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丨腦脊液——更適合用于膠質瘤的液體活檢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占腦腫瘤的40%~50%。它的異質性高,隨著疾病的進展,處于不斷演化中(圖1)【1】。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使得膠質瘤的分子標記物不斷被發現,這奠定了膠質瘤精準分型的基礎,例如彌漫性和間變性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突膠質細胞腫瘤及少突星形細胞腫瘤這些具有相似的分子遺傳學特征可歸為一大類【2】。我們知道膠質瘤預后不佳,治療反應低。因此結合基因檢測等技術不僅有助于膠質瘤的分型,也能幫助找出膠質瘤發生發展關鍵的靶點,進而開發出更合適的藥物和療法。圖1 膠質瘤的演化模型 液體活檢(liquid biopsy)是一種快速、簡便、非介入性的癌癥檢測方法。在大多數實體瘤中,血漿可以用于液態活檢【3】。膠質瘤因為血腦屏障的作用導致釋放的DNA不容易在血漿中檢測到。早先報道使用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由脈絡叢產生,在腦室、蛛網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內循環)作為液態活檢標本可檢測出原發腦......閱讀全文
Nature丨腦脊液——更適合用于膠質瘤的液體活檢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占腦腫瘤的40%~50%。它的異質性高,隨著疾病的進展,處于不斷演化中(圖1)【1】。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使得膠質瘤的分子標記物不斷被發現,這奠定了膠質瘤精準分型的基礎,例如彌漫性和間變性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突膠質細胞腫瘤及少突星形細胞腫瘤這些具有相似的分子遺傳
消滅腫瘤有望!液體活檢首次引入兒童腦膠質瘤!
近日,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兒童國家衛生系統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液體活檢可以幫助醫生監測那些患有彌漫性中線腦膠質瘤孩子的治療效果。該研究以《Clinically Relevant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umor Surveillance of Pediatric Diff
消滅腫瘤有望!液體活檢首次引入兒童腦膠質瘤!
近日,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兒童國家衛生系統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液體活檢可以幫助醫生監測那些患有彌漫性中線腦膠質瘤孩子的治療效果。該研究以《Clinically Relevant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umor Surveillance of Pediatric D
液體活檢專題
近十年來,液體活檢研究熱度不斷攀升,多個國家以及地區的研究紛紛投入其中。?一、傳統腫瘤檢查之“痛”如果某人不幸確診患上惡性腫瘤,似乎將面臨無盡的“痛苦”和“危險”。除了各種治療方法要“折磨”他的身體,各種定期檢查、藥物療效評估方法也給病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整個腫瘤診療過程,從篩選到初步診斷,到手
科學家找到更適合腦腫瘤的液體活檢方法
隨著診治技術的迅速發展,腫瘤治療進入精準醫學模式。一類被稱為“液體活檢”的技術備受關注。相比手術獲取組織進行活檢,液體活檢通過檢查體液來獲取腫瘤的特征信息,有諸多優勢,比如操作簡便,且適合在不同時間重復進行,便于監測腫瘤發展的進程。例如,檢測血液里來自腫瘤細胞的DNA,近來已經可以為多種癌癥提供
Nature子刊:液體活檢——為腫瘤免疫治療搭橋
作為體外診斷的一個分支, 液體活檢是指一種非侵入式的血液測試,能監測腫瘤或轉移灶釋放到血液的循環腫瘤細胞(CTC)和循環腫瘤DNA(ctDNA)碎片,是檢測腫瘤和癌癥、輔助治療的突破性技術, 目前已逐步進入臨床。液體活檢的優勢在于能解決精準醫療的痛點,通過非侵入性取樣降低活檢危害,而且有效延長患
Liquid-Biopsy液體活檢
血液,你會想起什么?我們來看一下初中和高中課本里對血液是如何描述的:掌握上述內容,估計是非專業人士對于血液成分了解的巔峰了,然而,就算是學霸,進了醫院也是分分鐘虐成渣。因為醫生眼里的血液是醬嬸兒的:或者這樣嬸兒當然,這只是常規的入門項:全血和生化,還有很多專項檢測可以招呼,想了解健康狀況,你的血液可
液體活檢背景介紹
近年來,腫瘤診療技術已取得很大進步,但是癌癥依然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因素。癌癥轉移是造成癌癥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同時轉移過程相對復雜,增加了癌癥診療的困難。因此,對于癌癥,做到早期診斷、實時監測和準確預后是非常關鍵的。目前,傳統的組織活檢方式存在很多問題,如:成本高、取樣難、創傷大等,且難以做到“早
Nature:“液體活檢”新突破,有望改進癌癥早篩和分類
在盡可能早的階段檢測出體內癌變,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長期存活率。然而,常規的癌癥篩查手段(例如血清學腫瘤標志物、影像檢查等)面臨著難以發現早期癌變或者誤診率較高的難題。 如何打破僵局?科學家們將目光投注于“液體活檢”——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將患者的血液作為腫瘤活檢的樣本,捕捉和檢測與腫瘤相
發現癌癥耐藥突變-液體活檢優于組織活檢?
癌癥的耐藥性是今天癌癥治療的一大難題。臨床中經常可以遇到腫瘤組織在靶向療法后明顯變小,但不久又重新惡化。腫瘤學家一直希望能夠快速對患者體內出現的癌癥耐藥性機制進行檢測,從而可以確定其它種對腫瘤仍然有效的藥物。 近日,來自于Broad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Nature-Medicine:-液體活檢新技術讓腫瘤耐藥性基因顯形!
腫瘤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特征之一,可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侵襲與轉移、藥物敏感性等多方面產生差異。之前的研究表明,液體活檢(特別是cfDNA (無細胞DNA))可以很好地檢測獲得性耐藥的腫瘤異質性。但該方法尚缺少大規模隊列驗證。近日,由包括麻省總醫院、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哈佛大學及IBM Re
新活檢方法出現新發現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
根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美國癌癥專家報告一種新發現的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腦脊液(CSF)中腫瘤源DNA的檢測,可用于追蹤一些膠質瘤的進展。而這種液體活檢方法可作為一種微創方法,替代腦組織取樣。 膠質瘤是成年人中最常見的癌性腦腫瘤。監測膠質瘤進展
微流控液體活檢原理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和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設備,可以從患者血液樣本中分離出單個癌細胞。這種微流控設備的工作原理是將在血液中發現的各種細胞類型按其大小進行分離。也許有朝一日,這種設備可以讓快速價廉的液體活檢幫助發現癌癥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計劃。這項發現發表在《微系統與納米工
液體活檢“檢”什么?怎么“檢”?
液體活檢是近年來生物醫學行業非常熱門的領域之一。與標準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具有一些理論優勢:創傷小、可重復性、實時判斷療效、動態調整治療決策等。去年,這一技術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術”。BCC Research的報告指出,2020年,液體活檢
液體活檢助力癌癥早期診斷
被稱為“生命健康第一殺手”的癌癥令人聞之色變,但如果能早點找出這個“殺手”,它便難以“行兇”。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惡性腫瘤篩查早診的液體活檢技術研發及評價研究”項目日前在京啟動,助力多癌種早篩關鍵技術突破。“早篩早診是降低惡性腫瘤死亡的最有效途徑。”項目負責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王潔
QIAGEN推出液體活檢新產品
也許你正在用Apple Pay,但是你大概還不知道,液體活檢(Liquid biopsy)與Apple Pay一樣是2015年度的十大突破技術。這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利用體液(如血液),在癌癥等疾病的早期檢測和分析疾病,帶來更好的預后和治療。 為了促進液體活檢研究的數據分析,QIAGEN
液體活檢,把握癌癥的“先覺者”
2015 年,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評出的2015年度的十大突破技術中,液體活檢技術赫然在列。2017年,這項技術又榮登《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所評選的十大新興技術之首。這項非侵入式的新型檢測技術,正在疾病篩檢等領域獲
液體活檢——癌癥早期診斷新希望
研究人員表示,一項不斷進步的技術使他們對液體活檢--一種抑制腫瘤擴散的方法,重新燃起了興趣。 該技術,即基因測序,讓研究人員可以更仔細地觀察到隨著癌癥發展腫瘤留下的遺傳線索。隨著這些新的“液體”血液檢測工作被應用至臨床當中,這項技術也許可以進一步揭示為抵抗治療腫瘤分子面具發生變化的機制。并且它
液體活檢在臨床的實際應用
《轉》訪是轉化醫學網的品牌專訪欄目,是業內專家、大佬、知名企業智慧交流碰撞的平臺,也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轉》訪致力于打造轉化醫學領域最知名的專家訪談欄目。近期,轉化醫學網采訪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郭瑋教授,郭瑋教授在液體活檢和腫瘤標志物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我們有幸請到郭瑋教授來談談液體
“液體活檢”有望用于癌癥篩查
正在芝加哥召開的“201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發布一項研究說,大規模基因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檢測篩查癌癥、監測癌癥發展演變可達到與傳統組織活檢同樣的效果。這項技術有助醫生更好地確立診療方案,有望成為常規活檢的一種可靠替代選項。 癌癥血液檢測概念的提出已有相當一段時間,它又被稱為“液體活檢”,
液體活檢開啟癌癥早期診斷大門
肺部活檢是一個侵入性的痛苦過程,對一位80歲的老太太來說尤其如此。但是通過穿刺性檢查,腫瘤學家Geoffrey Oxnard給患者開出了一種相對應的靶向藥物。經過治療,患者的腫瘤似乎消失了。 然而,一段時間后,這位80歲的老人又帶著病痛再次來到Oxnard的診所。醫療診斷表明,癌癥又回來了,而
膀胱癌液體活檢檢測方法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的惡性腫瘤,通常情況下在中后期才能被診斷出來。膀胱鏡檢查是膀胱癌診斷的金標準,但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并且在膀胱癌的早期診斷中,靈敏度和特異性較低,容易出現較高的假陽性率。膀胱癌的發生會對血液和尿液的成分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非侵入性的液體活檢將為膀胱癌的早期診斷帶來新的檢測方
《自然》帶來液體活檢技術新突破
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26日上線的一批論文中,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攜人工智能為液體活檢領域帶來一項重要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模型,通過分析血液中的DNA突變,可以鑒別出早期肺癌患者。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最高,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癥。每年,它會帶走將近200萬條生命。盡管肺癌的診治技術在不斷提
創新性液體活檢,檢測兒童腫瘤
科學家分析了血液中循環的腫瘤DNA的短片段。這種液體活檢分析利用了骨腫瘤獨特的表觀遺傳學原理,并且不依賴于任何遺傳改變,而這種改變在兒童期癌癥中很少見。這種方法有望改善個性化診斷,并可能改善諸如尤因肉瘤等兒童腫瘤的未來治療方法。 該研究已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液體活檢開啟癌癥早期診斷大門
肺部活檢是一個侵入性的痛苦過程,對一位80歲的老太太來說尤其如此。但是通過穿刺性檢查,腫瘤學家Geoffrey Oxnard給患者開出了一種相對應的靶向藥物。經過治療,患者的腫瘤似乎消失了。 然而,一段時間后,這位80歲的老人又帶著病痛再次來到Oxnard的診所。醫療診斷表明,癌癥又回來了,
液體活檢在CTCs檢測的應用
2015年,液體活檢被《麻省理工大學科技評論》評選為年度十大突破技術,據Piper Jaffray預測,2026年廣義液體活檢全球市場總容量約326億美元,包括癌癥領域286億美元、無創產前診斷(NIPT)20億美元、器官移植20億美元。在眾多應用場景中,液體活檢在癌癥領域的應用占據超過85%的
液體活檢:打開肺癌早期診斷之窗
2018全球癌癥數據出爐,肺癌以11.6%的數值再度雄踞發病率的榜首。而死亡率排名如下:肺癌(18.4%)、結腸直腸癌(9.2%)、胃癌(8.2%)、肝癌(8.2%)、乳腺癌(6.6%)。肺癌牢牢霸占了第一的位置,兇險程度可見一斑。 肺癌發病率正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
2016液體活檢市場一覽
憑借一管血檢測癌癥,這是數十年來全球醫學界共同的夢想。液體活檢技術試圖用各種技術手段從血液里捕捉相關腫瘤信息,從而規避了傳統方式需要手術、穿刺取樣的局限性。本文將從技術、科研、市場、資本、及政策等多個維度展現2016年度體外活檢領域進展。 “液體活檢”新技術全貌 目前,體液活檢涉及到的檢測物
EMBO-Molecular-Medicine:通過尿液或血液竟然能夠檢測膠質瘤
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也稱為膠質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約占所有顱內原發腫瘤的一半,其預后差生存期短,且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膠質瘤診斷一直依賴于神經影像學檢查,但最近,英國劍橋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通過尿液或血液檢測就能夠準確鑒別不同類型的腦腫瘤,包括膠質瘤。 用于檢測不
液體活檢助力消化道腫瘤診療
液體活檢是近幾年來興起的一種分子檢測手段,可以幫助臨床醫生早期篩查和發現腫瘤,為腫瘤的早期診斷提供了一種比常規腫瘤標志物靈敏性及特異性更高的替代方法。同時,液體活檢還具有實時監測治療療效和耐藥基因的產生,評估復發轉移風險的作用,在腫瘤的精準治療中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前景。本文主要對液體活檢的生物學特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