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年中,臨床重點很大是關注開發新的和創新的治療藥物、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近日,一項研究分析了評估上述療法的臨床試驗后表明,開發晚期NSCLC新藥物的累積成功率比業界估計的低。 然而,生物標志物和受體靶向治療的發現大幅提高臨床試驗成功。該研究分析的目的是,評估在過去14年開發晚期(IIIb-IV期)非小細胞肺癌藥物臨床試驗失敗的風險。成功率被定義為一個新的藥物,能通過臨床試驗測試的所有階段和被批準。 將藥物開發成功率及針對其他疾病適應癥的開發風險分析研究中得到的成功率與生物制藥行業估計的比率進行比較。非小細胞肺癌藥物研發成功率為11%,比行業預算的16.5%少。然而,某些藥物針對其他適應癥的開發成功率較高,靶向生物標志物治療所進行的臨床試驗獲得的累積成功率為62%,這比沒有針對性生物標志物指標的臨床試驗成功率(11%)高出近六倍。 主要作者Jayson Parker博士表示:調查結......閱讀全文
前段時間,有小伙伴在公眾號留言說能不能寫點生物藥的文章,不要老是小分子藥嘛。難道你們團隊里只有化學,沒有生物?我們團隊的生物大咖劉博坐不住了,閃開,我來做個分享,絕對干貨!后面還要加鹵蛋!(不對,是彩蛋!) 話不多說,直接開始: 1897年Paul Ehrlich 提出的“魔術子彈”( ma
2013年5月27日,由中歐生物醫藥委員會(SEBMC)聯合國際創新藥物研發聯盟發起組織的第六屆(2013)國際生物醫藥研發創新亞洲峰會在上海光大酒店熱烈開幕,并同期舉辦第六屆(2013)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及生化儀器(上海)展覽會。 此次亞洲峰會以“綠色驅動-解碼亞洲創新藥物與轉化醫學革命”
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學醫學院官方網站公布2015年度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的授獎信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員因其在抗瘧領域的突出貢獻而榮獲此獎。同獲此獎的還有紐約醫學院從事抗瘧疫苗研究的露絲(Ruth S. Nussenzweig)和維克多(Victor Nussenzweig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塵埃落定,授予Frances Arnold、George Smith、Gregory Winter三人。其中化學獎一半的獎金授予美國科學家Frances Arnold,獎勵她的工作實現了酶的定向進化;另一半的獎金授予英國科學家Gregory Winter以及美國科學家Geo
很少有行業像醫藥行業一樣,在研究開發過程中會遭受許多巨大的失敗。據估計,研究一項藥物失敗的總體可能性達到了95%,而一項藥物開發成功后的總成本卻往往十分高昂。在研究了98家上市藥企的研發過程后,藥企開發一項藥物的研發成本往往不和其總投入有直接關系。 來自Forbes的Matthew H
“重磅炸彈”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藥物)能夠取得市場成功是與多種因素有關的,總結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鈣)、恩利(依那西普)等“重磅炸彈”藥物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5點: 1 藥品優效是“重磅炸彈”藥物產生的基礎 “重磅炸彈”藥物能夠暢銷的首要條件針對某一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且
在眾多藥物分子中,有一類特別的分子,他們具有丙烯酰官能團,其作用特點是通過michael加成反應與目標蛋白形成共價鍵。曾經,由于副作用較大,這一類分子并不被藥物開發業內認可。但近年來,隨著靶向治療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發現可以尋找副作用和療效之間的平衡點,從而更好的利用這一類藥物分子。其中,開發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昌孝編者按:新藥研發難,是行業共識。而對產業的發展而言,戰略與策略都不可或缺。這一過程的推進,既需要前瞻性地制定戰略,更需要審時度勢地調整策略。 過去的2012年,我們看到了世界醫藥巨頭們新藥研發模式的革新及其帶來的可觀收益。天津藥物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抗體偶聯藥物( 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 是將單克隆抗體藥物的高特異性和小分子細胞毒藥物的高活性相結合,用以提高腫瘤藥物的靶向性、減少毒副作用。和傳統的完全或部分人源化抗體或抗體片段相比,ADC因為能在腫瘤組織內釋放高活性的細胞毒素從而理論上療效更高。和融合蛋白相
《新藥研發案例研究——明星藥物如何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由白東魯、沈競康主編。作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高等藥物化學》的姊妹篇,本書首次從學術高度結合市場規律,以案例研究形式深度剖析了26種具有代表性的藥物能成為當時或至今仍是明星藥物的內在原因。書中對所選的這些明星藥物除了有關背景和研發
炎熱的八月,由火石創造舉辦、生物探索協辦的《2017杭州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與投資洽談會》在蘇州獨墅湖湖畔舉行,筆者有幸見到了“科普達人”、蘇州偶領生物總經理兼執行董事謝雨禮博士。他撰寫的系列科普文章在行業社交媒體受到了廣泛傳播與稱贊。 據悉,謝雨禮博士畢業于南開大學化學系,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
2014年新藥全球銷售額歷史首次超過萬億美元,達到10430億美元。2014年新藥研發的支出和全球新藥銷售比為18%。”在廣州召開的湯森路透全國巡講研討會上,湯森路透的科學與解決方案顧問李寅,源引該公司《2014年度CMR全球研發年度報告》的數據(下稱“報告”)。 近年來,國內企業對新藥研發的
對用于增強男性性功能的中草藥/營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藥物進行篩查、確證、定量使用 UPLC/MS/MS 對用于增強男性性功能的中草藥 / 營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的藥物進行篩查、確證和定量Salman Azimi,1Nayan S. Mistry,2和Michelle Wood21卡塔爾多哈,健康最高委員
新一輪醫保藥品準入談判結果公布名貴藥如何開出優惠價制圖:邊紀紅(新華社發) 近日,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將2019年談判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范圍的通知》,正式公布談判藥品準入結果。新版藥品目錄有何亮點、何時落地?對患者有何實際影響?有關部門
醫學的世界里,理論上的效果越美好,現實里實現的難度往往就越大,至少這個定律在抗癌戰場上適用。比如說,抗體偶聯藥物(ADC)這顆“魔法子彈”,想要實現“比靶向更強力,比化療更精準”,但它要超越的,可不是一般角色。 就拿單克隆抗體類靶向藥說,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巨人,赫賽汀、美羅華和安維汀們哪個不傳奇
中新社天津10月26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由該校教授楊海濤和南京大學教授籍曉云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揭示寨卡病毒關鍵藥物靶點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揭示了該病毒蛋白酶“自抑制”之謎。 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自然(《Nature》)出版集團發行的學術刊物《細胞研究》上。 目前,
據彭博社報道,英國制藥巨頭阿斯利康制藥(AstraZeneca Plc)在試圖并購美國明星制藥公司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 inc.)。 消息透露,阿斯利康與吉利德已經進行了初步接洽。如果兩者合并,這將是制藥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交易。 新冠疫情之下,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的新
目前,ADC藥物采用人源化單抗,對可結晶片段(Fc)進行修飾,以降低ADCC和CDC等。首先抗體分子作為生物大分子,存在一般生物大分子的毒性風險,如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以及單抗可能的ADCC作用、CDC作用、腎基底膜免疫復合物沉積等。其次,在ADC藥物中,抗體分子最重要的作用是靶向作用,即將小分子化
吸煙對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消化性潰瘍、子癇、癌癥的影響都比較了解,而吸煙對腎臟的影響卻知之甚少,那么,吸煙是如何傷腎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吸煙 vs腎臟 2016年,來自密西西比大學的Michael Hall教授在JAHA上發表研究稱:吸煙者腎功能下降較非吸煙者整體高83%,下降速度較
近幾年,隨著中國新藥研發的實力不斷增強以及制藥產業政策環境的持續向好,大量資本開始涌入中國新藥研發領域。資金的注入吸引了眾多醫藥精英人才創業,為中國的創新藥研發注入活力,隨之也激發了中國創新藥企業數量的爆發式增長,融資金額記錄不斷創下新高。 截至目前,中國創新藥領域已經有不少公司廣為人知或者已
近日,由天津大學楊海濤教授和南京大學籍曉云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揭示寨卡病毒關鍵藥物靶點方面再次取得重要突破。該團隊解析了寨卡病毒NS2B-NS3pro蛋白酶復合物原子分辨率水平的三維結構。該蛋白酶復合物在寨卡病毒整個生活周期中起關鍵調節作用,這一蛋白酶復合物結構的解析為開發治療寨卡病毒的特效藥物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曾慶輝等利用綠色熒光碳點(CDs)做藥物釋放載體,成功實現了藥物對癌細胞的選擇性釋放、熒光示蹤一體化的研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材料化學學報》上,并被該雜志收錄為雜志尾頁封面。 癌癥藥物的選擇性釋放,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曾慶輝等利用綠色熒光碳點(CDs)做藥物釋放載體,成功實現了藥物對癌細胞的選擇性釋放、熒光示蹤一體化的研究。上述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的《材料化學學報》(J. Mater. Chem. B 2016, 4, 5
目前,寨卡病毒疫情從南美洲和拉丁美洲蔓延至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已出現多起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寨卡病毒已經成為全球公共安全的嚴重威脅,然而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近日,由天津大學楊海濤教授和南京大學籍曉云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揭示寨卡病毒關鍵藥物靶點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該團隊解析了寨卡病
近日,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其能利用免疫系統將藥物直接運送到機體感染位點;研究者表示,大多數疾病都會在機體的局部組織中發生,這就使得藥物成功運輸成為了科學家們面對的挑戰,因為很多藥物并不具有靶向作用,其只會“隨遇而安”,因此通過將藥物成功運輸到疾病位點,在降低療法
最近,各制藥公司的二季報陸續出爐,FirstWord網站通過比較各種藥物與去年上半年相比的銷售額增加值,列出了今年上半年銷售增量最大的18種藥物。 BMS兩大藥物居前 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的PD-1抑制劑Opdivo憑借增長的13.82億美元遙遙領先,登頂
前沿相對于過去常用的腫瘤細胞接種和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基因修飾小鼠(GEM)模型是建立在天然完整免疫條件下的原發(de novo)腫瘤。因此,作為腫瘤學研究的工具,GEM模型更能模擬人腫瘤的組織病理學和分子學特征,表現為有更好的遺傳異質性,其優勢在于能反映腫瘤細胞自身,以及腫瘤微環境中細胞等相互作
近日,研究人員利用藥丸代替靜脈藥物注射和藥丸組合療法,首次成功治愈了致死性的非洲錐蟲病(昏睡病)。在近日于比利時安特衛普召開的歐洲熱帶醫學和國際衛生大會上,研究人員公布了最終的臨床試驗結果,并表示有望在十年內消除昏睡病。 研究者表示,這種名為非昔硝唑的口服藥物能夠成功治愈91%的嚴重昏睡病患
毫無疑問,3D打印技術正在改變整個世界。從工業生產到設計,醫藥以及電力,這一技術對產品產生了革命性的推動作用。它將曾經昂貴且不易獲得的產品變得廉價而又普遍。 因此,我們對Aprecia制藥公司剛剛發布的一項聲明也不會感到意外。根據《Science News Journal》的報道,Apre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