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 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稱,因氣候變化而進行的遷移可能改變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模式,最終降低未遷移人口的局部收入不平等。研究認為,人口遷移也可以通過人口結構變化而非單獨的人口移動,緩解氣候變化的部分負面影響。 人口遷移可能是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嚴重后果之一。目前,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人口遷移帶來的影響非常復雜,分析氣候與人口分布之間的關系是一項重大科學問題,同時也是需要著重關注的政策問題。 此次,意大利埃尼·安里科·馬特伊基金會研究人員索黑爾·沙耶創建了一個一體化評估模型,囊括了發展中國家氣候變化、人口結構變化與人口遷移等要素。研究中,他發現,氣候變化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人口分布不均的現象:一些身懷技能的個體擁有更大的遷移機會,生育的子女數量更少,在子女教育上投入更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那些未遷移工作者的技能組成,因為有技能的個體遷徙走了,一些留在當地的被迫提升自己的技能,他們的收入......閱讀全文
1.前言 盡管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全球糧食生產有顯著的增長, 但當今社會需要面對的最重要挑戰之一是,如何養活21世紀中葉全球即將達到的90億人口。為了滿足糧食需求又不明顯增加糧價,基于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對能源安全、地區飲食結構變遷的關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貧窮和饑餓減半的千年目標,估計屆
摘要: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就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了精辟論述,強調指出: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順應時代特征、事關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選擇,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 5月8日上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在北京開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很高興參加這次會議的開幕式。在國際社會繼續應對金融危機,積極應對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來自各國的智庫代表、政要和前政要、專
名稱:溫室效應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來自IPCC術語表中對溫室效應所做出的定義的中文版。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
方修琦 1962年生,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環境演變及其影響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之課題 “暖期氣候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與人類適應研究”。出版有《全球變化》、《中國碳排放的歷史與現狀》、《中國古地理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張莉 李彤 杜燕飛) 5月8日下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分論壇――“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在京舉行。聯合國環境署亞太地區的辦公室主任樸英雨先生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我首先借此機會向大家表示
無論我們是否面臨氣候變暖問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人類能夠利用的化石能源終將面臨枯竭問題,人類必須尋找相應的替代能源。據統計,世界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氣基礎儲量靜態可供開采的年限分別為162年、40年以及65年。而且,化石能源使用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趨嚴峻,酸雨、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參加這次會議的開幕式。在國際社會繼續應對金融危機、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來自各國的智庫代表、政要和前政要、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以及國際組織代表齊聚北京,就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問題進行深入研討,這不僅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認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
歐洲的環境組織綠色和平一個新的報告稱,奧運會對北京市的環境會有正面的影響。中國現在必須向首都北京學習,采取一個更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北京2008奧運會為這座城市帶來了一筆寶貴的遺產,同時也為中國其他城市和未來的奧運會主辦城市上了重要的一課。相比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北京無疑做出了更多的努力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貴州黔西南山區的布依族山民在趕墟喊山:順山橫山仰山山都應該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們,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們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里所后天練就——地勢的空曠和高海拔,就是為他們天造地設的排練場和演習廳。 陜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場,《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走出應對氣候變化新路子 ——專訪中國國家計生委副主任趙白鴿 12月12日,在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場貝拉會展中心,一名青年參加燭光守夜活動。當天,這里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燭光守夜活動,提醒人們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呼吁盡快采取行動,敦促正在這里舉行的聯合國氣
金沙江上游雪山群雪線上升,冰蓋萎縮和消融明顯。 夏季高溫熱浪剛過,東北、西北及四川盆地等地又出現嚴重暴雨洪澇災害,隨后臺風頻繁生成和登陸,而各地霧霾天氣更是不時發出高級別預警。越來越多的城市、城鎮正在遭到來自氣候變化的威脅,而不斷推進的城鎮化也在加劇氣候變化,因為城市已成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主
7月18日,參觀者在觀看展出的智能設備。本屆展會涵蓋工業自動化控制與節能環保、流體機械與動力傳動等專題的多個展區。 鄂爾多斯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一家光能科技企業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項目實驗。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一座資源型城市。如何加快城市轉型、聚集創新資源、實現科學發展,是該地區近年來一直不
1 為什么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
摩爾和自己的中國座駕騎行在北師大校園。 租住在鼓樓胡同里的英國科學家摩爾教授(John Moore),每天清晨都騎著自行車、穿過護城河,來到北師大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下稱“北師大全球院”)上班。 今年是摩爾來北師大全職工作的第四年。2009年,作為國家“千人計劃”的引進學者
基因編輯讓番茄重獲美味。圖片來源:Viktor Drachev/TASS/Getty 當前,隨著經濟和技術發展,糧食產量連年增加,但全球糧食安全情勢仍不容樂觀。 例如,全世界每年大約生產8000億個番茄,但有多少值得食用呢? 實際上,經過數千年的培育,這種蔬菜已更適合農民和銷售商,而不是消費者
如果以國家為統計單元算總量,中國是排放大國。但是,從人均水平看,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2007年中國為4.6噸,不足美國的1/4,只有歐盟的1/2。中國努力減排二氧化碳,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1990年到2007年,全球單位產出的二氧化碳
編者按 “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是中國工程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于2009年設立聯合基金開展的重大咨詢項目,其宗旨是著眼于滿足2030年前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建設創新型國家對工程科技的重大需求,對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國家競爭力、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 6月8日,
由復旦大學主辦的“上海論壇2011”日前落下帷幕,會議期間,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一如既往成為重要議題。圍繞“亞洲經濟低碳化的技術愿景與機制設計”這一分論壇主題,參會代表從技術研發與擴散、工業化模式、政府和市場主導機制等方面深入探討亞洲經濟的低碳化道路。 引人注意的是,在眾多與會專家看來,今年
我們不知道還剩下多少時間,大自然在給地球掐表,但我們看不見這個跑表的表面。也許用不了幾年,在夏季的北冰洋就將看不到海冰。也許用不了幾十年,海平面上升就會淹沒大多數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的河口三角洲,造成大量的氣候難民和大面積良田丟失。也許用不了幾百年,為江河補水的山地冰川就將
聯合國近日的一份報告稱,在全球推廣食素對解決全球饑餓、能源緊缺和氣候變化影響至關重要。 聯合國環境署國際可持續資源管理小組的這份報告表示,預計全球人口到2050年將激增至91億,而以肉奶為主的西方飲食結構是不可持續的。 報告說:“由于人口激增以及隨之而來的對動物
低碳爭議 隨著低碳問題日益成為熱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低碳,但是同時也出現了關于低碳的爭議。 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告訴我們,低碳問題存在著巨大爭議。隨著氣候門事件的爆發,聯合國IPCC的科學家私自篡改數據以迎合全球變暖的事實令全世界震驚。國內的許多學者也相繼表示:全球變暖存在巨大爭議,低碳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和強國富民的進程中,能源始終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當前,我國能源發展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只有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把能源作為事關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崛起的重大問題,才能在復雜的環境中準確進行戰略定位,科學謀劃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方略。國家
在英文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往往是科研人員做的事,不過偶爾我們也能看到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以作者身份出現在學術期刊中。江主席曾于2000年在《Science》發表過文章題為《Science in China》的社論,美國總統奧巴馬2016年7月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發表關于醫療改革的論文,而習主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