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根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者們最近對人類基因組中沒有被詳細研究過的長鏈非編碼RNA (lncRNAs)進行了全面分析。他們發現lncRNAs可能在癌癥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深入研究lncRNAs將會找到有利于癌癥診斷,預后和治療的新標記物。 LncRNAs在基因組研究領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沒有被深入研究。而近幾年,這些非編碼的RNA卻越來越引起大家的注意。密西根大學的這群研究者們利用了25個獨立的數據集,集合了7,526個RNA 序列樣品,利用了高通量RNA測序技術,確認了在正常組織和一些常見的癌癥組織里超過58,000個lncRNA 基因。他們收集到這些在各種正常組織和癌癥組織的基因組圖的數據,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將會有大批各種lncRNA作為新的生物標記物,會被分析并深入的學習。 研究者同時在這些lncRNAs中確認了一種lncRNA-SChLAP1,可以作為侵襲性前列腺癌的新的腫瘤標記物。SChLAP1主要發......閱讀全文
要研制出更強有力的癌癥治療方法,最重要的是投資和長期的努力 2011年3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志聚焦美國癌癥研究40年。圖為一張前列腺癌細胞的掃描電子顯微圖片,自1971年美國頒布《國家癌癥法》以來,前列腺癌的死亡率沒有明顯改變。(圖片提供:《科學》) 1971年12月,時任美
癌癥研究的投入與產出一直難成正比,重復性也一直飽受詬病。為了實驗更加簡便安全,人類將癌細胞放在培養皿里進行研究,但超過60年,體外培養癌細胞的培養基一直沒有更換過。許多科學家已經表示這種常規培養基與體液相差甚遠,可能改變了癌細胞的性質,這也是癌癥研究無法重復的原因,因為實驗從一開始就錯了....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患有癌癥的兒童和成年人通常具有不同的發生突變的基因來促進疾病產生,這提示著這些患者可能受益于不同的療法。這一發現強調了對兒童癌癥進行精準醫療的必要性。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2月2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
我們都知道,癌癥的發生很復雜,而且往往是由于多種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然而有時候癌癥的發生或擴散往往需要幫手來幫忙,那么到底有那些因素會成為癌癥的“幫兇”來幫助癌癥發展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分享給各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癌癥都有哪些“幫兇”! 【1】兩項研究揭示骨髓源性免
來自美國芝加哥的消息,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副教授,新澤西腫瘤研究所研究員康毅濱博士榮獲2012年度美國癌癥研究學會杰出貢獻獎,美國癌癥研究學會在即將在芝加哥舉行的第103屆美國癌癥研究學會年會上頒發這一獎項,同時在此次大會上,康毅濱博士還將發表題為“解密乳腺癌轉移腫瘤基質相互作用(Decod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揭示癌癥發病機制、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多種機制的發現,科學家們讓癌癥變成了一種可控的疾病。 近日,來自美國德州農工健康科學中心研究所的科學家就發現西蘭花中名為蘿卜硫素的提取物或許可以幫助治療癌癥;又有研究者發現冥想也可以幫助癌癥的治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揭示癌癥發病機制、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多種機制的發現,科學家們讓癌癥變成了一種可控的疾病。 近日,來自美國德州農工健康科學中心研究所的科學家就發現西蘭花中名為蘿卜硫素的提取物或許可以幫助治療癌癥;又有研究者發現冥想也可以幫助癌癥
癌癥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日,Nature Genetics 和 Nature Medicine 聯合發表了題為:Nature Milestones in Cancer 的文章,總結了21世紀以來癌癥研究旅程中的14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展示在理解癌癥和開發新療法方面取得的重大進
圖譜如果繪制成功,可望開辟癌癥個性化治療新時代 國際癌癥基因組協會將開展一項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癌癥研究計劃,集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科學家之力,繪制完整的人類癌癥基因圖譜。 該協會4月29日在英國倫敦正式成立,目前有英國、中國、美國、法國、印度、日本、新加坡、澳大
在國會山的簡報中,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宣布免疫治療為年度癌癥研究的首要進展。在剛剛發布的——《2016 年度報告:ASCO臨床腫瘤學進展》(以下簡稱《報告》)中,描述了免疫治療近期的重大研究突破以及其他60項重要的癌癥研究進展。ASCO的報告中呼吁持續強勁的聯邦資金用以癌癥研究,并強調了
大部分人相信,預防癌癥發生顯然比治療更好,但是受經濟規律的影響,科學家會選擇治療癌癥作為研究目標,而不是選擇預防。美國的專利系統和FDA藥物批準程序是決定科學家這一選擇的原因。選擇晚期癌癥為目標,只需要延長癌癥患者幾個月生存時間,就可以獲得藥物有效的認證,不需要太長的研究周期。但是如果選擇預防癌
國際癌癥基因組聯盟(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簡稱"ICGC")近日向科研界公布了超過1萬個癌癥基因組的數據。這些數據能更好地幫助全世界的癌癥研究者從基因方面了解癌癥,加快對癌癥的研究并幫助更多癌癥靶向治療的發展。 安大略癌癥研究所所
中國兒童癌癥患者數量一直在持續攀升,癌癥已經是1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癌癥,整體來說是一種老年病:隨著年齡的增加,癌癥發病率逐年增高,近90%的癌癥患者在50歲以上。由于人口老齡化,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環境污染等因素,中國近期癌癥發病率呈現指數式增長,如何防癌抗癌成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
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與英國癌癥研究院合作建立最先進的蛋白質組學實驗室 2009年7月20號,英國赫默爾亨普斯特德—服務科技,世界領先的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在英國的癌癥研究院(ICR)宣布一項整合生物網絡的合作。癌癥研究院是世界上新型、先進的蛋白質組學實驗室,配有完整的Thermo Scientif
我國世界最大的“基因工廠”目前的技術可一次性檢測508個腫瘤相關基因,解讀88種腫瘤藥物,全面、精準地解讀腫瘤藥物和基因的關系,根據患者的基因信息,協助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國際:已公布超過1萬個癌癥基因組數據 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案例——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
我們總是對患者說癌癥會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方式在體內進化,但是我們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大約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靈大學癌癥生物學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癥靶向療法——針對導致腫瘤生長的突變的藥物。這種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世衛組織最新公布數據表明,全球每年880萬人死于癌癥,占全球每年死亡總人數近六分之一。每年1400多萬新發癌癥病例,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2100多萬。癌癥治療始終是醫學上的一個難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研究癌癥診斷途徑、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及多
“預防難、發現晚、不好治、不規范。”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赫捷在11月1日的“國際腫瘤防控大會暨國家癌癥中心腫瘤防控研討會”(以下簡稱腫瘤防控大會)上發出的聲音。 預防難是因為癌癥的流行病學數據缺失、發病機制復雜、高危因素控制難;發現晚是因為癌癥有效篩查技術少
“預防難、發現晚、不好治、不規范。”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赫捷在11月1日的“國際腫瘤防控大會暨國家癌癥中心腫瘤防控研討會”(以下簡稱腫瘤防控大會)上發出的聲音。 預防難是因為癌癥的流行病學數據缺失、發病機制復雜、高危因素控制難;發現晚是因為癌癥有效篩查技術
癌,這個名稱是一系列不同惡性組織的統稱。一般的理論認為,由單一或者少數細胞起源的惡性增殖組織的生長不受控制,最終形成腫瘤。如果不經治療,惡性腫瘤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傷害,并且最終導致人的死亡。盡管針對癌癥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很多年,而且對于部分癌癥在早期也有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因為缺少相應的模式系統,
癌,這個名稱是一系列不同惡性組織的統稱。一般的理論認為,由單一或者少數細胞起源的惡性增殖組織的生長不受控制,最終形成腫瘤。如果不經治療,惡性腫瘤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傷害,并且最終導致人的死亡。盡管針對癌癥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很多年,而且對于部分癌癥在早期也有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因為缺少相應的模式系統,
合理的鍛煉可增強體質、改善情緒、降低炎癥,并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近日,一項涉及75萬名成年人的匯總性研究發現,合理的鍛煉可降低7種癌癥的發生風險。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美國癌癥協會和哈佛大學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聯合完成,并發表于近日的《Journal of Clin
今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發起抗癌“登月計劃”,要求在現有基礎上,兩年內再為抗癌研究注入10億美元的資金,目標是讓癌癥研究的相關進展速度翻一番,在5年內取得原本10年才能取得的成果。 本月早些時候,由癌癥專家組成的美國“藍絲帶顧問咨詢委員會”建議,抗癌“登月計劃”應在免疫療法、數據共享和建
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創性成果及開發全新療法,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3月6日在美國領取了由全美癌癥研究基金會頒發的第七屆圣捷爾吉癌癥研究創新成就獎。 兩位科學家將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與西藥結合起來用于治療白血病,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五年無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嚴重牙齦問題與癌癥風險關系】根據流行病學家Dominique Michaud在塔夫茨大學醫學院和約翰伊麗莎白廣場領導的一項新的合作研究,一項長期健康研究收集的數據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證明晚期牙齦疾病與癌癥風險增加之間的聯系。 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上的研究利用來自
支持者希望德州成為世界癌癥研究先鋒,促進生物產業發展 美國的德克薩斯州正在實施一項雄心勃勃的生物醫學研究計劃:投資30億美元,鼓勵科學家們向攻克癌癥前進。今年6月,德州州長瑞克?佩里簽署一項議案:創辦一個癌癥研究所,所需資金通過州債券的發行籌集。德州大學退休政治科學教授馬克斯?謝爾曼希望
全美癌癥研究基金會日前宣布,將第七屆圣捷爾吉癌癥研究創新成就獎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以表彰他們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研究中取得的原創性成果及開發的全新療法。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曾被認為是最為兇險、病程發展迅速的白血病之一。但王陳兩位科學家將傳統中藥的砷劑
全美癌癥研究基金會日前宣布,將第七屆圣捷爾吉癌癥研究創新成就獎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以表彰他們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研究中取得的原創性成果及開發的全新療法。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曾被認為是最為兇險、病程發展迅速的白血病之一。但王陳兩位科學家將傳統中藥的砷劑
2018年是癌癥研究的重要一年,在診斷和治療各種癌癥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并在癌癥幸存者健康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那么,2019年的癌癥研究我們可以有哪些期待呢? 01、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已在多種癌癥類型的治療方面得到了批準,包括CAR-T細胞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正在開發中的腫瘤浸潤淋巴細
肥胖是英國僅次于吸煙的最主要的癌癥誘因。 但是這并不廣為人知。 當人們聽到這個消息時,大家通常會問:“我已經超重了,減肥可以降低我的風險么?” 考慮到英國3個成年人中就有2個肥胖或者超重,因此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但是盡管邏輯上聽起來減肥可以降低患癌風險,但是證明它卻并不容易。 在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