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檢查介紹
1.血生化異常 主要是低血磷。血清磷值下降0.48~0.97mmol/L(1.5~3.0mg/dl),多在0.65mmol/L(2mg/dl)左右,血鈣值正常或稍降低,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增高,雖然存在低磷血癥,但尿磷排出仍增加,提示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障礙。尿中無氨基酸。即便有腎小管磷重吸收障礙,在出生的最初幾個月,由于腎小球濾過率相當低,血清磷濃度可能正常。所以最早的實驗室異常可能是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尿常規和腎功能正常,腎小管重吸收磷率降低。 2.X線檢查 骨片可見輕重不等的佝僂病變化,活動期與恢復期病變同時存在,在股骨、脛骨最易查出。有骨齡落后、膝外翻或內翻。干骺端增寬,呈碎片狀,骨小梁粗大。在脛骨近端、遠端以及股骨、橈骨、尺骨遠端干骺端皆可出現杯口狀改變。......閱讀全文
關于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檢查介紹
1.血生化異常 主要是低血磷。血清磷值下降0.48~0.97mmol/L(1.5~3.0mg/dl),多在0.65mmol/L(2mg/dl)左右,血鈣值正常或稍降低,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增高,雖然存在低磷血癥,但尿磷排出仍增加,提示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障礙。尿中無氨基酸。即便有腎小管磷重吸收障礙
關于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1.與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鑒別 本病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鑒別有以下幾個特點: (1)維生素D的攝入量已超過一般需要量,仍出現活動性佝僂病骨骼變化。 (2)2~3歲后仍有活動性佝僂病的表現。 (3)給40萬~60萬單位維生素D肌肉注射,一般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在數
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簡介
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一種腎小管遺傳缺陷性疾病。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比較常見,又稱家族性低磷血癥,或腎性低血磷性佝僂病。本病是由于腎小管缺陷,腎臟丟磷,以致鈣、磷代謝紊亂,造成佝僂病。遺傳方式是X-性聯鎖顯性遺傳,對一般生理劑量的維生素D無反應,故又稱抗維生素D佝僂病。
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病因分析
本病為X-性聯鎖顯性遺傳。由于位于X染色體上的PHEX基因突變,導致腎小管重吸收磷減少所致。偶見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者,也有部分患者為散發,無家族病史。
治療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概述
治療原則是防止骨骼畸形,升高血磷,維持在0.97mmol/L(3mg/dl)以上,有利于骨的鈣化。維持正常的生長速率,避免維生素D中毒所致高尿鈣、高血鈣的發生。 1.單純口服磷酸鹽 常用磷酸和磷酸氫二鈉的磷酸鹽合劑,每1ml含磷元素30.4mg,每天補充磷元素760mg。嬰幼兒為0.5~1g
簡述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臨床表現
患兒接近周歲下肢開始負重時,才發現癥狀。開始發病常以“O”形腿或“X”型腿為早期癥狀,其他佝僂病體征很輕,較少出現肋串珠和郝溝,缺乏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常見的肌張力低下。常不被注意。較重者有進行性骨骼畸形和多發性骨折,伴有骨骼疼痛,以下肢為主,甚至不能行走。嚴重畸形者,身高的增長多受影響。
關于低磷性佝僂病的檢查介紹
1.尿液檢查 尿磷增多,尿中鈣與鎂,正常或稍低。 2.血生化檢查 (1)血磷低,常為0.32~0.78mmol/L(1~2.4mg/dl)。血鈣與鎂正常或稍低,血鈣、磷乘積在30以下。血堿性磷酸酶在活動期升高。血甲狀旁腺激素(PTH)正常或稍高,血1,25(OH)2D3水平亦多正常,但也有
關于家族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檢查介紹
1.尿液檢查 尿磷增多,尿中鈣與鎂,正常或稍低,尿cAMP正常。 2.血生化檢查 血磷低,常為0.32~0.78mmol/L(1~2.4mg/dl)。血鈣與鎂正常或稍低,血鈣、磷乘積在30以下。血堿性磷酸酶在活動期升高。血甲狀旁腺激素(PTH)正常或稍高,血1,5-二羥基維生素D3水平亦多
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檢查診斷介紹
實驗室所見主要的生化異常是低血磷,但應注意不同性別、年齡與血清之間的關系。血清磷值下降0.48~0.97mmol/L(1.5~3.0mg/dl),多在0.65mmol/L(2mg/dl)左右,血鈣值正常或稍降低,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增高,雖然存在低磷血癥,但尿磷仍排出增加,說明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障
關于小兒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僂病的簡介
該病表現為X性聯顯性遺傳,主要是由于位于X染色體上的 PHEX 基因的突變,導致腎小管回吸收磷減少所致。 [1] 包括近端腎小管回吸收磷和由25-(OH)D,轉換為1,25-(OH)2D3兩方面的缺陷,造成血磷降低,在0.65~0.97mmol/L(2~3mg/dl),尿磷排除增多,鈣磷乘積多
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疾病介紹
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VitaminD-resistant rickets)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鈣性兩種。多見的是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又稱家族性低磷血癥。低血磷酸鹽性佝僂病是家族性的或罕見為獲得性的疾病。其特征包括低磷酸鹽血癥,腸道鈣吸收功能障礙,對維生素D無反應的佝僂病或骨質疏松。 家族
關于低磷性佝僂病的預后預防介紹
1、預后 低磷性佝僂病,如及時采取適當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2、預防 家族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或骨軟化癥是一種家族遺傳性疾病,對其發病無特效預防辦法,對已發病患者應積極對癥治療,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關于低磷性佝僂病的鑒別 診斷介紹
1.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主要是因維生素D缺乏所致,家族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或骨軟化癥多有明確的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血鈣低或正常,血磷低,但尿磷不增多且對維生素D治療量反應較好,可資鑒別。此外,尿磷不增加,血甲狀旁腺激素含量增加,尿cAMP升高,亦有助于鑒別。 2.維生素D依賴性或假維生素D缺
家族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相關介紹
家族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或骨軟化癥,又稱原發性低磷酸鹽血癥性佝僂病,低磷酸鹽血癥性佝僂病是一種家族性遺傳性腎小管功能障礙性疾病。是性連鎖顯性遺傳性疾病,遺傳缺陷異常因子主要是發生在X染色體上,亦可以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患者常有家族史。部分呈散發性患者,病因不詳,可能為此類患者全身各部位某些間質腫瘤
簡述小兒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僂病的癥狀
將近周歲時下肢開始負重,才發現癥狀,開始發病常以“O”形腿或“X”型腿為最早癥狀,其他佝僂病體征很輕,較少出現肋串珠和郝氏溝,缺乏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常見的肌張力低下。常不被家長注意。較重病例有進行性骨畸形和多發性骨折,并有骨骼疼痛,尤以下肢明顯,甚至不能行走。嚴重畸形,身長的增長多受影響
預防小兒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僂病的概述
本病表現為X性聯顯性遺傳,男性患者將此病傳給女孩,女性患者可傳給男孩和女孩;偶見一些病例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亦有部分病例為散發性。預防方法參照先天性疾病的預防方法。造成先天性疾病的原因甚為復雜,包括妊娠期間的感染、高齡生育、近親婚配、輻射、化學物質、自體免疫、遺傳物質異常等。預防措施同其他出生
治療小兒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僂病的簡介
治療原則是防止骨畸形,盡可能使血磷升高,維持在0.97mmol/L(3mg/dl)以上,有利于骨的鈣化。維持正常的生長速率,又要避免維生素D中毒所致高尿鈣、高血鈣的發生。將多種措施的優缺點簡述如下: 1.單純口服磷酸鹽 為提高血磷至正常水平,常需磷酸鹽制劑。一般用磷酸58.8g/L和磷酸氫二鈉
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遺傳方式介紹
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方式大多是X-連鎖顯性遺傳或不完全顯性遺傳,部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隱性遺傳。大約2/3的病例,為X連鎖顯性遺傳。男性患者只能將致病基因傳給女孩。女性患者可傳給男孩和女孩,機會均為50%。女性患者較多,但癥狀輕,多數只有血磷低下而無明顯佝僂病骨骼變化。男性發病數低,但癥狀較嚴
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病理生理介紹
低血磷酸鹽性佝僂病主要的病理生理變化是近端腎小管對磷酸鹽重吸收減少,小腸對鈣,磷酸鹽吸收亦減少。甲狀旁腺激素和維生素D水平正常。 低血磷酸鹽性佝僂病可分為兩型。Ⅰ型,腎臟合成1,25-二羥維生素D3減少,導致其血漿濃度降低。Ⅱ型,1,25-二羥維生素D3血漿濃度正常或升高,而細胞對1,25-二
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基本癥狀介紹
①血磷低下,對一般劑量維生素D沒有反應; ②尿磷增加; ③鈣從腸道吸收不良,尿鈣減少或正常; ④佝僂病癥狀發生在一周歲以后; ⑤生長緩慢,但年長兒發病者生長正常。 將近周歲時下肢開始負重,才發現癥狀,開始發病常以"O"形腿或"X"型腿為最早癥狀,其他佝僂病體征很輕,較少出現肋串珠和郝氏
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疾病治療介紹
治療原則是防止骨畸形,盡可能使血磷升高,維持在0.97mmol/L(3mg/dl)以上,有利于骨的鈣化。維持正常的生長速率,又要避免維生素D中毒所致高尿鈣、高血鈣的發生。 Ⅰ型低血磷酸鹽性佝僂病的治療包括分數次口服磷酸鹽1~3g/(kg.d),同時使用1,25-二羥維生素D3,始量為0.015
關于家族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病因分析
目前認為是腎小管本身有功能缺陷,可能是缺乏一種磷結合蛋白,因此影響了腸道及腎小管上皮對磷的正常轉輸。一般認為遺傳者可能是遠端腎小管存在特殊的遺傳缺陷,對甲狀旁腺素起反應的磷轉運系統及合成1,25-(OH)2膽骨化醇的功能有障礙,腎小管對磷重吸收減少,尿磷增多,引起血磷下降,因腸道對鈣吸收減少,于
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簡介
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vitaminD-resi-stantRickets)是一種腎小管遺傳缺陷性疾病,發病率約1:25,000。有低血磷性和低血鈣性兩種。比較多見的是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又稱家族性低磷血癥(familialhypophosphatemia),或腎性低血磷性佝僂病(renal
關于低磷性佝僂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佝僂病和骨軟化癥是新合成基質的礦化障礙疾病。在成人,該病僅累及骨骼,稱為骨軟化癥;在兒童,疾病也發生在生長板和待礦化的軟骨,導致特征性的骨骼畸形,稱為佝僂病。低磷性佝僂病是一種以血磷低,骨痛,肢體乏力為主要特點的疾病。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
關于低磷性佝僂病的病因分析
低磷性骨軟化癥主要與遺傳有關。包括X連鎖低磷性佝僂病(XLH),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低磷性佝僂病(ADHR),遺傳性低磷性佝僂病合并高尿鈣癥(HHRH),X連鎖隱性低磷性佝僂病(XRHR)。此外還有獲得性的原因,如腫瘤性骨軟化癥(TIO)。
關于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尿液及糞便檢查 尿鈣降低,尿磷增加,能有氨基酸尿,糞內鈣增加。 2.血液檢查 血磷值有個體差異性,但降低者甚少。血鈣降低(血鈣值低于2.25mmol/L為低鈣血癥)。堿性磷酸酶升高,血甲狀旁腺激素增高,可有高血氯性酸中毒。Ⅰ型VDDR血清的1,25(OH)2D3減低或不能測出,Ⅱ型VD
治療家族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相關介紹
1.維生素D及其代謝物 補充維生素D如服維生素D2,必須用很大的劑量,或維生素D口服,或肌注維生素D2及維生素D3,亦可用1,25-二羥基維生素D3。療程按具體情況而定。口服磷和1,25-二羥基維生素D3可使絕大多數的病例骨痛明顯減輕。治療期間應根據患者的血鈣、磷,尿鈣及骨X線表現等情況以調節
關于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疾病鑒別介紹
本病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鑒別在于以下幾個特點: ①維生素D的攝入量已超過一般需要量而仍出現活動性佝僂病骨骼變化; ②2-3歲后仍有活動性佝僂病的表現; ③給40-60萬IU維生素D作一次口服或肌注,對一般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在數天內血磷上升,2周內長骨X線照片顯示好轉,而本病患者沒有這些
治療低磷性佝僂病的相關介紹
1.維生素D及其代謝物 補充維生素D如服維生素D2,必須用很大的劑量或維生素D口服,或肌注維生素D2及維生素D3,亦可用1α-(OH)D3或1,25(OH)2D3。療程按具體情況而定。最近的資料證實,口服磷和1,25(OH)2D3可使近90%的病例骨痛明顯減輕。治療期間應根據病人的血鈣、磷,尿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血生化檢查 測定血鈣、磷、堿性磷酸酶,血清25-(OH)D3(正常10~80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g/L)在佝僂病活動早期就明顯降低,為可靠的早期診斷指標,血漿中堿性磷酸酶升高。 (2)尿鈣測定 尿鈣測定也有助于佝僂病的診斷,尿中堿性