤診病例的40%。但如能詳細詢問病史,注意尿感的局部癥狀,并作尿沉渣和細菌學檢查,鑒別不難。 2.腹部器官炎癥 有些病例可無尿感的局部癥
關于老年人尿路感染的鑒別診斷介紹
尿感應與下述疾病鑒別。 1.發熱性疾病 當急性尿感以發熱等全身感染癥狀較突出,而尿路局部癥狀不明顯時,易與發熱性疾病混淆,如流感、瘧疾、敗血癥、傷寒等,約占誤診病例的40%。但如能詳細詢問病史,注意尿感的局部癥狀,并作尿沉渣和細菌學檢查,鑒別不難。 2.腹部器官炎癥 有些病例可無尿感的局部癥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尿液病原體檢查介紹
尿液病原體檢查介紹: 尿液病原體檢查是檢查尿液中存在的病原體種類和數量,確定是否為尿路感染及其感染的性質。尿液病原體檢查正常值: 細菌數小于100000個/ml。 (注:具體參考值請根據各實驗室而定。)尿液病原體檢查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當清潔中段尿菌數超過100000個/ml,可診斷為尿路
病原體檢測方法尿液病原體檢查介紹
尿液病原體檢查介紹: 尿液病原體檢查是檢查尿液中存在的病原體種類和數量,確定是否為尿路感染及其感染的性質。尿液病原體檢查正常值: 細菌數小于100000個/ml。 (注:具體參考值請根據各實驗室而定。)尿液病原體檢查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當清潔中段尿菌數超過100000個/ml,可診斷為尿路
復雜性尿路感染菌尿的快速診斷工具
(1)硝酸鹽還原法:迄今為止最為常用的仍是Griess硝酸鹽還原法。這種檢測方法對清晨第1次尿液的測定最為準確,而且還可相當準確地判斷感染是否為大腸埃希桿菌所致。但不能用于檢測革蘭陽性菌和假單胞菌屬所致的感染。由于尿液在膀胱中的停留時間對細菌還原硝酸鹽是必需的,在飲食缺乏一定量硝酸鹽或利尿時可出
復雜性尿路感染用于UTI的診斷方法介紹
①Bac-T-Screen法:這種方法是先將尿標本經濾紙過濾、染色、沖洗、再用比色計進行比色,這種技術能檢出尿中1萬個/ml細菌。其敏感性約為88%,但特異性僅為66%。其缺點是可造成儀器的堵塞,或因尿中其他有色顆粒物質的存在而影響其特異性。 ②生物發光法:細菌產生的ATP,可利用螢火蟲的熒光
簡述細菌性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
1.膀胱炎和尿道炎 主要為下尿路感染表現,包括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適、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現排尿困難,尿液常渾濁,并有異味,部分患者出現血尿,可伴有發熱、腰痛等癥狀。 2.腎盂腎炎 育齡女性最多見,通常起病急,可有寒戰、發熱、全身酸痛、惡心、嘔吐等全身感染癥狀,也可有尿頻、尿急
簡述絕經期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
老年尿路感染,以上尿路感染多見,因尿路刺激征就診者僅占35%,其余癥狀多不典型。 1.上尿路感染 根據炎癥的輕重程度不同,臨床表現有較大差異。除上述尿路刺激征及膀胱區壓痛外,往往伴有全身表現,起病急驟、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腰痛、腎區叩痛,輕者亦可無明顯癥狀。 2.下尿路感染 可
exblifep治療復雜尿路感染(cUTI)III期臨床成功
Allecra Therapeutics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致力于開發新的治療模式來克服抗生素耐藥機制以挽救感染患者的生命。近日,該公司宣布,評估研究性藥物exblifep(cefepime-enmetazobactam,前稱AAI101)治療復雜性尿路感染(cUTI,包括急性腎盂腎炎
女性的尿路感染與婦科炎癥的關系探討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體在尿路中生長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組織而引起的炎癥,是細菌感染中最常見的一種感染,尿路感染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腎盂腎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 對于女性來講,由于尿道短、沒有自然彎曲、靠近**口等解剖學因素,更容易出現尿路感染的情況
陰道病原體檢查的臨床意義
常見的陰道炎有細菌性陰道炎、病毒性陰道炎、真菌性陰道炎和非特異性陰道炎,分別由淋病奈瑟菌、陰道加德納菌、腸球菌、生殖道支原體、解脲脲原體、沙眼衣原體、瘡疹病毒、人類細小病毒、白色念珠菌、梅毒螺旋體等感染所致。根據檢驗結果,判斷感染性質,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腸球菌、厭氧菌等所致陰道炎屬非
尿液病原體檢查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當清潔中段尿菌數超過100000個/ml,可診斷為尿路感染。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腸球菌、淋病奈瑟菌、產氣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培養、分離尿路感染病原菌,做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其結果可指導臨床用藥。[1]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起病急驟、寒戰、發熱
陰道病原體檢查的臨床意義
常見的陰道炎有細菌性陰道炎、病毒性陰道炎、真菌性陰道炎和非特異性陰道炎,分別由淋病奈瑟菌、陰道加德納菌、腸球菌、生殖道支原體、解脲脲原體、沙眼衣原體、瘡疹病毒、人類細小病毒、白色念珠菌、梅毒螺旋體等感染所致。根據檢驗結果,判斷感染性質,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腸球菌、厭氧菌等所致陰道炎屬非
陰道病原體檢查的臨床意義
常見的陰道炎有細菌性陰道炎、病毒性陰道炎、真菌性陰道炎和非特異性陰道炎,分別由淋病奈瑟菌、陰道加德納菌、腸球菌、生殖道支原體、解脲脲原體、沙眼衣原體、瘡疹病毒、人類細小病毒、白色念珠菌、梅毒螺旋體等感染所致。根據檢驗結果,判斷感染性質,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腸球菌、厭氧菌等所致陰道炎屬非
慢性前列腺炎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規檢查 主要觀察EPS中白細胞和卵磷脂小體數量。正常的EPS中白細胞HP,無或偶見紅細胞、無膿細胞。卵磷脂小體均勻分布于整個視野,pH6.3~6.5,紅細胞和上皮細胞不存在或偶見。當白細胞>10個/HP,卵磷脂小體數量減少,提示前列腺存在炎癥,可作為輔助診斷項目,而
慢性細菌前列腺炎的臨床表現及臨床診斷
臨床表現 有反復發作的下尿路感染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排尿燒灼感,排尿困難、尿潴留,后尿道、肛門、會陰區墜脹不適。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 臨床診斷 須詳細詢問病史、全面體格檢查(包括直腸指檢)、尿液和前列腺按摩液常規檢查。推薦應用NIH慢性前列腺炎癥狀指數進行癥狀評分。推薦“兩杯法”或“
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診療
外科工作過程中很多機會都會進行導尿操作。導管的存在增加了菌尿的風險,可能在臨床上會進展為嚴重的尿路感染,是需要特別予以注意的。導管插入的持續時間是導管相關菌尿和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需要注意盡量減少導尿管放置時間,減少發生尿路感染的機會。發病機制留置導尿管后的尿路感染(UTI)是通過細菌沿著
復雜性尿路感染影像學診斷檢查的基本原則
(1)對可疑梗阻性細菌性腎盂腎炎的住院病人,尤其是感染對恰當的治療反應不佳者需行排泄性尿路造影或超聲波檢查,排除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的可能。而對感染性休克者則需緊急行上述檢查,假如這些病人的膿腫壓力不能通過引流解除梗阻而減輕,病人通常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治療。 (2)對首次或再次UTI的兒童,尤其是年
前列腺液病原體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黃色膿性混濁:見于前列腺炎、精囊炎。 紅色:見于精囊炎、前列腺炎、結核病和腫瘤等。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排尿不適、后尿道、會陰和肛門處墜脹有不適感、泌尿功能障礙、關節炎等癥狀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