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阿米巴肝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象檢查 急性期白細胞總數中度增多,中性粒細胞80%左右,有繼發感染時更多。病程較長時白細胞計數大多接近正常或減少,貧血較明顯,血沉增快。 2.糞便檢查 少數患者可查出溶組織阿米巴。 3.肝功能檢查 堿性磷酸酶增多最常見,膽固醇和白蛋白大多減少,其他各項指標基本正常。 4.血清學檢查 抗體陽性率可達90%以上。陰性者基本上可排除本病。 5.肝臟影像學檢查 B型超聲顯像敏感性高,但與其他液性病灶鑒別較困難,需作動態觀察。膿腫所在部位顯示與膿腫大小基本一致的液平面或作穿刺或手術引流定位,反復探查可觀察膿腔的進展情況。 CT、肝動脈造影、放射性核素肝掃描、磁共振均可顯示肝內占位性病變,對阿米巴肝病和肝癌、肝囊腫鑒別有一定幫助。其中CT尤為方便,在CT上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的低密度灶,邊緣不甚清晰,增強后膿腫壁環增強,若其內有氣體存在,則對診斷有重要價值。 X線檢查常見右側膈肌抬高,運動受限,胸膜反應或積液,......閱讀全文
關于阿米巴肝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象檢查 急性期白細胞總數中度增多,中性粒細胞80%左右,有繼發感染時更多。病程較長時白細胞計數大多接近正常或減少,貧血較明顯,血沉增快。 2.糞便檢查 少數患者可查出溶組織阿米巴。 3.肝功能檢查 堿性磷酸酶增多最常見,膽固醇和白蛋白大多減少,其他各項指標基本正常。 4.血清學
關于肝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尤以細菌性肝膿腫明顯可達(20~30)×109/L,阿米巴肝膿腫糞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養體,酶聯免疫吸附(ELISA)測定血中抗阿米巴抗體,可幫助確定膿腫的性質,陽性率為85%~95%。 2、肝穿刺 阿米巴肝膿腫可抽出巧克力色膿液;細菌性可抽出黃綠
關于阿米巴肝膿腫的鑒別診斷介紹
本病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原發性肝癌 發熱、消瘦、右上腹痛、肝腫大等臨床表現酷似阿米巴肝膿腫,但后者常熱度較高,肝痛較著,癌腫肝臟的質地較堅硬,并有結節。甲胎蛋白的測定、B型超聲波檢查、腹部CT、放射性核素肝區掃描、選擇性肝動脈造影、磁共振等檢查可明顯診斷,肝穿刺及抗阿米巴藥物治療試驗有助
關于阿米巴肝膿腫的簡介
阿米巴肝膿腫是由于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從腸道病變處經血流進入肝臟,使肝發生壞死而形成,實為阿米巴結腸炎的并發癥,但也可無阿米巴結腸炎而單獨存在。以長期發熱、右上腹或右下胸痛、全身消耗及肝臟腫大壓痛、血白細胞增多等為主要臨床表現,且易導致胸部并發癥。回盲部和升結腸為阿米巴結腸炎的好發部位,該處原蟲可
關于阿米巴肝膿腫的并發癥介紹
主要并發癥為繼發細菌感染及膿腫向周圍組織突破。繼發細菌感染時寒戰、高熱較明顯,毒血癥加重,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均顯著增多,膿液呈黃綠色或有臭味,鏡檢有大量膿細胞,但細菌培養陽性率不高。阿米巴肝膿腫向周圍器官穿破,如穿過膈肌形成膿胸或肺膿腫,穿破至支氣管造成胸膜-肺-支氣管瘺,穿破至心包或腹腔
關于阿米巴肝膿腫的病因分析
阿米巴分迪斯帕內阿米巴和溶組織內阿米巴兩種病株,其中溶組織內阿米巴具有致病性,是引起阿米巴肝膿腫的病原體。溶組織內阿米巴有滋養體及包囊兩期,滋養體以往將其分為小滋養體與大滋養體,前者寄生于腸腔中,稱為腸腔共棲型滋養體;在某種因素影響下,其侵入腸壁,吞噬紅細胞轉變為大滋養體,稱為組織型滋養體,是阿
內科治療阿米巴肝膿腫的介紹
(1)抗阿米巴治療 選用組織內殺阿米巴藥為主,輔以腸內殺阿米巴藥以根治大多首選甲硝唑,治愈率非常高。無并發癥者服藥后72小時內肝痛、發熱等臨床情況明顯改善,體溫于6~9天內消退,肝腫大、壓痛、白細胞數增多等在治療后2周左右恢復,膿腔吸收則遲至4個月左右。 (2)肝穿刺引流 早期選用有效藥物治療
關于血源性肝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可有轉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增高、血紅蛋白下降、穿刺液細菌培養陽性等表現。 2.影像學檢查 (1)X線:可發現肝臟輪廓增大,如果肝右葉膿腫,可觀察到膈肌抬高、運動受限、肋膈角模糊或胸腔少量積液、右下肺炎癥或肺不張,可見氣液平面等。
關于細菌性肝膿腫的其他檢查方式介紹
(1)X線檢查 X線檢查可發現肝臟輪廓增大,如果膿腫位于右肝葉,可觀察到膈肌抬高、運動受限、肋膈角模糊或胸腔少量積液、右下肺炎癥或肺不張等。肝左葉的膿腫可出現胃賁門和胃小彎受壓現象。如出現膈肌運動受限、肋膈角消失、胸腔少量積液等情況時,還要考慮到有無膈下膿腫存在。 (2)超聲波檢查 可發現膿腫
如何診斷阿米巴肝膿腫?
肝臟腫大的臨床診斷基本要點為: ①右上腹痛、發熱、肝臟腫大和壓痛; ②X線檢查右側膈肌抬高、運動減弱; ③超聲波檢查顯示肝區液平面。 若肝穿刺獲得典型的膿液,或膿液中找到阿米巴滋養體,或對特異性抗阿米巴藥物治療有良好效應,即可確診為阿米巴性肝膿腫。
外科治療阿米巴肝膿腫的相關介紹
肝膿腫需手術引流者一般8cm,穿刺易傷及鄰近器官者;膿腫穿破入腹腔或鄰近內臟而引流不暢者;膿腫中有繼發細菌感染,藥物治療不能控制者;多發性膿腫,使穿刺引流困難或失敗者;左葉肝膿腫,易向心包穿破,穿刺易污染腹腔者,也應考慮手術。 肝膿腫的治愈標準尚不一致,一般以癥狀及體征消失為臨床治愈。肝膿腫的
關于盆腔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計數可增高或正常。 (2)血沉多加快>40mm/h。 (3)血清C反應蛋白值增高>16mg/L。 (4)細菌培養。 2.其他檢查 (1)B型超聲 表現為盆腔內圓形或片狀的無回聲區,大部分邊界不清楚,內可見點、斑狀及條索狀中等回聲或弱回聲。排空小便后可探及液
關于腦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CT和MRI已成為診斷腦膿腫最主要的影像學方法,較典型的表現為囊壁光滑的環形強化占位灶,周圍伴不同程度水腫。但也有腫瘤壞死后表現為環形強化占位,與腦膿腫不易區分。另外,腦膿腫也可有不典型影像學表現,如膿腫壁不規則、膿腔較小,加之病人臨床癥狀不典型,造成腦膿腫誤診誤治。近年來,DWI和MRS的臨床
簡述阿米巴肝膿腫的臨床表現
與病程、膿腫大小及部位、有無并發癥有關。大多緩起,有不規則發熱、盜汗等癥狀,發熱以間歇型或弛張型居多,有并發癥時體溫常達39℃以上,并可呈雙峰熱。體溫大多午后上升,傍晚達高峰,夜間熱退時伴盜汗,發熱伴寒戰者常合并細菌感染。常有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腹瀉、痢疾等癥狀,肝區痛為本病之重要癥狀,
關于腹膜后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患者常有白細胞計數和嗜中性粒細胞比率升高,出現貧血、紅細胞沉降率加速。 (二)影像學檢查 1.X線 腹部平片可顯示異常的腰大肌陰影、脊柱側突、腎輪廓消失或有軟組織塊影。靜脈腎盂造影可證明腎固定、腎充盈缺損或輸尿管位置偏移。胸片可見橫膈抬高或固定、胸膜腔積
關于咽后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體征檢查 患兒頭常前俯并偏向患側,唾液外溢,患側頸淋巴結腫大,有壓痛,對疑有咽后膿腫患兒,檢查咽部時要小心,防止膿腫突然破裂使大量膿液流入呼吸道而發生窒息死亡,故檢查時應采用頭低平臥位,并準備吸引器以防萬一。 檢查可見咽后壁一側隆起,黏膜充血,膿腫較大時將患側咽腭弓及軟腭推移向前,膿腫觸
關于老年肺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核左移,可有中毒顆粒。可見血紅蛋白下降。 (2)細菌學檢查 ①痰涂片革蘭染色鏡檢; ②痰培養; ③細菌培養; ④血培養。 2.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一般X線胸部平片可獲得肺膿腫清晰影像。 (2)CT檢查可進一步發現壞死性
關于急性肺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胸片及胸部CT片 吸入性者多發于上葉后段或尖后段、下葉背段和基底段,右側多于左側。早期呈大片濃密陰影,邊緣不清,多有含液平面的空洞,內壁光整,周圍有炎性浸潤。血源性者早期見一側或兩側肺周邊部有多發性密度增高陰影,或圓形、橢圓形致密陰影,可形成空洞。有時并發膿胸或膿氣胸。 2.實驗室檢驗
關于小兒腦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檢查對中樞神經系統局灶性化膿性感染的診斷通常無特殊意義。大約50%的腦膿腫患兒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輕度增多,伴發腦膜炎的患者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20×109/L),可有核左移(桿狀核超過7%)。 2.血液檢查 C-反應蛋白對于鑒別顱內化膿性疾病(如腦膿腫)和非感染性疾病
關于膽源性肝膿腫的檢查介紹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升高,可見核左移或中毒顆粒。 肝功能檢查:肝功能常有輕度異常,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水平輕度升高,出現梗阻性黃疸時。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都明顯增加。 血液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X線檢查:可見肝臟明顯增大,右側膈肌抬高,右下肺不張,胸膜反應和反應性胸腔積
關于硬腦膜下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腰椎穿刺可發現顱內壓增高,腦脊液檢查,白細胞增多,蛋白質增高,糖和氯化物稍低或正常。 1.顱腦CT掃描 典型表現為大腦凸面,顱骨內板下可見范圍廣泛的新月形低密度區,CT值早期一般在0~16Hu,鄰近腦組織可見廣泛水腫,占位效應顯著,中線結構移位,累及雙側者中線結構移位可不明顯。CT增強掃描,
關于前列腺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尿常規、中段尿培養 可以發現細菌生長。 2.B超檢查 前列腺區有暗區反射,形態不規整,包膜光帶不整齊,不連續。 3.CT平掃 可顯示前列腺不同程度增大伴有低密度區,有時可見液性暗區,增強掃描后膿腫壁呈環形增強。 4.直腸指診 腺體明顯增大,可累及一葉或二葉,不對稱,壓痛劇烈,質
關于酒精肝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漿蛋白 血漿蛋白總量改變和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是最常見的生化異常,部分患者血漿蛋白電泳示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恢復后,血漿蛋白異常較其他指標恢復要晚,經3~6個月之后才恢復正常。 2.血清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 前者增高不明顯,AST/ALT>2有診斷意義,
關于肝血管疾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可有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減少。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膽紅素也可升高。 2.影像學檢查 超聲、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診斷的正確率高,不同疾病可有不同的表現。 3.血管造影 肝血管造影不僅可以確診疾病,還可以確定病變的范圍和程度,但屬于有創檢查,危重患
關于溶組織內阿米巴病的不同檢查方式介紹
1.血象 普通型白細胞總數和分類正常;暴發型和合伴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慢性患者可有輕度貧血。 2.糞便檢查 糞便呈暗紅色果醬樣,有特殊腥臭味,糞質較多,含血及黏液。鏡檢可見大量粘集成團的紅細胞、少許白細胞和夏科-雷登結晶,能找到活動的、吞噬紅細胞的阿米巴滋養體。慢性
關于肝膿腫疾病的治療介紹
1、細菌性肝膿腫 (1)抗生素 對于急性期肝局限性炎癥,膿腫尚未形成或多發性小膿腫,應給以積極的內科保守治療。在治療原發病灶的同時,使用大劑量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療法,控制炎癥,促進炎癥的吸收。 (2)抗生素+經皮穿刺引流 在全身使用抗生素的同時,對于單個較大的肝膿腫可在B超引導下穿刺吸膿,盡可
肝阿米巴病的介紹
肝阿米巴病(hepatic amebiasis)是 腸外阿米巴病五中最常見的感染,又稱 阿米巴肝膿腫。大多數來源于腸阿米巴病的并發癥,部分也可無腸阿米巴病的臨床表現而單獨發生。
關于肝性脊髓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進展較快的肝性脊髓病多有轉氨酶增高、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等肝功能異常。慢性起病者以血氨增高為重要的實驗室特征,但血氨水平與腦-脊髓損害的嚴重程度并不呈平行關系。 2.腦脊液大多正常,有的蛋白質輕度或中度增高。 3.血清銅藍蛋白、維生素B12、葉酸及梅毒血清檢查正常。 4.肝豆狀核變性
關于肝包蟲囊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包蟲囊液皮內試驗(卡松尼試驗) 為特異性免疫反應。 2.補體結合試驗 陽性率可達70%~80%。 3.血化驗檢查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4.B型超聲檢查 肝區可見液性暗區,并可確定囊腫的部位、大小。對肝泡狀棘球蚴病需結合病史及卡松尼試驗進行診斷。 5.肝核素掃描 直徑>2~3
關于重度脂肪肝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測 是診斷脂肪肝的方法之一,患者可有血漿球蛋白變化,特別是α1、α2及β脂蛋白增高,血清GGT、ALT活性輕度增高或正常。但這些均為非特異性的變化。 2.B超和CT檢測 是診斷脂肪肝的主要方法之一,當肝細胞脂肪變大于3%時,B超可檢出。B超檢查可見肝實質呈微細致密的強反射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