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譜如果繪制成功,可望開辟癌癥個性化治療新時代 國際癌癥基因組協會將開展一項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癌癥研究計劃,集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科學家之力,繪制完整的人類癌癥基因圖譜。 該協會4月29日在英國倫敦正式成立,目前有英國、中國、美國、法國、印度、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歐盟10個成員。該組織計劃投資10億美元,用10年時間詳細研究可導致癌癥的變異基因,繪制出這些基因的全圖譜。 國際癌癥基因組協會計劃對50種癌癥分別展開研究,每種癌癥的研究預算為2000萬美元。該協會準備在每種癌癥研究中,提取500名這一類型癌癥患者的癌細胞并對其中的基因進行測序,然后將結果與健康細胞基因的編碼作比對,以便確定哪些變異基因真正導致癌細胞的形成和擴散,哪些變異基因是偶發的。 盡管癌癥常常由環境致癌物引發,但從根本上講,它是一種DNA缺陷疾病。DNA缺陷會導致基因變異(有些由致癌物誘發),......閱讀全文
近期,杭州市一醫院推出“天價”癌癥基因檢測套餐,售價最高的套餐達25800元。該基因檢測方法很簡單,只要抽取體內6至8毫升血液,就可以對肺癌、肝癌、胃癌、腸癌及胰腺癌等17種癌癥進行風險評估。市一醫院體檢中心楊芬芳主任說,基因檢測的原理,是根據基因位點的變化作一些判斷和評估,分析身體可能含有的疾
身為研究白血病的醫師,盧卡斯·沃特曼(Lukas Wartman)一度對自己患有的白血病一籌莫展。 與許多患者一樣,這個美國年輕人嘗試過一切傳統的治療方法。他進行了骨髓移植,反復接受化療,卻始終沒能打敗癌細胞。生命危在旦夕之際,他的同事毅然決定出手相助。他們所做的,并不是簡單的募捐,而是為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題為“A compendium of mutational cancer driver gen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來自66種癌癥類型的2.8萬份腫瘤樣本的基因組進行分析識別出了56
4月15日,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志將發表關于國際腫瘤基因組計劃的專題報道,介紹該計劃所取得的發展歷程、研究計劃以及研究成果等。 全球聯手解讀“天書” “國際癌癥基因組聯合計劃,是繼國
在癌癥治療研究中,科學家和制藥公司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靶向療法,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使健康組織不受傷害。目前,新靶向藥物研發非常困難。一個靶向藥物的研發成本約為1~2億美元,但大約90%的藥物在開發過程中失敗。因此,在該過程開始時選擇良好的藥物靶點被視為藥物研發最重要的部分。 為了提高藥物研發效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許多人希望透過基因圖譜掌握預防癌癥、延緩衰老的健康密碼,未來醫療透過基因檢測尋找治療方案將是大勢所趨。然而,尋找神秘基因密碼背后的真相并非按圖索驥那么簡單,個人的承受能力、社會歧視等因素也會阻擾人們面對真相的意愿。 漫無目標地做基因圖譜,很多時候只是徒添煩惱,無助于預防
提到基因檢測,前幾年,臨床醫生在向患者推薦時還心存疑慮,而近兩年,基因檢測已成為癌癥診療的標準動作,基本上每一個癌癥患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 不得不說,一個患者一套方案的個體化診療時代已經到來。比如,一位患者患了癌癥,不僅要做病理診斷還要做全基因檢測,發現突變位點,進而為患者制定包括化療
看病就醫時,只要向醫生出示一張存有個人基因圖譜信息的“基因名片”,就能享受到個性化的醫療服務;醫生會根據你的個人基因圖譜信息,分析確定你容易患哪些疾病,并有針對性地開出最有效的藥方。科學家們預測,隨著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解讀自己身體的基因“密碼”,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不久的將來,個人基因圖譜將走向
12月22日《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闡述了12種癌癥的遺傳性,意外發現胃癌遺傳概率與乳腺癌等同,同時還揭示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突變對其他癌癥的影響。 12種癌癥的遺傳性(遺傳性易感性) 長期以來,眾所周知癌癥的部分風險因素為遺傳,且遺傳突
要研制出更強有力的癌癥治療方法,最重要的是投資和長期的努力 2011年3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志聚焦美國癌癥研究40年。圖為一張前列腺癌細胞的掃描電子顯微圖片,自1971年美國頒布《國家癌癥法》以來,前列腺癌的死亡率沒有明顯改變。(圖片提供:《科學》) 1971年12月,時任美
著名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別宣告切除了自己的乳腺和卵巢,以預防癌癥的發生。這兩次均引起巨大關注的事件,將基因檢測這個名詞帶進大眾視野。然而,一直以來,與朱莉一樣給人感覺“高冷”的基因檢測,在大眾眼里充滿神秘色彩,也因為高昂的價格,離普通民眾距離遙遠。今年國家衛計委陸續
加拿大科學家通過逐個關閉18000個基因(占人類基因組的90%)發現,超過1500個核心基因是人類必需的。這一發現為達成生物醫學研究的長期目標——精確定位基因組中每一個基因的作用奠定了基礎。 12年前,科學家對人類基因組進行測序并編制出含有20000個基因的基因圖譜。盡管這是一個重大成就,但科
時至今日,這一計劃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最新Cell雜志公布了泛癌癥圖譜(Pan-Cancer Atlas),這也是癌癥基因組圖譜(TCGA)的收官項目,同期Cell雜志介紹了根據癌癥基因組圖譜分類的腫瘤類型列表,以及相關的一些主要發現(每種腫瘤類型的標記論文)。 生物通報道:2005年美國國立
你會在多大年齡患上癌癥?人體內不同基因的突變數或許會讓這一日期提前。 人們已經知道,諸如BRCA1、BRCA2等癌癥基因的突變會增加患癌風險。不過,來自澳大利亞悉尼加文醫學研究所的David Thomas和同事首次證實,同較低患癌風險存在關聯的突變會逐漸累積成更加致命的效應。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
近年來,科學創新日漸進入"大數據"時代,各種高通量的分析手段以及各類"組學"的發展,使得我們對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與人類健康有關的疾病發生機制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針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利用"大數據"的手段產生的科學進展,我們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楊煥明:像爭奪國土一樣爭奪基因資源 我國科學家10月在深圳宣布,世界上第一個黃種人全基因組標準圖繪制完成。承擔該項目的華大基因研究中心稱,這是我國在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國際人類單體基因10%任務后,用新一代測序技術獨立完成的100%黃種人基因組圖譜。 從
如果有一種軟件能告訴你今后患上癌癥的可能性是多少,而其中判斷的因素之一就是你的性別是男還是女,你會相信嗎?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搖頭:怎么可能性別影響如此之大。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性別在癌癥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一項研究通過調查13種癌癥類型,在分子水平上認識
如果有一種軟件能告訴你今后患上癌癥的可能性是多少,而其中判斷的因素之一就是你的性別是男還是女,你會相信嗎?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搖頭:怎么可能性別影響如此之大。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性別在癌癥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一項研究通過調查13種癌癥類型,在分子水平上認
如果有一種軟件能告訴你今后患上癌癥的可能性是多少,而其中判斷的因素之一就是你的性別是男還是女,你會相信嗎?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搖頭:怎么可能性別影響如此之大。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性別在癌癥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一項研究通過調查13種癌癥類型,在分子水平上認識
【Technews科技新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研究團隊已經完成了一份詳細的基因組分析,這個被稱為泛癌癥圖譜(PanCancer Atlas)的研究結果收錄了 27 篇論文,并包含了 33 種癌癥、1 萬多個種不同腫瘤分子和臨床訊息的數據資料。 泛癌癥圖譜主要是針對癌癥基因組
TP53是研究最廣泛的癌癥基因之一,以其抑癌作用而聞名。它能感知細胞的壓力或損傷,并相應地阻止細胞分裂或引發細胞死亡,從而阻止受損細胞的繁殖。該基因的突變消除了一個關鍵的細胞故障安全機制,是導致癌癥的一個步驟。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TP53突變進行了最全面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導致這一重要基因失活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文章,來解讀測序技術在闡明癌癥發生機制、癌癥診斷及療法開發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與各位一起學習! 【1】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顯子測序結果 幫助找到最佳癌癥治療藥物 doi:10.1093/jamia/ocw022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JAMIA上
8月2日,我國科學家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方法,在人類1號染色體上發現了肝癌的易感基因區域。這將為肝癌的風險預測、早期預防和個體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事實上,自2000年人類基因組草圖繪制完成迄今,科學家已經相繼發現70余種疾病的易感基因,基于此的基因診斷產業已經初現端倪,但10
“Cell Press Selections”是由Cell出版社推出的一份推薦文章集合手冊,主要介紹某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最新的進展及突出成果。相關特輯內容包括研究論文,評論性文章以及snapshots,涉及了同一領域的方方面面,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文章由贊助商贊助,可以免費獲取。 癌癥生物標記物是
“Cell Press Selections”是由Cell出版社推出的一份推薦文章集合手冊,主要介紹某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最新的進展及突出成果。相關特輯內容包括研究論文,評論性文章以及snapshots,涉及了同一領域的方方面面,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文章由贊助商贊助,可以免費獲取。 癌癥生物標記物是
在作為同類規模最大研究之一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和Open Targets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破壞了來自30種癌癥類型的300多種癌癥模型中的每個基因,并發現了癌癥存活所必需的數千個關鍵基因。他們隨后開發出一種新的系統,對600個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