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 C 研發治療重大疾病新型療法的Visterra, Inc.今天宣布要對評估該公司候選主導產品VIS410――這是一種正在研發中的用于甲型流感感染的廣譜保護性完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的某臨床前期研究的正面數據進行報告。來自臨床前期研究的數據今天在于舊金山召開的第52屆抗微生物制劑和化療跨學科大會(ICAAC)上進行了報告。這些數據還被 ICAAC選中納入到該會議的用于大眾傳媒的亮點之中。 用Visterra 創新平臺研發的VIS410所針對的標靶為存在于所有甲型流感亞型之中的且能抵抗突變形成的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VIS410在體外試驗中展現出了對所有甲型流感病毒的廣譜的中和能力,并提供小鼠模型對致死劑量的甲型流感病毒的強力及特異性的保護,這種保護兼具預防性和治療性。在預防性的研究中,接受單一劑量VIS410的健康非感染小鼠在隨后受到H1N1 或H3N2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閱讀全文
在一片恐慌與焦慮中,甲型H1N1流感持續升級,流感疫情呈迅速蔓延之勢,隨著疫區人口的頻繁流動,宛如漣漪般開始向全球波及。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SARS留給公眾的記憶依然盤桓不去,在甲型H1N1流感面前,中國嚴陣以待的規模并不陌生。 然而,對于這個幽靈殺手,我們的了解有多少?面對它,我們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衛生部近日對《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版第二版)》進行了修訂、完善,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第三版)》。方案要求,根據患者病情及當地醫療資源狀況,應按照重癥優先的原則安排住院治療。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較易成為重癥病例,宜安排住院診
本期為大家帶來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科學家們正在如何通過進一步了解流感病毒來開發新的流感療法和流感疫苗。 【1】Nat Microbiol:首次發現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細菌能互相協作促進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
一周來,多國政府先后宣布進入應對甲流大爆發的緊急狀態。面對來勢洶洶的甲流感,為了避免公眾由此帶來的恐慌,專家紛紛支招,加強公眾對甲流感的防控,下面我們就將專家的意見匯總,看看甲流感來臨的時候,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的應對甲流感二次洪峰! 照片來源互聯網 美研究者稱甲流病毒會攻擊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流感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Thomas Hagan et al, doi:10.1016/j.cell.2019.08.010 【1】Cell:臨床試驗表明腸道細菌可提高流感疫苗在臨床試驗中的療效 doi:10.1016/j.cell
時間:2010年8月13日 地點: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 主 題:介紹我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關情況 專 家:國家流感中心主任 舒躍龍 北京朝陽醫院院長 王 辰 主持人: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副主任 陶茂萱 主持人:各位專家、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媒體溝通會現在開始
孫兵: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分子病毒實驗室組長 前些天的《新聞聯播》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近日宣布,成功研發出一種‘萬能’流感疫苗,適用于預防所有已知流感病毒感染。”這種疫苗真的“萬能”嗎?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對流感這個纏斗了百年的敵人已
季節性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圍內每年會導致多達65萬例死亡和300-500萬例嚴重感染。不知不覺,冬天到了,流感也隨即而來,那么近期科學家們關于流感的研究進展如何呢?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Sci Immunol:生酮飲食有助于抵抗流感 doi:10.1126/s
盡管人們正在慢慢忘記,但甲型H1N1流感的威脅并未遠去。 至少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官方網站上,與甲型H1N1流感有關的內容仍然被放在醒目的位置,僅次于為前往南非世界杯的球迷們做出的“衛生建議”。 而來自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系的研究者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豬身上進行
當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圍蔓延之時,我國的科技工作者就在研究所和實驗室里擺開了不見硝煙的戰場,對這一新型流感開展了緊張有序的研究。 流感病毒來自何方、通過什么方式傳播、如何盡快獲得甲型H1N1流感毒株……為了科學應對這一世界性難題,我國的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加班加點、忘我工作,用
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易感者與感染者之間或與被污染的物品的接觸而傳播。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豬、馬、蝙蝠等多種動物感染和發病,是人流感、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等人與動物疫病的病原。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可以進一步分
12月9日,國際知名科學雜志PloS ONE在線發表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與華蘭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揭示了人群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抗體應答產生隨時間變化的詳細情況,同時初步探討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抗體應答與人群中已經存在的季節性流感免疫應答的相互關系。 2009年
打破砂鍋 世界衛生組織于2010年8月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結束。然而剛剛進入2011年,世界各地紛紛報道甲型H1N1流感又在抬頭。請關注―― 甲型H1N1流感曾是令人聞風喪膽的詞語。它首次來襲之時,大家沒有很好的把握,導致疫情大規模擴散。不過現在,已經有了
衛生部回應甲流疫苗副作用質疑 稱國產疫苗安全 衛生部通報,上周境內31個省份報告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12500例,住院治療3765例,死亡74人。流感哨點監測結果顯示,上周境內流感病例占流感樣病例的比例為57.7%,與前一周(55.9%)相比略有上升;甲流病例占流感病例的比例為91.0
2009年四月,出現于墨西哥和美國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盛行,引起一片恐慌,因為全世界的人們對這種新型病毒幾乎沒有免疫力。接下來的短短幾周之內,甲流病毒就迅速地蔓延到了全世界,使得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09年6月11日緊急宣布,全球進入40多年來首次流感大流行。《自然》雜志總結了H1N1病
美國研究人員6月29日說,目前所有能感染人類的甲型流感病毒都是上世紀初造成“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的后代,但病毒在約90年的進化過程中,危害性有所減弱。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等人共同完成,研究成果29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網絡
Wistar研究所MedImmune(阿斯利康全球生物制劑研究與開發部門)和Inovio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科學家在臨床前模型中開發了一種新穎、合成的基于DNA的策略,來提供針對各種流感病毒的保護。這些研究結果強調了這一有前景的策略,發表在npj疫苗上。 人們普遍意識到,流感
6 月 29 日,一項中國團隊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新研究吸引了各國流感專家的注意。 研究指出,中國的豬群之中出現了一種新型豬流感病毒,被命名為 “G4 基因型(變種)” 病毒。自 2016 年起,它在不同省份的豬群中逐漸形成流行趨勢。最關鍵的是,它綜合了三種已知病毒的特性,其中一種就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當前,全球人感染豬流感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我國存在輸入性人感染豬流感病例,以及由輸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流行、甚至引起較大的暴發或流行的風險。為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部委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參照世界
【摘要】2009年3月,美國,兩份發熱性呼吸系統病患的咽拭子樣本,通過疾控中心(CDC)實驗室應急網絡,運送到海軍健康研究中心。借助雅培病原微生物快速鑒定系統得到的結果:該病毒株不與數據庫中的任何一條信息完全匹配;系統提示最接近甲型H1N1豬流感病毒,且其基因組同時包含了人流感、豬流感
5月份即將結束了,5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皮膚中的調節性T細胞促進毛發再生 doi:10.1016/j.cell.2017.05.002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開展小鼠實驗發現作為一類
在微生物中,病毒最適合成為新興的病原體,因為它們能夠通過突變、基因重組和重配感染新宿主并適應新環境。腸病毒是最常見和最危險的水傳播病原體之一,會導致偶發性疾病和流行疾病。與腸病毒有關的主要健康問題是胃腸道疾病,但它們也可能引起呼吸道癥狀、結膜炎、肝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和慢性疾病。非腸道病毒如呼吸
2009年曾全球大流行的“甲流H1N1”,今冬再度成為京城最活躍的流感病毒種類。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昨天(1月5日)表示,北京近期已連續報告兩例甲流死亡病例,全市流感患病情況已達到2008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 不過,疾控專家稱,市民對“甲流再襲”無須恐慌。目前,甲流已成為季節
5月5日,權威流感專家管軼接受《科學》(Science)雜志專訪,批評世界衛生組織反應過慢,沒有及早提高警戒級別;同時依據病毒序列澄清病毒來自中國的謠言。 Sci
美國NIH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資助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流感病毒蛋白質的不斷變化的“頭部”具有意想不到的致命弱點。這一團隊發現并鑒定了一種天然存在人體抗體中的結構,該抗體可以識別和破壞病毒進入機體、感染細胞的一部分血凝素(HA)蛋白。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6日的Cell雜志上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6年4月22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 1. Science:微管去酪氨酸化控制心肌細胞跳動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新的高分辨率顯微鏡發現在心臟中,被稱作微管(microtubule, MT)的
人們對利用口腔液進行疾病診斷和健康評估早已耳熟能詳,但對以采集口腔液為基礎的健康監測系統能否用于養豬生產不得而知。 日前,《中國科學報》記者從北京市生豬產業體系創新團隊處(以下簡稱創新團隊)獲悉,目前國內部分相關機構正在推廣用口腔液對豬藍耳病抗體進行監測,同時也有部分養殖企業在嘗試使用。
從2003年SARS時期的“守望相助”到甲型N1H1、H7N9禽流感的“有效應對”,再到P4實驗室實現“積極防控”,我國成功構建全球最大的突發急性傳染病預警、監測、實驗研究體系,為維護人民身體健康、社會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類似2003年非典疫情再也沒有出現。同時,疫情防控的“中
2017年2月14日,國家衛計委發布2017年1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其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發病192人,死亡79人。根據衛計委官網數據,2014年1月,全國人感染H7N9禽流感發病數和死亡數分別為127例、31例;2015年1月分別為83例、38例;2016年1月分別為28例、5例。相
記者9月23日從南京醫科大學獲悉,該校與江蘇省疾控中心合作,從人的淋巴細胞中克隆出基因,通過再造,制備出針對H5N1禽流感的“全人源中和抗體”。制成藥物可把患者體內的病毒“封住”,預防和治療人傳染H5N1禽流感。該成果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為人熟知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