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精準醫療行業發展迅速。基因測序行業也正在經歷市場快速擴增的的階段。依據BCC Research的預測,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今后5年年增速為15%,是醫療行業整體增速的3至4倍。其中,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超過20%的增速,而具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中國的基因測序產業2012-2017年間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25%。 2016年10月11日,在生物谷與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LSAC生命科技論壇:高通量測序技術與應用"會議上,派森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孫子奎分享了他對基因檢測行業發展前景的看法。 基因測序產業鏈包括:上游的儀器制造、中游的測序服務、下游的數據分析與應用。其中,上游市場由于儀器更新換代周期較長,呈放緩趨勢。而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基因測序產業鏈中下游市場具有較大的潛力。 那么處在中下游的中國......閱讀全文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望率先入選 “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經驗將推廣 政策體系成型,專項資金支持將陸續到位 《經濟參考報》日前從多個渠道獲悉,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的多個城市或城市群有望率先入選“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西北、東北、中部地區的城市和城市區,也將在隨后入選。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利華在《求是》2015年第10期發表了題為《構筑中國制造走出去的新優勢》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當今時代,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形成歷史性交匯,國內外經濟環境和需求結構深刻調整,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加速重塑,全球制造業版圖正在重構之中。加快構建中國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3月2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 5月1
馬斌讀報:中國食品安全 看了上面的節目,我相信觀眾對于中國食品安全狀況一定也有了自己的判斷,事實上,最近權威人士、各大媒體和專家也紛紛圍繞食品安全這個話題進行探討,下面的時間我們將交給馬斌,聽聽馬斌帶來什么觀點。 最近幾天,很多觀眾都發現,多家媒體都報道了同一件事情,就是針對
自《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來,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五大工程”扎實推進。在2016年度15個重大標志性項目中,已有7個完全落實,4個基本落實。整體看,我國制造業有自己的獨特機遇和優勢,“中國制造2025”可期可待—— 2015年5月份,國務院發
全球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引發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智能化成為了制造業的轉型目標。為此,德國推出了“工業4.0”概念,美國則推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我國則將這一輪產業革命定義為“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企業必須修煉內功,走出粗放型發展的怪圈,真正實現“中國制造2025”,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核
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薄弱、共性技術缺位;資源浪費、污染嚴重……面對我國制造業的重重矛盾,必須更加堅定地推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腳踏實地、穩打穩扎、精益求精— 3.6%——這是我國組裝一部蘋果手機獲取的價值。2010年亞洲開發銀行調查發現,生產一部蘋果手機所需的178
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
澳大利亞勞動力貴,一般人家都準備一些工具,家里的東西壞了,小頭小腦的都自己動手。我剛到澳大利亞時,圖便宜,看到日本和德國的工具比中國的貴5倍之多,就買了一套中國產的工具。不久,鉗子不咬牙了,螺絲刀擰不住螺絲了,鋸也彎了,電鉆也動不了。后來,我逐漸開始用德國的,用了幾年,的確讓人服氣。我
近日,在中國先進制造者聯盟、合眾資源·3A顧問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企業管理高峰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管理大師與實踐企業,圍繞“中國制造突圍之路”主題,共同探討制造業管理提升大計。專家認為,中國制造的出路就是追求高品質,擁抱互聯網。 為品質付費人群遞增 中國制造業為何要轉型升級?與
[導讀]現實生活中貶低中國制造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套邏輯體系:“外國不是技術上造不出來,而是主動放棄” “中國制造在全球最低端,都是組裝貨”......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句令人匪夷所思的傳言,說中國儀器和國外儀器技術差距100年。真不知是怎么推斷出來的。 中國制造是不是真如網上傳言的如此不堪呢?在一
“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拓展空間 危機中孕育新希望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制造業的大國,卻難尋幾個全球叫得響的品牌;鋪天蓋地的產品,卻在高端市場上難覓蹤跡。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中國制造”的尷尬愈加強烈。 “中國制造”,創造了財富,贏得了掌聲,如今卻在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新的挑戰:從“中國
近日,由中船重工武船集團承建的世界首座規模最大的深海半潛式智能養殖場正式交付挪威用戶。這一體量龐大的“超級漁場”實際上是一種海洋工程裝備,與人們所熟知的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海洋鉆井平臺一樣,是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的工業產品。它安裝了各類傳感器2萬余個,融入生物學、工學、電學、計算機等多學科技術
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專家歷時兩年多的研究,明確了我國成為制造強國的階段性目標和各項指標,為中國制造業繪就發展藍圖——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到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制造2025”成為這一個月以來全民熱議的話題。這部被認為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近期將對
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國民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同時,2015年也是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之后的關鍵一年,從認識新常態到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重要一年。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提出了“三個轉變”的重要要求,李克強總
2010年起,我國已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然而中國制造“大而不強”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強化,制造業發展面臨新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國出臺《中國制造2025》將為制造業帶來哪些影響?《中國制造2025》被稱為是我國邁向制造強國的路線圖,其中有哪些亮點,如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質檢總局官網8月5日消息,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提出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
日前,國務院發布了由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一年半論證,國家有關部委再花一年多時間擬定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強國的宏偉目標。《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藍圖,是其后二十年行動的腳本。其中提出
“中國制造2025”將助力中國加強制造業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成為“高科技天堂”——美國《福布斯》雜志、西班牙《世界報》等海外媒體日前這樣評價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2015年出臺的“中國制造20
相信中國制造 李長江:出口穩定增長說明中國制造受歡迎 享受充滿資訊的早晨,歡迎收看第一時間,大家早上好,我是歐陽夏丹,今天是8月20號,星期一。首先來關注我們經濟頻道的主題報道,“相信中國制造”。 最新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的外貿出口依然保持穩定的增長,最近,國家質檢總局
2010年中國制造業產值超過美國,占全球制造業總產值的19.8%,躍居“世界第一”。從產值看,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國。然而,“中國制造”的附加值遠遠低于一些發達國家。2011年《金融時報》公布的全球500強企業中,美國有73家工業企業上榜,而中國大陸僅有6家。 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
談到清華大學分析中心的邢志老師,很多人都有深刻印象:對原子光譜、對元素分析始終保持熱忱,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應用,探索儀器的改進,而且發起聚集了一批熱愛光譜儀器和元素分析的專家,不斷討論發掘元素分析無盡的價值。受到邢志老師鼓勵和建設性改進意見的中國企業如屹堯科技等,不斷地加速制造出更多高水準的儀器
——訪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恒院士 我國于2015年發布《中國制造2025》,提出中國制造強國戰略。該規劃在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多次提到標準化,明確要求加強制造業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日前,就標準化助力中國制造話題,中國
開始說2016 之前,先回顧一下2010-2015這五年間,到底發上了什么。因為我們只有理解了歷史,才能更好的預測未來。 2010年,我還在自動化行業,其實那時中國制造就已經開始面臨嚴峻的問題,只是當時的4 萬億投資以及房地產的火爆,使這些問題沒有暴露出來。 事實上,從2010年到2013
12月24日,我國首款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成功首飛。12月24日,“鯤龍”AG600在珠海首飛成功,順利降落。 啟動、滑行、機頭昂起、直插云霄、平穩降落……在“鯤龍”AG600完成其藍天首秀的同時,也標志著我國航空工業特種用途飛機研制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成
21日閉幕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針對跨國公司關心的“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現場搞起了推銷,直言“中國制造2025”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和發展機會,各國企業家們應把握好三大投資機遇。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時代,產業要發展壯大,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必由之路
“我們要打一場制造業的‘攻堅戰’,用先進標準倒逼‘中國制造’升級。”李克強總理在4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 當天會議決定實施《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李克強說,堅持標準引領,建設制造強國,是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改善供給、擴大需求,促進產品產業邁向中高
“從上周開始,食用油價格開始上漲漲幅約5%,與去年同期相比,豆油價格上漲了43%!”供貨商張先生表示,持續的漲價已令其銷售額出現明顯下降。記者10月30日從北京幾大批發市場了解到,受進口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大豆油開始全面漲價,一天之內一箱金龍魚大豆油的價格上漲了10元。 “除了原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0年,中國GDP總量首次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然而為中國貢獻了1/3的GDP總量、90%出口總額的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卻依然籠罩著低端、廉價、劣質的陰霾,與我國迅速崛起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形象極不相符。 3月14日閉幕的十一屆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