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活動觀察法對早產兒神經損傷的預測
摘要 自發活動觀察法是一種簡便、快速、有效的神經發育評價方法, 對早產兒神經系統損傷結局有很高的預測價值。本文概要的綜述了該方法的理論基礎、實施、評價方法、預測結果以及其局限性。旨在介紹一種新的神經系統損傷結局預測方法。主題詞 11 早產兒 21 神經損傷 31 預測 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 新生兒死亡率已明顯下降, 早產兒的成活率也有所提高。胎齡更小, 出生體重更低的早產兒也能成活, 但早產仍是圍產兒腦損傷的高危因素。據報道, 出生體重小于1500 克的早產兒中有 5%~ 15%長大后遺留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缺陷, 主要表現為腦性癱瘓, 25%~50%遺留有嚴重的認知和行為缺陷, 如智能低下、發育遲緩、學習困難等〔 1 ~4〕 。早產兒發生神經系統損傷時可通過各種檢查而及時發現, 但對預后預測價值不大, 而且使用這些檢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神經系統查體, 許多日后遺留嚴重神經功能缺陷的早產兒, 早期查體卻正常; 腦損......閱讀全文
自發活動觀察法對早產兒神經損傷的預測
摘要 自發活動觀察法是一種簡便、快速、有效的神經發育評價方法, 對早產兒神經系統損傷結局有很高的預測價值。本文概要的綜述了該方法的理論基礎、實施、評價方法、預測結果以及其局限性。旨在介紹一種新的神經系統損傷結局預測方法。主題詞 11 早產兒 21 神經損傷 31 預測 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 新生兒
晝夜節律對小鼠自發活動的影響
關鍵詞: 晝夜節律;自發活動我們經觀察發現小鼠的自發活動次數隨晝夜不同時段的變化而有顯著的不同, 上午多, 下午少, 傍晚多, 半夜少。而小鼠自發活動又常用作藥物鎮靜作用研究的指標, 因此, 了解晝夜節律對小鼠自發活動的影響規律, 對指導藥物鎮靜作用的實驗研究設計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目的, 我
早產兒臂叢神經損傷合并肱骨骨折漏診病例分析
新生兒分娩損傷是常見并發癥,但臂叢神經損傷合并肱骨骨折,因神經麻痹而造成骨折漏診,本文報告1例早產兒臂叢神經損傷合并肱骨骨折。臨床資料男性患兒,因胎齡35周早產入院,出生體重2.64g(含胎脂),臍帶繞頸2周且緊,出生哭聲尚可,活力較差,無口吐泡沫、呻吟、抽搐、尖叫。其母患有重度子癇,否認遺傳病史。
研究揭示復雜腦自發活動中意識狀態的簡要神經表征
我們的意識存在于何處?這是《科學》(Science)列出的125個未解決的前沿科學問題之一。大腦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大腦的全局意識水平的波動在時間尺度上引領著我們不同的主觀體驗。例如,從清醒到睡眠的交替、麻醉藥物作用下的意識消失、精神疾病或致幻劑引發的異常精神狀態等,分別對應不同的意識狀態。是否存
揭秘神經損傷后的自發性疼痛產生的新機制
自發性疼痛是指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發生的疼痛。它是慢性疼痛的主要癥狀。發生機制仍不清楚,仍然難以治療。近期,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在體成像技術研究了同步聚集放電引起神經損傷后的自發性疼痛發生機制,證實交感神經-腎上腺素受體通路介導了同步聚集放電和自發性疼痛的產生。該研
AI結合“連接組”可預測神經元活動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借助由腦組織創建的神經元及其連接圖——“連接組”,再結合人工智能(AI),美國與德國科學家達成了此前從未實現的突破:無需對活體大腦進行任何檢測,便能預測單個神經元的活動。光線進入果蠅的復眼,使六邊形排列的光感受器通過復雜的神經網絡發送電信號,從而
DNA分子的自發性損傷
DNA復制中的錯誤以DNA為模板按堿基配對進行DNA復制是一個嚴格而精確的事件,但也不是完全不發生錯誤的。堿基配對的錯誤頻率約為10-1-10-2,在DNA復制酶的作用下堿基錯誤配對頻率降到約10-5-10-6,復制過程中如有錯誤的核苷酸參入,DNA聚合酶還會暫停催化作用,以其3’-5’外切核酸酶的
肌肉神經源性損害對神經損傷治療的指導意義
(1)可以了解早期神經再生的質量,便于及早采取必要的處理,以爭取時間,提高療效。 (2)當SNAP可測出,而SEP測不出時,可確定為根性節前撕脫傷,有助于確定治療方案,即可不作神經探查術。 (3)部分損傷時神經保持其連續性,但有神經瘤形成時,如損傷遠段能記錄到神經動作電位,或運動神經傳導速度
無需活體大腦檢測-結合AI可預測神經元活動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借助由腦組織創建的神經元及其連接圖——“連接組”,再結合人工智能(AI),美國與德國科學家達成了此前從未實現的突破:無需對活體大腦進行任何檢測,便能預測單個神經元的活動。 數十年來,神經學家在實驗室耗費大量時間,精心檢測活體動物的神經元活動。這些實驗雖為理解大腦工作
DNA分子的自發性損傷介紹
DNA復制中的錯誤以DNA為模板按鹼基配對進行DNA復制是一個嚴格而精確的事件,但也不是完全不發生錯誤的。鹼基配對的錯誤頻率約為10-1-10-2,在DNA復制酶的作用下堿基錯誤配對頻率降到約10-5-10-6,復制過程中如有錯誤的核苷酸參入,DNA聚合酶還會暫停催化作用,以其3’-5’外切核酸酶的
中國科學家揭示復雜腦自發活動中意識狀態簡要神經表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832.shtm6月5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昂課題組、王曉群課題組等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研究揭示了復雜腦自發活動中意識狀態的簡要
科學家揭示神經損傷后的自發性疼痛產生的新機制
自發性疼痛是指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發生的疼痛。它是慢性疼痛的主要癥狀。發生機制仍不清楚,仍然難以治療。近期,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在體成像技術研究了同步聚集放電引起神經損傷后的自發性疼痛發生機制,證實交感神經-腎上腺素受體通路介導了同步聚集放電和自發性疼痛的產生。該研
遺傳因子對損傷神經的敏感性
我們對影響神經損傷,尤其是神經再生遺傳因素的了解主要是從眾多小鼠模型中得到的。單個基因在小鼠基因組中是失活的,但在這些小鼠中可觀察到神經再生的情況。盡管我們已經從這些模型中了解到一些關鍵信息,但往往很難知道這些發現如何能夠轉化為人類研究。這種障礙壁壘主要是由于每個人的壓力總是不同的,這導致科學家
簡述多環芳烴對神經系統損傷
多環芳烴受到關注以來,既往研究多集中探討PAHs對兒童神經發育的影響,而對職業人群神經系統毒性的報道不多見。職業接觸方面,多環芳烴和鉛聯合接觸可以影響16個基因及蛋白,其中包括14 個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的蛋白和基因,這些基因和蛋白通過配體激活、細胞凋亡、氧化應激及炎性介質等途徑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傷
早產的陣痛:全球早產兒大腦損傷研究期待突破
不知為何,孕婦Fabienne的陣痛提前了3個月。2007年6月一個安靜的午后,Fabienne突然開始宮縮,然后被迅速送往瑞士洛桑市郊區最近的醫院。當她的兒子Hugo在懷孕26周后(而不是通常的40周)出生時,體重只有950克,因此立刻進行了重病特別護理。3天后,醫生告訴Fabienne,H
臂叢神經損傷的神經電生理檢查
肌電圖(EMG)及神經傳導速度(NCV)對有無神經損傷及損傷的程度有重要參考價值,一般在傷后3周進行檢查,感覺神經動作電位(SNAP)和體感誘發電位(SEP)有助于節前節后損傷的鑒別,節前損傷時SNAP正常(其原因在于后根感覺神經細胞體位于脊髓外部,而損傷恰好發生在其近側即節前,感覺神經無瓦勒變
關于舌咽神經損傷的簡介
舌咽神經為混合神經,是舌咽部重要的感覺傳入神經,其運動支主司提軟腭功能,副交感纖維司腮腺分泌。舌咽神經屬后組顱神經,外傷受損多因骨折線波及頸靜脈孔所致,但顱后窩頸靜脈孔區病變極易引起舌咽神經損害。舌咽神經的損害及損傷常與后組顱神經同時受累,單獨的舌咽神經損傷臨床極為少見。其表現為患側舌后1/3的
分析面神經損傷的病因
顱腦創傷和醫源性損傷是造成面神經損傷(facial nerve injury)的主要因素。面神經損傷導致的面癱等臨床表現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帶來諸多的不良影響。面神經可分為腦橋內段、顱內段。內耳道段、顳骨內面神經管段和顱外段,不同部位的損傷有相應的解剖和臨床特征,其手術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 面神
舌咽神經損傷的檢查方法
舌咽神經損傷的檢查方法主要有體格檢查、顱底X線平片、核磁檢查、CT檢查。舌咽神經損傷通過體格檢查,醫生可為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斷。 顱底X線平片可以顯示出骨質破壞的情況,但是對顱底線狀骨折多不易顯示,因此還需要進行核磁檢查或者CT檢查,核磁檢查可以明確病變部位、大小以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CT
上海生科院發現視網膜自發活動波的起源
9月3日,《自然-通訊》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組題為《雙極細胞通過突觸前NMDA自受體放大機制介導視網膜波的發生》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谷氨酸能視網膜自發活動波的發生是由雙極細胞軸突末梢NMDA自受體依賴的放大機制所介導。 在發育早期的視網膜中,相鄰
視神經損傷模型實驗
視神經橫斷模型及熒光金逆行標記 坐骨神經移植及熒光金逆行性標記 熒光金逆行性標記(上丘及外側膝狀體)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作為中樞神經的重要組成
視神經損傷模型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作為中樞神經的重要組成部分,視神經及其胞體已成為中樞神經損傷修復的重要研究對象。中樞神經損傷修復研究中的許多重大發現,最初都是以視神經損傷為模型開展的。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蘇國輝和Aguayo采用周圍神經移植誘發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以下簡稱節細胞)再生的開拓性研究。視神經由眾多神經纖維組成
丙烯酰胺對氧化損傷與神經細胞凋亡調控的影響
研究表明,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對細胞膜脂質、蛋白質和DNA不斷攻擊并造成相應靶分子累積氧化變性或損傷,是造成細胞代謝紊亂和功能異常的重要生理基礎。當體內自由基和活性氧的產生與消除間不平衡時會產生氧化應激,從而引發許多疾病。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三箱社交實驗及自發活動實驗(二)
三箱社交實驗及自發活動實驗-雷帕霉素對自閉癥大鼠病癥行為的改善作用2結果2. 1雷帕霉素處理顯著改善自閉癥大鼠的社會交往能力社會交往實驗分析發現,與對照組相比,VPA處理組幼鼠社會交往能力顯著下降(P
三箱社交實驗及自發活動實驗(一)
三箱社交實驗及自發活動實驗-雷帕霉素對自閉癥大鼠病癥行為的改善作用摘要:目的探討雷帕霉素(rapamycin)對自閉癥大鼠病癥行為的改善作用及相關機制。方法采用丙戊酸鈉( sodium valproate VPA)一次性腹腔注射孕12.5 d大鼠制備自閉癥幼大鼠模型,雷帕霉素處理組于VPA注射后
關閉動脈導管對早產兒的肺保護作用
動脈導管未閉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出生后,大約15小時即發生功能性關閉,80%在生后3個月解剖性關閉。早產兒發育差,動脈導管未閉發病率高,如果長期未閉合,通過未閉動脈導管的左向右分流的血液連續不斷流動,使肺循環及心臟的血流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可引起心功能異常,心衰等,長期肺淤血,循環差,肺小動脈痙
“迷你大腦”發出類似早產兒的腦電波
據《自然》雜志近日在線報道,在實驗室培養皿中培育的“迷你大腦”,第一次自發地產生類似人類的腦電波,模式看起來與早產兒的類似。此項進展或有助于科學家對大腦早期發育的研究。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神經科學家艾莉森·穆烏特里領導的研究小組,誘導人類干細胞從皮質(控制認知和解釋感官信息的大腦區域)中
關于肌肉神經源性損害的神經損傷的診斷
當神經完全損傷時,誘發電位一般表現為一條直線或有少許干擾波。但應注意:①SNAP之誘發較難,并非所有SNAP陰性均為完全損傷,應結合臨床檢查判斷。②極少數完全損傷仍可誘發出MAP,應予鑒別。 神經部分損傷時,誘發電位可出現程度不同的波形改變、振幅降低、潛伏期延長或傳導速度減慢,可據此判斷有
研究揭示神經保護甾體對食蟹猴腦損傷的保護作用
高原是地球上最惡劣的環境之一,最主要的特點是低氣壓所導致的缺氧。急性暴露在低壓缺氧環境下,未習服人群會出現腦損傷,在嚴重情況下甚至會發展成為致命性的高原腦水腫。在我國,大約25%的陸地是海拔高度超過3000米的高海拔區域,并且集中在青藏高原區域,這嚴重阻礙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經濟開發和國
關于舌咽神經損傷的病因分析
1.火器傷 舌咽神經的單獨損傷極為少見,偶爾因小彈片傷所致。在下頜后間隙火器傷中,舌咽神經常與迷走神經、副神經一同受傷。下頜骨水平支受傷時。舌咽神經亦常與迷走神經及面神經同時受傷。 2.手術誤傷 頸動脈手術、頸椎前入路手術、甲狀腺手術等常可誤傷舌咽神經顱外段;顱后窩頸靜脈孔區手術可誤傷舌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