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法原理白細胞介素1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因子,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IL-1不僅對多種免疫活性細胞有重要的調節功能,而且與發熱、炎癥發生以及某些疾病的病理變化有關。目前對IL-1產生水平的檢測主要應用生物學活性檢測的方法。一、ConA刺激小鼠胸腺細胞檢測IL-1生物學活性 小鼠胸腺細胞在絲裂原刺激下表達IL-1受體,在有IL-1同時存在的條件下,IL-1可協同絲裂原促T細胞的增殖作用。根據加入IL-1后增殖水平(3H-TdR摻入率)的增加可計算出樣品中IL-1的活性單位,或計算出刺激指數。二、應用EL-4 CTLL檢測IL-1生物學活性 小鼠胸腺瘤細胞系EL4的某些亞克隆細胞表面具有高密度IL-1受體,在IL-1誘導下產生高水平的IL-2,通過用IL-2依賴株CTLL-2檢測IL-2的生物學活性,從而反映檢測樣品中IL-1的水平。實驗材料ConAEL4細胞CTLL-2細胞試劑、試劑盒FCS RPMI164......閱讀全文
實驗方法原理 白細胞介素1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因子,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IL-1不僅對多種免疫活性細胞有重要的調節功能,而且與發熱、炎癥發生以及某些疾病的病理變化有關。目前對IL-1產生水平的檢測主要應用生物學活性檢測的方法。一、ConA刺激小鼠胸腺細胞檢測IL-1生物學活性 小鼠胸腺細
白細胞介素-1(IL-1)主要是由活化的單核-巨噬細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種細胞因子,具有活化淋巴細胞、協同刺激胸腺細胞增殖、參與抗體產生和促炎癥反應等多種生物學功能。IL-1有IL-1α和IL-1β構成,結合同種受體,表現相同的生物學活性。實驗方法原理IL-1與小鼠胸腺細胞共同培養時,IL-1可刺激小鼠
細胞因子(cytokine)是由細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質的統稱。在免疫應答過程中,細胞因子在免疫調節、炎癥應答、腫瘤轉移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細胞因子的檢測不僅是基礎免疫研究的有較手段,同時在臨床疾病診斷、病程觀察、療效判斷及細胞因子治療監測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但是,由于細胞因子
細胞因子(cytokine)是由細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質的統稱。在免疫應答過程中,細胞因子在免疫調節、炎癥應答、腫瘤轉移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細胞因子的檢測不僅是基礎免疫研究的有較手段,同時在臨床疾病診斷、病程觀察、療效判斷及細胞因子治療監測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但是,由于細胞因子
細胞因子(cytokine)是由細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質的統稱。在免疫應答過程中,細胞因子在免疫調節、炎癥應答、腫瘤轉移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細胞因子的檢測不僅是基礎免疫研究的有較手段,同時在臨床疾病診斷、病程觀察、療效判斷及細胞因子治療監測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但是,由于細胞因子
隨著免疫學理論研究的深入,發現的細胞因子日益增多,并在免疫應答的調節和效應中起著重要作用,其在體內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機體的免疫狀況。細胞因子檢測的方法主要分三類:①細胞生物學活性檢測法。②免疫學標記技術,常用ELISA。③分子生物學方法,常用逆轉錄PCR檢測細胞因子的mRNA轉錄的情況。現以生物活性
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s, ILs),簡稱白介素,最初是指由白細胞產生并在白細胞之間起調節作用的細胞因子,均為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類物質。1979年,第二屆國際淋巴因子專題會議將免疫應答過程中白細胞間相互作用的細胞因子統一命名為白細胞介素,并規定其命名規則。目前至少發現了38個白細胞介
白細胞介素-2(IL-2)是由活化的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一種細胞增殖因子,具有促T細胞增殖和維持T細胞體外長期生長的作用。CTLL-2為IL-2依賴細胞株可用作IL-2生物學活性定量檢測。本實驗采用MTT分析法,通過測定CTLL-2細胞的增殖量,確定IL-2生物學活性單位。檢測IL-2的生物學活性,可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研究來深入探索癌細胞對靶向性藥物或療法產生耐藥性的機制,同時研究者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在此對此進行了盤點。 【1】新研究揭示癌細胞耐藥機制 聯合用藥讓癌癥不再回來 doi: 10.1093/nar/gkw1026 最近科學家們在理解癌細胞為何抵抗化療問題上取得了
Robert A.Weinberg身上籠罩著一道道絢麗的光環:美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的Whitehead研究所創始人之一,他曾發現了第一個人類癌基因Ras和第一個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杰出研究工作已經成為腫瘤研究領域乃至整個醫學生物學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從事腫瘤學研究的學者可能都讀過他的兩
流式細胞分析(Flow cytometry,FCM)是以高能量激光照射高速流動狀態下被熒光色素染色的單細胞或微粒,測量其產生的散射光和發射熒光的強度,從而對細胞(或微粒)的物理、生理、生化、免疫、遺傳、分子生物學性狀及功能狀態等進行定性或定量檢測的一種現代細胞分析技術,它具有如下幾個特點:①標本只要
流式細胞分析(Flow cytometry,FCM)是以高能量激光照射高速流動狀態下被熒光色素染色的單細胞或微粒,測量其產生的散射光和發射熒光的強度,從而對細胞(或微粒)的物理、生理、生化、免疫、遺傳、分子生物學性狀及功能狀態等進行定性或定量檢測的一種現代細胞分析技術,它具有如下幾個特點:①標本只要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國際上提出的白血病MIC分型法,標志著流式細胞儀及免疫分型在白血病診斷中的廣泛應用。我國自80 年代中期引進該儀器,90 年代迅速發展,現在已得到普遍應用。這期間免疫標記方法已發生很大的變化,由開始的主要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標記法到直接免疫熒光標記法,從單色或雙色到利用
白細胞介素,簡稱白介素,是指在白細胞或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細胞生長因子同屬細胞因子。兩者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調節功能。白細胞介素在傳遞信息,激活與調節免疫細胞,介導T、B細胞活化、增殖與分化及在炎癥反應中起重要作用。 IL-6屬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癌癥之一,也是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的兩種組織學亞型為NSCLC和SCLC,其中NSCLC包含80%以上的肺癌,如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外泌體是起源于大多數細胞的小囊泡,廣泛分布于生物體液,如唾液,血漿,尿液和母乳中。外泌體能夠通過轉移其內含物,如RNA(mRNA和非
1、什么是細胞治療? 細胞治療是指將正常或生物工程改造過的人體細胞移植或輸入患者體內,新輸入的細胞可以替代受損細胞、或者具有更強的免疫殺傷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細胞治療在治療癌癥、血液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癡呆癥等方面顯示出越來越高的應用價值。一般來講,細胞治療包括腫瘤細胞免疫治療
隨著生物治療研究的深入和廣泛的應用,單抗藥物一些獨特的不良反應也被持續的關注。如一些藥物引起的肝臟毒性,有些則會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反應輕則引起不適,重則會導致多器官的功能障礙綜合征,甚至造成死亡。 在探究抗體藥物毒性的過程中人源化小鼠成為一有力的工具。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CD28基因的人源化
隨著DNA合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自動化合成技術的引入,人們能簡便、快速、高效地合成其感興趣的DNA片段。目前,DNA合成技術已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并且已在基因工程、臨床診斷和治療、法醫學等各個領域中日益發揮重要的作用。 1. DNA合成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隨著DNA合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自動化合成技術的引入,人們能簡便、快速、高效地合成其感興趣的DNA片段。目前,DNA合成技術已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并且已在基因工程、臨床診斷和治療、法醫學等各個領域中日益發揮重要的作用。 1. DNA合成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
隨著DNA合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自動化合成技術的引入,人們能簡便、快速、高效地合成其感興趣的DNA片段。目前,DNA合成技術已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并且已在基因工程、臨床診斷和治療、法醫學等各個領域中日益發揮重要的作用。 1. DNA合成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1.1合成基因目
隨著DNA合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自動化合成技術的引入,人們能簡便、快速、高效地合成其感興趣的DN**段。目前,DNA合成技術已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并且已在基因工程、臨床診斷和治療、法醫學等各個領域中日益發揮重要的作用。 1. DNA合成在
絕大多數腫瘤缺乏特異性抗原,而且腫瘤組織中抗原提呈細胞數量減少、功能低下或缺如。因此應用細胞融合技術將腫瘤細胞和DC融合,融合細胞即包含腫瘤細胞表面的所有抗原,又具有DC的強大的抗原提呈能力和刺激效應細胞免疫能力[1-2]。 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超家族生長分化因子是一種具有多
癌癥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日,Nature Genetics 和 Nature Medicine 聯合發表了題為:Nature Milestones in Cancer 的文章,總結了21世紀以來癌癥研究旅程中的14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展示在理解癌癥和開發新療法方面取得的重大進
隨著DNA合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自動化合成技術的引入,人們能簡便、快速、高效地合成其感興趣的DNA片段。目前,DNA合成技術已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并且已在基因工程、臨床診斷和治療、法醫學等各個領域中日益發揮重要的作用。1. DNA合成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1.1
人類唾液中富含多種成分,如免疫球蛋白、激素、游離氨基酸、無機離子等,這些成分很好地反映了機體生物學功能及狀態。除此之外,經口服或注射的藥物亦可發現于其中。然而,這些成分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機體在受到疾病的侵擾下,體內免疫水平發生改變,分泌到唾液中的物質種類和含量發生相應改變,唾液用于疾病的診斷越來
環狀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種新興的內源性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ncRNA),是繼microRNA (miRNA)以及long noncoding RNA (IncRNA)后非編碼RNA家族中極具研究潛力的新成員。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環狀RNA具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生命科學創新報告:新興趨勢的數據驅動視角(The Life Sciences Innovation Report: A data-driven view of emerging trends)》,對2018年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進行了回顧。
每年的歲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雜志都會邀請幾十位相關領域的大牛撰寫一系列年度綜述文章,回顧過去一年的進展,對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溫故而知新,對于沒空去研讀每一篇綜述的我們而言,這無疑是一項大福利。 在腫瘤領域,今年的回顧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前列腺癌、轉移性腎癌
時光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2019年就要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免疫療法研究領域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重要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Emory University 【1】Immunity:闡明T細胞“耗盡”的機制有望改善癌癥免疫療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9月1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 1.Science:發現神經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doi:10.1126/science.aan3174; doi:10.1126/science.aao2991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