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抵制肥胖時,高脂肪飲食往往會成為關注的主要目標。然而,近日,發表在Physiology & Behavior雜志上題為“Diet-driven microbiota dysbiosis is associated with vagal remodeling and obesity”的研究中,來自Georgia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高糖飲食也會引發不想要的體重增加。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與喂平衡飲食相比,給大鼠喂以高糖低脂飲食(模仿許多流行的減肥食品)增加了身體脂肪量。高糖飲食還引發了許多其它問題,包括肝損傷、腦部炎癥。 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Krzysztof Czaja說:“大多數所謂的低脂或無脂的減肥食物的含糖量會增加。給人的印象是,它們是健康的。但事實上,這些食物可能會損傷肝臟,同時導致肥胖。” 這一研究發現,被喂以高糖低脂飲食的大鼠并沒有比平衡飲食組的大鼠消耗顯著多的卡路里。此外,被喂以高糖低脂飲......閱讀全文
很多人都想延年益壽,當然他們也會通過進行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動或攝入健康飲食來維持機體健康,進而增加自己的壽命,近些年來,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一些能夠讓人長壽的方法,下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分享給各位! 【1】RSOS:新發現---大腦越大,壽命越長 DOI: 10.1098/rsos.160622
孕育是人類繁衍中最重要的過程。一個小生命從受精卵開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發育成熟,經過十月懷胎,最終來到人世間。在短短的10個月時間里,這個幼小的生命受到的每一種影響都可能使他夭折。事實上,這十個月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十分深遠,孩子順利出生并不意味著母親的影響告一段落,可能是影響才剛剛開始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低熱量飲食能給機體健康帶來多種好處,比如延長壽命、幫助減肥等等,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整理,共同解讀低熱量飲食對機體健康的益處。 【1】Cell Metab:熱量限制或有助延緩人體衰老 doi:10.1016/j.cmet.2018.02.019 在首批探究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指出,嗜糖之害,甚于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并提出了“戒糖”口號。但是近年來,中國人對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特別是孩子,2008年我國兒童人均每天喝飲料715毫升,10年時間翻了一番。而目前市售飲料中大部分為含糖飲料,多數飲品含糖量為8%~11%,一瓶容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都表明,父母在很多方面都會給未來后代的健康產生一定影響,比如父母的飲食方式、年齡、體重、是否感染、女性孕期所暴露的物質等等都會對后代的生長發育產生一定效應,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的相關研究進展,分享給各位!這些研究報告將告訴各位哪些因素會影響后代的健康! 【1】Fr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幾十年來,對衰老和限制壽命的過程的了解一直困擾著生物學家。三十年前,通過鑒定延長多細胞模式生物壽命的基因變異,衰老生物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可信度。 在本文,我們總結了標志著這一科學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討論了不同的衰老途徑和過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進入一個具有獨特的醫學、商業和社會意義的新時代。
鋰是一種存在土壤里的金屬,在醫學上用于治療狂躁抑郁紊亂癥。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這種金屬物質是否是一種必需的營養素,鋰的缺乏是否會導致情緒紊亂。相關研究:清華大學Nature新文章聚焦躁郁癥;臺灣學者發現預測雙相障礙鋰療效的SNPs。 最近,倫敦大學學院(UCL)帶領的一項研究發現,當給予低劑量的
2005年 , 美國 Science雜志為了慶祝創刊 125周年, 向全球的科學家征集了125個有待解答的問題,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How much can human lifespan be extended?”, 翻譯為中文的意思為“人類壽命到底能延長多久?”. 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人體從20歲開始,血液垃圾便開始在血管中沉淀,久而久之,血管變得又脆又硬。一些脫落的斑塊形成血栓,像不定時炸彈一樣飄蕩在血管中,給健康埋下隱患。 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汪芳為大家送來血管的保養秘笈,教大家認清什么樣的血管是好血管,如何養護好血管。 血管不好 從頭傷到腳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
《自然》 下丘腦成體神經干細胞減少可致老化 7月27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的一篇研究以中年小鼠為實驗對象,指出移植或減少健康下丘腦干細胞能夠相應減慢或加速老化。人們已經知道神經系統能控制老化,且最近研究證明下丘腦在此過程中的作用尤其重要,但卻并不清楚身體老化的表現具體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需要開
前幾日,《Cell Reports》上一項新研究揭示孕婦高脂肪和高糖飲食容易引發子孫后代的代謝問題,同時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首次表明即使在孕前,女性肥胖導致的表觀遺傳學變異也可通過血液傳遞至三代以上,從而增加子孫后代患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包括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該研究為孕婦的健康飲食再次敲了一個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助于機體健康,那么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應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多篇研究成果,來告訴大家生活方式對于機體健康的重要性!與大家一起學習! 【1】簡單地改變生活方式就能夠改善大腦健康 有效應對諸如癡呆癥等大腦疾病 新聞閱讀:We can ch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曾經在研究中被他們所忽視的腸道菌群(腸道微生物)被再次重視起來,多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腸道菌群和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有關聯,比如風濕病、機體衰老、炎癥甚至癌癥等;當然了腸道菌群也是研究人員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的關鍵靶點,科學家們往往會利用機體腸道菌群來治療諸如肥胖、糖尿
全谷物飲食 曾發表在《JAMA內科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提到,食用全谷物飲食可能有助于延長壽命,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這是一項眾多研究全谷物飲食與提高壽命,包括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關系的大型研究之一。 研究人員觀察了兩個大型的隊列,包括約7.4萬名參與了“護士健康研究”的女性,以
“人如其食”——飲食決定壽命。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所韓敬東研究組和營養所劉勇研究組組成的合作團隊,通過系統研究節食和運動干預對小鼠壽命的影響,發現了若干參與衰老調控的基因表達程序和信號通路,為深入了解營養代謝與延年益壽之間的機制關系和生物學基礎提供了新的啟示。4月16日,國際著名學
近日,據新華網報道,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神經學家妮科爾·阿弗納一項最新動物研究發現,女性懷孕期間吃太多高脂肪與含糖量高的食物,其后代長大后不僅容易超重,酗酒或藥物濫用的風險也較高。 關于孕婦飲食習慣及個人行為對胎兒、以至對孩子未來成長發育的影響,一直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世界各國科學家研究
研究發現,平均每天飲用350毫升碳酸飲料的人,DNA改變的細胞數與比其年長4.6歲的人們相同。 為了研究諸如可樂、檸檬味汽水等含糖飲料對人們造成的營養,研究人員對5000余人開展調查,調查后發現:飲用該類飲料或會導致DNA加速老化。 高糖碳酸飲料可導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一直備受指責,但
科學家呼吁勿把代際遺傳風險矛頭單指向女性。圖片來源:Megamix 當前,從民間醫藥到流行文化,人們似乎對孕期母親的經歷與對其后代的影響之間的關聯,有一種特殊的迷戀。 對生命早期的代際遺傳風險的研究與看似無心的討論同樣會給女性帶來傷害,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史與女性、性別、性問題
當前,從民間醫藥到流行文化,人們似乎對孕期母親的經歷與對其后代的影響之間的關聯,有一種特殊的迷戀。 對生命早期的代際遺傳風險的研究與看似無心的討論同樣會給女性帶來傷害,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史與女性、性別、性問題研究領域副教授Sarah S. Richardson及其同事在《自然》雜志撰文指出,當前
即將進入2015年的倒計時,回顧2015年,生命科學又有哪些熱門關鍵詞呢? 衰老 衰老是個復雜的過程,這是從我們出生到死亡都貫穿著的一個整體有機過程。首先這會在基因組水平——端粒上發生,還有DNA修復過程,表觀遺傳學修飾,以及蛋白質水平都與衰老密切相關。 Stem Cell Aging a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機體衰老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該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Fouquerel et al. (2019). Mol
自古以來,人類就追求青春常在,生命不老。在蒙昧的遠古時代,人們企圖借助神靈或一種隱形的力量來煉制“仙丹靈藥”,達到“長生不老”。近代,科學家則運用日漸先進的研究手段,從群體、細胞、分子、基因水平上,逐層深入,研究衰老的秘密。自19世紀以來,科學家先后提出的學說不下20余種,但是很多學說并沒有得到
【導讀】英媒報道稱中國女性不愛鍛煉減肥,并發表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女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胖,今天的中國女性平均身高約1.55米,平均體重57公斤,比10年前增加了1.7公斤。 英媒報道稱中國女性不愛鍛煉減肥,并發表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女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胖,今天的中國女性平均身高約1.55米,平均體
人為什么會衰老? 在最近發表在《細胞》上的一篇綜述文章中,對近年來延緩衰老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 ,文中介紹了一些得到實驗驗證的、能有效延緩衰老的方法。 科學家們們的工作通常以“為什么“作為開始。那么,讀者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么要延緩衰老呢?難道科學家也想”長生不老“嗎?好奇心是研究的一大動力,
當胎兒在子宮內發育,時刻感受著母體經歷的種種變化,包括飲食、壓力、吸煙。這些因素有可能對他們的健康產生影響,譬如已有研究證實孕婦高脂肪和高糖飲食容易引發子孫后代的代謝問題,增加后代患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甚至于這種影響會延續三代以上。 那么,飲食結構如何影響下一代健康呢?近日,來自于倫敦大學瑪麗
在世界范圍內,慢性病發生率正在升高。到2030年,成年型糖尿病發病人數預計將翻倍,同時,心血管疾病將增加約35%。目前試圖控制這一現狀的方法均告失敗。 利用全世界數十萬人的數據,以及超過30年的流行病學研究,科學家發現,胎兒期和幼兒期發育過程中的諸多因素,有助于改善這些統計數據。 《
在世界范圍內,慢性病發生率正在升高。到2030年,成年型糖尿病發病人數預計將翻倍,同時,心血管疾病將增加約35%。目前試圖控制這一現狀的方法均告失敗。 利用全世界數十萬人的數據,以及超過30年的流行病學研究,科學家發現,胎兒期和幼兒期發育過程中的諸多因素,有助于改善這些統計數據。 《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所韓敬東研究組和營養所劉勇研究組共同合作,通過系統研究節食和運動干預對小鼠壽命的影響,發現了若干參與衰老調控的基因表達程序和信號通路,為深入了解營養代謝與延年益壽之間的機制關系和生物學基礎開拓了新的視野,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以長篇論文形
你相信嗎,不僅是你,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在變胖,其中一個原因可能與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大幅減少有關。 美國醫學院院士、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醫學教授馬丁·布萊澤指出,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真正的主宰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在近30億年時間里,它們占據了陸地、天空、水體的每一個角落,推動著化學反應、創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