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用地規劃的調整,很多城市近郊工業企業停產或搬遷,遺留了大量受到污染、亟待調查評估和修復開發的工業場地。由此,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污染場地管理辦法和技術導則,對工業場地的調查評估、分析檢測和修復開發做了相關規定。近年來國內對污染場地的法律體系、管理制度、調查評估和修復工程做了大量研究,然而結合污染場地地勘調查和土壤物理樣土工試驗分析,對有機污染場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全面系統地開展調查評估工作,并根據場地污染程度和污染物分布特征進一步開展場地修復方案研究制定工作的報道較少。本文作者基于多年污染場地調查和修復現場工作實踐積累,在對某有機污染場地現場踏勘、污染識別的基礎上開展場地調查評估工作,篩選出潛在的污染區域和污染因子,研究了場地土壤和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的污染規律和分布特征,并結合土壤理化性質和土工試驗參數開展健康風險評估工作,制定后續修復技術方案,為污染場地的防控管理、修復實施和后期開發提供科學指導。 1 ......閱讀全文
地下水是彌足珍貴的淡水資源,也是影響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地下水資源量僅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31%,卻要維持全國近70%的人口飲用和40%的農田灌溉。 我國地下水污染源點多面廣,部分污染源周邊地下水污染嚴重,亟待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 以預防為主,堅持防治結合 加油站、工業污染源等成為地
環保部日前印發《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加強工礦用地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防控工礦用地土壤污染,現面向有關單位征求意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制定目的與依據] 為了加強工礦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防控工礦用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
近日,為保護土壤與地下水環境及其生態服務功能,保障公眾健康,規范涉及土壤與地下水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工作,為環境管理與環境司法提供依據,生態環境部印發了我國首個《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土壤與地下水》(以下簡稱《指南》)。 針對《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土壤與地下水》的制定背景、
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土壤與地下水》(以下簡稱《指南》),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環境規劃院負責人就《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土壤與地下水》的制定背景、主要內容等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指南》發布的意義和編制依據? 答:一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
Soiltec China 2016,Soiltec China 2017……轉眼Soiltec China 2018已正式啟動,自Soiltec China 2018(2018年11月29-30日;上海)正式推出四周時間以來,已受到環保行業內企業和專家的廣泛關注!很多行業內的企業和科研單位已報
未來污染場地的修復必須土水一體化統籌考慮,否則可能會事倍功半。未來污染場地修復將很難找到離場處理的場所,應該會更多采用原位修復或者原地異位修復技術 讓土壤修復行業期待了兩年多的“土十條”,終于還是把懸念帶進了“十三五”,但也讓接下來5年的前景更值得期待。 根據2015年11月公布的《國家環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環學外字〔2020〕106號為保護改善土壤與地下水環境質量,發揮科學技術在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支撐作用,深入交流和研討土壤與地下水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模式,提高我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與修復技術創新能力,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支撐,中國環
◆我國宜采用聯合修復技術,同時應提倡綠色修復技術 近年來,國家對污染場地的環境管理越來越重視,陸續出臺了土壤污染控制相關的法規和技術文件,《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應用指南》也開始征求意見。這給土壤修復產業帶來了萬億元的市場想象空間,使市場預期也越發火熱。從去年年初到今年一季度15個月內,以“土壤修復
在土壤修復技術上,發達國家已經應用相關技術多年,我國仍缺乏技術實際應用經驗 。 近年來,污染場地及其修復已成環境焦點問題之一,也得到了決策層和環境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業界在呼吁配套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的同時,也熱切關注修復技術是否安全可靠,修復工程管理是否科學合理等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土壤及
國務院印發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全面戰略部署,對污染土壤的治理與修復提出了具體要求。 伴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量落后產能被淘汰,很多傳統污染企業搬遷或關閉。對工業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是再利用的前提條件,在我國許多地區特別是東部和南部經濟發達地區,對工業污
土壤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我國糧食產量近年來實現了十連增,但是,由于不平衡施肥等技術因素和農地產權不明晰等政策因素的長期影響,我國土壤因過度開發利用而持續嚴重退化,導致土壤的農業生產能力和生態環境調控能力下降。前不久公布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耕地質量問題凸顯,區域性退化問題
2016年5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十條”明確提出,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并明確2017年底前出臺有關責任追究辦法。 目前,我國土壤修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后,受益于土壤環境保護的政策紅利,國內土壤修復市場熱度空前。據業內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潛在市場巨大,面對這一“掘金場”,國內外眾多資本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企業怎么才能通過技術創新,抓住其中的機遇? 國際污染場地創新及可持續修復技術中國應用報告會近日在北
2019年3月28日,生態環境部聯合水利部、自然資源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重磅!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全文公布!),一石激起千層浪,圈內沸騰。 我們仔細梳理了《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和時機,結合《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
介紹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的主要方法,分析各種修復技術的原理、優缺點和實用性。物理法主要包括客土與換土法、分離修復法、隔離法和熱力修復法。化學法主要包括化學固化法、土壤淋洗法和動電修復法。生物法主要包括植物穩定法、植物揮發法、植物提取法、微生物修復法和土壤動物修復法。 礦產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
近年來,我國環境承載力不斷逼近極限,具有隱蔽性的土壤地下水污染引起了我國社會廣泛關注和政府高度重視。 近日,從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傳出消息,將牽頭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環境保護部也把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等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 政策法規的陸續建立和完善,修復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談到土壤污染問題,陳吉寧透露,“土十條”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將按程序報批后實施。業內人士預測,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遠超大氣污染治理和污水處理市場,接近10萬億元存量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有效市場規
“首屆土壤污染防治高峰論壇(中國·天津)”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屆論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主題為“聚焦土壤環境污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旨在宣傳貫徹從2019年起開始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凈土保衛戰提供智力支持。 在論壇上,原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楊朝飛、
時值歲末年初,為了及時反映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19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 1.2019年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評述 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此法的出臺,從根本上改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發布通知,對《土壤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裝備目錄》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17年12月3日。《土壤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裝備目錄》是科技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組織編制的。 據悉,土壤As(形態)、Sb、Hg液相-原子熒光(
2014年以來,國家在多地啟動了典型區域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同時地方性試點和項目近期明顯變多,項目建設進度有所提高。從行業情況來講,從業企業數量也從當初“從無到有”情形演變成了數量激增的階段。政府對土壤治理修復企業的監管逐步規范的同時,民間也衍生出相應的自律機制。目前土壤修復包括五大盈利模式。
根據土地類型的不同,土壤修復可分為場地修復、礦山修復和耕地修復。圖片來源于網絡 綜合中國產業信息網、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及多家券商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信息,結合2017年化工產業十余省市90%的企業關停轉移現狀,和國家政策相關所提出的指標:到2020年現有位于城鎮內人口密集區域的危化品生產企業
生態環境部令 部令 第3號 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 《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已于2018年4月12日由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生態環境部部長 李干杰 2018年5月3日 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蘇州化工廠原址雜草叢生,穿廠而過的河道里,散發著嗆鼻的氣味。 常州一塊剛剛完成土壤修復工程的土地上,一幢住宅樓正在興建。 一根根沖入云霄的煙囪,曾是人們記憶中城市繁榮興盛的符號,如今,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實施,大大小小的工廠逐漸遠離城市居民視野,猶如退潮。 然而,
1. 土壤修復行業現狀? 1.1 土壤污染的定義和種類 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使得土壤環境質量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惡化,對生物、水體、空氣或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現象。 按被污染主體,土壤污染主要可分為城市用地污染、農業耕地污染兩類,具體污染源結構及危害等見圖
近年來,國家日益重視對土壤的保護和治理。隨著“土十條”落地并執行,以及“十三五”關于土壤修復政策的提振,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報告顯示預計2017年土壤修復產業規模有望達到240億元。而且還測算,“十三五”100個重點項目包括1000萬畝耕地修復,以修復成本5萬/畝計算,未來五年年均土壤修復市場空間
引言近年來,世界各國開始重視污染土壤治理技術的研究。目前,用于石油污染土壤修復的主要技術手段可大致分為物理化學法、微生物法和植物法。常用的物理化學法包括萃取分離法、沖洗法、熱化學技術、化學破乳回收法等。微生物法大致可分為異位處理法和原位處理法兩類。原位微生物修復法主要包括投菌法、生物培養法、生物通氣
近幾年,以央企及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企業紛紛選擇跨界做土壤修復,多家背景雄厚的土壤修復公司由此成立。這些“巨人之子”不差錢、有背景,每出現一個都頗為業界所關注。由于土壤修復市場尚未充分打開,因而并沒有多少機會看到他們大展拳腳。我們先來看一下巨人之子們皆是何方神圣。 中交建 近期,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
近年來,土壤地下水修復市場前景持續向好,而大部分外資從業企業卻在這本可大展宏圖的時候鳴金收兵了。對此,中國環境修復產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分析說,雖然有外商直接投資增長緩慢的大背景,但是外資土壤地下水咨詢公司在國內的衰落不僅僅是其認識和模式的問題。 外資環境咨詢公司在初期支持和推動了我國土壤地下水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土壤污染修復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土壤污染防治法則已列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與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作為環保“三大戰役”之一的土壤污染防治,其實任務更加艱巨。 土壤污染危害不可忽視 土壤污染以無機型為主 所謂土壤污染,是指工業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