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培育出治理水污染的超級細菌可將環境污染源分解
通過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就可以將大量環境污染源分解成無害物質,這不是科幻小說,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UAB)研究人員近日就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實現了這一想法。他們培育出一種能將有毒有機氯化物轉變成無害可降解物質的超級細菌,在利用生物技術解決水污染問題上跨出了一大步。 這種超級細菌名為綠彎菌門細菌(Dehalogenimonas),之前已在北冰洋、波羅的海、加拿大、中國、德國、西班牙和美國等地被發現,但直到人們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氯代烷污染含水層發現該菌種的細菌時,才第一次發現該菌種的高效降解氯化物特性。有機氯化物引起的水污染一直是世界上最嚴重的污染之一,一旦有機氯化物進入深水層,超低的生物降解性會導致其毒性污染長久存在于水源中。該細菌的特性使其成為解決氯化物水污染的有力武器。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這些細菌在呼吸過程中只能將有機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并通過活躍的新陳代謝將它們轉化為可生物降解的、不含氯的、對環境無害的物質。例如......閱讀全文
河口近海現新型有機污染物-抗生素污染生超級細菌
在工農業產生的傳統污染物之外,科學家又在水環境中發現了多類新型的有機污染物,尤其是抗生素。日前,華東師大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起了我國河口近岸新型有機污染物研究領域的首次研討會。專家認為,流入水體中的抗生素等藥物污染可能導致“超級細菌”產生。 河口海岸是陸海相互作用的地帶,又是
什么是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superbugs)是指對抗生素有超強耐藥性細菌的統稱。隨著抗生素濫用問題日益嚴重,耐藥細菌不斷出現并呈全球化流行趨勢,“超級細菌”的家族也越來越龐大,已成為引起臨床感染的嚴重病原菌,可能面臨無藥可治的境地。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抗菌素耐藥:全球監測報告》顯示:每年美國因感染超
救護車氧氣瓶也可能受“超級細菌”污染
英國《急診醫學雜志》日前刊載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救護車上的氧氣瓶也可能會受到“超級細菌”的污染,這提示氧氣瓶這類醫療設備也需定期消毒。圖片來源于網絡 美國卡爾霍恩社區學院的研究人員檢查了亞拉巴馬州一家急救站的3輛救護車上攜帶的9個氧氣瓶,發現這9個氧氣瓶都含有“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
水體中的抗生素等藥物污染或造就“超級細菌”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環科院、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和研究院的教授在滬多學科交叉探討“河口近海環境中新型污染物”問題。專家認為,流入水體中的抗生素等藥物污染可能導致“超級細菌”產生。 近些年來,愈演愈烈的新型污染物以及它所帶來的飲用水污染問題引發人關注。侯立安院士表示,目前觸目驚心的數據
超級細菌的中國現實
10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在對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進行監測中,發現了3株NDM-1基因陽性細菌(即超級細菌)。 自從8月國外報道有患者感染攜帶NDM-1基因細菌以來,中國有沒有“超級細菌”(Superbug)的問題就是公眾的關注焦點,直到此次公布之前一星期,中國的官方說法
扼住超級細菌的“命門”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生喬帥,博士畢業延期了一年。讓他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的科研生涯在這段難熬的日子里居然柳暗花明了。 不久前,《自然》雜志刊登了其導師黃億華領導的研究小組對細菌脂多糖轉運組裝膜蛋白復合體(LptD-LptE)的結構解析,為設計抗擊“超級細菌”藥物鋪平了道路,喬帥是論文第一作者。
怎樣預防超級細菌感染?
超級細菌與曾經大規模暴發流行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不一樣,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以在人-人、人-動物之間傳遞。超級細菌引起的是細菌感染,不是傳染病,而且一般發生在醫院里,雖然它耐藥性強,但致病力并不強。WHO建議勤洗手為一種防止傳染的措施。
“超級細菌”:我們如何應對?
近期印度、巴基斯坦、比利時等國出現的“超級細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超級細菌”究竟是什么細菌?其致病力如何?應如何防范感染?請關注——“超級細菌”:我們如何應對? “超級細菌”基因強悍 “超級細菌”近來引發全球關注,英國因其科研人員主導相關研究和國內病例數量較多而成為這一事件的焦點。
超級細菌來襲--細菌耐藥已成“全球威脅”
青霉素對許多致病菌不起作用了;結核病常規特效藥對相當數量的病人失效了;青蒿素在非洲也遇到了耐藥…… 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單位在《自然—基因組學》上發表了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性的文章;與此同時,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在《艾滋病免疫綜合征》上發表了關于HIV基因進化與傳播耐藥研究的
歐洲培育出治理水污染的超級細菌-可將環境污染源分解
通過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就可以將大量環境污染源分解成無害物質,這不是科幻小說,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UAB)研究人員近日就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實現了這一想法。他們培育出一種能將有毒有機氯化物轉變成無害可降解物質的超級細菌,在利用生物技術解決水污染問題上跨出了一大步。 這種超級細菌名為綠彎菌門細菌(
研究揭示細菌粉碎技術對抗超級耐藥細菌
研究人員利用液態金屬開發了新的殺菌技術,這可能是解決抗生素耐藥性這一致命問題的答案。 這項技術使用磁性液態金屬的納米顆粒來粉碎細菌和細菌生物膜--細菌茁壯成長的保護性"房子"--而不傷害有益細胞。 這項由RMIT大學領導的研究發表在ACS Nano雜志上,為尋找更好的抗菌技術提供了一個突破性
DNA測序抑制超級細菌傳播
超級細菌的暴發困擾著英國劍橋市新生兒特殊護理病房的醫護人員。在基因測序的幫助下,去年以來持續數月的困境終于結束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柳葉刀―傳染病》上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科學家首次測序了病原體基因,以便積極控制進行中的超級細菌暴發。 英國劍橋大學的臨床微生物學家Sharon Peacoc
小心!消毒不當滋生“超級細菌”
為保持衛生,不少人習慣在家里使用消毒劑浸泡衣物、擦洗家具并經常用抗菌洗手液洗手。 不過,愛爾蘭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發現,勤消毒雖然有助保持衛生,但也可能導致細菌出現耐藥性。 這一發現發表于2010年1月號《微生物學》雜志。 ? 強勢抵御 國立愛爾蘭大學研究人員杰勒德·弗萊
對抗腸道超級細菌有新藥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型抗生素,動物實驗表明它可有效抑制一種具有耐藥性的腸道超級細菌。 細菌通過多種形式抵抗抗生素,逃避被消滅的危險,超級細菌指對多種抗生素都有耐藥性的細菌,病人感染超級細菌后缺乏有效治療藥物。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約70萬人死于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MRSA有了“克星”
英國《自然》雜志28日發表的一篇微生物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超級細菌MRSA對傳統抗生素均具有耐藥性,而這項研究有望促進開發有效且臨床適用的新型抗生素。 抗生素耐藥性對全球公共衛生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嚴重,但過去30年里
“超級細菌”首現致死病例
“超級細菌”的出現為濫用抗生素問題敲響了警鐘,圖為一美國超市免費向顧客發放抗生素 前不久在南亞首先發現的一種幾乎對所有抗生素有抗體的“超級細菌”,已導致了一名比利時男子不治身亡。這是“超級病菌”爆發后確認的第一例死亡病例。 首次出現死亡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剛剛宣布甲型H1N
“超級細菌”離我們還有多遠
就在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結束的第2天,一篇發表在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傳染病》上的報道又戲劇性地將人們帶入另一片恐慌:研究者在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國的許多地區均分離到可以產生新型金屬β-內酰胺酶NDM-1的超級耐藥細菌。這些細菌
超級感受態細菌制備
摘要: 碧云天生產的超級感受態細菌制備試劑盒(Supercompetent Cell Preparation Kit)是一種用于快速制備高轉化效率大腸桿菌感受態細菌的試劑盒.超級感受態細菌制備試劑盒是在傳統超級感受態細胞制備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改良而成,操作便捷,轉化效率高.
治療超級細菌感染的介紹
針對超級細菌的流行趨勢,研發新型抗生素或新的治療手段迫在眉睫。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周期長,且細菌耐藥的發展速度遠遠快于新藥的研發速度。而疫苗接種在人類健康史上對于控制嚴重致病菌的感染、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異性疫苗將從源頭上控制超級細菌的傳播與感染。
汪復教授:詳解“超級細菌”
新聞背景 8月11日,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超級細菌( S u p e r b u g)”,對當前所有臨床應用的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據不完全統計,這種新型“超級細菌”已使全球170人被感染,在英國至少造成5人死亡。由此,一場“超級細菌”的風
簡述超級細菌的耐藥機制
1.細菌產生滅活酶或鈍化酶,破壞抗生素的結構,使其失去活性。 2.改變抗生素作用的靶位蛋白結構和數量,使細菌對抗生素不再敏感。 3.細菌細胞膜滲透性改變,使抗生素不能進入菌體內部。 4.細菌主動藥物外排泵作用,將抗生素排出菌體。 5.細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降低抗生素作用。
廣州研發中藥抗“超級細菌”
昨日下午,廣州醫藥集團聯合廣東華南新藥創制中心等科研機構正式啟動抗“超級細菌”藥物研發項目,首期將投入5000萬元開展三大專項研究,力爭5年內取得階段性成果。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藍,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陳蔚文,廣州市政
分析超級細菌的產生原因
基因突變是產生超級細菌的根本原因。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是臨床上廣泛應用抗生素的結果,而抗生素的濫用則加速了這一過程。抗生素的濫用使得處于平衡狀態的抗菌藥物和細菌耐藥之間的矛盾被破壞,具有耐藥能力的細菌也通過不斷的進化與變異,獲得針對不同抗菌藥物耐藥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矛盾斗爭中不斷強化,細菌逐步從單一
英國河水發現超級抗藥細菌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科學家警告稱,英國考文垂市索威河下游污水處理廠發現高抗藥性菌株。或將引發潛在超級細菌的威脅性。英國考文垂市索威河下游污水處理廠發現的超抗藥性菌株 據悉,高抗藥性細菌是英國沃里克大學專家在污水處理廠采集樣本時探測到的,它們是人類糞尿中的大腸桿菌株,它可以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
追擊“超級細菌”:“細菌耐藥監測網”需完善
尚不確定三病例因超級耐藥基因細菌引發 “耐藥基因就像細菌的一件衣服,所以不是細菌耐藥,而是基因耐藥。”軍事醫學科學院疾病預防控制所的所長黃留玉解釋說,“超級細菌”這種說法是不規范的,其規范稱呼應該是NDM-1耐藥基因細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徐建國教授介紹,根據中國疾病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
■最早揭開“超級細菌”面紗的英國加的夫大學的醫學專家蒂莫西?沃爾什 一種源于南亞的新型抗藥基因,能造就幾乎打敗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細菌”,正在向全球蔓延。上周,一位比利時男子在巴基斯坦感染了這種“超級細菌”后身亡。在經歷過“非典”肆虐和“甲流”恐慌之后,人類對任何能
“超級細菌”入侵日本-政府嚴盤查
6日,日本獨協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方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日本出現首例感染超級細菌者。 一名去年前往印度就醫的日本男子被確認感染,目前NDM—1已蔓延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日本厚生勞動省官員7日說,一名曾于去年前往
發現對抗“超級細菌”新辦法
上海的一批科學家,在對數百個老藥的研究中,發現了對付無處不在的致死性感染病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下簡稱“金葡菌”)的新辦法。 經過近4年的聯合攻關,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湖北生物醫藥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成功發現一個抗耐藥金葡菌感染的藥物作用新
解鎖超級細菌耐藥的傳播機制
細菌耐藥性主要是由于耐藥基因的廣泛傳播引起的,而多重耐藥質粒融合傳播,更使耐藥基因的傳播如魚得水。 “多重耐藥質粒可以攜帶多個耐藥基因,通過接合轉移在不同細菌之間傳播,從而造成耐藥基因的傳播。進一步解析耐藥基因及其傳播機制的關鍵是要獲得完整的質粒圖譜。”揚州大學教授李瑞超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
“隱身斗篷”:超級細菌逃逸機制揭示
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成果,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能夠成為超級細菌的“隱身斗篷”,幫助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攻擊。該發現為未來治療細菌感染提供了新靶點。 超級細菌被認為是全球醫療健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目標之一,幾乎讓人類陷入了無藥可用的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